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张龙翔人物简介

Posted 生物化学

篇首语:知识为进步之母,而进步又为富强之源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张龙翔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张龙翔人物简介

·张龙翔



张龙翔,生物化学家,分子生物学家,教育家。中国综合性大学生物化学专业奠基人之一。主编 《生化实验方法和技术》及《高级生物化学实验选编》,培养了大批生物化学及相关领域的科技专家和师资。较早建立了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研究室,首次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中国珍稀动物大熊猫的分类学地位; 较早提出开展蛋白质工程研究并创建蛋白质工程实验室,为发展中国的生物工程事业作出了贡献。

张龙翔,1916年3月19日出生于浙江省湖洲市南浔镇。1996年10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祖父为丝商。父为教师,早逝。童年在其母精心抚养下,受到为人须自强不息的教诲,对他后来的成长有深远的影响。1922年初进入南浔丝业小学读书。1926年小学毕业后,就读于南浔中学附设高小部,因成绩优异,1928年跳级升入初中二年级学习,至1930年毕业。南浔中学是由因参加 “五卅”爱国运动而被除名的上海圣约翰大学几位南浔籍大学生回乡创办的一??初级中学。在此求学时期,他受到了反帝的爱国主义教育。1930年秋,考入上海沪江大学附中高中部学习; 1933年毕业后,升入沪江大学攻读化学。在教师的启发下,他对化学及生物学发生了浓厚兴趣。1934年考取清华大学,转入清华大学化学系二年级继续学习。同时获得一银行家设立的奖学金资助,1937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

1938年考入广州岭南大学化学系研究生。1939年应母校招聘,到昆明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任研究助理。同年考取中英庚款公费留学,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次年改派至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生物化学系学习,从事致癌多环芳烃代谢作用的研究。194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是年9月成为美国耶鲁大学化学系博士后研究人员,在著名生物有机化学家安德森 (R.J.Anderson) 指导下,进行结核杆菌脂质化学的研究。1944年,抱着回国作贡献的热情,毅然回国,在重庆桐油研究所任研究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献身教育事业,1946年他应聘到北京大学化学系任教,先后开设了普通化学、有机化学、有机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多门课程,并在当时艰难的条件下,克服种种困难,开展了脂肪酸糖酯的研究,合成了几种高级脂肪酸葡萄糖酯新化合物,并首次发现这类化合物的同质多晶现象。1950年曾任北京大学代秘书长。1952年院校调整,任清华、北大、燕大三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1953年北京大学生物学系成立了人体及动物生理专业生物化学专门化,他被调任生物系副系主任承担起培养生物化学人才的重任。随后,1956年创办了我国综合性大学第一个生物化学专业。

他在政治思想上追求进步,严格要求自己,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自然辩证法,抱着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精神于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他担任北京大学科学研究处处长,1960年改称自然科学处处长至1966年。1978年起担任副校长职务,1981年至1984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85年至1990年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第一副主任。他长期身居行政领导岗位,不但坚持自身承担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而且积极组织和支持有重大意义的研究项目,提倡与校外兄弟单位大力协同,友好合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如: 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人工合成,向全世界宣布第一次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和核酸,这就是中国科学院与北京大学进行科技合作的结晶。这两项研究大大推动了我国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以及相关领域的发展。北京大学“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 的研制成功,在我国引起了印刷界的一次革命。这也是在他的支持下取得的。

张龙翔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他是中国生物化学学会 (现名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 发起人之一。自1979年起他就担任中国生化学会副理事长职务。1990年又当选为理事长。他是北京生化学会的创始人,并担任第一届、第二届理事长。他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生物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委员,1981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生物学科评议组副组长。北京市人大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代表和北京市政协第六届委员会常委,1981~1989年担任中美生物化学招考委员会 (CUSBEA) 主任。1986~1992年担任中英友好奖学金资格审查委员会副主任。1987~1990年任国家发展高技术生物??术领域蛋白质工程主题评审委员,1991~1993年又担任评估委员。在各项工作中,他始终秉公办事,坚持原则,一丝不苟。

