三国中除了关羽宁死不降 还有张任也宁死不屈

Posted 庞德

篇首语: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国中除了关羽宁死不降 还有张任也宁死不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三国中除了关羽宁死不降 还有张任也宁死不屈

2、历史秘闻 关羽宁死都不愿辅佐曹操,不是因为忠义,而是因为一个女人

三国中除了关羽宁死不降 还有张任也宁死不屈

在中国文化中,宁死不降也是一种传统。

武圣人关羽,失荆州,走麦城,最终被东吴活捉。关羽长期镇守荆州,锋芒直逼曹操。孙权如果能够招降关羽,以之对付曹操、刘备,就有机会从被动防守转入主动进攻。但是任凭东吴君臣怎么劝降,关羽只求一死。孙权杀了关羽,为了转嫁危机,还把人头送给了曹操。曹操不愿意当冤大头,用黄金、沉香木给关羽打造金身,又是封王,又是厚葬,旨在把刘备的怨气引向孙权。在关羽的大义凛然面前,孙权、曹操之流何其渺小。

死于关羽之手的庞德也是一条硬汉子。庞德最初是马超的部将,跟着打曹操,让曹操吃足了苦头。马超降蜀后,庞德因病未能跟随。几经辗转,庞德归顺了曹操。樊城之战,庞德以先锋的身份跟随于禁对抗关羽。关羽水淹七军,于禁跪地求饶。庞德弓矢尽失,独抱船覆于水中,为关羽所擒,被解回蜀营立而不跪。对于庞德这样的猛将,关羽当然要拉拢一下,便道:“你哥哥庞柔是我们的人,你为什么不投降?”关羽的热心迎来的是庞德的大骂:“你算什么东西,要我投降。我们魏王有百万大军,不是刘备这种庸才能够比的。我宁为国家鬼,也不为贼将。”庞德辱骂刘备,关羽只能杀了他。于禁跟了曹操30年,是所谓的“五子良将”之首,生死关头扛不住,投降了。庞德归降不久,竟能够以死尽忠。曹操听了,感慨不已,眼泪鼻涕一起流,给庞德的两个儿子封了大大的官。

刘备取西川,一路上,刘璋手下的实力派纷纷投降。其原因是大家觉得刘璋太老实,太忠厚,跟着他没有前途。张松、法正这样的人,心眼很活,觉得以刘璋的领导风格走下去,西川迟早保不住。既然保不住,我就那它做礼物送人。所以,张松先送曹操,再送刘备,送是送出去了,张松却没有命来享受。一样出卖主公做内应,法正运气就好得多。刘备做了汉中王之后,法正的官封得很大,诸葛亮也要让他三分。法正、张松在三国里虽然也是聪明人,但是不怎么讲道德,在人们心目中地位并不高。

老实巴交的刘璋,也有几个忠臣,如慷慨就义的张任,断头将军严颜,磕断牙齿的黄权,等等。张任算是最突出的一个。刘备请刘璋吃饭,庞统安排魏延舞剑,企图刺杀刘璋,张松拔剑而起,保护了刘璋。刘备撕破脸皮,带兵攻打城池,刘璋手下大多数将军都投降了,只有张任拼死抵抗,在落凤坡射死了庞统。诸葛亮设计活捉了张任,劝其投降。诸葛亮的理由是天时不在刘璋那一边,也就是说,刘备取西川是历史得大趋势。对于这一点,张任不否认,但是他的不肯投降,他的理由只有一句话,忠臣不事二主。刘备爱才,不忍杀之。张任说,你放了我,我还会跟你对着干。书中说,诸葛亮为了成全张任的名声,还是杀了他。

张任的倔脾气,跟吕布的谋士陈宫有一拼。陈宫冒死放了曹操,自以为找到了救世英雄,并且倾心追随。但自私残忍的曹操无辜杀害吕伯奢一家,陈宫失望了,杀掉曹操,下不了手,继续跟着他,良心上又过不去。陈宫只有弃曹而去,另寻明主。陈宫的运气不怎么好,他只能跟着吕布干。吕布对他的计谋有时用,有时不用,因而形势一直不怎么妙。最终,吕布失败了,死在曹操和刘备的手下。曹操因为前情,也因为陈宫的才华,希望招降。陈宫选择了毅然赴死。陈宫的死,是“忠臣不事二主”吗?好像远远不止,与其说陈宫终于曹操,毋宁说陈宫忠于自己的良心和理想。理想幻灭,生命也就终结了。

