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房晓文人物简介
Posted 生物制品
篇首语: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房晓文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房晓文人物简介
·房晓文
房晓文,兽医微生物学家,兽医生物制品开拓者之一。研制出马流产、牛气肿疽、羊猝疽、羊快疫、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猪副伤寒等多种疫苗和菌苗。其研制的鸡白痢、鸡伤寒多价染色平板抗原,达到国际标准。
房晓文,1912年12月出生于广东大埔县银溪乡一个农民家庭,幼年生活艰难。全家大小11 口人,靠租佃的2.5亩地耕种收入及体弱多病的父亲磨豆腐赚些钱,维持全家生活,过着食不饱腹衣不遮体的贫困生活。房晓文自童年开始即参加劳动,同时在村办小学受了5年启蒙教育。父亲念其智敏过人勤劳好学,又是全家最小的儿子,求告乡邻,筹集学资,送往离家不远的银江小学就读。不足两年,因学费不济而辍学。迫于生活无奈,年已满14岁的房晓文,眼看升学不能,归耕无地。在同村青年的邀约及族兄带领下,离乡闯潮州谋生。一年后,经多方周折和磨难,在同乡华侨的帮助下渡大洋到了泰国,落脚在曼谷郊外小镇,当青工。一个寄居异国他乡又不懂方言的青年,初到时在一裁缝店学徒,整日里只能做一些挑水烧饭的杂活,在劳动之余抽闲学习裁剪缝纫。而裁缝老板只让日夜劳动,因而学不到技术,就连肚子都填不饱。四年先后换了五个店铺,结果同去泰国的三个青年,一个病死,一个病退。19岁的房晓文目睹和亲受到华侨工人的悲惨状况,深深体会到在异国他乡谋生求艺的艰难。立志要继续努力求学,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方能改变穷困境地。1931年毅然回到了家乡。由在汕头市教育科任科员的二哥房之龙资助,考入汕头市立商业学校,又开始了他梦寐以求的学习生活。入校后他不分昼夜勤奋学习。但好景不长,刚几个月,二哥失业,房晓文学习终止,再回到老家。这时父亲身体更衰弱,家庭经济更加困难。胸怀壮志的房晓文又不甘于贫困,依靠亲朋帮助和祖嗣的津贴考入了离家40余里的大麻中学,读完三年初级中学,又到广州考进广东省立第一职业学校土木工程科。一年后又因交不上学费而再次停学。后经人指点考入了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办的军医学校兽医班,该校设在广州西郊,在校学生一律公费,总算找到了有口饭吃、能学习的处所。1936年兽医班并入陆军兽医学校十八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从南京迁到湖南。1938年毕业于陆军兽医学校大学部本科。曾在军马防疫所、农林部兽疫防治大队、中央畜牧实验所任技佐、技术员,从事兽疫防治和研究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农业部兽医生物药品监察所 (现为中国兽药监察所,简称中监所) 工程师、副研究员、研究员; 细菌室和技术室副主任、主任等职。从事兽医生物制品研究与监察工作先后50余年获得10余项科研成果。发表研究报告及有关论著共50余篇。并参加了我国第一部《兽医生物制品规程》的制定,《中国家畜传染病学》,《兽医生物制品》及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 ·微生物卷》等大型专著的撰写工作。是新中国兽医生物制品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防 制 牛 瘟
1938年抗战的硝烟弥漫祖国大地,房晓文从陆军兽医学校毕业,被分到炮兵部队第二旅担任上尉兽医,负责战地马骡治疗工作。房晓文随部队驻防,辗转作战于黄石、陵零、宜昌及钟祥等地为军马治疗做了大量工作。由于战争的紧张和劳累及行军中饮食较差,他患了腹泻症,身体迅速跨了下来,渐渐地不能适应剧烈行军,于1939年9月转业到了后方。
一年的军兽医工作,使他认识到军马防疫比战地治疗更为重要,便溯江而上到了重庆,在同学的帮助下转去贵阳军马采购站。时逢母校也由湖南迁到贵州安顺,见到正在贵阳筹建军马防疫所的杨守绅校长,遂留该所任职,开始了兽医生物制品生产研究和兽疫防治工作新征途。
