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朱元璋大喜:重赏

Posted 宫殿

篇首语: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朱元璋大喜:重赏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朱元璋大喜:重赏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把都城定在了南京,但由于之前连年的战乱,城内很多建筑都已经毁于战火,没有一个像样的宫殿。于是,朱元璋就下旨召集了很多工匠,加班加点地修建宫殿,还时不时地亲自过来查看施工的进度。有一天,其中一位负责雕花的工匠,无意间得罪了皇帝,朱元璋就想要把他处死,刘伯温说了一句话,工匠不仅逃过一劫,还得到了皇帝的赏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一天中午的时候,朱元璋在处理完奏折后,听说宫殿已经基本完工,就差在梁柱上雕刻一些图案了,内心激动不已,就想要提前看一下宫殿的样貌。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小时候非常穷,可以说是家徒四壁,尽管后来一步步成为起义军的一把手,他还没有住过富丽堂皇的宫殿,但心里还是非常的向往。

来到基本竣工的宫殿后,朱元璋按耐不住激动的情绪,不自觉地手舞足蹈,并发出爽朗的小声。在平日里,朱元璋一向很严肃,但此时他认为宫殿里只有他一个人,所以没有丝毫的顾及,开怀大笑起来。然而,就在他狂笑不止的时候,却从上面传来了咳嗽的声音,朱元璋心里咯噔一下,以为是闹鬼了,但往上面一瞅,发现有一位工匠正在梁上雕刻花纹。

朱元璋脸色非常难看,心想:“我刚才的一举一动,肯定被工匠看的一清二楚,如果他把此事告诉别人的话,绝对会有损我尊贵的形象,之后一定找个理由把他杀掉,以绝后患。”朱元璋盯着工匠一会,记住了他的相貌,然后就满脸愤怒的离开了。工匠吓得不知所措,认为自己这次死定了,皇帝绝不会放过他,越想越害怕,坐在梁上哭了起来。

朱元璋离开不久,刘伯温恰好经过宫殿的门口,听见了里面有哭声,就进去看了一下。他看到大哭不止地工匠后,微笑着说道:“你为何如此伤心呢?赶快下来。”工匠下来后,把刚才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刘伯温,并跪在地上恳求道:“都说您智谋过人,而且是皇上的心腹谋臣,希望您能帮小人一次,否则小人肯定会被皇上随便找个理由杀掉的。”

刘伯温十分同情工匠的遭遇,也非常了解明太祖朱元璋的性格,思考了几十秒,然后对工匠说:“明天我会再带皇上过来,到时候你一定要再故意咳嗽一声,然后不管我说什么,你都装聋作哑,表示自己是个聋哑人,这样或许能够逃过一劫。”工匠连连点头,把刘伯温的话谨记在心,甚至连标点符号都记住了。

第二天的下午,刘伯温对朱元璋说道:“听说宫殿已经建成了,皇上何不去参观一下,看是否符合您的心意。”朱元璋不想让刘伯温知道自己昨天已经去过,就采纳了他的意见,两人一起来到了宫殿内。工匠按照刘伯温昨天的吩咐,接连咳嗽了几声,刘伯温大声呵斥道:“大胆刁民,为何惊扰皇上?”

工匠继续干他的活,而且又咳了几声,刘伯温走到工匠旁边,把他拽到了朱元璋面前,工匠立马跪下,指着自己的耳朵而嘴巴,然后摇了摇头。刘伯温笑着对朱元璋说:“皇上,原来他不仅是个哑巴,而且耳朵也聋了,您看要不要把他杀掉。”朱元璋心里很高兴,认为哑巴就不能把昨天的事情说出去了,就笑着说道:“此工匠工作很认真,朕不仅不会怪他,还要对他重赏。”后来,工匠离开皇宫之前,朱元璋亲自召见了他,并赏赐他100两白银。

相关参考

快传令退兵,传令兵:将军说全体进攻,将军大喜:重赏

晋朝恐怕是历史上最没有存在感的大一统王朝了,虽然司马氏家族成功终结了魏蜀吴三国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战乱纷争,但大一统局面仅仅维持了37年,西晋就陷入了严重内乱。晋朝不仅把北方领土全部丢失,还把中原推向了万

重赏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小时候家里非常穷,可谓是家徒四壁,吃饭都成问题,更没有钱供他读书。虽然朱元璋非常聪明,没事的时候就让发小教他写字,但毕竟发小也不专业,导致朱元璋识字不多,基本算是半个文盲。参加起义

接回宫重赏

大家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是穷苦出身,深知底层百姓的艰难。等到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并没有贪图享乐,而是时刻惦记着天下的百姓。为了能够了解百姓的状况,朱元璋经常走出皇宫,到民间去微服私访。另外,有人认为朱

历史秘闻 重赏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小时候家里非常穷,可谓是家徒四壁,吃饭都成问题,更没有钱供他读书。虽然朱元璋非常聪明,没事的时候就让发小教他写字,但毕竟发小也不专业,导致朱元璋识字不多,基本算是半个文盲。参加起义

重赏

中国古代的占卜、命理、相面、堪舆之术,都各有其神奇之处,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对这些就比较相信。朱元璋早年曾在皇觉寺做和尚,地位低下,常常饥寒交迫。后来儿时的玩伴汤和写信邀请他参加红巾起义,此事被人向元朝官

历史人物 朱元璋去少林寺上香,主持说一句话得到重赏

大家好,这里是本站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朱元璋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朱元璋年轻时为了活命,曾在寺庙呆过一段时间。他呆在寺庙纯粹为了混口饭吃,后来因为灾荒,寺庙也没有饭可吃了,方丈就打发朱元璋出去云游四方

重赏

在古时候有一位帝王是出身寒微,虽然他本来和帝王家没有一点缘分,也不沾亲带故,可是后来却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开国帝王。这位帝王就是朱元璋,他也算是草根阶层发迹的最佳代表人物,可是任何的成功都不是白白到手

重赏

在中国古代,皇帝说的话就是圣旨,即使他做错了什么事情,大臣顶多就事论事,上书提出意见,绝不敢对皇帝进行语言攻击,否则就是找死,甚至会被诛九族。然而,明朝时期的一位牛人,他不仅敢拦明太祖朱元璋的銮驾,还

历史秘闻 重赏

在古时候有一位帝王是出身寒微,虽然他本来和帝王家没有一点缘分,也不沾亲带故,可是后来却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开国帝王。这位帝王就是朱元璋,他也算是草根阶层发迹的最佳代表人物,可是任何的成功都不是白白到手

历史秘闻 重赏

在中国古代,皇帝说的话就是圣旨,即使他做错了什么事情,大臣顶多就事论事,上书提出意见,绝不敢对皇帝进行语言攻击,否则就是找死,甚至会被诛九族。然而,明朝时期的一位牛人,他不仅敢拦明太祖朱元璋的銮驾,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