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郑万钧人物简介
Posted 植物
篇首语: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郑万钧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郑万钧人物简介
·郑万钧
郑万钧,著名林学家、树木分类学家、林业教育学家,中国近代林业开拓者之一。在树木学方面有极深造诣,发表树木新属4个,新种100多个,其中不少是中国特有的珍稀树种。40年代中期,他和胡先驌定名的水杉新种,被认为是世界植物学界重大发现之一。他一生著作甚丰,晚年主编的 《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中国植物志》 第七卷和?中国树木志》 第一、二卷出版后,受到国内外林学界的赞誉。
郑万钧,字伯衡,1904年6月24日生于江苏徐州一个商人家庭。幼时曾就读于徐州一所法国人办的职业学校。13岁考人江苏省第一农校林科学习,因成绩优异,毕业后便留校工作。当时在东南大学任教的钱崇澍教授常去江苏省第??农校讲课,发现郑万钧勤奋好学,非常热爱树木学,于是将他调到东南大学,破格提升为树木学助理。当时东南大学聘请不少著名学者如秉志、陈焕镛等授课,郑万钧总是挤出时间去听课,从而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929年,郑万钧应聘为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植物学研究员,在这里工作了10年,大部分时间从事森林植物野外调查研究,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发表论文20篇。在这期间,郑万钧深感知识不足,特别希望在林学理论上得到进一步提高。由于他学习勤奋,工作认真,中国科学社决定送他到国外学习。1939年初,他被选派赴法国图卢兹大学森林研究所进修,同年底获得科学博士学位。
1939年12月回国,云南大学聘他为教授,兼云南植物研究所研究员。1944年到中央大学任教授兼森林系主任,一直工作到1949年。1948年,他和胡先驌发表“活化石”水杉新种,被认为是世界植物学界重大发现之一,轰动了学术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郑万钧任南京大学农学院林学系教授、系主任、副院长,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后,任南京林学院教授、副院长、院长。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1962年被调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工作,历任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中国林学会第四届理事长等职。这期间,郑万钧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和科研管理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到了晚年,则抓紧时间著书立说,主编了?中国植物志》第七卷、《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中国树木志》一、二卷等巨著,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惦记着他手头尚未完成的工作。
十年野外调查获得显著的学术成就
郑万钧在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工作期间,在植物分类学家胡先驌领导下,主要从事中国森林植物调查研究工作。1930—1931年,郑万钧在西康东部和四川西北部调查高山云杉、冷杉等针叶林的种系和分布; 1932年调查浙江诸暨的香榧和油棉栽培情况; 1934年在江西庐山参加森林调查; 1936年又在四川峨边主持高山针叶林的调查; 1937年在浙江龙泉调查杉木和天然林,同年又在湖南宜章调查莽山天然林区的树种组成、分布和生长过程。并多次去天目山、天台山、黄山作森林调查。30年代的中国,交通很不方便,郑万钧进入山区调查,每天都要步行数十里至百十里,为探索高山针叶林的分布规律,他攀登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实地考察。为提高工作效率,他创造性地运用路线调查法、标准地法和标准木法。在调查中积累大批标本和资料。每次调查归来,风尘仆仆,顾不上休息,也顾不上与家人团聚,便整天忙于整理资料、鉴定标本,并将调查结果用英文写出论文。这种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得到胡先驌的赞扬和鼓励,并亲自代为审核修改论文。
