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田昭武人物简介
Posted 知
篇首语: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青山矗立,不堕凌云之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田昭武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田昭武人物简介
·田昭武
田昭武,物理化学家。他十分重视电化学研究方法的创新及相关仪器的研制,首创:用于测定瞬间交流阻抗的选相调辉和选相检波测定法;用于测定超低腐蚀速率的控制电位脉冲技术;用于测定早期局部腐蚀的扫描微电极技术;建立复制超微复杂三维图形新技术——约束刻蚀剂层技术。研制并批量生产的仪器有:电化学综合测试仪、电镀参数测试仪、新一代离子色谱抑制器。在理论方面:提出气体扩散多孔电极的“不平整液膜”模型及电化学自催化理论等,是中国电化学学科带头人之一。
田昭武,1927年6月出生于福州。1949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现为厦门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国际电化学学会副主席,国际电化学学会学报《Electrochimica Acta》副主编。他历任厦门大学校长(1982~1989年),中国化学会理事长(1986~1990年),福建省科协主席(1986~199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和二届化学评议组成员,国家教委首届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化学会首届电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届主任,国际太阳能光化学转化与储存会议第6~8届国际组织委员会委员及第九届会议主席,国际电化学学会第46届年会主席。
田昭武注意学科交叉渗透,在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强调研究方法不断创新,引进各有关学科的当代理论和实验新成就;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量子化学、光谱学技术以及数学、物理均得到应用,形成一支多兵种跨学科的学术梯队,提高了基础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已培养博士12名,博士后科研人员8名。
田昭武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在多孔电极极化理论方面,提出“特征传输电流”概念和气体扩展多孔电极的“不平整液膜”模型(1981),解释了在实用电流范围的电极行为,对燃料电池的改进有指导作用。对半导体电极光电转换提出数学模型和“可移动掺杂物”高聚物半导体光电转换理论(月色82)。对电极交流阻抗绝对等效电路提出微分新解法(1964)。对自催化电极暂态过程求得理论解(1966),为电化学振荡行为中的负阻特性提供理论基础。作为我国电化学学科带头人之一,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重点项目《电化学现场分子水平信息的检测与理论》并被评为优秀。他已发表了专著《电化学研究方法》(1984),科学论文130篇,主编《电化学实验方法进展》和《Photochemical and Photo-electrochemical Conversion and Storage of Solar Energy》。
田昭武首创的电化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有:用于测定瞬间交流阻抗的选相调辉测定法和选相检波测定法份(1961),可以跟踪快速电极过程的阻抗变化;用于测定超低腐蚀速率的控制电位脉冲电流技术特别适用于高电阻介质(如高纯水)中的金属腐蚀速度测量(1988);用于测定局部腐蚀的扫描微电极技术(1982),可以发现并测量很早期的局部腐蚀。
在田昭武设计并指导下,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的仪器有:DHZ—1型电化学综合测试仪,已由福建三明无线电厂生产数百台供全国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使用(1978);XYZ—1型离子色谱抑制器是利用电化学原理发明的新一代离子色谱抑制器(1988),已生产数百台供全国离子色谱厂家配套;WF—Ⅲ型微区腐蚀电位分布测量系统(1982)等,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并获专利6项。
田昭武应邀参加英国皇家学会的第94届国际法拉第讨论会,会议主题为“高分辨率的液固界面”。他在大会上首次提出的“约束刻蚀剂层技术”是能够制造超微三维复杂构件的新技术,突破了当前只能制造简单三维构件的限制,对微机械系统、微光学系统、微电子系统等高技术产业都有推动作用。
田昭武曾作为第一获奖者获部级以上奖励6项;1986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89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0年国家发明三等奖,1980年第四机械工业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982年福建省科技成果一等奖。他还获得以下表彰:1986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86年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1986年福建省劳动模范,1991年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1984年被英国威尔士大学授予名誉科学博士称号。他培养的科研骨干中,有的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有的被评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工作者,有的被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有5位已成为博士生导师,有3位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田昭武担任厦门大学校长期间(1982~1989年),兴办了研究生院、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出版社、政法学院、经济学院、技术科学学院、艺术教育学院和国际教育中心等。他努力发展国家四化需要的学科,加强外语和计算机教学,培养并破格提拔优秀年青教师,培养了一支优秀的年轻教师队伍,为提高厦门大学学术水平而努力。他担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届主任期间(1990~1996年),该国家重点实验室被评为A级实验室,并荣获金牛奖。
田昭武还十分重视为全国培养科研骨干力量。在总结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成果的基础上,举办了全国性的电化学研究方法、光谱电化学研讨班和电化学高级研讨班,创办了全国综合性电化学期刊《电化学》,为全国培养电化学科研骨干力量作出贡献,推动了全国电化学事业的发展。为了扩大国际学术交流并使更多的年轻人有机会参加国际会议,他利用自己在国际学术组织中的职位和影响,努力为我国争取主办国际学术会议。例如国际电化学学会第46届年会1995年在厦门召开时参加者有800余人,其中外宾达500余人,我国学者300余人,交流研究论文900余篇。
在社会活动方面,田昭武通过兼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化学评议组召集人,国家教委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物理化学组组长,国家环保局环境监测专家委员会顾问,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理事长,福建省科协主席等职务,为促进全国科技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人才的培养作出了贡献。他还通过在全国政协及福建省人大会议的发言和提案,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着重在教育和科技方面对国家大事献计献策。