他曾多次赴美国、日本和香港等地的大学讲学。广泛参加国内和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活动,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他的名字多次被外国列入名人录中。如美国传略研究所 (American Biographic Institute) 出版的 《世界5000人物》第四版,美国Marquis Publications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名人录》(Who’s who in the World)第八版(1986)、第九版(1988)、第十版(1990)等。

张龙翔先生一生不求名利,实事求是,从教50余年一贯服从工作需要,教书育人始终如一。值得提起的是在他身患癌症期间依然乐观坦荡,一如既往,他只要体力能支就坚持参加会议,亲自到实验室指导工作。即便在临终前几天还亲自给研究生修改论文。亲自参加论文答辩会,还给周廷冲院士写了祝寿词,留下了他关心友人的可贵墨迹。他的精神十分令人感佩。

综合大学生物化学专业的奠基人



20世纪50年代初,正是生物化学发展十分迅速的时期。1953年,桑格 (Sanger) 报道了胰岛素A、B链的全部氨基酸序列,接??测定了二硫键的位置。沃森和克里克 (Watson and Crick) 提出了脱氧核糖核酸 (deoxyribonucleic acid,DNA) 结构的双螺旋模型。张龙翔于1953年从北大化学系调到生物学系后,主讲生物化学课程并亲自参加了生物化学大实验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中,他注重传授新理论和新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后来生物化学专业的创建打下了基础。鉴于当时生物化学只是作为 “人体及动物生理专业” 的一个“专门化”,培养生物化学人才有局限性,1956年他和同事们向教育部建议单独设立生物化学专业。这个意见很快得到教育部的批准,于是在北京大学生物学系建立了我国综合大学的第一个生物化学专业。他十分重视生物化学专业的数、理、化基础和现代生物化学的发展趋向。他参加制定的生化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设置都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为生化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先后开设了这个专业的生物化学、蛋白质化学、酶学和生物化学大实验等课程,引进并建立起生化专业实验体系。在教学工作中亲自带领青年教师逐个实验进行操作,把严谨的实验作风,科学的求实态度通过身教传授给后人,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师资。北大生物化学专业的成长,与他的热心培育、带动和关怀是分不开的。40年来这个专业共培养出专业人才1400余人。

他为人谦虚谨慎,从不武断行事。与生化专业另一位比他年长5岁的奠基人沈同教授之间充满了尊重、和谐、合作和友谊,为晚辈树立了尊重长者团结共事的榜样。

作为一个科学家,他在担任繁重的行政领导职务期间,仍然坚持承担教学与科研工作,始终不懈。

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他一贯重视基础理论和科学素质的培养,强调生物化学实验技能训练和动手能力的养成,注意锻炼学生主动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他认真检查学生的实验数据,严格要求从不放松。对学生的论文写作总是逐字阅读、认真修改。严谨、认真的求实态度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为北京大学生物化学专业立下了优良的传统学风,使这个专业成为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摇篮。近年来,他克服重重困难,培养出成绩优秀的博士生5名,硕士生10余名以及博士后研究员。

自从生物化学专门化及生物化学专业成立以来,他亲手培养和领导的一批生物化学实验教师队伍,经过近30年的辛勤劳动和教学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实验教学经验,在实验的方法学上也有过许多建树,一本总结30年实验教学的教材,于1981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本实验教材包括了绝大多数近30年来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实验方法和技术,不仅为高等学校的生物化学工作者和生化专业学生及时解决了实验教材问题,还为广大生物化学工作者经常引用,成为??本重要的实验方法学工具书。该书曾经7次印刷,仍不能满足需要。由于它内容充实,实验方法和技术可靠,实用性强,受到广泛好评,曾获得1988年国家教委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并列入 《中国优秀科技图书要览》。这本教材在他的关心下,又在第二版出版增添了许多最新发展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1987年他还领衔主编了 《高级生物化学实验选编》,增加了新技术内容,精选了国内14所大学的部分实验汇编成书,又为高校生化及有关专业的高年级大学生和研究生提供了一本重点突出的新实验教材。此书也于1992年获得国家教委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北京大学生物化学专业自1956年创办40年来,共培养出生物化学专业人才1400余人。生化专业培育出的人才现在已经遍布国内外,有些人已登上了科技界的重要岗位,在一些领域成为学科发展的学术带头人和中坚力量。

