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胡亚东人物简介

Posted 化学

篇首语: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胡亚东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胡亚东人物简介

·胡亚东



胡亚东,高分子化学家。曾从事双烯化合物的乳液共聚合研究;在中国首次合成了氟橡胶;参加了我国早期火箭技术中耐热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工作,参与我国三次科学规划制订工作,并为主要执笔人。后期在研究机构的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及学会、学术刊物和科技出版等社会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胡亚东,1927年4月15日生于北京。1944年高中毕业后在天津工商学院攻读国际贸易一年,后入北京大学理学院化学系(此时改称为临时大学),一年后转入清华大学理学院化学系。1949年,他调入中央轻工业部负责马列主义学习的组织和辅导工作,并任橡胶组代理组长。于1950年9月赴新疆调查橡胶草的生长、分布及利用,撰写调查报告发表于1951年的《中国轻工业》杂志上,并与当时北京大学生物系罗士苇教授共同对橡胶草中的橡胶成分的提取和利用进行了研究。

1951年8月胡亚东赴苏联留学,就读于列宁格勒化工学院列别捷夫合成橡胶教研室,师从斯米尔诺夫教授,进行双烯类化合物的乳液共聚合的研究。1955年7月获副博士学位。1955年8月回国,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继续从事乳液聚合反应的研究。以丙烯腈为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与其他单体的共聚合,同时还做一些丙烯腈共聚纤维的应用研究。

1958~1965年,参加和组织国防任务的研究,并兼任中国科技大学教授,讲授“普通化学”和“高分子聚合反应”专题课。他讲课生动有趣,提倡学生独立思考,并鼓励学生掌握所学专业和专业以外的多方面的知识。

“文化大革命”后,胡亚东主要从事科学研究的组织管理、学术团体的恢复与重组以及科技情报及出版编辑等工作,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胡亚东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和所长。他对中国化学科学的发展有自己的看法,非常重视化学研究所的基础性研究,对有重大意义的基础性研究都给以大力支持,如分子反应动力学、非稳态物质结构、快速反应(皮秒、飞秒)、扫描隧道显微学、有机光电材料(有机导体、碳-60等)等。同时对应用研究也很重视,如高分子材料研究等。

胡亚东积极参与化学界的学会活动,曾被选为中国化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及理事长(1991~1994年)。并被选为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及该会化学化工专业组副组长(1986~1995年)。

80年代末以来,胡亚东积极参与了反对伪科学的活动,提倡“科学精神”。曾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保卫科学精神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他对图书、出版工作非常重视,80年代初任化学所常务副所长时即兼任图书情报室主任提倡并支持科学数据库的建立。1977年随钱三强去南斯拉夫考察数据库工作,20多年后于1992年又积极推进文献数据库的建设,并任中国科学院科学文献数据库专家委员会主任。现该文献数据库已接入中国科学院网络中心,并加入国际网络。

对国防科研的贡献



自1958年起,胡亚东负责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国防任务中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及组织工作。他自己主持的课题是氟橡胶的研制。1959年5月即在国内首先合成了第一块氟橡胶,并很快由化工部指定上海橡胶研究所进行扩大实验,胡亚东和他的研究组全部去上海协助该所建立氟橡胶实验室,并组织扩大实验。氟橡胶的合成在实验技术上有较高的要求,在当时中国的科研条件下,需要克服很多困难和创造很多条件,胡亚东在实验中使用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如色谱、低温操作等。这项成果于1965年获国家科委发明奖,并载入《当代中国》(1994)和《军工史》(1995)两部著作中。

1965年中国科学院组织力学所、化学所、自动化所等进行火箭技术的研究。并在怀柔山区(今雁西湖边)建设研究基地。研究工作由力学家郭永怀任总设计师,胡亚东为非金属材料方面的副总设计师。化学所负责结构材料及烧蚀材料的研究,黄志镗、吴人洁等参加了这方面的研究。研究进展非常迅速,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而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参加国家科学规划的制订



从1956年到1978年间,我国组织了三次国家科学发展研究规划,胡亚东有幸都参加了。1956年有十二年长远规划,胡亚东参与多项题目的起草,其中基础研究(化学部分)的总论是由吴学周先生和胡亚东共同执笔撰写的。第二次是1961年的十年规划,胡亚东参加了高分子部分的起草。第三次1977年的科学长远规划,胡亚东任化学学科规划起草小组组长,负责组织和起草工作。规划在1978年科学大会上通过。

