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张春霖人物简介

Posted 鱼类

篇首语: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张春霖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张春霖人物简介

·张春霖



张春霖,鱼类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鱼类学的主要??拓者之一。其科研工作的前期从事中国淡水鱼类的调查研究,发表了 “南京鱼类之调查”等重要论著。后期主要从事和领导中国海产鱼类的系统调查研究,是中国海洋鱼类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培养出一批鱼类学领域的人才。

张春霖,字震东,属镶黄旗蒙族,原姓巴依特,从他这一辈始才以汉字张为姓。1897年农历2月21日生于河南省开封。幼时家贫好学,他有一兄二弟,仅他一人靠国家公费上学。1914年1月到1918年12月在开封师范学校毕业。1919年任河南省嵩县和乐高级小学校长。1920年任巩县县立高级小学教员。1922年1至3月任开封县立高级小学教员。当我国现代动物学创始人秉志于1922年回原籍开封探亲时,听说家乡青年张春霖聪明好学,建议他去南京高等师范生物系任职员,收入虽少但若能考入大学可以勤工俭学深造。张春霖乃辞掉开封小学教职去南京高师生物系任助理员,当年7月考入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前身),1926年6月毕业,获农学学士学位。旋任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助教,专攻现代鱼类学。他学习艰苦努力,当时国内尚无人研究过现代鱼类分类学,其中许多术语及方法都是他自己从英文文献中反复体会后才了解的。1928年8月赴法国留学,先在马赛突击学习法语,然后到巴黎大学随路易斯·儒勒博士 (Dr. Louis Roule) 研究鱼类学,并于1928年10月到1931年6月受聘为法国巴黎博物馆研究员,1930年10月获法国巴黎大学研究院理学博士学位。同年被吸收为法国动物学会及渔业学会永久会员,还曾到英国伦敦自然博物馆工作。在国外学习时期,他妻儿的生活费用都是蒙他恩师秉志私人借助维持的,所以他获博士学位后很快即回国工作,毕生对秉志衷心感激。

1931年7月到1941年12月任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技师和动物标本室主任。1937年七七事变后,曾短期到开封河南大学 (1937年8~12月)及湖北省华中大学教书 (1938年2~7月),因子女多负担重乃返北平仍以教书为生。1931~1940年间,曾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法大学等处兼课。1942年初到1945年3月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兼理学院长,1945年4~7月任北京大学教授兼理学院长,他的大儿子叶光 (原名张宗舒) 因与同学李新民参加抗日活动暴露,他让他们逃走被发现,因此张春霖被撤职并被投入南城草篮子胡同监狱。不久出狱,于1945年底到1946年7月改任北平临时大学教授; 1946年8月到1947年夏任中国大学教授; 1947年夏到1951年底又到北京师范大学任教授并曾兼生物系主任。

1951年与孙云铸等创建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兼任理事及秘书。1952年初到1963年任中国科学院动物标本工作委员会 (1953年改为动物研究室,1957年改为动物研究所) 研究员兼鱼类部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先后担任一些学术兼职。如1950年受聘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专门委员,中央人民政府文教委员会学术名词统一委员会委员及中国科学院动物标本整理委员会委员;1951年受聘兼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委员; 1956年受聘兼中国科学院动物图谱编辑委员会委员; 1963年兼中国动物志编辑委员会第一届编委。