张龙翔为在我国培养生物化学工作者、发展生物化学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从蛋白质结构功能研究到蛋白质工程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他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要求,选择了分子生物学中的基础领域蛋白质结构与功能作为研究方向,并选择了具有应用价值的胰蛋白酶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观察了胰蛋白酶在自溶过程中化学结构的变化及其对酶活性的影响。解决了对胰蛋白质自溶作用的分离、纯化技术,得到了δ、γ、σ三种胰蛋白酶与苯甲脒复合物的晶体,并对它们的化学结构、溶液构象和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首次获得了δ胰蛋白酶与绿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形成的复合物单晶,并又对此种单晶进行了晶体衍射结构分析。随着科研工作的进展,建立起一个设备齐全成龙配套的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研究室。

他在科学研究中的又一突出贡献是在我国首次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以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作为分类学特征,研究我国珍稀动物大熊猫与有关动物的亲缘关系,通过乳酸脱氢酶同工酶M4的氨基酸序列分析来判断大熊猫在动物分类学中的地位。这项研究,工作量极大并有很高的难度,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 刚刚结束,实验室秩序尚未恢复的条件下,万事需要从头开始。他指导一名博士研究生,日以继夜用亲和层析等方法分离纯化了乳酸脱氢酶同工酶M4,又完成了M4亚基331个氨基酸的序列测定,并与小熊猫、黑熊、狗、猪等相关动物同一酶的氨基酸序列作对比,提出了大熊猫应在食肉目中划为独立一科的见解。这一成果在《中国科学》及《生物化学杂志》等刊物发表后,引起国内外的重视,并作为 “大熊猫的生物学研究” 的部分内容,获得国家教委1987年科学进步一等奖。另外一项高难度的研究项目,是在分离纯化C多糖反应蛋白的基础上,对无脊椎动物的C多糖反应蛋白进行比较生物化学研究。

随着国际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迅速发展,1985年他将胰蛋白酶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水平,开始了胰蛋白酶分子设计与蛋白质工程研究。后来承担了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中生物技术领域的相关研究任务。为了探索加强胰蛋白酶稳定性和提高对作用底物的专??性,在他指导下,完成了三种胰蛋白酶分子改造的设计方案,并用定位突变法得到了8个相应的突变体。对部分突变体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高效表达和性能测定。已获得了稳定性和活性较野生型有所提高的胰蛋白酶分子突变体。通过这些研究又培养出一批从事蛋白质工程研究的人才。

1987年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 《前进中的生物化学论文集》。他发表了 “从蛋白质结构功能研究到蛋白质工程” 的论著,阐述了从蛋白质结构功能研究到蛋白质工程是研究层次上的一个飞跃。1989年他在美国科学出版社 (Academic Press) 出版的 《Current Bio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a》(中国当前的生物化学研究) 上发表的有关“Structure,Function and Evolution of Certain Proteins”( “几种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进化”) 一文,系统地总结了他多年的研究成果。

简历



1916年3月19日 出生于浙江省湖洲市南浔镇。

1933~1934年 在沪江大学化学系学习。

1934~1937年 在清华大学化学系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

1938~1939年 岭南大学化学系研究生。

1939年 考取中英庚款留学生。

1940~1942年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生物化学系研究生,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2~1944年 美国耶鲁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

1944~1946年 任重庆桐油研究所化学组研究员。

1946~1953年 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

1953~1996年 任北京大学生物学系教授。

1956~1966年 任北京大学自然科学处处长。

1978~1981年 任北京大学副校长。

1981~1984年 任北京大学校长。

1984~1990年 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第一副主任。

1996年10月24日 病逝于北京。

主要论著



1 张龙翔,张庭芳,李令媛. 生化实验方法和技术.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1987第二版.