十年的野外调查,不仅给郑万钧艰苦的磨炼,而且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在这十年中,他共发表论文20篇。其中,《对川西高山针叶林的组成、分布的论述》、《莽山天然林对涵养水源的重要作用》等文至今仍有重要参考价值;又如 《浙江维管束植物》一文一直成为编写浙江植物志的重要参考文献。他还发表了树木新种数十种,如天目木姜子、天目槭、黄山花楸、白豆杉、普陀鹅耳枥、天台鹅耳枥、狭叶山胡椒、江浙钓樟等,丰富了华东木本植物区系成分,不少研究成果被收入陈嵘编撰的《中国树木分类学》中。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郑万钧随中国科学社迁往四川。1939年初,郑万钧被派到法国图卢斯大学进修。行前他作了几个月的准备,将西部高山针叶林的研究资料重新系统整理,用法文写成《四川及西康东部的森林》论文手稿带往法国。他的指导教师亲自审阅这篇论文后,对郑万钧有如此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际知识非常赞赏,进修结束前通过论文答辩,授予科学博士学位,并将该论文出版。几年后,中央大学教授、地理学家任美锷见到此书时甚为称赞,特著文推荐,指出此书不仅是对林学的贡献,也是对地理学的贡献。郑万钧后来教授森林地理学,其中“西部高山林区”一章即在此论文基础上写成的,已被高等林业院校采用为教材。
对植物学的重大贡献——为水杉定名
为水杉定名,这是郑万钧对植物学的重大贡献。1945年,郑万钧根据当时中央林业实验所技正王战在四川万县磨刀溪 (又名谋道溪) 采得水杉的枝叶标本和拾得的球果进行研究,认为既不是水松,也不是北美的红杉,而是一新属。为慎重起见,1946年,他又派中央大学森林系技术员薛纪如两次到该地采得完整的花和球果标本,但因当时文献资料不多,于是郑万钧进行拉丁文描述,并连同标本寄往北平静生生物研究所胡先驌教授,托他查阅文献。1947年,胡从文献中查得该植物与日本古植物学家三木茂在日本第三纪地层中发现的化石种十分一致,遂与郑联名定为活化石水杉属和水杉新种,学名为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Hu et Cheng。论文于1948年发表,立即成为轰动植物学界的珍闻。
水杉发现的科学价值,在于它是一种“活化石”,其祖先在距今0。65—1亿年前,广布于北半球北纬35—80°地区,当时至少有10种。近200万年来,北半球发生多次冰川,古水杉几乎灭绝,仅剩此一种幸存于我国川鄂边境??带。所以很长一段时期内,许多学者只见过水杉化石,不知道还有活的水杉遗存下来。因此,这个发现被誉为二十世纪植物学上最大发现,是中国科学家的伟大贡献。
水杉是中国珍稀孑遗树种,树势高大挺拔,树姿优美,适应性很强,除不耐干旱外,适生于多种温带气候和土壤,且生长迅速。1948年以来国内外广为栽培。现在水杉已引种到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国内已有18个省、市、自治区用水杉造林和四旁绿化,生长良好。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郑万钧在教学中努力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针,常带领学生到林区调查。1950年和1951年暑假,他带领学生在山东、江苏北部考察林业,1951年冬季,又接受国家任务,带领学生去广西南部开展宜林地调查。
在担任南京林学院领导职务后,尽管行政事务繁忙,他仍坚持教学,带领学生到南京郊区和安徽琅琊山实习,还招收研究生,开设森林地理学、植物拉丁文等课程,并指导论文写作。在教学中,他主张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在他的这种思想指导下,师生们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活动。他组织气象、土壤、森林生态、造林、森林经理等学科青年教师去福建杉木中心产地——南平溪后乡蹲点搞调查研究,总结杉木丰产经验。他们以充分的数据,分析杉木人工林的丰产与多种环境因素和造林技术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杉木造林的宜林地选择和造林技术措施,对中国南方营造速生丰产林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他对学生爱护备至,1950年参加山东省林业调查,当时交通条件较差,步行途中一位学生不慎脚踝扭伤,一时肿痛难忍,他即将自己所骑之马让给这位学生乘骑,自己步行。1952年在广西作垦殖调查,野外工作长达半年以上,一位学生衣衫破损不堪,却因经济困难无力添置,郑万钧用自己的工资购买新衣托人给他带去,使这位学生终身难忘。他对学生从严要求,一丝不苟,要求学生遵守纪律,及时完成作业; 但对学生的缺点从不当面训斥,总是谆谆教导,启发学生提高认识,自己改正错误。几十年来经他教过的学生不少已成为林业专家、学者,正为祖国的林业建设贡献力量。
特别重视速生丰产林技术措施的研究
郑万钧非常关心林业科学研究事业,并作出重大贡献。1956年至1957年,郑万钧兼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林业组副组长。他全力以赴,组织制定1957—1969年林业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纲要),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林业科学的发展。他在任南京林学院院长期间,受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的委托,组建过南京林业研究所 (1963年该所并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并任所长。