张春霖晚年患高血压、糖尿病,子女又多,生活清苦。后又患半身麻痹,不幸于1963年9月27日在家突然因心肌梗塞去世。

中国淡水鱼类学研究的开拓者



张春霖的科研工作,可以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为他的科研生涯的前一阶段。主要从事中国淡水鱼类的研究。他在二三十年代所做出的成果,有不少是我国鱼类学领域的开创性工作。1928年在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汇报发表的 《南京鱼类之调查》,是我国鱼类学家独立发表的第一篇鱼类分类学方面的论文。1929年在法国巴黎博物馆杂志发表的 《中国鲤科鱼类二新种》则是我国鱼类学家独自发表有关中国鱼类新种描述的第一篇论文; 1930年在巴黎大学发表的《长江鲤科鱼类分类、解剖及生态之研究》是我国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鱼类学家的博士论文,其中不仅有鱼类外部形态的比较研究,而且还有现在鱼类学家很重视的内部解剖特征等内容; 1933年发表的 《中国鲤类志 (一)》 又是我国鱼类学家第一部关于鲤类鱼的学术专著,书中记述了鱼类117种及亚种,包括有导言、研究史、系统描述、地理分布及图版说明等。他是我国淡水鱼类分布学的开拓者。他在鱼类地理分布方面将中国划分为东南区 (广东、广西及福建)、西南区 (云南、贵州及四川)、长江区 (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江苏及浙江)、东北区 (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及满洲) 和西北区 (绥远、甘肃、新疆及蒙古等),图版中有18种鱼的口型及18种鱼的下咽骨及下咽齿; 这些至今仍是难能可贵的科学资料。他于1933年在中国地质学会学志上发表的 《山西鲫鱼化石之记载》是我国鱼类学家发表的第一篇关于化石鱼类的论文,证明上新世太古已有鲫鱼。1934年他和周汉藩合著的 《河北习见鱼类图说》一书,其中介绍80多种鱼除有精绘的图及中文描述外,中文名下尚有很多古文献中的名字,是参看不少古书而写成的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1936年他与钟健合著的 《山东省山旺鱼类化石的研究》论文,证明中新世山旺地区已有中新世雅罗鱼 (Leuciscus miocenicus Young et Tchang)、临朐鲤(Barbus linchuensis Toung et Tchang)、斯氏鲤(B.scotti Young et Tchang) (因背鳍与臀鳍前缘最后一硬刺后缘锯齿状,现知应归鲤属) 和大头麦穗鱼 (Pseudo rasbora macrocephalus Young et Tchang)存在,很有科学意义。他对鱼类的比较、解剖及演化很重视。1937年七七事变后,鱼类调查工作被迫停止。在当时战乱那样困苦的情况下,他曾对青鱼 (Mylopharyngodon aethiops) 的脑以及红鳍鲌(Culter erythropterus) 和草鱼 (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的骨骼等作过解剖观察研究。1954年,张春霖发表了 《中国淡水鱼类的分布》论文,此文把他1933年在《中国鲤类志 (一)》 中关于地理分布的划分作了进一步的充实,将东南区改为东洋区 (云南东部、贵州南部、广西、广东、海南岛及福建)、西南区改为怒澜区 (西藏南部、云南西部及四川)、西北区改为西北高原区 (新疆、西藏北部、青海、甘肃中北部、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东北区改为黑龙江区 (黑龙江及绥芬河水系),长江区改为江河平原区 (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安徽、江苏、河南、山东、河北、辽河和鸭绿江水系)。限于当时资料贫乏,不可能十分完整,但他已勾勒出中国淡水鱼类分布区划的雏形,尤其首次提出江河平原区及江河平原鱼类等术语,至今仍被鱼类学家所沿用。

