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陈晓中人物简介

Posted 天文馆

篇首语:没有激流就称不上勇进,没有山峰则谈不上攀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陈晓中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陈晓中人物简介

·陈晓中



陈晓中,天文学家。早年从事人造地球卫星光学观测、探索轨道变化,曾任北京天文馆馆长。

陈晓中,1928年4月20日出生于广东省澄海县莲下镇建阳乡。小学就读于乡里养和学校,毕业后考入澄海中学初中部,随后考入广东省立金山中学高中部,毕业后曾先后任澄海县隆都区樟籍小学和潮安县第六区仙庭小学校长。1951年考入广州中山大学天文学系。1952年随院系调整,转到南京大学天文学系。1955年毕业,分配到北京天文馆工作。

朴实谦逊的工作态度



毕业刚参加工作时,正是北京天文馆筹建期间。他一方面参与筹建,一方面讲授工作人员所需的天文知识。他采用南京大学《天文学教程》作为教材,建立严格的教学、考核秩序,历时一年多,其认真负责的精神受到学员的爱戴。

由于北京天文馆是当时北京最早成立的天文机构,中国科学院每逢天文外宾来访时,北京天文馆都有接待任务。他协助馆长陈遵妫做好各项工作,迎接欢送,谦逊谨慎,不辞辛劳。值得一提的是1956年10月29日晚上,前苏联科学院普尔科沃天文台A.A米哈依洛夫 (Михайпов) 台长、A.H德依奇 (Дейц) 教授和塔什干天文台A.F谢格洛夫 (Сигалов) 台长,以及前民主德国的一位彗星专家同时前来访问,由米哈依洛夫作学术报告。北京天文界同仁欢聚一堂,热烈欢迎,蔚为盛事!

此后,事业相继,风气相承。在陈晓中任职期间,也重视外事接待工作。1978年,美国耶鲁大学B伽尔芬柯 (Garfinkel)教授、日本东京大学天文学家堀源一郎教授,以及1981年比利时国王博杜安一世和1984年英国剑桥大学J. 李约瑟 (Needham) 教授等来馆访问,他都热烈欢迎,谦逊接待,颇为得体,受到好评!

陈晓中将一生精力奉献给北京天文馆。不论在业务建设、行政领导、学术探讨以及为中国天文学会服务等方面,都显示朴实无华、脚踏实地的特点; 而且其为人处事也恬淡稳重,有学人之风。

参加人造地球卫星观测



1957年10月,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当时中国科学院请前苏联普尔科沃天文台科学家前来北京讲授观测方法,举办人造地球卫星光学观测训练班,地点设在北京天文馆。来自全国各天文台、大学、研究所等30多个单位共50多位科研、教学人员参加集训,陈晓中是其中一员。他既当学员,也是组织和后勤服务人员。为期一个月,自始至终,热情工作,不辞辛劳。

此后,中国科学院成立10个人造地球卫星光学观测站。总办公室设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北京人造地球卫星光学观测站为其中之一,设在北京天文馆。陈晓中作为站里业务骨干,从事人造地球卫星观测、轨道变化分析和可见期预报工作达七年之久。

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科学院曾要求有关天文单位对某国一颗即将残落的人造地球卫星进行观测预报,测算该卫星会不会掉在我国领域内,发生在何时何地? 他立即组织人员共同推算。其结果与紫金山天文台推算的结果几乎相同,因而受到领导嘉许。

孜孜不倦 温故知新



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给经典天体力学开拓了新的分支。为了适应发展,提高水平,他虚心向当时任教于北京理工大学的数学、天文学家赵进义教授请教。

陈晓中专诚登门拜见,请教有关分析力学和天体运动摄动理论。在赵教授指点下,研读了法国F. 蒂斯朗 (Tisserand) 著的《天体力学专论》第1、4两卷,对书中各项公式都加演算。对于处理天体摄动问题所用的精密数学方法和力学机理,赵教授都亲加剖释,历时两年多。这就使得陈晓中更有心得体会,学业逐步提高。

此外,他还经常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阅读国外的 《天文学》和 《地球物理学》等学报,对其中有关人造地球卫星的论文,汲取其新观点和处理方法,与经典的方法相结合,用以解决预报人造地球卫星的实际运作,使预报精确度大为提高。

教学实践不断探索



陈晓中在天文学的教学实践方面,也作出了贡献。

1958年,冶金工业部在北京举办 “测绘训练班”,派人前来聘请他出任讲席,内容为测定经、纬度,目标方位角等经典方法; 尤注重内插法和最小二乘法。他的讲学收到较好效果,结业时训练班以 “勘测队员的良师益友”锦旗一面见赠。