在这期间,他针对中国亚热带地区存在的主要营林问题,设立用材林、经济林、竹林研究组以及包括营林、保护的综合研究组,亲自指导科研工作,还带头到重点生产地区蹲点研究,为中国亚热带地区的林业科学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加强全国林业科学研究的领导力量,1962年,郑万钧被调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担任副院长,后任院长。他坚决贯彻林业科学研究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为生产服务的方针。他非常强调一切工作从调查研究入手。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深入南北各地,了解基层单位林业科学研究现状,在这个基础上制定林业研究发展规划。鉴于中国森林资源贫乏,木材短缺,他特别重视速生丰产林技术措施的研究。1966年上半年,郑万钧去广州参加农业区划会议,会后即转赴南方几省区了解速生丰产林的科研情况。先后和广东林科所的科研人员在台山了解湿地松种子园的建设,在开平调查马尾松飞播造林,在电白博贺港了解木麻黄人工林速生丰产经验,在湛江雷州调查桉树良种造林经验,然后绕道广西,并北上湖南、湖北,了解省区林科所科研开展情况。每到一处,白天在野外考察各地的试验林,晚上座谈。有时甚至连夜写出考察简报,次日派人送回林科院。这时的郑万钧已年过花甲,患有高血压症,却仍不辞劳苦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这种精神,同志们无不为之感动。
凝聚毕生研究成果,主编《中国植物志》第七卷等三部学术专著
“文化大革命”期间,郑万钧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正式工作。他利用这段时间继续编写《中国植物志》第七卷 (裸子植物)。裸子植物即松杉柏一类树木,与林业生产关系密切。郑万钧对我国裸子植物各类群十分熟悉。他组织了一个编写小组,每天乘公共汽车来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给同志们 (其中很多是他的学生) 介绍各类群的分类历史、种群关系、分类难度、文献出处、研究方法,并和大家一起工作。这一卷从1972年开始编写,于1973年底定稿,1978年出版。它凝聚了郑万钧毕生研究我国裸子植物的精髓,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出版后深受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好评。现为中国各省区植物志、树木志、院校教材采用,此书1981年获林业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973年底《中国植物志》第七卷定稿后,郑万钧开始组织力量编写《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一书,把当前我国林业生产中常用造林树种的造林技术措施总结出来。这对指导林业生产有实用价值,得到林业部门的支持。本书共组织了全国200多个单位、500多位科技人员,包括省地县林业局、林科所、林场、高等和中等林业院校的同志参加,共编写三年,于1978年出版。本书编入中国主要树种210种,共169.5万字,每一树种包括形态特征、分布、生物学特性、各项造林技术、病虫害防治、木材性质和用途等内容,是中国最重要的一部造林专著。此书于1978年出版后获林业部科技成果一等奖。
郑万钧还组织人力编写《中国树木志》。他提出在中国号称8000种乔灌木中编入志书应不少于5000种,分四卷出版,先制定一个严密的编写条例和细则,以便统一规格,再以科为单位组织有关专家分工编写。在内容上,树木志不同于树木分类学,它虽以树木分类为纲,但又必须包含树种的生态学、生物学特性、造林营林技术要点以及各树种在国民经济中的价值,以加强志书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他的这些观点是他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科技为生产服务的一贯思想的体现。中国树木志的专业性很强,编写和编辑的工作量也相当繁重。
1978年《中国树木志》开始编写。郑万钧亲自撰写的“中国主要树种区划”是树种各论的一个“纲”。他研究中国森林地理多年,对各地森林的组成树种十分熟悉,这个“纲”为各地发展林业、适地适树提供了参考依据。此时,他已重新担任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许多行政事务要他负责处理,编写工作只能业余在家进行。他夜以继日超负荷地工作,乐此不倦。
1980—1982年对《中国树木志》各科作者陆续交稿,郑万钧组织了全国十多位专业知识丰富的中年树木学家 (不少是他教导过的学生) 到北京统稿定稿,对编辑过的文稿,他本人都要仔细再阅读一遍,亲自修改,有些文稿修改几遍,直到满意为止。《中国树木志》第一卷文稿132。8万字,于1981年定稿。第二卷文稿共200万字,也经他审过一遍。由于过度操劳,他的身体越来越差。先是受高血压和痛风的折磨,随后出现一些老年性并发症如贫血、糖尿病、脊髓炎等,使他不能坚持工作,只得住院治疗。
一生习惯于坚持紧张工作的郑万钧,对医院的生活极不习惯,治病养病,闲着无事,他心急如焚,但无可奈何。每当熟人来医院探望,他总要打听《中国树木志》的进展情况,询之甚详,并希望早日病愈出院继续工作。1983年春夏之交,郑万钧的身体日趋恶化,他自知不起,多次恳求医生能否设法让他再活三年,以便完成全书的编写任务。可是天不假年,1983年7月25日,一代宗师与世长辞。有生之年未能见到他主编的这一巨著问世,十分遗憾!