中国海洋鱼类研究的奠基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张春霖转为着重开展海洋鱼类的研究,这是他科研生涯的后一阶段。从1951年开始,张春霖领导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鱼类研究工作,鉴于中国科学院设立的水生生物研究所主要是从事中国淡水水生生物的研究,而因中国海域广阔,对其海产鱼类过去研究很少,文献十分零散,为了能给国家提供较完整的鱼类资料,给我国的海洋渔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他积极提倡、发起和组织有计划地调查全中国海区的鱼类。1951年初,他就让他的学生李思忠调查河北省海产鱼类; 1951年底,他的学生成庆泰博士自法国留学回国,领导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室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前身) 的鱼类分类调查工作; 1952年在张春霖、成庆泰二人领导下,将“中国海产鱼类的调查研究”上报中国科学院,作为两所长期合作的科研计划。先自渤海及黄海开始鱼类调查,1953年底首先完成了 《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 文稿,1955年底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部鱼类学专著。自1954年始,又扩大联合上海水产学院朱元鼎,开展南海鱼类的调查工作,由朱元鼎承担软骨鱼类的研究。不料1957年整风反右,张春霖领导下的一些主要科技人员被冤诬为 “右派反党集团”,随后全部中青年科研人员下放到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临时设立的三门峡、白洋淀及十三陵三个工作站养鱼劳动,因而南海鱼类调查不得不长期停止,直到1961年初才让仓促交稿,这就是1962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南海鱼类志》。尽管此书包括860种鱼,似乎是一部中国空前的鱼类学巨著,但实际上遗漏很多。在此书内有朱元鼎写的软骨鱼类74种,成庆泰及其学生写鲈形目的大部259种和月鱼目2种,其余525种都是张春霖和他的学生郑葆珊、李思忠、王文滨等承担编写的,绝大部分都是1957年夏以前的存稿。《东海鱼类志》则仅做了年余专门调查即仓促写出。中国海鱼调查虽长期遭上述不幸,但从这三本书已可较清楚地了解中国从渤海到南海鱼类的大致全貌,迄今仍是研究中国海产鱼类最重要的参考书,并为编著中国动物志中的海产鱼类奠定了基础。张春霖不愧是中国海鱼研究的主要奠基者。

张春霖命名的鱼类至今仍被鱼类学家公认为有效的有秉氏墨头鱼(Garra pingi pingi Tchang, 1929), 异鳔鳅(Gobiobotia boulengeri Tchang,1929),四川鲴(Xenocypris sechuanensis Tchang,1930),齐口裂腹鱼 (Schizothorax prenanti Tchang,1930),云南鲤 (Cyprinus yunnanensis Tchang,1933),大头鲤 (C.pellegrini Tchang,1933),花鲈鲤(Percocypris pingi regani Tchang,1935 ),黄氏四须鲃(Barbus huangchuchiensis Tchang,1962),中华棘茄鱼 (Halieutea sinica Tchang et Chang,1964)等20多种,并常被鱼类家引用。

受人崇敬的教育家



张春霖一生不仅勤恳进行科学研究,对培养人才也很重视。早在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任职时,即兼教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脊椎动物分类学。曾编著《脊椎动物分类学》一书 (1936年出版),是我国科学家较早自己编写以中国动物为内容的一本大学教科书。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任专职教授教书多年,其间又编写出脊椎动物学实验指导的大学用书。

他为人忠厚热诚,能帮朋友解决困难,如与傅桐生、杨惟义教授等都是很亲密的好朋友。他对学生非常爱护关心,他所培养的学生不少已成为动物学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对张春霖老师都很尊崇和敬重。如蜘蛛专家王凤振、鱼类学家施怀仁、成庆泰、郑葆珊、郑慈英、王香亭、王所安、张春生、刘成汉、王文滨、张有为、岳佐和、张玉玲,化石鱼类学家刘宪亭,脊椎动物解剖学家包桂浚、马克勤,动物生态学家孙儒泳,鸟类学家郑光美,棘皮动物专家张凤瀛等都是出自他的门下。王凤振、施怀仁等与他数十年来往,亲如一家人。美籍生物学家牛满江,在北京大学上学时曾随他研究过鱼类,离别40多年回国时仍念念不忘他的张春霖老师。本人有幸于1948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研究院随他专习鱼类学,1950年研究院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又长期在他领导下工作,因此能随时听到他的教诲。他常讲,在研究工作中要专心仔细,注意专业知识积累,发现问题要养成随时摘记的习惯,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要有耐心和毅力。他对人慈善和气,主张光明坦直,要有吃了亏不加计较的胸怀。最使我钦佩与感激的有两件事。一件是1953年底我们对黄渤海鱼类的调查研究暂告一段落时,曾向他建议 “中国海域广大,鱼类很多,少数人不易研究得很好,如能多团结些国内鱼类学家参加,较易收到多快好省的效果”。他听后十分同意,即通过一些途径,联系国内外的鱼类学家共同参加工作。1953年底他派成庆泰、郑葆珊和我去上海水产学院代表他邀请王以康及朱元鼎教授参加。王以康以身体欠佳婉谢,朱元鼎则表示很愿参加承担软骨鱼类的研究,但现有的困难是既无经费又无助手帮助采集标本。我们向他汇报后,他当即慨允可无偿地利用我们采的标本和收到的有关资料,还让在?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 中原承担软骨鱼类研究的王文滨,改作他自己原承担的鲱形目的研究。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张春霖胸怀的大度和无私! 另一件事是当1957年整风鸣放后,我被冤诬为右派,当时处境非常艰难。他对我不仅没有另眼看待,相反经常给我以鼓励。勉励我 “要经得起艰难的考验,要努力工作与学习,前途光明”。可见他对学生是多么关心和爱护。