翌年,又受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延请,前往该系讲授天文学课,内容为天文学与球面天文导论,对天体的出没、蒙气差、岁差、章动和极移等都加较为详尽讲释,受到同学们欢迎。

1963年春至1964年夏,他又受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邀请,在该所力学研究室讲授天体力学课程,教材采用前苏联天体力学家Г.Н都波辛 (Дбошин) 所著的 《天体力学》。听讲者多为助理研究员,其中有北京大学数学系同仁,讲课时间为一年半。

致力于北京天文馆的行政建设



陈晓中于1978年任北京天文馆副馆长,1982年评为副研究员。不久晋升为馆长,1987年晋升为研究员。任职期间,致力于天文馆的业务建设。

北京天文馆管辖单位有两处,一为位于西郊西直门外本部,另一处则为位于东城建国门内的北京古观象台。

鉴于当时各项业务工作尚处于落后状态,他认为必须从人才建设和物质建设两方面加以振兴。于是,在馆里大力选拔贤能,增强学术风气。同时,鼓励科技人员研制光学演示仪器,使天象厅的设备日渐充实,演出效果更为逼真。他又积极争取北京天文台无偿调拨前苏联制造的太阳色球望远镜,以充实业务内容; 组织兴建太阳色球望远镜天文台。几经努力,造型精巧、造价低廉的色球天文台终于诞生,耸立在北京天文馆院内。

他又创办 《北京天文馆馆刊》 和 《天文馆研究》 两种刊物,为科技人员发表作品开辟园地。同时,为加强学术风气,定期组织馆内学术报告,请北京大学、北京天文台等学者出任讲席; 并聘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席泽宗院士、北京天文台李竞研究员为北京天文馆学术委员会委员,指导北京天文馆的业务和学术建设。

北京古观象台建于明朝正统年间,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止开放,多次转移为其他单位作为仓库。陈晓中大力呼吁回收,周旋于北京市科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国家文物局之间,争取经费,加以收复修理。自1981~1983年初,历时两年多,耗资120万元,终于修理完毕,在1983年4月1日再度开放。1982年2月23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加天文学会的工作



陈晓中在1978~1989年期间,任中国天文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兼普及工作委员会主任,该委员会由全国各天文单位派一名代表为委员,经理事会批准组成,甚为健全,对推动全国天文普及工作起到应有的作用。可以说,全国天文普及网的建立,就在这时期奠定基础。任职期间,每年召开一次全国性会议,议订诸如日月食、彗星、流星雨的观测评比,以及举办夏令营等活动计划。规模最大的是1986年组织天文爱好者赴海南和广西涠洲岛的哈雷彗星观测并立碑纪念的活动。

他还于1992年设计 “庆祝中国天文学会成立70周年” 大型展览,在北京天文馆展览厅展出,收集资料相当充实丰富。台湾天文学会蔡章献等组团来京参加庆祝大会期间前来参观、留影纪念。

在此期间,他还任北京天文学会秘书长和副理事长,协助理事长叶述武教授筹办北京天文学会学术年会等学术活动,取得很好成绩。1998年,在中国天文学会第9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陈晓中获从事天文工作40年表彰。

研究和校译工作



陈晓中于行政工作的同时,仍进行科研工作。他于1965年提供论文《小行星172号 (Baucis) 的摄动计算》,作为北京师范大学天文学系首届毕业生天体力学组学员的毕业论文。文中采用努米诺夫 (Нумеров) 定义下的特殊坐标,运用外推法,自起算的历元开始,外推至所需的观测时间的坐标,然后考虑到速度和轨道的微分改正,连续三次逼近,与实际观测值比较,所得的残差很小,取得较好的结果。

随后,他引用史瓦磁时空概念,讨论力学时的性质。这是因为,当前的观测需要更严密的表达不同坐标系的物理事件发生的时刻和间隔。飞行于深空的物体运动方程,是相对于太阳系质量中心的; 而观测者则是在运动的地球上进行观测,属于地心系统测量,这显然是两个坐标系。因而,力学时的概念相应产生,它就是物体按牛顿力学运动,但经过相对论修正的运动方程中的时间形式。他导得太阳系力学时TDB和地球力学时TDT的关系式。论文发表于 《北京天文馆文集》。

陈晓中亦涉足天文学史研究。发表的论文有 《关于白道交周》 和 《徐光启的天文历法思想》 等。前文对元朝郭守敬《授时历》 中的 “白道交周章” 指出的 “黄、白道交点,正处在冬(夏) 至点上时,白、赤道交点与春 (秋) 分之间的角距为14°66′”的结论,用近代天文方法加以讨论: 认为白、赤道交点与春 (秋) 分点之间角距为13°,并作比较,以及对黄、白交点在退行中的漂移都作了分析。后文则对徐光启在明末时期天文历法的贡献作了研究和评论。

译著方面,他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曾翻译俄文 《人造地球卫星目视观测》 一书。80年代,又与上海天文台李珩台长合译《天体力学浅说》。他对能追随前辈协助完成大部头译作,感到荣幸!

