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杨承宗人物简介
Posted 化学
篇首语: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杨承宗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杨承宗人物简介
·杨承宗
杨承宗,中国放射化学家。曾在北平研究院师从郑大章学习放射化学,擅长天然放射性元素铀、镤、镭等的放射化学研究。后入巴黎居里实验室师从伊莱娜·约里奥·居里夫人研究人造放射性元素的化学,应用离子交换化学分离技术,系统研究周期表Ⅲ、Ⅳ、Ⅴ及Ⅵ族较难分离的一些化学元素。此法因为含铀矿物在稀硫酸溶液中可以形成复合铀酰阴离子得以浓集低含量的铀而在全世界核工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他回国后,曾为获得中国首次核爆炸试验用的铀原料做出过贡献,是新中国放射化学的奠基人之一。
杨承宗1911年9月5日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县。1932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理科。1934年到国立北平研究院物理镭学研究所师从郑大章先生学习并研究放射化学。此时,人造放射性现象尚未发现,杨承宗等以捷克育新斯泰铀矿附近的温泉水中含有高浓度的氡为借鉴,测量了我国各地著名温泉水中氡的浓度,以便在国内寻找我国自己的铀矿石。他们在1935年发表了“西山温泉水所含氡量之测定”论文。
当时人们对铀-锕系元素和铀-镭系元素之间关系并不十分清楚,杨承宗等用自制的盖革计数管和计数器分析并测定了沥青??矿中镤对铀的放射性比例,证实了铀锕系对铀镭系的放射性分支比值。
杨承宗等曾从大量铀盐中分离制得很强的(Th234+Pa234)β放射源,发现Pa234的放射线对铝箔厚度吸收的曲线并不是指数地直线下降而是分成若干段的指数直线,发现β射线的吸收系数随放射源周围物质的量及其原子序而改变。由此成为背散射法鉴别不同支持物质或其厚度的原理。此结果写成论文“β射线散射研究”,成为研究β射线背散射的基础性文献。
经严济慈先生推荐,1947年杨承宗到法国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师从诺贝尔奖获得者伊莱娜·约里奥·居里夫人继续进修放射化学。杨承宗系统研究周期表的第Ⅲ,Ⅳ,Ⅴ,Ⅵ族较难分离的一些化学载体元素,采用离子交换法分离出需要的放射性同位素。不久,因为此法发现含铀矿物在稀硫酸溶液中可以形成铀醯阴离子得以很容易浓集低含量的铀,因而在全世界核工业中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
1949年新中国成立,周恩来总理向分布在全世界的中国科学家发出召唤:回来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杨承宗打电报给当时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钱三强,要求回国服务。钱回电:再等等,做好准备再回国。1951年6月5日杨承宗以其杰出学术成就收到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签发的续聘意向书,第三次提出再聘两年,希望他继续留在居里实验室工作。
1951年6月15日杨承宗顺利通过约里奥·居里夫人主持的学位论文答辩,获巴黎大学理学院博士学位。其论文“离子交换法分离放射性元素的研究”被评审团评为最优秀级。下午约里奥·居里夫人在实验室庭院里为杨承宗举行庆祝酒会。
1951年6月21日杨承宗收到钱三强从北京发出的电报,要他回国。当时任世界和平理事会主席的约里奥·居里先生听说杨承宗要回国,特地约见他,诚恳相告:“……请转告毛泽东,你们要保卫和平,要反对原子弹,就要自己有原子弹。原子弹不是那么可怕的,原子弹的原理也不是美国人发明的,你们有自己的科学家……”这个莫大的信任,杨承宗深感重任在身,为了新中国的事业,为了不辜负约里奥·居里先生的厚望,他决定放弃法国一切优厚条件回国。临行前,杨承宗向约里奥·居里夫人要了10克碳酸钡镭标准源。这是发现镭元素的玛丽·居里夫人亲手制作,非常珍贵的国际镭标准,是我国开展铀矿探测及电离辐射计量研究惟??的放射性计量标准实物,是回国开展原子能科研工作的无价之宝。以后,他将该标准源转赠给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为了发展新中国的原子能事业,在当时新中国经济非常艰难的情况下,周恩来总理曾专门批给钱三强一笔外汇,钱将其中一部分托人辗转带给杨承宗,让他在法国购买有关资料和器材。为了带回更多的器材,杨承宗添进了自己的全部私人积蓄,一共装了十几个大箱子。他从国外带回的器材十分宝贵,成为新中国原子能实验研究开创时期所依靠的重要科研器材。
杨承宗回国后,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当时??里的科研工作分为四个大组进行,钱三强所长请杨承宗担任第二大组组长。后来他又同时担任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放射化学研究室及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应用研究室两个室的主任。1954年,在我国尚无重同位素质谱仪的困难条件下,杨承宗以放射化学方法测定了中央领导交下的含铀样品中U235/U238的同位素含量比例,得到满意的结果。放射化学室在杨承宗及其同事郭挺章的领导下,还开展了:①天然放射性元素的提取、纯化、分析、测定工作;②铀化学及从矿石中提取铀的研究工作,第一次取得我国自制的铀金属粉末;③重水的制备和测定的试验;④反应堆用石墨的制备工艺的研究;⑤光谱分析;⑥试制成功新中国第一台质谱仪;⑦辐射化学研究。还培养了林念芸、朱润生、朱培基、关景素、王方定、邓佐卿等人,以后他们成为我国核化学和放射化学的学术带头人。
