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张建国人物简介
Posted 林业
篇首语: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张建国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张建国人物简介
·张建国
.
张建国,林业经济学家,林业教育家。建立了以“生态利用” 为指导思想的现代林业经济学科体系。开创并深入研究了林业经营综合效益的计量理论和方法。对中国林业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南方集体林区的林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任福建林学院院长期间,为发展林业高等教育做出了努力。
张建国,山东泰安人,1932年出生于一个小知识分子家庭。1949年,年仅17岁的张建国,怀着建设新中国的满腔热情毅然投考了当时的东北农学院森林系。在校期间,他学习成绩优异,并且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十分活跃,深受教师和同学们的喜爱。1952年,张建国提前一年毕业,留校任教。1953年,组织上选送张建国入中国人民大学教师研究班专攻马列主义经济理论。1955年,苏联林业经济学家谢·瓦·马雷歇夫受中国政府之邀,到东北林学院举办林业经济研究生班和林业经济教师进修班,他被从中国人民大学调回到东北林学院任苏联专家的助手,同时兼任班秘书,参与培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首批林业经济教师和研究生的工作。1956年被破格提升为讲师,并任院务委员会委员、林业经济教研室主任,第二年他编写了中国第一本农林院校林学专业的林业经济学教材。
1963年张建国调至福建林学院任教。“文化大革命” 中,夫妻双双又被作为 “监督劳动”对象,下放到福建省建宁县一个偏僻的林场劳动。
作为一名林业工作者,此时的张建国感到前途迷茫,陷于痛苦的思考之中。然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始终支撑着他,他白天干活,晚上钻研业务,悄悄地整理暗中收集到的与林业经济有关的材料和数据,他坚信黑暗的日子一定会过去。在“反右”运动中,他被错误地开除了党籍,就像夺去了他的第二次生命。但是,他并没有消沉。在身处逆境的20年中,张建国一次又一次提出了重新入党的要求。虽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个愿望不可能实现,但他时时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1978年张建国背了多年的沉重包袱彻底卸下了。他的右派问题得到平反,党籍、职称等也相继得到恢复。张建国盼望已久的科学春天终于来了。然而厄运又一次降临到他身上,1979年夏天,张建国被诊断患了结肠腺癌,必须立即手术。面对死神的威胁,他并没有悲观失望,而是争分夺秒地抓时间努力工作,病情稍有好转,他就立即开始写论文。人们劝他要注意身体,他说: “我现在的时间比任何时候都宝贵。” 凭着惊人的毅力,在重病治疗的半年里,他撰写和修改了 《福建森林资源合理利用的初步研究》 等近10万字的论文。
乐观开朗的性格,坚韧不拔的毅力,配以积极的药物治疗,令死神在他面前望而却步。
1980年,做完结肠腺癌手术出院不久的张建国出任福建林学院基础部副主任,随即出任教务处副处长,当时正值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他敏锐地意识到林业建设需要大量林业经济管理人才,于是他不顾辛劳,四处奔波,积极筹建中国南方林业院校第一个林业经济系。1982年福建林学院林业经济系成立,他出任系主任。1983—1995年期间,他先后出任福建林学院副院长、院长、院长兼党委书记。
1986年起,张建国先后任第二、三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林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和第四届学位委员会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林业部第二、三届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委会委员,林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第四届委员。1998年起,任中国林业经济学会顾问。1984年起,任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理事、常务理事,《林业科学》、《生态经济》等6种全国学术刊物编委和 《林业经济问题》主编。1996年7月任博士生导师,1991年2月、1992年12月起分别担任北京林业大学和东北林业大学兼职教授等职。1991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中国林业经济学科带头人和森林生态经济学的主要奠基人