郑万钧治学严谨,一生重视调查研究,注重掌握第一手材料。他写书坚持言之有理,言必有据。他共发表树木新属4个,新种100多个,其中不少是中国特有珍稀树种,如白头杉、夏腊梅、水杉、普陀鹅耳枥、黄枝油杉、怒江冷杉、长苞铁杉、喜马拉雅红杉、短叶黄杉、大别山五针松、巨柏、琅琊榆、李叶榆、醉翁榆、天目木姜子、江浙钓樟、宝华玉兰、大果木莲等等,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郑万钧给中国留下了丰富的林学遗产,也留下了宝贵的治学思想和治学方法。青年时代的郑万钧一心求学,渴望获得科学知识,用科学技术报效祖国,走的是科学救国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领会到一个知识分子只有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才能把自己的科学知识奉献给人民,所以他由衷地拥护中国共产党。他1952年加入九三学社,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当选为全国政协第四、五届委员,自觉地走了一个革命知识分子应走的道路。
简 历
1904年6月21日 生于江苏省徐州市。
1924年7月 毕业于江苏省第一农业学校林科。
1924年8月—1925年7月 任东南大学生物系助理。
1929年8月—1939年12月 任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植物研究员,其中1938年2月—1938年10月兼任重庆国民政府经济部农林司林垦科代理科长。
1939年4月.1939年11月 在法国图卢兹大学森林研究所进修并获得博士学位。
1939年12月.1944年7月 任云南大学森林系教授,其中1940年7月—1944年7月兼任云南农林植物研究??副所长。
1944年8月.1946年6月 任中央大学农学院森林系教授兼系主任。
1946年7月.1949年4月 任中央大学农学院教授,其中1948年9月—1948年12月兼任南京中山陵园植物园主任。
1949年4月—1949年7月 任中央大学农学院森林系教授。
1949年8月—1952年7月 任南京大学农学院林学系教授、系主任、副院长。
1952年8月.1961年12月 任南京林学院教授、副院长、院长。
1962年1月.1983年7月 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院长。
1951年2月.1982年12月 历任中国林学会第一届理事,第二、三届副理事长,第四届理事长。
1983年7月25日 病逝于北京。
主 要 论 著
1郑万钧. 中国松属之研究 (英文) . 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论文集植物组,1930 (6):5.21.
2郑万钧. 中国植物新种 (英文、拉丁文) . 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论文集植物组,1931 (6):59 .77.
3郑万钧.西康东部森林初步之观察.边疆,1931 (8).
4郑万钧. 中国西南部铁杉新种 (英文、拉丁文) . 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论文集植物组,1932 (7):1.3.
5郑万钧.浙江木本植物新种 (英文、拉丁文). 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论文集植物组,1932 (7):135 .142.
6郑万钧.贵州裸子植物 (英文) . 中央研究院博物馆丛刊,1932(2):103 .108.