陈晓中的专门著作有 《中国天文学史大系》 中的 《中国古代的天文机构和天文教育》 一书。

他因工作取得一些成绩,于1978年有幸出席全国科学大会,获 “做出重大贡献的先进工作者” 奖状,1993年,获 “国务院特殊津贴奖状”。

他于1994年退休,任北京天文馆名誉馆长。

简历



1928年4月20日 出生于广东省澄海县莲下镇建阳乡。

1950年2月~1950年7月 任广东省澄海县隆都区樟籍小学校长。

1950年7月~1951年7月 任广东省潮安县第六区仙庭小学校长。

1951年8月~1952年7月 在广州中山大学天文学系学习。

1952年7月~1955年7月 在南京大学天文学系学习。

1955年 任职于北京天文馆。

1957~1963年 兼任北京人造地球卫星观测站务业指导。

1978~1987年 任北京天文馆副馆长、馆长。

1994年 退休; 任北京天文馆名誉馆长。

主要论著



1 陈晓中. 小行星172号 (Baucis) 的摄动计算. 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天体力学组论文

2 陈晓中. 时空结构与力学时. 北京天文馆文集

3 陈晓中. 关于白道交周. 郭守敬研究,1994年第7期

4 陈晓中. 新的时间单位——历书时. 物理通报,1962年第6期

5 陈晓中. 徐光启的天文历法思想. 徐光启研究论文集,1984年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陈晓的个人资料,陈晓的个人资料

全榜网网阅读配图   陈晓的个人资料  陈晓,中国内地85后新生代男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05级表演系本科班。有着良好表演功底的他,09年顺利签约华谊,并被徐克导演相中,出演《狄仁杰之通天

历史人物 陈晓个人资料,陈晓个人资料

   陈晓,中国内地新生代男演员,1987年7月5日出生于安徽合肥,2009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本科班,现为于正工作室签约男演员。2009年在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里出演国师陆离一角

历史人物 陈晓旭个人资料,陈晓旭个人资料

        陈晓旭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就读于鞍山市铁东区胜利小学和鞍山市铁东区第十五中学,1979年中学毕业后进入鞍山市话剧团,是个普通

历史人物 陈晓旭个人资料,陈晓旭个人资料

        陈晓旭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就读于鞍山市铁东区胜利小学和鞍山市铁东区第十五中学,1979年中学毕业后进入鞍山市话剧团,是个普通

历史人物 陈晓东个人资料,陈晓东个人资料

   中文名:陈晓东  外文名:DanielChan  别名:东东、陈东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75年9月3日  出生地:香港  现居地:北京  身高:181CM  血型:B型  星

剧里剧外陈晓旭珍贵图集

陈晓旭(1965年10月29日-2007年5月13日),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1982年,出演个人首部电视剧《家风》,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1984年,参加了《红楼梦》剧组开设的演员培训班,并获得了出演女

陈晓平:1949年钱穆为何离开大陆?

1949年,钱穆在广州私立华侨大学任教两个月,随后移居香港。这一年,大批知识分子精英汇集广州,有的留下,有的出走,形成大分流。广州私立华侨大学是我国第一所华侨大学,堪称华侨高等教育的里程碑。这所大学的

陈晓平:1949年钱穆为何离开大陆?

1949年,钱穆在广州私立华侨大学任教两个月,随后移居香港。这一年,大批知识分子精英汇集广州,有的留下,有的出走,形成大分流。广州私立华侨大学是我国第一所华侨大学,堪称华侨高等教育的里程碑。这所大学的

历史人物 秦商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前段日子热播的《那年花开月正圆》的播出,不但火了陈晓的屁股和陕西女首富周莹,还火了吴家堡的吴聘所属的秦商。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秦商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  有句话说“商之有本者,大抵属秦、晋与徽郡三方

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相陆贞是个怎样的人

  2013年,一部电视剧《陆贞传奇》讲诉了历史上的唯一女相--陆贞的传奇故事,演员赵丽颖、陈晓也因该剧大红大紫,在电视剧《陆贞传奇》中,陆贞自小善良聪慧,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她都能凭借自己的智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