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颜龙安人物简介
Posted 知
篇首语: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颜龙安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颜龙安人物简介
·颜龙安
颜龙安,杂交水稻专家。育成第一批籼型水稻不育系珍汕97A和二九矮4号A,为推动中国杂交水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选配出汕优2号和新优752等杂交稻组合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首次发现显性雄性核不育水稻,种质可供轮回选择育种利用。
颜龙安,1937年10月5日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东桥乡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战乱环境中,他在家庭和亲友的全力支持和资助下艰难地念完了小学。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他得以继续升入初中、高中学习。
1958年8月,在萍乡高级中学毕业的颜龙安从乡邮员手里接到江西农学院寄来的录取通知书。作为一位刚满20岁、充满求知欲望的青年收到这张通知书是那样的兴奋和激动,但生活在贫困山村有着两个孩子的父亲颜石生面对儿子的通知书,却流露出难堪的神色,他用筷子敲了敲碗中没有几粒米的红薯稀饭,叹道: “家里连吃饭都困难,哪来的钱供你上大学?”母亲陈石香却希望儿子能走出这穷山村,说: “没钱不会想办法! 我就是养猪婆卖猪崽也要让龙安去省城读大学。” 在父母的争议中,颜龙安摸一摸自己时常吃不饱的肚子,深深地感到农家孩子读书的艰难。从祖辈三代务农的经历中,颜龙安自小就受到 “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 的刻骨铭心的教育,这对他以后的生活与科研之路影响至深。由于大哥颜向成毅然支持母亲的主张,颜龙安终于在1958年9月1日挑着背包、行李离开了生活20年的山村,踏上了求知深造的征途。
在江西农学院的校园里,颜龙安度过了4个春秋。在这4年里,他在农业知识的海洋中深潜求索,以至有3个暑假没有回家。他在清静的深院中苦学,经常在图书馆中阅览一些科学书刊,开始对孟德尔和摩尔根遗传学发生了浓厚兴趣,深感这一领域的博大精深和奥妙无穷,以至在他以后的人生旅途中乐于苦苦追求和探索。与此同时,为了替家庭减轻他的读书开支,他经常利用星期天或节假日爬上丛山峻岭去采挖药材,几分几角地积攒些零用钱。4个寒暑下来,使他更加感到知识是来得那样的苦涩和不易。因此,当他1962年大学毕业回萍乡,组织上将他分配到当时最走红的粮食、商业部门时,他不为一时的个人利益所动,坚持要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用在所需处,为家乡的农业尽一份力量。最后,他被分配到萍乡市农业局,长期工作在生产第一线。
参加工作以后,颜龙安几乎没有在农业局的办公室坐过,长年在乡村蹲点,从事技术推广工作。60年代他帮助全国劳动模范彭光贤总结出了一套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同时自己也在高秆变矮秆的育种实践中努力探索。1971年春他受组织委派,带领科研组3位同志到海南崖县南红农场,向中国最早从事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袁隆平先生学习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党和政府的支持使他更加坚定对事业执着追求的决心和勇气。从1971年开始他连续7年在海南从事研究工作,3个儿女出生他都不在妻子身边,沉重的家庭负担只好由妻子挑着。为了事业,这个一米七多的男子汉,在他育出世界上第一个籼稻不育系珍汕97A时,体重只有48千克。
1971年10月颜龙安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78年他被任命为萍乡农业局副局长,1983年3月转任萍乡市科委主任、党组书记。在萍乡科委工作的10多年内,他坚决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为解决知识分子的夫妻分居、住房和子女就业等问题亲自奔波,受到人们的尊重。他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特别是地市科研所的改革,致使萍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能跻身承担国家攻关课题的行列。