《说唐》中的单雄信和王伯当也是这样的人。比起《三国》,《说唐》主要是民间野史,更能反应老百姓的价值取向。

单雄信与李唐有杀兄之仇,当秦叔宝、程咬金等兄弟们选择了李世民的时候,单雄信却选择了王世充。单雄信当过黑道老大,王世充干不过李世民,这一点他很清楚。大唐一统天下,这是历史大趋势,谁也阻挡不了。在兄弟情和历史大趋势面前,单雄信选择了兄弟情。我们可以嘲笑单雄信不识大体,但不得不承认他是条硬汉子。在《说唐》中,单雄信武功不高,一次次进攻,一次次被擒,一次次被放,再一次次反扑,直到独踹唐营,李世民失去耐心,把他杀了。

王伯当忠于的主公是瓦岗寨的昏君李密。当李密胡作非为,好汉们弃之而去时,王伯当选择了留下,理由是为了回报李密当日的知遇之恩。在瓦岗一班草莽英雄中,王伯当是真正文武全才的人,因为跟错了人,最终乱箭穿身而死。他的理由是,兄弟们结义,有始无终,已经不义,如果再抛弃主公,那就是不忠,一个人不忠不义,怎么才能立于天地之间?

比起单雄信和王伯当,那些成功的兄弟们显然更有灵活性。魏征、尉迟恭一文一武,改投明主都很及时,最终都成了大气候。但民间还是喜欢单雄信,一提到死不降唐,人们就热血沸腾。

张任、单雄信、王伯当是中国文化中的悲剧英雄。不遇明主是他们的宿命,在这样的命运之下,仍然按照旧的道德要求走下去,和诸葛亮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并无多大区别。命之于他们,既是外在的限制,也是主动的选择。改朝换代之际,每每有人因为世受国恩而以死。晚清覆亡,梁漱溟的父亲粱巨川,大儒王国维都选择了沉湖而死,绝不仅仅是效忠旧的王朝,其中有对某种文化、某种秩序的留恋和不舍,闪烁着超越生死的人性光辉。

宁死不降也不仅仅是民间传统,孔孟这些主流思想家也有类似的思想。孔子讲杀身成仁,孟子讲舍生取义,仁和义是道德价值。为了追求道德价值和成就精神生命,一个人可以牺牲自己的肉体生命,这是中国文化中的浩然正气。中国文化一面讲上天有好生之德,鼓励人们爱生、惜生,一方面又提倡舍生取义,为了某种原则而置生死于度外。这一点看上去矛盾,实质上却是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所在。每当外敌入侵,国破家亡的时候,总有一些不怕死的人拼死抵抗,鲁迅先生称之为“脊梁”。正因为有了这些人,我们的土地,我们的家园,我们的文化,才能代代传承。

历史秘闻 关羽宁死都不愿辅佐曹操,不是因为忠义,而是因为一个女人

三国历史当中,关羽绝对是最为出名的牛人,甚至没有之一,被民间尊为“关公”。到了清朝时期,关羽又被奉为“关圣大帝”,成为与孔子齐名的武圣。不仅如此,除了在华夏大地,在日本、东南亚以及海外华侨中,对关羽的膜拜之风也经久不衰,为他建立庙宇。

自从桃园三结义后,关羽开始跟着几乎一无所有的大哥刘备打天下,日子过得也相当苦逼,甚至多次跟着刘备投靠到别人账下。自从温酒斩华雄后,关羽名声大振,获得了不少人的赏识,一代枭雄曹操,更是想把关羽收为己用。可以说,如果关羽跟吕布学,那么荣华富贵唾手可得,但他没有这么做。

因一次战斗中,曹操大败刘备,刘关张三兄弟也被大军冲散。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一家老小,在曹操对他做出几点承诺后,就暂时投到了账下。曹操为了彻底征服关羽,出手相当大方,每天不仅赐给关羽金银财宝和美女,还把吕布曾经的坐骑赤兔马送给了他。

令曹操伤心的是,即使他对关羽这么好,最后还是没能留住他。得知大哥刘备的下落后,关羽带着刘备一家老小狂奔,并留下了“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因曹操非常爱惜关羽之才,更佩服他对刘备的忠义之情,不仅没有为难他,而且派人拿着令牌放关羽过关。

几乎大多数人都认为,关羽之所以愿投靠曹操,辅佐他征战天下,就因为桃园三结义时,他与大哥刘备和三弟张飞立下了感动苍天的誓言,他宁死也不会背叛大哥刘备的,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关羽对刘备的忠义毋庸置疑,但这并不是他不愿辅佐曹操的唯一原因,还与一个女人有关。

据陈寿《三国志》记载:“曹公与刘备围吕布於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於公。公疑其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