在制订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过程中,胡亚东一直从战略思想方面对化学科学的前沿领域、发展规律、未来趋势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做了深入研究。并在多种报刊杂志上发表多篇有关化学发展、展望等方面的文章,很受读者欢迎。

推动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文化大革命”以后,中国化学会和化学界迫切需要加强与国际化学界的联系与合作。胡亚东为此做了大量工作。

1979年8月,胡亚东参加了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的代表大会,在会上他与卢嘉锡先生一起经过协商,通过了恢复中国化学会在该会中的合法地位,并在协议书上签字。从此为中国化学会与国际学术团体的交流开通了道路。1979年9月,胡亚东又与卢嘉锡先生一起赴美国华盛顿市参加了由西博格教授发起的世界化学会会长会议,在会上他们与世界各国的化学会会长们进行了交流,建立了联系。

1982年8月,中国科协代表团由周培源团长率领前往英国剑桥大学参加了国际科学联合会(ICSU)第十九次全体大会。参加代表团的有曹天钦、刘东生、唐有祺和胡亚东。在会上代表团经与各国代表多次商谈,最后通过了恢复中国在国际科联中的席位,为中国科学界在国际科学活动中打通了道路。不久,胡亚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聘任为高级官员(D2级),负责教科文组织与国际科联的联系工作,在职两年多,参加了两个组织每月一次的交流会议,并任国际科学刊物《Impact》的编委直至1991年,与国际科联秘书长贝克先生成为至交。

热心学术刊物和出版工作



胡亚东热心学术活动工作,在任中国化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及理事长期间(1978—1994)非常重视发挥化学界各方面人员的积极性。他于1956年协助曾昭抡先生筹建中国高分子委员会。委员会成立后,又协助王葆仁先生创办《高分子通讯》(《高分子学报》前身)。1956年中国化学会聘任胡亚东为《化学译报》副主编,他与主编唐有祺先生共同调整了《化学译报》当时只介绍苏联译文“一边倒”的倾向,开始介绍英、美等国的综述评论译文。并在当时批判共振论的气氛下,组织了介绍鲍林教授成就的文章,充分体现了科学不应参与意识形态斗争的勇气,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自1973年《化学通报》复刊以来,胡亚东先后任副主编、主编、顾问20多年,对该刊的发展和改进倾注了不少心血。他提倡以文会友,主张刊物办活,发扬科学民主,重视新生力量。在他的影响下,《化学通报》多次全国编委会和常务编委会,都是在一种生动活泼、和谐民主的气氛中进行的。编委们畅所欲言,提出宝贵意见,使刊物质量不断提高。1997年他被评为第一届中国化学会《化学通报》优秀编委,以表彰他多年来对刊物所作的贡献。

胡亚东对科技图书情报工作十分关心。他是《世界著名科学家传记》化学部分主编,《21世纪初科学发展趋势》化学部分主编,并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学卷编委,以及多种化学丛书和刊物的顾问、编委等。在中国科学院自1980年起一连五届(1980~2001年)任图书情报出版委员会副主任,是唯一一位连任五届的科学家。

胡亚东作风民主,平易近人,性格开朗,乐于助人。在化学界、科学院等范围内,各类人员都愿与他交往。他兴趣广泛,业余爱好很多,离休后有更多时间为各种音乐刊物撰写音乐欣赏评论文章,并喜花卉摄影,在花卉杂志撰文谈养花经验及花卉摄影作品,生活真是丰富多彩。