他积极鼓励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有力地促进了萍乡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1995年颜龙安出任江西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他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江西在水稻研究方面的优势,组建了江西省杂交水稻技术工程中心、江西省生物技术工程中心,大胆引进人才,跻身国家重点攻关行列,并与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开展杂交水稻领域的合作研究。在江西省农科院内部他大胆改革科研体制,鼓励科研人员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去解决生产中的突出技术难题,开展技术承包和技术服务,使江西省农科院在江西农业的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颜龙安除历任上述职务外,还是全国人大五、六、七、八、九届代表,六、七、八、九届主席团成员,江西省科协副主席,江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常委,江西省萍乡市政协副主席。他曾参加由政府组织的代表团赴日本、菲律宾等国考察水稻和进行学术交流。由于他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突出成就,1978年光荣地出席了全国科学大会,并获科学大会奖; 1978、1979、1987年3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生产者; 1984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转育成功第一个优良籼型杂交水稻雄性不育系
1971年春,在海南跟班向袁隆平学习水稻雄性不育系选育时,颜龙安对野败、粳败、籼败、无花粉型等4种材料进行仔细观察后,发现野败柱头发达,全外露,长势旺盛,花粉粒全部败育,比其他3种材料不育性更好,同时认为,从杂交后代呈3∶1分离的不育材料中找保持系困难,因此,确定以转育野败为主要目标。他们当即用籼、粳栽培品种为父本,以野败为母本,做了7个杂交组合,获得48粒杂交种子。当年春带回萍乡播种,那时没有恒温箱催芽,颜龙安按照当地老农的意见用牛粪堆催芽,但5天过去后种子仍无动于衷。他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推测,带有野生亲缘的杂交后代种子可能休眠期较长。因此,他和助手李汝广赶紧奔向试验田,从泥里把48粒种子一粒粒挖出来,用湿润棉花裹紧,再用塑料布包好,放在贴身的衣袋里,经过7天7夜的体温催芽,全部杂交种子终于发了芽。将这些发了芽的杂交材料又种在试验田,9月中旬陆续抽穗,观察了杂种一代的表现,株型一致,6个品种对野败均有一定的保持能力,只有一个品种有一定的恢复力; 并且出现不少的典型不育株,花药瘦长,呈剪刀形,水浸状,黄白色,镜检不育株,花粉全部败育,其中圆形败育花粉占30%左右的不育株也少。但组合不同,单株不同,其败育程度各异,以野败×珍汕97、野败×二九矮4号最好,花粉全为典型败育,且开花正常,无雌性不育现象。因此,他选取这两个组合作为重点回交对象。
回交一代仍然分离很大,如何使杂交后代稳定得更快些,是选育不育系与保持系的关键。为求在理论上弄清楚,颜龙安走访了北京、四川、南京、广州、昆明等地的科学家。在向华南农学院水稻专家张教授请教时恰逢他出差广西,当颜龙安乘飞机赶到广西时他又去了云南,当颜龙安飞到昆明时他又去了元江,颜龙安仍不气馁,一直追到元江。张教授被他的求知精神所感动,与他促膝长谈,使颜龙安得知: 要使杂交后代稳定快,在选育时务必选择穗型、粒型、株型都像父本的不育植株进行回交,否则将不能奏效。由于张教授的指点,大大缩小了选择范围。
1972年冬,当全国各省又一次汇集海南岛进行杂交水稻育种试验时,颜龙安用早籼品种二九矮4号回交的群体已经达到4代,计4 543株,农艺性状整齐一致,不育株率为100%,不育度为99.5%。1973年秋,用珍汕97回交的群体已经5代,计473株,全不育株占98.3%,高不育株占1.7%,不育性稳定,农艺性状全像父本。至此,中国第一批野败细胞质不育系宣告育成。
珍汕97不育系是中国籼型三系杂交水稻生产上最早应用的野败不育系之一。该不育系不育性稳定,不育度和不育株率均达到100%; 异交性状好,制种繁种稳产高产; 配合力强,易于选配出穗大粒多的重穗型组合。自1973年育成以来,先后配制了几十个组合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在中国推广籼型杂交水稻的20多年中,以珍汕97A为母本选配的组合在全国的种植面积每年都在60%以上。