1956年3月杨承宗在莫斯科参加二机部的原子能工业参观学习小组,研究制订了中国原子能科学技术远景规划。同年下半年,原子能研究所开办放射性同位素应用讲习班,杨承宗担任第??期讲习班的班长;以后此班连续举办8期,为全国各地开展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建立了良好的基础。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他又兼任放射化学和辐射化学系主任,担任几个系“无机化学”大课的教学工作,辛勤耕耘,为培养科技后继人才花费了大量心血。他与赵忠尧、何泽慧合编了《原子能原理及其应用》一书,与郭挺章合译了《同位素化学》一书。
由于国家研制原子弹工作的需要,从1961年4月起,杨承宗开始担任二机部北京第五研究所(即铀矿选冶研究所)业务副??长,以代替刚刚撤走的苏联专家组的工作。他带领全所科技人员艰苦奋斗,齐力攻关,领导研究从含铀万分之几的铀矿石中制备含杂质不超过万分之几的纯铀化合物的全部过程,包括铀的选集、提取、纯化、转化以及上下相差达一亿倍以上的极端悬殊的分析化学测定,做出重要成果几十项,并因陋就简,领导五所自己动手建成了一条铀冶炼生产线,在我国第一批铀水冶厂还没有建成的情况下,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试爆提前三个月准备好合格的??原料,得到上级嘉奖。由于保密原因,围绕整个工程撰写的《中国矿石中铀的提取、纯化、转化及分析研究》专题报告未发表。
在危险工作面前,杨承宗身先士卒,一马当先。解放初期,在北京协和医院镭源(美国人遗留下来,后遭日本人破坏)的修复中,杨承宗在毫无防护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以其精湛的技术将其修复,既保护了群众的生命安全,又为原子能所提供了急需的中子源。
1970年杨承宗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下迁合肥,进行化学教育工作。1979年杨承宗被任命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放射化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先后培养博士十余名。中国化学会1980年在北京成立核化学与放射化学专业委员会,推举杨承宗为主任,制订了放射化学学科规划。
1980年,在安徽省教委和中国科技大学的支持下,杨承宗倡导创办了全国第一所自费走读大学合肥联合大学,首任校长。在当时是教育界的一大新闻,深得各界群众拥戴。
杨承宗在我国的放射化学和辐射化学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上成就斐然,贡献卓著,他的平凡而高尚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操为青年一代科技人员树立了榜样。
简历
1911年9月5日 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县。
1932年 大同大学理科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1934年秋至1946年底 在北平研究院物理镭学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1947年春至1951年秋 在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师从约里奥·居里夫人进修放射化学,获巴黎大学博士学位。
1951年秋至1961年 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任研究员;放射化学研究室和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应用两个研究室的主任。
1958年 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放射化学和辐射化学系系主任。
1961年4月至1969年底 兼任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铀矿选冶研究所业务副所长。
1963—1993年 当选为第三、四、五、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安徽省第六届、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第三届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1979年至1984年 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
1980年至今 创办安徽省合肥联合大学,兼任首任校长,后任名誉校长。
代表性论著
1 Tcheng Datchang,Yang Jengtsong. Determination de la Quantite de Radon Contenue Dans Les Eaux Des Sources de Wen Tchun de la Montagne de L\'ouest.Bull.Nat.Academy of Peiping,1935,(6)2:35
2 Tcheng Datchang,Yang Jengtsong.o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Branching Ratio of the Actinium Series Relative to the Uranium-radium Series by a Direct Counting Method. J. Phys. Radium,1940,8 (1): 231; Chinese J. of Phys.Review,1940 4(1):77