张建国认为,随着人们对森林多功能的认识,以及人们生存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林业的内容,便从单一经营性生产转变为木材和林产品生产的同时,还必须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从而使林业有了双重任务。木材和林产品生产具有明显的经济生产性质,而环境资源的经营与管理则具有明显的福利和公共性。科学的发展,已促使林学从原来的土地生产部门的农学部分,向着以保护天然林为主体,提供较多的森林覆盖,满足人们对环境的需要,同时又要提供优质木材和林产品的全新学科。依据这一思想,1985年张建国编写了第一部林业经济教科书 《中国林业经济问题》,并于1988年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1986年张建国所著中国第一本森林生态经济问题的专著《森林生态经济问题研究》 出版,其内容进一步阐述了生态利用原则的基本内涵,提出耦合性是实施生态利用原则的基点,层次性是实施生态利用原则的关键。耦合性包括: 森林的生态平衡与最大林产品产量达到最佳耦合状态; 森林提供产品的效能与提供的公益效能达到最佳耦合状态; 林业与其他产业在一个区域内达到最佳耦合状态。层次性包括: 经营目标不同的森林,虽都有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的问题,但它们的主次是不同的,应对不同林种的两类效能赋予不同的权重; 处理森林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耦合的问题,在时间上也是一个层次递进的过程,这个层次递进过程受到人们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两方面的影响;森林培育的目标不同,应选择不同的技术层次。对于一般的森林恢复,封山育林技术就是较优的选择; 对于人工速生丰产林,则应该选择集约经营技术。至此,他已比较完整、科学地阐明了以生态利用原则为指导思想的现代林业经济学的基本内涵。
与此同时,张建国还着力地研究生态林业、持续林业、社会林业,及其与现代林业的关系,从不同角度和侧面研究了现代林业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他以一系列研究成果为基础,主编《中国林业经济学》、《森林生态经济学》 以及著述了全面阐述现代林业发展方向和内涵的力作《现代林业论》,在林学界产生广泛影响,为建立林业经济学科体系做出了贡献。
积极探索生态林业的论点提出中国林业应由木材利用向生态利用转变
根据林业经营内容将发生重大变化的科学分析,张建国提出中国林业从以木材利用为特征向生态利用为特征的现代林业转变,是历史的必然。这一研究和分析,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在《农业经济问题》等杂志,随后在《森林生态经济问题研究》 专著中得到系统的阐述和论证,该专著于1986年获福建省 “六五” 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优秀专著奖。与此同时,张建国跳出传统就林业论林业的框框,从生态、经济、社会综合的角度认为,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 自然环境先天脆弱、平衡不易; 生态失调严重,环境恶化,从实证角度阐述了中国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生态利用林业道路的必要性。他的这些研究,丰富了中国林业经营理论。
阐明了生态林业的基本内涵和特征 张建国确立 “生态利用” 为原则的林业经营思想后,着力寻求贯穿生态利用为原则的林业经营模式,在这一探索中,提出了生态林业的论点。他认为,生态林业是以现代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及先进科学技术成就,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通过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在促进森林产品发展的同时,为人类生存与发展创造最佳状态的环境。它是实现林业和林区经济高效、协调、持续发展的现代林业模式。他认为生态林业的本质,应是自然和人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谈得上持续高产。生态平衡理论是生态林业赖以发展的理论基础。并深入阐述了现代林业与生态林业、生态平衡与生态林业、人工干预与生态林业、生态保护与生态林业、木材培育与生态林业的关系,以及生态林业效益观,阐明了生态林业是中国林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提出了中国生态林业建设方法 1990、1992年,张建国相继在 《林业经济问题》 杂志上发表生态林业研究10篇系列论文,提出生态林业作为一种林业经营利用制度的经营方针是: 地域分工,分类经营,总体协调,最佳效益。根据这一方针,从宏观调控的角度出发,把森林资源划分环境资源林、山地综合林和工业人工林。
1996年张建国在其《现代林业论》 中再一次指出,生态林业建设必须以生态工程的方式来进行,将生态林业工程内容划分为森林环境保护工程、森林生态环境服务工程、生态经济协调的生态林业生产工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开展林业经营综合效益研究
张建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早,成果较多,水平较高。早在1981年,中国林学会组织中国一批著名学者进行林业经营综合效益考察,张建国是这一考察组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和考察大纲制定者,考察结束后,他受中国林学会的委托,撰写了综合考察报告。
80年代中期,张建国承担深入研究这一世界性难题的科研项目,在该项目的研究中,他从环境社会大系统协调发展的新高度,阐述了林业综合效益的基本理论,包括林业综合效益的认识基础,理论依据、基本概念和本质,提出了以货币为统一尺度,成本效益系统评价为基本方法的计量思路,并设计了相应的方案,包括一整套的计量原则、计量指标和社会生态效益货币化的方法,最后,还以福建为例,具体计量了福建林业综合效益,这一研究的核心成果 “林业经营综合效益研究” 获1991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理论联系实际 投身林业改革与发展