7郑万钧. 浙江维管束植物之记载Ⅰ(英文) . 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论文集植物组,(8):298 .306; Ⅱ (英文、拉丁文) 同上刊物(9):58.91; Ⅲ (英文、拉丁文) 同上刊物1934 (9):240.304; Ⅳ (英文、拉丁文) 同上刊物1936 (10):93. 155.
8郑万钧. 中国松杉植物研究Ⅰ(英文) . 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论文集植物组,1933 (9):18.23.
9郑万钧. 中国松及栽培之日本松.科学世界,1934,3(12):280.302.
10郑万钧. 中国木本植物记载 (英文、拉丁文) . 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论文集植物组,1934 (9):189 .205.
11 郑万钧. 中国木兰. 中国植物学杂志,1934 (1):280. 305.
12郑万钧.广西槲寄生一新种 (英文、拉丁文) . 中央研究院历史博物馆丛刊,1935 (4):327 .328.
13郑万钧. 中国核桃及山核桃.科学,1935 (19):280. 305.
14郑万钧. 中国木本植物新种 (英文、拉丁文) . 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论文集植物组,1935 (10):169 .171.
15郑万钧.椴树新种 (中、英、拉丁文) .静生生物研究所汇报,1936 (6):174.
16郑万钧. 中国野茉莉新种 (英文、拉丁文) . 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论文集植物组,1938 (10):242 .243.
17郑万钧. 四川峨边森林调查报告. 四川之森林,1938.
18郑万钧. 湖南莽山森林之观察.科学,1938 (22):395. 407.
19郑万钧. 中国榆树新种 (法文、拉丁文) .法国图卢兹大学森林研究所研究报告1辑,1936 (3):110.111.
20郑万钧. 四川及西康东部的森林 (法文) .法国图卢兹大学博士学位论文62号.法国图卢兹大学森林研究报告5辑,19391 (2):1 .233.
21郑万钧. 中国桧柏新种 (法文、拉丁文) .法国图卢兹大学森林研究所研究报告1辑,1946,3(8):8 .12.
22郑万钧.成都平原楠木之研究.林学,1943 (10).
23郑万钧. 中国树木新属新种 (英、拉、中文摘要) . 中央大学森林系研究报告,1947 (1):1 .4.
24胡先,郑万钧.水杉新科及生存之水杉新种 (中、英、拉丁文) .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新辑,1948,1 (2):153. 161.
25胡先驌,郑万钧.云南树木新种.静生生物调查所汇报新辑1948,(1):191—198.
26郑万钧.水杉坝的森林现状.科学,1949 (31):71.80.
27郑万钧.湖北利川水杉产区的树木新种 (英文) . 中国科学与建设,1949 (2):35 .36.
28郑万钧.中国树木新种.科学,1950 (32):246. 249.
29胡先驌,郑万钧. 中国西南部木兰科新属.植物分类学报,1951,1(1):1 .3.
30胡先驌,郑万钧. 云南山毛榉科补志一.植物分类学报,1951,1(1):117.
31胡先驌,郑万钧.云南山毛榉科补志二.植物分类学报,1951,1 (1):142 .146.
32郑万钧.云南木兰科新种.植物分类学报,1951,1(1):157.160.
33郑万钧.木兰科新属拟木莲.植物分类学报,1951,1(1):255.256.
34郑万钧. 山东主要树种造林性质. 中国林业,1957,3(6):14.22.
35郑万钧. 中国榆树新种. 南林学报,1958 (1):68 . 77.
36郑万钧等.福建南平溪后乡杉木林丰产经验调查报告.南林学报Ⅱ,1951 (1):59 .82.
37郑万钧.中国树木学 (第一分册)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1961.
38郑万钧.树木学 (上、下册) .北京: 农业出版社,1962.
39郑万钧.中国经济树木新种及学名订正.林业科学,1963,3(1):1.4.
40郑万钧.银鹊树属二新种.云南林业科学研究纪要1,1963.
41郑万钧,傅立国等. 中国裸子植物.植物分类学报,1975,13(4):56—89.
