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微操弱鸡就别瞎指挥,说说土木堡前的鹞儿岭惨败

Posted 骑兵

篇首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微操弱鸡就别瞎指挥,说说土木堡前的鹞儿岭惨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微操弱鸡就别瞎指挥,说说土木堡前的鹞儿岭惨败

在冷兵器研究所之前的文章《土木堡之败明英宗该不该背锅?指挥差一截,还低估瓦剌的铁骑大军》《这锅王振背了570年,明英宗要是走紫荆关,能避免土木堡惨败吗?》中,我们讲述了土木堡之变的战前局势。接下来我们要探讨土木堡之变前发生在鹞儿岭的两场激战,这两战中吴克忠、朱勇两部战兵3-5万人覆没,导致亲征军损失了大量精锐兵力和大部分骑兵力量,可以说是土木堡之变的关键前奏。 ▲图中红圈即鹞儿岭,南面为鸡鸣山 也先原计划将明军引诱到大同以北的塞外进行歼灭。在这个计划失败之后,也先被迫尝试在宣府附近歼灭明军。需要强调的是,不必格外抬高蒙古军的战斗力。也先的十万左右的大军当中,真正战斗力强悍的只有2万瓦剌兵,而绝大部分的鞑靼兵无论是战斗意志、作战技巧还是装备都不宜过于高估,不然也解释不了人口多达200万的鞑靼人为何会被瓦剌压制了。土木堡之变的情况是,明军离居庸已经很近,只要精心提防蒙古军自后方的追击,就能安全进入居庸关。但为何会有吴克忠、朱勇两部在鹞儿岭的惨败呢? ▲瓦剌铁骑是也先的看家力量 这里做出一个推测,吴克忠和朱勇的任务都不仅仅是提防也先袭击后方,而是试探也先主力,并和也先作战。明英宗的计划很可能是等骑兵部队与也先部激战时,自己再率领主力赶到,而宣府的兵力也可以杀出城外,自己就能对也先取得大捷!明军的骑兵力量是不宜低估的,而且除了瓦剌铁骑能够与明军骑兵对冲,鞑靼骑兵的单兵战斗力远比不上明军骑兵。数量较少的明军骑兵与蒙古军激战较长时间撑到主力赶到,理论上是没有问题的。 ▲明军骑兵 然而让吴克忠、吴克勤兄弟仅仅率一万人去试探也先,怎么也是送羊入虎口。虽然吴家兄弟都是归化明朝的蒙古人,擅长机动作战,但完全无力与用兵老练的也先周旋,接触之后吴家兄弟被缠住无法脱身,很快全军覆没。《明英宗实录》:车驾将发。宣府谍报虏众袭我军后,遂驻跸遣恭顺侯吴克忠为后拒,克忠力战败没。将晚报至,又遣成国公朱勇,永顺伯薛绶领官军四万赴之。勇、绶至鹞儿岭,冒险而进,遇虏伏发,亦陷焉。得到吴家兄弟阵亡,军队覆没的消息,明英宗又派出了朱勇部4万人(可能有缺额)作为后拒,这支部队同样有很高的骑兵比例。如果认为明英宗的意图正是和也先决战,那么后拒部队不是在大军后方保护,而是要向北越过鹞儿岭,就都解释得通了。由于朱勇所部大部分都是精锐骑兵,也先实际上想要吃掉朱勇部数万人并不容易,怎么也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苦战,那么明英宗也能率领主力来支援。 ▲名将朱能之子朱勇战死在鹞儿岭 但是按照《平阴王朱勇神道碑》的说法:至鸡鸣山,军未及阵,监军刘僧不度地形及兵之虚实,率其所部突入隘口。王惧僧失律,促兵进援。伏发,僧众陷没。王遂力战以薨。也就是明英宗安排的监军刘僧贪功冒进,突入鸡鸣山、鹞儿岭一带的危险地势,朱勇不得不仓促率军跟进,结果在也先老练的用兵下很快「 ”全军覆没”。蒙古军应当趁乱是对朱勇等将领进行了迅速斩首,因此明军骑兵部队很快溃散,即便未死者也抛弃装备盔甲逃散不敢归队,失去战斗能力了。现在,亲征军失去了数万精锐和绝大部分的骑兵机动力量。明军也因为吴克忠、朱勇所部的全军覆没而失去斗志。 当然,这时候明英宗如果当机立断,选择扎营在桑干河附近,至少可以撑一段时间,只要拖到援兵从关内杀来,或许还有生机。须知此时也先的主力还在鹞儿岭一带,距离明军尚有一段距离。但明英宗却下令扎营在地势高,缺乏水源的土木堡。可见朱勇所部败亡给他造成了巨大的恐惧,对于在河边扎营对抗蒙古铁骑的冲击毫无信心,因此才选择这样高峻的地形扎营。此后,也先从鹞儿岭方向冲杀过来,顺势攻克保安城,并控制了桑干河的水源。至此,二十万明军覆没的结局已经无法挽回。这就应了那句拿破仑的关于狮子和绵羊的名言……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残星几点哥,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参考