1979年,他依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针对当时林业经济研究和建设落后的局面,在《经济研究》杂志发表《加强林业经济研究,迅速发展林业生产》一文,提出当时林业经济发展应着重研究和解决的若干问题,呼吁林业各部门应抓住有利时机,迅速发展林业生产力,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同年,他又与王长富合作,在《林业科学》上发表了《中国林价问题初探》,明确提出了实行全国统一林价制度,以林价作为调节林业生产和社会对林业需求及资源有偿使用的建议。这一建议得到全国林业界的肯定。此后,他还直接参与指导和制定了福建省林价制度。
80年代,也是中国林业经营指导思想和林业发展战略大讨论的时代,在这一讨论中,张建国相继提出了生态林业理论和现代林业理论。1991年7月30日他在《中国林业报》发表了 《生态林业——中国林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林业界引起巨大的反响。
张建国还积极投身林业改革与发展,结合区域实际情况,研究区域林业的发展。1984年,他承担了福建省 “七五” 社科规划研究项目 “福建林业建设与发展”,1988年又承担中国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南方集体林区林业深化改革研究”,该项目于1995年获国家教育委员会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此外,张建国1997年12月担任三明市政府顾问,1988年4月任三明集体林区改革试验区顾问,1996年任江西省林业厅顾问。
善于管理 勇于开拓
1982年张建国在福建林学院创办了南方林业院校的第一个林业经济专业,并同时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通过硕士学位授权点,该学科经过他孜孜不倦的努力,仅仅10年间,就建设成为福建省重点学科之一。他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为该系培养了一大批硕士研究生,还与美国耶鲁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合作培养了一批博士生,经过他多年的努力,在该系形成了以他为带头人的老中青相结合的学术梯队,他的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成果” 获福建省1989年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96年,“林业经济学科与教材建设”项目再次获福建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张建国十分重视高等教育理论的研究,写出了十几篇有关林业高等教育改革的论文。
1987—1995年,担任院长期间,他综合分析了山区办学的利弊条件,提出了 “立足现实,面向山区,兼顾沿海,把福建林学院办成闽北高等教育中心” 的办学设想和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坚持面向社会,服务经济,以林为主,全面发展的方针,建立起适应山区综合开发和沿海经济发展需要的办学体制,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性广,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宽口径高级专门人才,努力把学院办成农、工、经、管、文等多学科的高等林业学府。福建林学院先后与福建的永安、尤溪、建瓯等市县建立了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还与广东、海南两省建立培养人才的协议,每年按计划输送人才。张建国的努力和政绩,赢得了广大师生员工的赞扬,被称为 “1978年来富有开拓精神的一任院长”。
几十年来,张建国为中国林业和林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辛勤耕耘,硕果累累。他曾被授予福建省劳动模范 (1982年)、省优秀教师 (1989年)、省优秀共产党员 (1981年) 和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 (1991年)。《福建日报》 1983年9月26日曾长篇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并发表了 《向张建国学习》 的社论。1987年和1988年他分别被评为福建省和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张建国执教40多年来,治学严谨,为人师表,对青年教师和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关心爱护,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深得师生好评。
(黄和亮)
简 历
1932年2月20日 生于山东省泰安县。
1949—1952年 哈尔滨东北农学院森林系学习。
1952—1953年 哈尔滨东北林学院任助教。
1953—1955年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教师研究班。
1956—1962年 哈尔滨东北林学院任讲师,教研室主任,院务委员。
1963—1980年 福建南平市福建林学院讲师、基础部副主任。
1981—1983年 福建林学院副教授,教务处副处长,林业经济系主任。
1984—1985年 福建林学院副院长。
1986—1991年 福建林学院教授,院长,兼任党委书记。
1992—1995年 福建林学院院长。
1996年 福建林学院教授,林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主 要 论 著
1 张建国 .加强林业经济研究,迅速发展林业生产.经济研究,1979,(1): 42~46.