持久的抗日战争形势已不可逆转,日本军国主义疯狂残杀与掠夺,更加激发起中华儿女满腔怒火,全民自发努力生产,增强畜力保护养殖,实为当务之急。然而当时的农村文化技术落后,传统的畜禽饲养条件极差,加之战争造成的人口大流动,畜禽传染病流行猖獗,农牧民连年遭受巨大损失,凡习畜牧兽医的有志之士,无不为之惊叹,深感责任重大。出身农村并研习兽医的房晓文,虽已参加研制兽用生物制品工作,却又耳闻目睹兽疫流行,特别是牛瘟流行不断,大量耕牛死亡,仅仅靠制出好药而不能使用好药是不行的。遂经重庆国民政府农林部的同学介绍,转职农林部直属兽疫防治大队任技术员,担负川黔湘鄂四省交界区牛瘟防治。该区全是丛山峻岭,农民世代利用草山草坡放养牛羊为生,出售耕牛为主要经济来源,连年的瘟疫使广大地区农牧民濒于绝境。饥饿的农民一方面求神保佑,不知牛瘟为何因,同时又剥食病牛,出售死牛肉,晾晒死牛皮,溪流路旁全遭病毒传染,瘟疫愈传愈烈,20世纪30年代我国牛瘟大流行。身为兽防分队队长的房晓文,整日一双草鞋一把伞,肩负牛瘟脏器苗与抗牛瘟血清,走沟串寨,巡回宣传,传授防疫知识,给牛注射打针,不分白天黑夜,常常连续多日得不到休息。但仍精神饱满。在全体防疫人员的共同努力之下,终于使四川、贵州、湖南、湖北四省交界区内牛瘟流行得到基本控制,山区人民开始恢复了生产。
兽用生物制品的创制
1941年防疫大队撤销,成立中央畜牧实验所,兽医界前辈蔡无忌任所长。调房晓文到该所设在四川荣昌的兽医系附属血清厂任职,在系主任马闻天领导下从事细菌生物制品的研究。当时条件十分艰难,租用民房为试验室,烧油灯来烧热水作保温箱和培养细菌,用木炭作燃料消毒培养基,进行了猪丹毒与猪出血性败血症疫苗血清生产与研究,做出了不小成绩。房晓文是我国开始研究该两种疫病防治的先行者之一。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房晓文随所迁往上海,在虹桥路一所别墅,恢复了研究工作。在前辈兽医学家程绍迥所长亲自主持下从事细菌制品研究约一年。该所接收了北平华北农事试验场的畜牧兽医部分,成立中央畜牧所北平工作站。房晓文被调该站任细菌室主任,主持研究生产用菌种的保存等研究工作。期间,与同行们一起研制生产了炭疽、出血性败血症、布病疫苗,抗炭疽、抗猪丹毒血清以及诊断制品,为华北地区的兽疫防治提供了必需的生物药品。1948年末北平解放前夕,原试验室已不能坚持工作,房晓文为防资源丢失,携带全部菌种进住北京城内该站办事处,并与协和医院免疫系联系,借用该院试验室,进行细菌的传代繁殖,为保存国家的菌种资源,为解放后迅速恢复工作起了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房晓文与我国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在党的政策鼓舞下如鱼得水,获得了充分发挥才能的大好时机。1949年他重新进入试验室,并以坚韧不拔的精神,严谨的科学方法,从事着生物制品的科研与监察工作。他数十年如一日,不分寒暑春秋,一心扑在试验室,先后完成十余项有较高技术水平和经济价值的兽医生物制品,以及许多病原菌的鉴定工作。是我国当前研制出生物制品较多、出类拔萃的兽医微生物学家之一。
50年代初,房晓文参加河南等地耕畜大量死亡的病因调查研究和抢救工作,和其他专家一起从临床分析开始,认真作病理解剖,采集病料分离病原,并进行各项实验诊断,最后确诊为甘薯黑斑病中毒,否定了由细菌所致的传染病,从而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使该病迅速得到控制。
1952年在抗美援朝战火纷飞年代,房晓文被派参加抗美援朝前线的细菌战调查团。他深入战地,采集材料,进行试验和分析,为揭露美帝国主义细菌战的罪行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他主持的研究总是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把握关键,亲自动手追踪到底,做一项成功一项,并有所创新。例如: 50年代初研制成功的牛气肿疽明矾沉淀疫苗,为控制与消灭该病提供了唯一有效的武器。该成果曾获农业部爱国丰产奖。50年代中期内蒙古一些地方暴发羊传染病,造成大量羊只病死,房晓文主动自带行李和试验用品深入牧区,与牧民同吃同住,调查病情,解剖死羊,采集了大量病料,分离出多株厌氧梭状芽孢杆菌,并进行了系统鉴定,最后确诊为羊猝疽、快疫。同时及时研制出了氢氧化铝菌苗,携运至疫区监督使用,将猖獗一时的羊猝疽、快疫传染病迅速控制,深受农牧民的爱戴,并被尊称为党派来的 “菩萨兽医”。
60年代初,我国南方诸省区发生仔猪传染性下痢疾病,用一般方法治疗无效。房晓文等诊断为仔猪副伤寒。根据苏联专家介绍的防治法,他很快就仿制出半固体灭活疫苗,但使用效果很差,疫病不能控制。房晓文采用培养基中加醋酸铊传代培养的诱变减毒方法,从传代培养物中分离挑选菌落,经传500代,历时数年终于从菌落中挑选出减弱了毒力并保持免疫原性良好的制苗菌株,研制成功冻干活菌疫苗,免疫效力良好,获得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奖。在推广使用过程中,在同行们共同努力下,房晓文又进一步改进了生产工艺和免疫方法,并在全国范围内生产与应用,这种菌苗既可注射,又可口服,安全可靠,完全控制了仔猪副伤寒病,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1989年该研究成果获国家发明二等奖。