土木堡惨败到底有多惨

1449年,数十万明军在明英宗朱祁镇的带领下,反击蒙古太师瓦剌的入侵。然而由于英宗和王振两人的瞎指挥,导致明军全军覆没,不仅明英宗被俘,而且文武系统完全崩溃,大明帝国的战争中坚——武勋贵族也在此战中全

这锅王振背了570年,明英宗要是走紫荆关,能避免土木堡惨败吗

在《土木堡之败明英宗该不该背锅?指挥差一截,还低估瓦剌的铁骑大军》一文中,我们介绍了土木之变战前明英宗出征时的局势。那么,我们现在来讨论另一个土木之变的关键点——是否因为取道居庸关回师才导致了土木之变

历史秘闻 这锅王振背了570年,明英宗要是走紫荆关,能避免土木堡惨败吗

在《土木堡之败明英宗该不该背锅?指挥差一截,还低估瓦剌的铁骑大军》一文中,我们介绍了土木之变战前明英宗出征时的局势。那么,我们现在来讨论另一个土木之变的关键点——是否因为取道居庸关回师才导致了土木之变

“土木堡之变”明朝如何度过危机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土木堡之变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土木堡之变”可以说是明朝立国以来遭遇的第一次大危机,军队惨败、皇帝被俘,朝堂乱成一锅粥的大明王朝,应对不好便有亡国之危。那么,也先为何

土木堡的惨败

  明太祖在位的时候,吸取了历史上宦官专权引起国家混乱的教训,立下一条规矩,不让宦官过问国家政事。他把这条规矩写在大铁牌上,挂在宫里,想要他的子孙世世代代遵守。但是到明成祖的时候,这条规矩就给废除了。

228 土木堡的惨败

明太祖在位的时候,吸取了历史上宦官专权引起国家混乱的教训,立下一条规矩,不让宦官过问国家政事。他把这条规矩写在大铁牌上,挂在宫里,想要他的子孙世世代代遵守。但是到明成祖的时候,这条规矩就给废除了。明成

日本中将指挥国军金门战役致解放军惨败?

金门战役结束多年后,据一名接受过日军“白团”教育的国民党军官称,当时实际指挥国军作战的是日要中将根本博。白鹤亮、帅本源、范健、乔本……一个个典型的中国名字,一般人根本想不到,他们都是日本人,而且是高级

明朝历史 土木之变简述

土木之变土木堡之变指明军在土木堡被瓦剌军打败,明英宗被俘事件。行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被瓦剌军队追赶上来,把明军团团围住,两军会战,明军全军覆没,王振被部下...土木堡的惨败,立下一条规矩,不让宦

死在皇帝怀里的鹞鸟

  唐朝宰相魏征以犯言敢谏著称。每当唐太宗有什么错误时,他都毫不留情地指出来。有时即使皇帝生气,他也毫不惧怕,凭着一张说理严密的嘴,非把太宗说得服服贴贴不可。时间一长,太宗就有些怕魏征了。  但是唐太

帝王故事 死在皇帝怀里的鹞鸟

  唐朝宰相魏征以犯言敢谏著称。每当唐太宗有什么错误时,他都毫不留情地指出来。有时即使皇帝生气,他也毫不惧怕,凭着一张说理严密的嘴,非把太宗说得服服贴贴不可。时间一长,太宗就有些怕魏征了。  但是唐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