2 张建国 .从生态平衡角度论林业经营思想的转变 .农业经济,1981,(3): 21~24.
3 张建国.生态林业——中国林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林业报,1991-07-30.
4 张建国.森林生态经济问题研究.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86.
5 张建国.中国林业经济学.哈尔滨: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2.
6 张建国.林业生态经济学.哈尔滨: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5.
7 张建国.生态林业论 (系列论文10篇) .林业经济问题,1990—1992.
8 张建国.林业经营综合效益计量理论和方法.福建林学院学报,1990,10 (4): 312~318.
9 张建国 .福建林业建设与发展研究 . 中国经济问题,1990,3 (2):53~59.
10 张建国.试论生态林业及对策.生态经济,1987,(1):31~41.
11 张建国.福建省森林生态效益计量研究.生态经济,1994,(5): 1~6,(6): 9~14.
12 张建国.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若干问题.林业经济,1994,(5):42~47.
13 张建国.南方集体林区林地问题的研究.林业经济问题,1995,(3):1~11.
14 张建国.现代林业论.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相关参考
有人说,燕子楼是张建封建的,关盼盼也是张建封喜爱的妾,甚至有人说张愔字建封。意思就是有人把张建封和张愔当成了同一个人,其实并不是如此,张愔是张建封的第二个儿子,他们两人是父子关系,为何二人都与关盼
有人说,燕子楼是张建封建的,关盼盼也是张建封喜爱的妾,甚至有人说张愔字建封。意思就是有人把张建封和张愔当成了同一个人,其实并不是如此,张愔是张建封的第二个儿子,他们两人是父子关系,为何二人都与关盼
有人说,燕子楼是张建封建的,关盼盼也是张建封喜爱的妾,甚至有人说张字建封。意思就是有人把张建封和张当成了同一个人,其实并不是如此,张是张建封的第二个儿子,他们两人是父子关系,为何二人都
·张建侯张建侯,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他早年研究对应状态原理,获得重要成果,后在化工物性数据工作中有重要贡献。毕生主要从事化工教育,在我国率先创建无机物工学专业和基本有机合成专业,培养了大批化工科技人
贝宁共和国简介贝宁是什么时候独立建国的? 贝宁共和国,是一个位于西非中部的国家,与尼日尔、尼日利亚、多哥、布基纳法索接壤,南面是几内亚湾。 西非一小国:冈比亚敢动中国,分分钟让它消失! 和大多数
贝宁共和国简介贝宁是什么时候独立建国的? 贝宁共和国,是一个位于西非中部的国家,与尼日尔、尼日利亚、多哥、布基纳法索接壤,南面是几内亚湾。 西非一小国:冈比亚敢动中国,分分钟让它消失! 和大多数
对石勒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石勒是传奇人物,他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从奴隶身份起步,最终称帝建国的奇人。石勒,初名石勹(bāo)背,出身于匈奴别部羌渠部落,即羯族。祖父名叫
1.求从夏朝到建国之间的历史电视剧,可以是几个,连着就行推荐一部,我小时数看的连续剧,名字叫《贺兰雪》也译《西夏王朝》。剧情简介公元982年党项族大首领李继筠病逝后,党项族陷入了群龙无首之势,叛乱、战
历史人物 他是西北军名将,后投靠我军,建国后任陕西省长,坚决不拆城墙
原标题:他是西北军名将,后投靠我军,建国后任陕西省长,坚决不拆城墙建国初期,陕西省的省长名叫赵寿山,他其实是一位来自国民党的名将,早在上世纪前半页就已经声名远扬了。西安事变爆发时,赵寿山是是西安城内军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吴广等人率领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起义之后,皇帝位置由谁来坐,再不是由血统决定,而是靠拳头说话。 朝代更迭,既然有开国皇帝的说法,就已经说明皇帝不是谁生来就一定能坐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