在选育不育系的同时,当野败×珍汕97、野败×二九矮4号两个材料回交三代时,颜龙安就开始了测交恢复系的工作。先后用593个中外品种 (株系) 和16个正常野生稻 (株系) 进行测交,其中有一定恢复力的品种 (株系) 107个,占18.1%,恢复度较大的只有62个,占10.5%。在总结中他得出: ①热带地区的品种对野败恢复的比例大,温带地区的品种对野败恢复的比例较小; ②一个恢复系对各种同型不育系具有恢复能力,但恢复度不同; ③随着不育系回交代数的增加恢复度不断提高,优势也有所增强; ④同一恢复系不同单株间的恢复差异较大。根据这一思路,颜龙安在选育成功不育系的同时,测配组合,观察优势,以珍汕97A×IR24最强,1973年中国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势组合汕优2号选育成功。
汕优2号1976至1977年在全国杂交水稻联合试验中平均亩产421.6千克,作早稻全生育期130~140天,一般单产450~550千克;作双季稻生育期125~130天,亩产500千克左右,在长江流域单、双季稻区普遍种植。在10多年的大面积种植中,其生育特性、丰产性和稳产性好,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抗稻瘟病,耐高低温能力较强,不抗白叶枯病和纹枯病。1976年推广7.5万亩,1977年167.5万亩,1978年898万亩,1979年发展到1 229万亩,到1982年种植面积近5 000万亩,占当年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的52%,该组合历年累计种植面积达3亿亩。
1981年,颜龙安作为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的主要成员之一,荣获国家特等发明奖 (第二主持人)。汕优2号1982年获江西省科技成果一等奖。
汕优2号大面积种植后,发展双季杂交稻是摆在育种工作者面前的又一个技术难题。如何实现 “丰、抗、优” 结合且熟期、优势协调,是长江中下游早稻杂交种选育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颜龙安确定了改造26窄早米质差、熟期迟 (130天左右) 的缺点,并以26窄早作为骨干亲本建立组合,选育早稻恢复系,用26窄早与恢复系708×迁矮18 (正反交)、万恢、桂33配了组合4个,通过南繁加代,严格选择,于1986年选育出生育期缩短10天左右、米质较好、其他性状基本与26窄早相似的稳定株系102 [26窄早×(708×迁矮18)]。1986至1987年南繁中用它与珍汕97A、V20A配了组合,并小量制种,其中汕优102优势强,全生育期117天左右,经江西省区试,比对照威优49增产2.1%,且稳产性好,抗稻瘟病,高抗白叶枯病,米质较优。1991年开始在江西省大面积推广,新余市连片种植2 200亩,平均亩产525千克,最高达597千克。目前已成为江西省早稻杂交种的主栽组合之一,1995年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发现萍乡显性雄性核不育水稻
颜龙安为寻求新的水稻雄性不育细胞质源,采用 “栽野型”杂交方式,从萍矮58×华野后代中获得无花粉型不育株,1977年与反交组合 (华野×萍矮58) 后代中的可育株进行大量测交,1978年在后代中发现了典败型变异株。1979至1986年对该材料进行测交、回交、姊妹交: 与珍汕97、IR24等93个品种测交,总株数4 697,其中可育株2 367,不育株2 330; 各世代与原父本 (华野×萍矮58) 回交995对,总株数17 880,其中不育株8 917,可育株8 963; 不育株与可育株姊妹交211对,总株数20 111,其中不育株9 995,可育株10 116,均呈不育株与可育株1:1分离。
通过观察研究,发现该材料有以下遗传特点: (1) 不育株套袋不结实,可育株育性不分离。(2) 无论测交、回交、姊妹交不育株×可育株的后代不育与可育均呈1:1的分离。(3) 育性没有中间类型。(4) 无论在萍乡或海南种植都不受地区间、年际间的影响。因此,颜龙安认为这份材料的不育性可能是受一个显性基因控制。
鉴于不育株在高温下有部分结实现象,颜龙安利用不育株在高温下的可育花粉与其他品种杂交 (反交) 进行变换细胞质实验,其F1代分离仍按不育与可育1:1的比例,证明该材料的育性与细胞质无关。
其后颜龙安和他的助手利用该材料具有感温效应,即在幼穗分化期白天温度在30℃以上有自交结实现象的特点,高温自交S1代育性呈3 (不育) :1 (可育) 分离,对自交分离出的不育株和可育株进行姊妹交,其姊妹交F1代分离出的全不育株系与呈1:1分离的株系所出现的比例为1:2,即全不育株系占1/3,呈1:1分离的株系为2/3,而可育株的后代无育性分离。这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证实其不育性受一个显性的雄性核不育基因控制。
1987年10月8日,由江西省科委主持,以中国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育种专家邓景扬为首的全国19位同行专家,在江西省萍乡市鉴定了该项成果,并将这一材料正式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萍乡市显性雄性核不育水稻”,其不育基因符号为Ms-p。