他还主持研究出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诊断方法和氢氧化铝疫苗。该苗是利用通过鸡胚减毒山羊支原体,制成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鸡胚化弱毒疫苗。经免疫接种孕前的山羊,证明安全有效。
70年代以后,房晓文又以化学诱变剂培育出马流产弱毒菌株,研制成功沙门氏菌马流产疫苗。该苗对良种马场马匹的繁育,减少流产死亡,效果显著,农业部授予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后,又改进了鸡白痢诊断抗原。他研究成功的鸡白痢鸡伤寒多价染色平板抗原敏感性、特异性等均达到国际标准,并具有检疫符合率高等优点,对集约化养鸡场净化鸡白痢病,起了主要作用,获得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数十年来,房晓文除获得上述主要科研成果外,还不断总结经验,先后参加撰写有较高水平的专著 《中国家畜传染病》、《中国农业百科全书 ·微生物卷》、《兽医生物制品》的有关章节和教学讲义 《厌气菌研究》、《气肿疽及病原诊断》、《动物沙门氏菌病》,先后发表40篇论文和参加草拟部颁规程等,共计100多万字。尤其在生物制品监察工作上,从1949年至1987年的30多年里与中监所同行一起,多次深入生产第一线,参加生产与检验工作,长时间轮流蹲点,总结推广生产技术,并培养出一批兽医生物药品技术人员。对我国兽药生物制品生产工艺改进、产品种类增加、产品质量提高,均起了重要作用。
优秀共产党员,杰出的科学家
房晓文出身微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如获新生,在自身岗位上,数十年如一日,倾注了毕生精力,刻苦钻研,勤于实践,治学严谨,对新的生物制品研制、生产工艺的改进颇有创新。执行兽医生物制品监察制度,推动兽医生物制品事业的发展等,作出了重要贡献。
房晓文为人正直,襟怀坦白,廉洁奉公,勤俭朴实,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处处体现了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
进入70年代以后,房晓文因年事已高,加之劳累过度,病魔缠身,长期受青光眼和糖尿病困扰,但仍念念不忘试验工作。1975年和1978年两次患心肌梗塞病住院抢救,1979年又患结肠癌,进行了手术切除。1985年又因肠梗阻连续两次大手术,未完全康复又作了前列腺手术切除。一次又一次手术治疗,使得体力极度衰弱,医院多次发出病危通知,可是他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搏斗,奇迹般地活了下来。知道他的人都说: “这么多的病集中于一身,要是放在别人身上,不知死了多少回了。”而房晓文却说: “对科学的热爱与追求是我起死回生的秘密。”就是这种精神,在身患多种疾病的情况下,他仍然是一出医院就踏入试验室,坚持天天上班,进行他连续的选菌工作。在他74岁高龄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1991年国务院授予他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2年12月房晓文终因久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
王明俊
简 历
1912年12月 生于广东大埔县银溪乡。
1926—1931年 泰国学徒谋生。
1935—1938年 陆军兽医学校学习。
1939—1941年 贵阳军马防疫所,任技术员。
1942—1945年 中央畜牧实验所兽医系四川荣昌血清厂,任技佐。
1946—1949年 中央畜牧实验所北平工作站,任工程师。
1949—1992年 农业部兽医生物药品监察所 (现为中国兽药监察所),任细菌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1992年 逝世。
主 要 论 著
1 房晓文等. 猪出血性败血症免疫研究. 中央畜牧兽医汇报.1946,4 (1)
2 房晓文等.传染性猪肠炎免疫试验初步报告. 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工作通讯.1950 (1)
3 房晓文等.耕牛气肿疽病原诊断试验. 中国兽医学.1958 (5)
4 房晓文等. 气肿疽明矾菌苗研究. 畜牧兽医学报.1957,2 (1)