简历



1897年2月21日 (农历) 生于河南省开封县。

1914~1918年 省立开封师范学校读书并毕业。

1919年 任河南省嵩县和乐高级小学校长。

1920年 任河南巩县县立高级小学教员。

1922年1月至3月 任开封县立高级小学教员。

1923~1926年 毕业于 (南京) 东南大学,获农学士学位。

1926~1928年 任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助教。

1928~1930年 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研究院,获理学博士学位。

1931~1941年 任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技师、动物标本室主任。

1942~1945年 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兼理学院长。

1945~1946年 任北平临时大学教授。

1947~1951年 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曾兼生物系主任。

1950~1963年 任中国科学院动物标本整理委员会委员,动物研究室研究员兼鱼类研究组领导,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兼脊椎动物区系分类室副主任。

1963年9月27日 因病逝世于北京家中。

主要论著



1 张春霖. 南京鱼类之调查. 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汇报,1928,4 (4): 1—42(英文).

2 张春霖. 中国鲤科二新种. 法国巴黎博物馆杂志,1929,(2) Ⅰ (4): 239—243(法文).

3 张春霖. 四川鳅类一新种. 法国巴黎博物馆杂志,1929,(2) Ⅰ (5): 307—308(法文).

4 张春霖. 中国鲤科新属种. 法国动物学杂志1930,55 (1): 49—52(法文) .

5 张春霖. 四川鲤科之新种. 法国巴黎博物馆杂志,1930,(2) 2 (2): 84—85(法文) .

6 张春霖,长江鲤科分类. 解剖. 生态之研究. 巴黎大学博士论文,1930,A.No.209: 1—171 (法文).

7 张春霖. 长江上游之鲤科鱼类. 中央自然博物馆丛刊,1930,Ⅰ (7): 87—94(法文).

8 张春霖(与寿振黄合作). 河北省鳅科之调查. 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1931,2 (5): 65—84(英文).

9 张春霖. 四川鲤科之调查. 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1931,2 (11): 225—244(英文).

10 张春霖. 浙江一新鳅.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1932,3 (6): 83—85(英文).

11 张春霖. 中国鱼类三新种. 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1932,3 (9): 121—125(英文) .

12 张春霖. 中国鲤类志 (一). 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 中国动物志,1933. 2(1): 1—247(英文).

13 张春霖. 山西鲫鱼化石之记载. 中国地质学会志,1933,7 (4): 467—468(英文).

14 张春霖(与周汉藩合著). 河北习见鱼类图说. 北平: 静生生物调查所出版,1934.

15 张春霖. 云南(鲃) 属二新种. 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 1935, 6 (2):60—65(英文).

16 张春霖. 云南一新. 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 1936, 7 (2):63—65(英文).