萍乡核不育水稻的发现,在育种上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1) 可以作为杂交工具材料,免去人工授粉的繁杂工序而多做组合。(2) 采用轮回选择或聚合杂交方法,使多个控制目标性状的基因能累加在一起,从而选育出具有特异性状的,用常规方法难以获得的新品种。(3) 利用这个材料在特定温度下产生的花粉与其他栽培品种杂交,可以获得具有不同细胞质的显性雄性不育材料。
这一成果经国际终端查询,属国内外首创,1988年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选育大穗大粒不育系和恢复系 三系杂交稻再创辉煌
70年代末,杂交水稻在中国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增产近20%,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但杂交水稻的产量如何进一步提高?育种工作者必须走在生产前面,进行超前研究。当时颜龙安曾提出选育大穗型组合的设想,并和助手在献党A不育系的基础上选育出穗大、粒多的不育系献改A。该不育系与明恢63组配的新组合献优63在江西作一季稻种植平均产量650千克/亩以上,1993年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但该组合感纹枯病,不抗倒伏,推广面积不大。有鉴于此,颜龙安吸收杨守仁先生理想株型育种的思路,提出了选育三系杂交稻超高产组合的新构想,即改变目前不育系千粒重偏小、不育细胞质单一的状况,选育大粒、大穗、遗传力强、粒重超亲的新不育系,同时选育库容量大的恢复系,每穗总粒数增加20粒左右,恢复度好,F1代结实率在85%以上,千粒重在30克以上。根据这一构想,他确定了两条技术路线: 一是从籼粳杂交后代中选不育株,转育新的不育系;二是用地理远缘和不同生态类型的亲本杂交,在此基础上,要求亲本具备大穗、大粒的特点,并在后代中严格按这些要求定向选育恢复系。
根据前一技术路线,1985年颜龙安和助手在粳籼杂交后代中发现一个不育材料,后经多代回交,于1989年选育成稳定的新质源 (粳稻细胞质) 不育系新露A。该不育系株高60~75厘米,分蘖力强,成穗率高,千粒重约29克,平均每穗总粒数145粒左右,与20余个恢复系配组,F1代千粒重超亲,早熟性明显。
根据后一技术路线,1986年颜龙安和助手用穗大粒多、株叶形态好、剑叶挺直、根系发达、后期落色好的早恢26窄早作母本,用品质、抗性和受光姿态都好的斯里兰卡品种BG910-11选100-13 (晚稻) 作父本杂交,通过对后代的严格定向选择,1991年选出符合育种目标,每穗总粒数153粒,千粒重27.1克,株叶形态好的科恢752恢复系。
他们以新质源不育系新露A和恢复系科恢752为主,选配出了新优63、新优752、博优752等一系列超高产组合,其中新优63在1998年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而另一个强优势组合新优752,全生育期125天左右,株叶形态好,叶片前披后挺,受光姿态好,大穗大粒,穗长23~25厘米,单株有效穗5~6根,每穗总粒数150粒左右,结实率80%以上,千粒重31.5%,是标准的超高产株型,一般大田生产550千克/亩,高产田块达700千克/亩,米质达国家二级优质米标准。1996至1997年该组合连续两年在南方区域试验中比对照汕优桂33增产7.8%。1997年新优752在萍乡市万亩高产示范,平均亩产538.3千克,比一般品种增产50千克。据江西省种子站1997年调查,该组合在江西省大面积推广的杂交稻组合中平均亩产列第一位,为515千克/亩,是一个颇具有扩大推广价值的优质超高产晚杂组合。
颜龙安从大学毕业直到后来担任江西省农科院院长,始终没有离开科研生产第一线。在萍乡市农业局工作的20多年中,他总是和同事们一起顶烈日、战酷暑在田间工作,对重要的杂交试验材料他要亲自调查记载,并在晚上自己整理材料。在萍乡科委工作期间,他每年在水稻抽穗和收获前都要到科研基地和海南工作一段时间,制订方案,指导杂交,参加田间选株系。1993年春,颜龙安做脑膜瘤手术后,还未完全恢复健康,走路不方便,而且工作时间稍长一点就会头痛,而这一年正是新优752开始大面积制种的关键时刻,因新露A是粳籼杂交后代,在调节花期、花时及920用量上技术性较高,为使制种成功,颜龙安硬拖着虚弱的身体赶在新露A幼穗分化期到海南,与助手们同住在破旧的农户家,下田由助手扶着他观察,为的是把准喷施920后新露A的开花及授粉情况。他就是这样顶着烈日在田间晒了5天进行现场把关,助手们无不被他那种一丝不苟的精神所感动。1995年,他担任了省农科院院长后,尽管行政管理工作十分繁重,但在星期天、节假日,同事们总能在试验田看到他的身影。
颜龙安生活简朴,廉洁奉公。他担任领导职务后,从不利用职权为自己谋私利; 他家里没有一件上档次的家具,出差用餐总是自己掏钱,住宿也是挑便宜的旅馆。然而他对别人却从不小气,家乡修路他捐资,母校建设他赞助。
颜龙安正是用他热爱党和人民的赤诚之心,用他对事业执着追求的毅力,用他要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用他吃大苦耐大劳和注重实践的精神,为中国杂交水稻的研究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简 历