5 房晓文等. 青霉素治疗牛气肿疽病试验报告. 中国畜牧兽医.1955 (4)
6 房晓文等. 气肿疽明矾菌苗制造与检验 (于50年代纳入国家规程)
7 房晓文等. 内蒙古羊猝疽及羊快疫病原诊断报告畜牧兽医学报.1956,1(1)
8 房晓文等. 羊猝疽及羊快疫混合菌苗制造研究 (畜牧兽医学报.1956,1(1)
9 房晓文等. 羊猝疽快疫氢氧化铝混合菌苗制造与检验(于50年代纳入国家规程)
10 房晓文等.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感染和病原保存试验. 畜牧兽医学报.1958,3 (1)
11 房晓文等.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氢氧化铝疫苗制造及免疫试验. 畜牧兽医学报.1958,3 (1)
12 房晓文等.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鸡胚疫苗研究. 畜牧兽医学报.1964,7(1)
13 房晓文等.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氢氧化铝疫苗制造与检验 (于50年代纳入国家规程)
14 房晓文等.仔猪副伤寒弱毒菌苗的研究. 畜牧兽医学报.1981,12 (2)
15 房晓文等.仔猪副伤寒弱毒菌苗制造与检验(于60年代纳入国家规程)
16 房晓文等. 豆蛋白培养基制造猪肺疫菌苗研究. 畜牧兽医学报.1965,8(4)
17 房晓文等. 沙门氏菌马流产弱毒菌苗制造与检验 (1978年纳入国家规程)
18 房晓文等.鸡白痢鸡伤寒多价染色平板抗原的研究. 兽医药品通讯.1985 (3)
19 房晓文等. 鸡白痢鸡伤寒多价染色平板抗原研究. 中国兽医杂志.1986
20 房晓文等. 鸡白痢鸡伤寒多价染色平板抗原中试总结. 兽医药品通讯.1985 (4)
相关参考
历史上的窦漪房是怎样的?窦漪房简介:窦漪房(前205——前135),汉文帝之后,西汉景帝之母,汉武帝之祖母。清河郡(今河北清河)人,出身于良家子女,吕后时被选进宫。 窦漪房简介之窦漪房和黄学
窦漪房历史真实图历史上的窦漪房 窦漪房是汉文帝的皇后,也是景帝的亲生母亲,她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么,窦漪房真实的是怎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故事呢,下面就由小编来为大家介绍介绍。 孝文
在我手上,有一份明朝万历年间御膳房的食料清单。皇上一天要享用如下食物:126斤猪肉,5只鹅,33只鸡,60个鹌鹑,10只鸽子,20斤香油,22斤面。此外,还有杂七杂八的各色物品:从16斤核桃到8斤白糖
一代贤后窦漪房简介 窦漪房(公元前205-公元前135年或公元前129年),清河郡观津(今河北省武邑县观津村)人。是西汉时期汉文帝刘恒的皇后,汉景帝的母亲,是西汉时期的一代女政治家。出身贫寒的她备受
提到窦漪房我们自然会想到曾经红极一时的电视剧《美人心计》,这一部电视剧当中,窦漪房就是后来的窦太后,在童年的时候母亲卷入后宫斗争被追杀,母亲跳崖自杀,只好投奔舅舅舅母。长大后误打误撞被选入宫为奴成
窦漪房一般我们称之为窦太后,她是西汉汉景帝刘恒的皇后。窦太后在汉惠帝时曾伺候吕雉,被称为窦姬,后被吕雉赐给了代王刘恒,当时窦漪房非常不愿去代国,但是因为诏书不得不去。代王刘恒是薄姬的儿子,刘恒在送来的
汉代人物别称:窦皇后、窦太后、窦猗房所处时代:西汉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清河郡观津县作古时刻:前135年身份:皇后、太后、太皇太后谥号:孝文皇后葬地:霸陵窦漪房人物平生吕后时代以赐代王孝文窦皇后,名不
你们知道历史上的窦漪房真的那么恨大儿子刘启吗?接下来本站小编为您讲解>电视剧里的窦漪房,敢爱敢恨,善良的同时也工于心计,属于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那种性格。她因为美貌和聪慧而被吕雉看中,
提到窦漪房我们自然会想到曾经红极一时的电视剧《美人心计》,这一部电视剧当中,窦漪房就是后来的窦太后,在童年的时候母亲卷入后宫斗争被追杀,母亲跳崖自杀,只好投奔舅舅舅母。长大后误打误撞被选入宫为奴成
慎夫人比窦漪房更受宠,为什么却不敢和窦漪房作对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本站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窦漪房是历史非常有名的人物,她是从从女奴逐渐坐上皇后位置的女人,但是她也并不是一直一帆风顺的,她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