现在田昭武虽年已古稀,但仍然精力充沛,壮心未已。他决心进一步发挥学科相互渗透、科研队伍力量雄厚、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手段现代化的优势,带领学术梯队,继续向电化学科学高峰攀登。
简 历
1927年6月28日 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
1949年 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
1978年 任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
1980年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2—1989年 任厦门大学校长。
1984年 获英国威尔士大学名誉理学博士。
1986—1990年 中国化学会理事长。
1986—1991年 福建省科协主席。
1986—1995年 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
1990年至今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96年开始任名誉主任。
1991年 任《ELECTROCHIMICA ACTA》副主编。
1995年 任《电化学》主编。
1996年 任国际电化学学会副主席。
1996年 任《FARADAY TRANSACTIONS》国际顾问编委。
1997年 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86—1997年 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主 要 论 著
1 Tien Chaowu,Lin Tsu keng,Chen Yenchen. Autocatalytic Electroreduction of Iodate in Acidic Solution. Scientia Sinica,1966,15:792
2 Z.W.Tian,Lin Zugeng,You Jinkua.Polarization Theory of Porous Electrode——Uneven Liquid Film Model for Gas Diffusdion PorousElectrode.Scientia Sinica,1981,24:1391
3 田昭武. 电化学研究方法.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1986
4 Z.W.Tian,R.Z.Hu,H.S.Lin,et al.High-Performance Electrochemical Suppressor for Ion Chromatography.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1988,439:159~163
5 C.J. Zhong,Z. Q.Tian,Z. W.Tian. In Situ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and Raman Spectroscopic Studies of the Electrochemical ProcessConducting Polypyrrole Films.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1990,94(5):2171~2175
6 Z. W. Tian,X. D. Zhuo,J. Q. Mu,et al. A New Electrochemical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Ultramicroscopy,1992,42(44):460~463
7 Z. W. Tian,Z. D. Fen,Z. Q. Tian,et al. Confined Etchant LayerTechnique for Two-Dimensional Lithography at High Resolution UsingElectrochemical Scanning Tunnelling Microscopy. Faraday Discussion,1992,94:37~44
8 W.F. Lin,S. G. Sun,Z. W. Tian,et al. Quantum Chemistry and in Situ FTIR Spectroscopy Studies on Potential-Dependent Properties ofCO Adsorbed on Pt Electrodes. Electrochimica Acta. ,1993,38 (8):1107~1114
9 Z.Q. Tian,W. H. Li,Z.W. Tian,et al. Molecular-Level Investiga-tions of Different Types of Coadsorption at Ag Electrodes by RamanSpectroscopy. Russian Journal of Electrochemistry,1995,31(9):935~940
10 Y.H. Zhang,Q. S. Li,Z. W. Tian,et al. STM Observations of a Self-Assembled Structure of Stearic Acid Langmuir Blodgett Films withMolecular Resolution. Thin Solid Films,1996,274:150~153
相关参考
五代十国皇帝列表图: 后梁世系庙号谥号姓名在位时间年号备注肃祖宣元皇帝朱黯(未在位,仅为追谥) -- 朱温的高祖父敬祖光献皇帝朱茂琳(未在位,仅为追谥) -- 朱温的曾祖父宪祖昭武皇帝朱信(未在位,
明朝人物本名:曹吉祥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永平滦州去世时间:1461年(辛巳年)官职:司礼监太监封爵:昭武伯曹吉祥人物生平略有军功曹吉祥最早为王振门下,正统初年(1536年),朝廷派大军
三国人物本名:韩当字号:义公所处时期:汉末三国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辽西令支作古时候:黄武五年(226年)重要造诣:孙吴建国功臣官职:昭武将军、冠军太守、都督册封:石城侯职位:江东十二虎臣之一韩当人物
元朝人物中文名:陈友谅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湖北沔阳(今仙桃市)出生日期:1320年逝世日期:1363年职业:陈汉皇帝主要成就:起兵反元,建立陈汉政权庙号:高祖谥号:圣文德敬宁昭武皇帝政权:陈汉
南北朝人物本名:高岳字号:洪略所处时代:南北朝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渤海蓨县出生时间:512年去世时间:555年主要成就:留守邺都辅政官职:太保、司州牧爵位:清河郡王谥号:昭武高岳人物生平投奔高欢高岳
安同祖上是安息(今伊朗)人,属于“昭武九姓”之一。他早年追随拓跋珪,为北魏的建立贡献巨大,他曾参与柴壁之战、屡次出使后燕、拥立拓跋嗣为帝,官至征东大将军、冀青二州刺史等,封爵高阳公,位高权重。安同为何
怛罗斯之战(怛,音dá,BattleofTalas)是唐玄宗时唐朝的势力与来自现在阿拉伯、新兴和信奉伊斯兰教什叶派的新兴阿拔斯王朝(即黑衣大食)的势力在包含昭武九姓国、大小勃律、
刘聪,字玄明,一名刘载,生年不详,卒于东晋元帝太兴元年(318年)。 在位时间:310-318年;谥号:昭武皇帝;庙号:烈宗;安葬地:宣光陵。 曾用年号:光兴(310年七月—311年五月);
明玉珍是元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建立了大夏国,自立为帝,建元大统,谥号钦文昭武皇帝,庙号太祖。 明玉珍是随州人氏,元末天下大乱,农民起义四起的时候,明玉珍团结乡兵千余人,屯居在青山,结栅自固。后来
宋端宗赵简介在流亡途中受惊而死的南宋幼帝宋端宗赵(公元1269-1278年),南宋第八位皇帝,庙号端宗,谥号裕文昭武愍孝皇帝,又有史称宋帝。 人物简介 宋端宗赵(1269年7月10日-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