17 杨钟健、张春霖. 山东鱼类化石之记载. 中国地质学会志,1936,15 (2):197—205(英文).

18 张春霖,脊椎动物分类学. 北平: 北洋图书社,1936.

19 张春霖. 盲鳗之重述. 北平博物杂志,1940,15 (2): 153.

20 张春霖. 中国淡水鱼类的分布. 地理学报,1954,20 (3): 279—285.

21 张春霖,成庆泰等. 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55.

22 张春霖. 云南西双版纳鱼类名录及一新种. 动物学报,1962,14 (1): 95—98.

23 朱元鼎,张春霖,成庆泰等. 南海鱼类志.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62.

24 朱元鼎,张春霖,成庆泰等. 东海鱼类志.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63.

25 张春霖,张有为. 中国棘茄鱼属的研究. 动物学报,1964. 16 (1): 155—160.

相关参考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简介 慈禧为何钦点第二名的刘春霖为状元?

  科举制度是古代朝廷选拔人才的最有效的途径,从隋朝开始实行科举以来,直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被废除,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不论对中国还是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漫长的一千三百多年里

刘春霖的子孙后人现状,刘春霖当年状元卷图片

  中国的科举制度沿袭千年,头名状元可谓风光无限,光宗耀祖,迎接的排场特别壮大。清朝末年,出生于河北的刘春霖参加科举考试,被慈禧太后选中后,殿试夺魁,但是第二年清政府就解散了,科举制度也被废除了,所以

身为末代状元,刘春霖的仕途为何比不过那些留日学生

作者:金满楼曾有人说,清末刘春霖之所以能中状元,主要原因是他的名字好,因为当时正值旱灾,「”春霖”二字,犹如普降在即。由此,刘春霖便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状元(因为他是1904年恩科状元,而1905

中国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慈禧指定盼普降甘霖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举行殿试,状元是刘春霖,这是中国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公元1872年-1944年),河北肃宁人。据说当初原拟状元是广东人朱汝珍,可慈禧一看就恼了。有说因为名字里这个“珍”字,

历史人物 裕容龄与末代状元刘春霖婚事未成 晚年生活悲惨

  我国最后一名状元(1872~1942),河北省肃宁县北石宝村人。他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考中状元后,原配夫人去世,再婚问题提上日程,人们纷纷给刘提亲。>  的家乡肃宁县属于沧州,当时沧州有一

裕容龄与末代状元刘春霖为何婚事未成

我国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1872~1942),河北省肃宁县北石宝村人。他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考中状元后,原配夫人去世,再婚问题提上日程,人们纷纷给刘提亲。刘春霖的家乡肃宁县属于沧州,当时沧州有

历史人物 他虽然生活在科举制度毒害的年代,但是不没有人才代表

清朝末期,有这样一个贫苦子弟曾经依靠科举考试名噪一时。刘春霖,他在书画上都有着极高的造诣,书法尤其擅长小楷。他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八股取士的年代,文人并非一事无成!>刘春霖光绪十三年,也就是1904年

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他是 ”清朝御史第一人”

鸦片战争以后,大清王朝逐渐走向没落,一些正直的官员为了拯救这座日渐腐朽没落的大夏,还在披肝沥胆、拼死抗争。在这些人当中,就有监察御史江春霖。江春霖为官刚正不阿、不媚流俗,大智大勇,而且始终清正廉洁,后

竟因名字被慈禧钦点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

刘春霖是晚清德宗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科状元,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名状元,被称为“第一人中最后人”,而他能当上状元和慈禧有直接的关系…末代状元因名字被慈禧钦点刘春霖的成功路就是一个典型的励志故

竟因名字被慈禧钦点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

刘春霖是晚清德宗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科状元,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名状元,被称为“第一人中最后人”,而他能当上状元和慈禧有直接的关系…末代状元因名字被慈禧钦点刘春霖的成功路就是一个典型的励志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