1937年10月5日 出生于江西省萍乡东桥乡边山村。
1952—1955年 在江西省萍乡县一中初中学习。
1955—1958年 在江西省萍乡市高级中学学习。
1958—1962年 在江西省农学院农学系学习、获学士学位。
1962—1969年 任江西省萍乡市农业局技术员。
1970—1977年 任江西省萍乡市农科所技术员。
1977—1983年 任江西省萍乡市农科所高级农艺师,江西省萍乡市农业??副局长。
1983—1995年 任江西省萍乡市科委主任、党组书记、研究员。
1995—1998年 任江西省农科院院长、党委书记、研究员。
主 要 论 著
1 颜龙安.水稻“披、坚、抗倒、落色、攀”高产长势长相规律.中国农业科学,1965
2 颜龙安.水稻雄性不育研究初报.江西农业科技,1973
3 颜龙安.杂交水稻栽培试验情况汇报.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选编,1975
4 颜龙安.杂交水稻制种技术探讨.全国杂交水稻资料选编,1975
5 颜龙安.杂交水稻问答.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1978
6 颜龙安.对杂交水稻“三系提纯复壮问题”的几点看法.全国杂交水稻提纯复壮经验汇编,1979
7 颜龙安.水稻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鉴定初报.作物学报,1989(2)
8 颜龙安.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感温性研究.江西农业学报,1996(2)
9 颜龙安.显性雄性核不育水稻研究与应用前景.江西农业学报,1997(4)
相关参考
本名:严颜 所处时代:东汉末年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益州 职业:将领 官职:巴郡太守www.cha138.com 典故:严将军头 国籍:中国 严颜——蜀汉三老将之一 严颜,东
严颜人物生平简介 严颜是东汉末年的武将,原是刘璋麾下一名将领,担任巴郡太守。刘备进攻江州,严颜战败被俘,张飞对严颜说:“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严颜回答说:“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
颜杲卿颜杲卿曾任卫尉卿、御史中丞、恒州刺史等职,在安史之乱中与儿子颜季明守常山,设计杀安禄山部将李钦凑,擒高邈、何千年,深得唐玄宗赞赏。颜杲卿之子颜季明>颜季明,唐朝人,生于长安万年,祖籍琅琊临沂,安
·颜福庆颜福庆,医学教育家,公共卫生学家。他先后创办湖南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湖南医科大学前身)、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上海医科大学前身)、中山医院、澄衷肺病疗养院(上海第一肺科医院前身)并与中国红十字会订
春秋战国人物本名:颜高别称:颜产、颜刻字号:子骄出生地:山东省菏泽市颜高人物平生颜高,字子骄,鲁国曹州(今山东省菏泽市)人,孔子的门生,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子家语》作颜刻,一作克,一作产。孔子在匡被
中文名:折颜 其他名称:折颜上神,老凤凰 饰演:张智尧(电视剧版) 登场作品:《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电视剧) 年龄:三十六万岁以上(具体不可考) 性别:男 阶品:上神www.cha13
近代人物本名:颜钧字号:字子和,号山农,又号樵夫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汉族主要作品:《颜钧集》颜钧生平颜钧世居永新三都中陂村,相传为唐代颜真卿的后裔。父亲名应时,为江南常熟训导,颜钧在兄弟中排行第四
唐朝人物本名:颜真卿别称:颜鲁公、颜文忠、颜平原、羡门子、颜太保字号:字清臣;别号应方所处时代:唐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京兆府万年县敦化坊出生时间:709年去世时间:784年8月23日主要作品:《多
三国人物中文名:严颜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益州职业:将领官职:巴郡太守典故:严将军头时代:东汉末年严颜人物终生严颜初为益州牧刘璋巴郡太守,镇江州(今重庆市渝中区)。建安十七年(212年),刘璋慑
孔子为什么喜欢颜回?>“苗而不秀,秀而不实”这八个字,据说是孔老夫子叹惜他的学生颜回的。颜回英年早逝,几乎使孔子痛不欲生,连呼“天丧予,天丧予!”有跟随他的弟子问,老师你真的那么悲痛吗?孔夫子回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