42郑万钧主编. 中国主要树种造林技术.北京: 农业出版社,1978.
43郑万钧主编. 中国植物志(第七卷).北京: 科学出版社,1978.
44郑万钧.梧桐槭新种. 中国槭科植物预报.植物分类学报,1979(17):69.
45郑万钧,傅国立.李叶榆新种. 中国榆科植物志资料.植物分类学报,1979 (17):48.
46郑万钧.谈谈林业现代化. 中国林业,1980 (1):4—5.
47郑万钧主编. 中国树木志第一卷.北京: 林业出版社,1983.
48郑万钧主编. 中国树木志第二卷.北京: 林业出版社,1985.
相关参考
本名:郑余庆字号:字居业所处时代:唐朝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郑州荥阳主要作品:《郑余庆集》主要成就:两次担任宰相官职:检校司徒、尚书左仆射等爵位:荥阳郡公谥号:贞郑余庆–唐朝宰相 郑余庆年轻时勤奋好
历史人物 郑天寿简介 郑天寿怎么死的 郑天寿主要事迹 郑天寿的外号由来-
中文名:郑天寿 别名:白面郎君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苏州 出生日期:北宋年间 职业:山寨步军十将校之一www.cha138.com 信仰:四海之内皆兄弟 星号:地异星
本名:郑延昌字号:光远所处时代:唐末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荥阳官职:尚书左仆射郑延昌–中国唐朝官员 前宰相郑畋(与郑延昌无亲戚)大约于唐僖宗乾符六年(879年)为凤翔节度使,表郑延昌在其府。广明元年
历史人物 郑当时的主要事迹 郑当时的人物生平 郑当时的人物简介
中文名:郑当时 别名:郑庄 国籍:西汉 民族:汉 出生地:陈县 职业:大臣 官职:右内史、大农令、汝南太守 成语:门可罗雀www.cha138.com 早年经历 郑当时,字庄,陈
历史人物 郑法士的主要事迹 郑法士的人物生平 郑法士的人物简介
本名:郑法士 字号:不详www.cha138.com 所处时代:北周末 主要成就:《贞观公私画史》 郑法士,北周末隋初画家.吴(今江苏苏州)人。北周为大都督左员外侍郎、建中将军,封长社县子
郑复光简介????????????郑复光,出生于1780年,字元甫,又字瀚香,是歙县人,他是中国清代时期非常著名的科学家。那么郑复光简介中是怎样具体介绍这一人物的呢?清朝郑复光图片郑复光简介中介绍到,
历史人物 郑昌图简介_郑昌图的诗_郑昌图唐朝宰相_郑昌图为什么骑着毛驴进京赶考
本名:郑昌图字号:字光业所处时代:唐主要作品:《答楚儿》主要成就:唐懿宗咸通十三年(872)壬辰科状元及第郑昌图–唐朝宰相 郑昌图,字光业。籍贯及生卒年不详。 唐懿宗咸通十三年(872)壬辰科状元
历史人物 郑樱桃太监_郑樱桃是男是女_郑樱桃怎么死的_郑樱桃后代_郑樱桃冉闵
本名:郑樱桃别称:郑皇后,天王皇后,皇太后所处时代:后赵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襄国(今河北邢台市)去世时间:349年主要成就:皇后容貌:颇具美色夫君:石虎儿子:石邃、石遵郑樱桃——五胡十六国后赵皇后
知名人物 郑正秋生平故事简介,郑正秋历史评价,郑正秋怎么死的?
郑正秋,原名伯常,别号药风,广东潮阳县人,生于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幼年被上海一个贩卖鸦片的巨商认领为“螟蛉子”。郑少时聪慧过人,十四岁时肄业于上海育才公学。成年后参与其义父的鸦片生意,成了一个
历史人物 郑洞国简介 郑洞国血战昆仑关的事迹 如何评价郑洞国
中文名:郑洞国 别名:郑桂庭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www.cha138.com 出生地:湖南省石门县 出生日期:1903年 逝世日期:1991年1月27日 毕业院校:黄埔军校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