简 历



1927年4月15日 生于北京。

1944—1945年 天津工商学院国际贸易系学习。

1945—1946年 北京大学化学系(临时大学)学习。

1946—1949年 清华大学化学系学习。

1949—1951年 中央轻工业部人事处、业务处干事。

1951—1955年 苏联列宁格勒化工学院副博士。

1955—1994年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室主任、常务副所长、所长。

1956—1959年 《高分子通讯》常务编委;《化学译报》副主编。

1965—1966年 中国科学院1号和541任副总设计师。

1978年 中国化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理事长。

1973—1994年 《化学通报》常务副主编、主编。

1982—1985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级官员(巴黎)。

1980年至今 中国科学院图书出版情报委员会第一、第五届副主任。

1989年至今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

1992—1997年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文献数据库专家委员会主任。

1988年至今 中国老科协中国科学院分会理事长。

1997年至今 中国科学院情报研究基金委主任。

1998年至今 《化学进展》副主编。

主 要 论 著



1 胡亚东,王秀岗等.丙烯腈与偏氯乙烯的共聚合.高分子通讯,1959(3):82

2 胡亚东,葛增蓓等.聚甲醛的合成.高分子通讯,1959(3):78

3 胡亚东译.自由基聚合反应理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62

4 胡亚东,贺溥译.高分子制备方法.北京:化工出版社,1965

5 胡亚东.化学的发展趋势.现代化工,1996(1):7

6 胡亚东.化学的威力.求是,1996(16):24

7 胡亚东.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钢琴艺术,1996(2):54

8 胡亚东.20世纪化学回顾.自然辩证法研究,1997,13(3):1

9 胡亚东.图书情报工作与科教兴国.图书情报工作,1998(1):1

10 胡亚东.方与圆,科学与艺术.方法,1998(4):27

相关参考

南朝东昏侯萧宝卷简介

  萧宝卷(483年—501年),字智藏,齐明帝萧鸾次子,南朝齐第六位皇帝(498年—501年在位)。萧宝卷危局登基,废杀六位辅政大臣,肃清朝野,政由己出。他平定了将领陈显达和崔慧景的叛乱,但因裴叔业

南齐东昏炀侯萧宝卷简介 历史上著名的荒唐皇帝

  南齐东昏炀侯萧宝卷简介历史上著名的荒唐皇帝  萧宝卷(483年501年),原名萧明贤,字智藏,南朝齐的第六代皇帝,齐明帝萧鸾第二子,母刘氏,齐明帝死后继位,时年16岁,在位4年(498年501年在

中国历史上的蓝颜祸水

  不过在政局相当混乱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原有的汉族主体文化受到强大冲击,刚刚从落后部族脱胎而来的五胡亚文化开始争奇斗妍,蓝颜祸水出现的次数就相对多了起来。其中,后燕帝国的末代皇帝慕容熙更是靠着吃软饭的

周王姬胡齐简介 周朝东迁后第一位被"尊"的王

  周王姬胡齐简介周朝东迁后第一位被"尊"的王  周王姬胡齐(?—前677年),东周第四代君王,谥号王(史称周僖王)。前682年—前677年在位,在位5年。他是周庄王姬佗的长子,但是姬佗并不喜欢姬胡齐

南齐东昏炀侯萧宝卷简介,历史上著名的荒唐皇帝

萧宝卷(483年D501年),原名萧明贤,字智藏,南朝齐的第六代皇帝,齐明帝萧鸾第二子,母刘氏,齐明帝死后继位,时年16岁,在位4年(498年D501年在位)。被杀,年号永元,被杀后追贬为东昏侯,谥号

曾5次代天父传言! 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

太平天国叱咤一时,但终归是毁于无知肤浅,太平天国除了领袖人物洪秀全之外,还有许多头面人物。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太平天国中的东王杨秀清杨秀清(1823—1856)桂平人。家极贫寒,幼丧父母,烧炭为生。

兰陵王中的韩晓东是谁

导读:《兰陵王》韩晓东:出身低微,是个在市井里打滚的小人物,个性忠贞,对心爱的杨雪舞痴情守护,甚至为了保护心爱的女人而从一个无所事事的小混混最终变成一个忠肝义胆、忍辱沉稳,有情有义的担当男,一直在杨雪

兰陵王中的韩晓东是谁

导读:《兰陵王》韩晓东:出身低微,是个在市井里打滚的小人物,个性忠贞,对心爱的杨雪舞痴情守护,甚至为了保护心爱的女人而从一个无所事事的小混混最终变成一个忠肝义胆、忍辱沉稳,有情有义的担当男,一直在杨雪

唐山东欢坨矿历史

一、开滦吕家坨矿的简介,谢谢啦开滦股份吕家坨矿业分公司坐落于唐山市古冶区,是1968年由波兰设计、我国自行施工建设的当时全国最大的水力采煤矿井。随着矿井深部开发、生产条件的变化,公司全面实行转型战略,

独步天下东哥是穿越的吗,

《独步天下》小说结局东哥是怎么死的?她是因病逝世的。东哥是叶赫第一美女,极具智慧,情感非常丰富,跟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两兄弟有感情纠葛。其实,在历史上,东哥这个人物是真实存在的。她一出生就有人说此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