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历史 宋朝建都东京还是西京

Posted 宋朝

篇首语: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宋朝历史 宋朝建都东京还是西京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宋朝历史 宋朝建都东京还是西京

在中国古代一直存在之中原农耕文明和北方游牧文明之间的冲突。对于中原民族来说,建立繁华坚固的首都是立国之本。

唐代灭亡以后,中国大地上军阀混战,先后建立五代十国,五代开始时候在洛阳定都,后来逐渐转移到了开封定都。

赵匡胤出生于洛阳夹马营的后唐禁军兵营,大宋都城在开封,时称汴梁,在洛阳东边200公里之外。自从著名的“儿皇帝”石敬瑭在公元936年灭掉后唐建立后晋后,将都城从洛阳迁到开封,从此洛阳结束了作为国都的悠久历史。

此后短时间内军阀混乱,城头变幻大王旗,汴梁的主人一换再换,但始终作为国都,不断加强城防建设。在赵匡胤陈桥黄袍加身前5年,周世宗柴荣还发动10万民夫在原汴梁城外筑起外城。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后不久,就提出要迁都洛阳。

但赵匡胤提出迁都的理由是-有险可守。赵匡胤是一个优秀的军人,从地形来看洛阳坐拥山川之险,重重雄关拱卫,四周群山环绕,背负邙山,面临洛水。东有成皋,西有崤函,北通幽燕,南对伊阙。“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而开封地处黄河南岸的黄淮平原之上,是无险可守的四战之地。

赵匡胤的迁都建议,却遭到了多数大臣的反对,反对的理由就是不想折腾,因为当时开封经几个王朝几十年建设,貌似很坚固了,而洛阳自唐朝后期开始的连年战乱,城市破坏严重,经济凋弊不堪。

迁都之争其实也是皇权之争,一场宫斗。当时赵匡胤弟弟赵光义是开封府最高长官,在首都有着庞大的势力,“我的地盘我做主”,而赵匡胤让儿子赵德芳的岳父焦继勋为洛阳留守,重修洛阳城,刻意在洛阳培养儿子的势力。人之常情,赵匡胤想让儿子继位,而不是弟弟。要实现这一目标,离开赵光义的地盘,迁都洛阳是最好的选择。

迁都之议五年后,正当壮年的赵匡胤猝死,赵光义成为皇帝,迁都一事就此不提了。北宋以开封作为国都,称为东京;洛阳作为陪都,称为西京。

明朝陈建曾在《建都论》中比较过西安、洛阳与开封的优劣。他说:“古今天下都会有四,然论时宜地势,尽善尽美则皆不如洛阳。夫建都之要,一形胜险固,二漕运便利,三居中而应四方。必三者备,而后可言建都。长安虽据形势,而漕运艰难;汴居四方之中,而平夷无险,四面受敌。惟洛阳三善咸备。”

隋唐时期大运河直通洛阳,洛阳附近修建了大量粮仓,粮食是古代最重要的储备。后来因五代战乱,大运河到开封以后,通往洛阳的一段军阀只顾着捞好处,没人愿意修缮而淤塞,这是赵光义和大臣们反对迁都的最直接理由。

其实大运河修缮问题好解决,开封无险可守才是根本问题。洛阳环卫四塞,雄关林立,形势险固,洛阳八关在西周王城五百里的四面边境上,各有三处关口,对当时各诸侯国的沟通和王朝京城的保卫作用很大。

洛阳北面是邙山,再北边是黄河,黄河对岸是太行山,王屋山等大山。东边的旋门关位于荥阳,这里曾经是楚汉相争的主战场,楚河汉界的鸿沟就位于这里。西汉时期的七国之乱来自东南,景帝派周亚夫出兵,首先就是守住荥阳确保洛阳安全。

东汉末年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虎牢关,汜水关战场也位于这里。

宋太宗赵光义的理想是北方灭掉北汉,然后重新恢复长城防线。然而长城防线的最东边一部分却是当时辽国疆域,辽国的南京就是现在的北京城。

公元979年北宋灭掉北汉,但是此时的宋太宗在取得胜利后,却作出了一个非常轻率的决定。他不顾所有将领的反对,也没有给已经精疲力竭的军队任何休整和巩固的机会,就转而向东,穿过太行山诸隘口,侵入了契丹在河北北部的领土,以图收复公元937年被契丹占据的十六州。

幽州一战宋朝失利而告终,以后被迫被动防御的策略。宋朝的北方一马平川,适合骑兵作战,辽军铁骑随时可能打到城下。北宋后来采取防御政策,在河北沿边的平原上,西起保州(今河北保定)西北,东至泥沽海口,利用河渠塘泊,筑堤储水,并设置堡寨,往来巡警,以防辽国骑兵奔冲。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在河北境内陆续发现了多处古代地道遗迹,主要分布在雄县、永清、霸州、文安、固安等地,其中雄县、永清两地古地道现已做了清理发掘。这些地道工程浩大、分布广、延伸长、类型多、结构复杂,被中国考古界称为“千年地下奇观”。