也就是说,当时曹操联合刘备围攻下邳的吕布,一向不求人的关羽,因早就对城中秦宜禄的老婆垂涎三尺,就多次请求曹操,在破城之后允许他迎娶杜氏为妻。曹操为激励关羽,一口答应了他的请求。关羽得到承诺后,干起仗相当拼命,简直如打鸡血一般,成功拿下了下邳,第一件事就寻找自己的梦中情人杜氏。

曹操是何许人也,有一个相当独特的癖好,那就是喜欢人妻。他比关羽先找到杜氏,立马被杜氏的魅力所吸引,把对关羽的许诺抛之脑后,并把杜氏纳为小妾。关羽差点气炸了,曹操居然对自己食言,抢了自己看上的女人,无论如何都不能原谅。

若当时曹操脑袋能够清醒一些,把杜氏大方地赐给关羽,说不定之后关羽会辅佐他。因一个女人而失去了名将关羽,从而失去了一统江山的好机会,曹操这笔买卖真的是亏大了,这也就是所谓的“英雄难过美人关”吧!

如果觉得小编写的不好,请多多批评指教,一定多加改正!若觉得写的还可以,欢迎扫描下方的二维码,或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历史新知”,记得转发和点赞哦!

                                        

相关参考

我宁死不降

朱由检,明光宗的第五个儿子,十一岁时就被封为信王,本来并没有机会继承皇位。然而,他哥哥明熹宗宠信太监魏忠贤,任由其把持朝政,他自己则沉迷于木工活。公元1627年,明熹宗乘船游玩,一不小心跌入水中,因惊

笑谈大明(十二)为何张士德宁死不降朱元璋,反而建议张士诚降元

张士诚是朱元璋在建立大明朝过程中的主要对手之一,也是反元义军中独立于红巾军之外的一只重要力量。起初张士诚响应韩山童和刘福通的颍州起义,率领十八名盐丁起兵反元,史称"十八条扁担起义"。起兵后张士诚相继攻

平型关大捷未能抓到1个俘虏 鬼子宁死不降

1文章选自《八路军新四军征战传奇》作者:人民军队征战传奇丛书编委会出版社:长征出版社1937年7月7日,是每个炎黄子孙都不可忘却的日子。就在这一天深夜,北平西南距广安门只有20多里的卢沟桥,突然响起隆

如果刘备还活着,他会更欣赏宁死不降的刘谌吗

看过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蜀汉最终的灭亡和刘禅的懦弱投降是有着直接关系的,可以说当时蜀汉的兵马是节节败退的,当时邓艾是一路胜仗打到了成都,眼看着再怎么努力也无力回天的刘禅选择听从群臣建议出城投降,即使再无

同样是出使被俘,宁死不降,为何张骞封侯而苏武却没有

公元前13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结果在赴大月氏途中被匈奴抓获,拘禁11年后,几经曲折方回汉朝,另一位可以与张骞比列的人物,即同样以「”奉使”成就盛名的苏武,则被匈奴拘禁长达19年,两人被拘

明末将领宁死不降,清军对他磕头叩拜,乾隆亲自为他题词

崇祯十六年,李自成接连攻破了襄阳、荆州等地,大同也于次年初陷落,京城形势极为危机,崇祯皇帝如坐针毡,立马下令让吴三桂火速入京勤王,但此时已经晚了。坐在大殿上的崇祯,虽然已经知道自己没有翻盘的机会,但还

将军宁死不降,皇帝亲派爱妃去劝,一夜过后将军却乖乖投降了

作为明朝末期的国家脊柱,袁崇焕的大名可谓如雷贯耳。在他驻守山海关的日子里,大清铁骑从未越过一步,数次引兵关下,却唯有望关兴叹,感叹对手的强大。不过由于小人的陷害,最终他也走上了岳飞的老路,被崇祯皇帝处

章邯曾投降残暴的项羽,为什么在面对刘邦时却宁死不降

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起义爆发,随即,天下响应。秦朝的主力部队都在边境,地方军队在起义军的攻击下一触即溃,很快,起义军就打到了离秦都咸阳仅百里的戏地。眼看秦朝政府就要玩完,这时一个人站了出来,这

此人宁死不降清,被斩首前怒喊10个字,刽子手听后跪地痛哭

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文天祥,官至右丞相,一心忠于朝廷,后因兵败被元军俘虏。忽必烈亲自劝降文天祥,并许以高官厚禄,但文天祥不为之所动,选择了从容就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中国军人宁死不降举枪自杀,令日军少将敬佩不已,数十年后被原日军中将写入书中。

原创文章1937年10月下旬,日军为了扭转淞沪会战战局并实现占领民国首都南京的目的,以第6师团、第18师团、第114师团、国崎支队为基干组建第10军,在海军第4舰队的护航下,从杭州湾登陆,进攻国军侧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