2 郭虹,倪逸声, 张龙翔等. 猪胰蛋白酶自溶产物中δ-,γ-和σ-胰蛋白酶的分离与结晶.生物化学杂志,1985,(5,6),53—60.

3 张赞威,张建业,张龙翔等. 猪胰蛋白酶自溶活性产物的亲和层析分离和动力学性质.中国科学 (B辑),1986 (8),819—825.

4 梁宋平,杨端,张龙翔. 大熊猫乳酸脱氢酶同工酶M4一级结构.中国科学(B辑),1987 (1):43—53.

5 张龙翔. 吴国利主编.高级生物化学实验选编.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6 张龙翔. 从蛋白质结构功能研究到蛋白质工程(前进中的生物化学论文集).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7 梁宋平,张龙翔. 小熊猫,黑熊,狗与大熊猫乳酸脱氢酶同工酶M4一级结构比较研究.中国科学 (B辑),1988(3):275—286.

8 Zhang Longxiang. Structure,Function and Evolution of Certain Proteins,Current Bio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a,Edited by C. L. Tsou,San Diego:Academic Press Inc.,1989,39—49.

9 倪逸声,陈洁,张龙翔. 用定位突变探讨胰蛋白酶的稳定性.生物化学杂志,1992 (4),443—447.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近代人物张子谦简介

近代人物中文名:张子谦别名:张益昌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出生日期:1899年逝世日期:1991年职业:名誉教授毕业院校:天津音乐学院主要成就:天津音乐学院聘为名誉教授代表作品:龙翔

溥仪和李淑贤真实的婚姻生活

爱新觉罗・溥仪,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李淑贤,是溥仪的第五任也是最后一任妻子。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揭秘溥仪和李淑贤真实的婚姻生活。本文《最后的皇族》,张龙翔秦泉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天

历史人物 轻财好义的古代美女杜十娘简介

明朝人物中文名:杜十娘国籍:中国职业:曾为风尘女子主要成就:怒沉百宝箱出处:冯梦龙的《警世通言》杜十娘文章原文《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原文《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扫荡残胡立帝畿,龙翔凤舞势

毛主席政治口号的独特魅力 为何深入人心

文章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作者:许起科慈龙翔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理论家。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他十分注重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作为毛泽东思

毛主席政治口号的独特魅力 为何深入人心

文章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作者:许起科慈龙翔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理论家。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他十分注重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作为毛泽东思

历史人物 张云龙是谁?张云龙个人简介,张云龙是谁?张云龙个人简介

   张云龙个人简介  中文名:张云龙  外文名:Leon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星座:双鱼座  血型:B型  身高:185cm  张云龙身高是多少  体重:73kg  出生地:辽宁

历史人物 张绿水是谁_张绿水人物简介_朝鲜王朝张绿水

中文名:张绿水外文名:장녹수别名:张绿树国籍:李氏朝鲜民族:韩民族职业:妃子主要成就:李氏朝鲜三大妖女之一性别:女  张绿水——朝鲜的一代妖姬  张绿水(장녹수,1480年6月3日-1506年),李氏

历史人物 张天锡简介 张天锡怎么死的 张天锡的贡献 张天锡是怎样的人

  中文名:张天锡  别名:张纯嘏、张独活  国籍:前凉→前秦→东晋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338年  逝世日期:398年www.cha138.com  职业:前凉国君  在位:363年―376年

历史人物 张春华的主要事迹_张春华的人物简介_张春华和司马懿_张春华训夫

本名:张春华别称:宣穆张皇后所处时期:汉末三国参考资料:《晋书·卷三十一·传记第一》《晋书·卷二·帝纪第二》张春华–宣穆张皇后  张春华年少时就有品德,伶俐见地凌驾凡人。嫁给司马懿后为司马懿生下三子一

中共人物传 张经武人物传,张经武生平事迹,张经武评价

张经武(一)张经武,又名张仁山,1906年7月15日生于湖南省酃县沔渡乡下关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祖父张光凤,一世务农,生活颇为富裕。父亲张千厚是个读书人,由于不事耕耘,不理家务,家庭开始破落,后来在县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