3 Cheng Datchang,Yang Jeng Tsong. the Scattering of β Rays,Phys. Review.,1941,60:616:Chinese J.Phys,1947,7:29
4 M. Haissinsky,Yang Jengtsong. Sur la Stabilite de Complexes Organiques des Elememts des Quatrieme et Cinquieme Groupes du Systeme Periodique.Oxalates,Citrates et Tartrates de Ti,Zr et Th. Anal. Chim. Acta,1949,3:422~427
5 M.Haissinsky,Yang Jengtsong. Sur la Stabilite de Quelques Complexes Organiques des Elements des Quatrieme et Cinquieme Groupes du System Periodique.Oxalates,Citrates et Tartrates de Nb,Ta et Pa. Anal. Chim. Acta,1950,4:328~332
6 Yang Jengtsong,M.Haissinsky. Separation Chromatographique de L\'actinium du Lanthane. Bull. Soc. Chim. France. 1949,5serie,t16: 546; Anal.Chim.Acta,1950,4:59
7 Yang Jengtsong.Separation,Par Echange Ionique,de Traces d\'actinium 227d\'une Quantite Ponderable de Lanthane.J. Chim. Phys.,1950,t.47(N9~10):805
8 Yang Jengtsong. Sur la Radioionographie. Etude de la Specificite Desechangeurs d\'ions,Separation Lanthane-Yttrium. Anal. Chim. Acta,1950,4:59~67
9 Yang Jengtsong.La Separation de protactinium du Tantale Par Echange des Ions.Compt.Rend,1950,231:1059,Presentee par M.Frederic Joliot
10 Yang Jeng-Tsong.Contrubution a L\'etude de la Separation des Radio-Elements par Echange D\'ions:Application de la Methode a la Separation des Radio-Elements.These,1951,Universite de Paris,Enregistre au Ministere de l\'Education Nationale Francaise N.5034
相关参考
杨承宗杨承宗被誉为新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曾跟随居里夫人研究放射化学领域,回国后也参与了原子弹研制工作,但最终由于各种原因,他既没评上院士,也得不到两弹一星元勋的嘉奖。就在众人为他鸣不平的时候,他其实已
杨承宗杨承宗说“他的一生只做了两件事,一是为原子弹炼出了所需要的铀,还有就是在中国科大办了一个专业。”他曾是中国科技大学的副校长、合肥联合大学首任校长等,尽管没有投身科研第一线,但却也为教育事业做出了
杨承宗杨承宗被誉为新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曾跟随居里夫人研究放射化学领域,回国后也参与了原子弹研制工作,但最终由于各种原因,他既没评上院士,也得不到两弹一星元勋的嘉奖。就在众人为他鸣不平的时候,他其实已
孙承宗 孙承宗是明末著名军事家、学者、诗人,明末的文坛领袖人物,官拜东阁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等,在他死后六年明朝灭亡,有人不禁要问,崇祯帝为什么不中用孙承宗? 孙承宗简介 孙承宗(1563年
历史人物 孙承宗主要事迹 孙承宗人物生平 孙承宗人物成就简介 孙承宗的死因
中文名:孙承宗别名:孙稚绳,孙恺阳国籍:中国(明朝)民族:汉族出生地:北直隶保定高阳(今属河北)出生日期:1563年www.cha138.com逝世日期:1638年职业:军事战略家信仰:儒学主要成就:
说到孙承宗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但是说到袁崇焕大家应该都认识。而孙承宗是袁崇焕的老师,换句话说他比袁崇焕厉害。不止如此,他文武双全,还是天启皇帝的老师,号称明朝帝师之楷模。孙承宗,字稚绳,别号恺阳,
孙承宗 孙承宗在明朝与后金对抗连连败绩下力挽狂澜,阻挡清兵进攻步伐,最终却辞官回乡,在清兵进攻高阳时他率全家人以及全城百姓守城,城破自缢,子女后人多战死,满门忠烈。 孙承宗的子女后代 儿子:
尊永之战www.cha138.com明崇祯三年(后金天聪四年,1630年)五月,在明与后金的战争中,明军击败后金军,收复滦州、水平、迁安、遵化四城的作战,史称“遵永大捷”。先是,后金汗皇太极派大贝勒阿
孙承宗后人清兵最后攻破高阳城,而带着全家人守城的孙承宗也被清兵给抓住了。而且多尔衮还下令把孙承宗绑在马尾巴上给活活拖死了。孙承宗的家人也没有好运气,孙承宗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还有两个侄子,八个侄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