这些地道分布在当时的宋辽边境,应该是当时宋军的防御工事。然而这些工事毕竟无法与天险相比,北方的骑兵随时可以越过边境,长驱直下。

北宋在幽州之战失败后就转入了防御,在北方边境没有天险情况下,只能采取80万禁军守京城办法。北宋初期的檀渊之战,就是辽军绕过边境防御的州城直接进攻到黄河边,虽然宋辽打了平手,但是暴露出宋朝的边境防线不堪一击。

檀渊之盟后150年和平,金兴起灭辽,随后南下。开封无险可守,各地勤王部队路途遥远,徽钦二帝有昏庸指挥,最终导致了靖康之耻。

如果北宋初年迁都洛阳,凭洛阳北边和东边的天险,即使军力弱,洛阳四周的天险防御时候可以抵挡几十万大军,山区和天险不利于骑兵作战,正好发挥中原步兵防御的优势。那么历史也会改写,宋朝也不至于崩溃灭亡。

纵观历史,北宋灭亡,明朝英宗时期北京保卫战,明末满清入关,中原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作战时,在平原地区总处于不利形势。古代国都选择地理位置选择,实在是太重要了,直接关乎了王朝的兴衰!

相关参考

宋朝历史 宋朝东京是哪里

 宋朝东京是哪里  宋朝东京是哪里北宋的四京分别是: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南京应天府,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建(今河南商丘)北京大名府,庆历二年(公元104

北宋灭亡十二年后,金朝竟然归还了东京汴梁、西京洛阳和南京商丘

公元1127年二月,金朝派完颜宗望为大将,南下攻破北宋都城东京,俘虏徽、钦二帝。东京城落入金人手中,北宋灭亡。公元1127年三月,金朝立宋朝太宰张邦昌为帝,国号楚,金军退兵,并掳走赵佶、赵恒及皇族后妃

贾似道蒙蔽宋度宗 宋朝抵御蒙军

抵御蒙军金朝灭亡后,蒙军北撤,河南空虚,理宗意图据关(潼关)、守河(黄河)、收复三京(东京开封、西京洛阳、南京归德),光复中原。端平元年(1234年)五月,理宗任命赵葵为主帅,全子才为先锋,下诏出兵河南。六月十二日,...

贾似道蒙蔽宋度宗 宋朝抵御蒙军

抵御蒙军金朝灭亡后,蒙军北撤,河南空虚,理宗意图据关(潼关)、守河(黄河)、收复三京(东京开封、西京洛阳、南京归德),光复中原。端平元年(1234年)五月,理宗任命赵葵为主帅,全子才为先锋,下诏出兵河南。六月十二日,...

宋朝历史 宋朝东京之战简介,东京之战发生的原因

东京之战即东京保卫战是两宋之际以宗泽等抗战派将领为首的宋朝军民抗击金军侵略保卫首都开封的重要战争。虽然宋军多次打退金军的进攻。但由于朝廷内部以高宗为首的妥协投降派不积极抗战打击抗战派将领。使宋军未能保

历史军事 宋朝出名的东京保卫战的影响有哪些

东京保卫战是宋朝期间,宋国军民为了保卫首都东京不被金国军队所侵占而发生的战役。东京保卫战无不体现了宋朝人民的爱国之情以及抵抗金军的勇敢。那么东京保卫战这场战役的影响是什么呢?在东京保卫战中,宋朝军民曾

宋朝历史 南宋东京之战

南宋东京之战  南宋建炎元年(金天会五年,1127年),在宋金战争中,宋东京留守宗泽率军在东京(今河南开封)击退金军进攻,保卫东京的作战。  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灭北宋。五月,康王赵构在南京

宋朝出名的东京保卫战的影响有哪些

东京保卫战是宋朝期间,宋国军民为了保卫首都东京不被金国军队所侵占而发生的战役。东京保卫战无不体现了宋朝人民的爱国之情以及抵抗金军的勇敢。那么东京保卫战这场战役的影响是什么呢?在东京保卫战中,宋朝军民曾

宋朝 宋代·东京保卫战

东京保卫战靖康元年(1125),金朝完颜宗望东路军和完颜宗翰西路军会师开封,开始了对开封的围攻。钦宗任命李纲为尚书右丞、东京留守以抗金兵,以“亲征行营使”调度宋军,全面负责京师开封的防务。李纲组织军民

历史秘闻 我国现在有北京和南京,曾经的东京、西京和中京分别在哪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而被誉为六朝古都的南京,现在发展也不错,乃江苏省会,经济实力也不容小觑。很多人都有疑问,自古就有东、西、南、北、中五大方位,为何现在只有北京和南京呢?古代有没有过东京、西京和中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