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顾天爵人物简介

Posted 肝癌

篇首语:一个人使劲踮起脚尖靠近太阳的时候,全世界都挡不住她的阳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顾天爵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顾天爵人物简介

·顾天爵



顾天爵,生物化学家,医学教育家,糖脂生物化学专家。曾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在国内首先把分子水平的生物化学研究和中医理论结合起来,进行中医脏象中 “肾” 本质的研究,提出肾阳虚患者是垂体—肾皮质和性腺轴的调节失常的观点。率先开展细胞膜糖脂的研究,是继蛋白质,核酸之后,糖复合物生物化学研究在我国的奠基人之一。

一、生平


顾天爵教授1923年出生于上海市奉贤县的一个务农家庭。当时的中国正处于苦难时代,凭着家庭的支持和他本人的努力,好不容易读到中学毕业。20世纪40年代,他考入了上海医学院,在重庆歌乐山当时的上海医学院所在地攻读医学,为了支付学习费用,他还兼任过物理教研室的技术员。但这一人生经历也为他今后在生化研究中的仪器使用和维修奠定了基础,获得了经验。抗日战争胜利后,他随上海医学院迁回上海继续攻读,并于1949年毕业。由于他对仪器和实验的爱好,他没有去当医生,而选择了当时还处于幼年时代的生化科学。他在林国镐教授的带领和指导下,从用瓦博呼吸计 (当时算是先进的生化仪器) 测定胎盘组织切片的呼吸做起,进一步用当时刚发明不久的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液成分,进行中国正常人血液生理常数的研究,一步步地深入到生物化学的科学殿堂。在他担任教师后,方才有资格坐在属于他自己的写字桌旁,读书备课。和别人不同,他的桌上总是放着一个化学实验的铁架,夹着一根倒置的滴定管,说明他对生物化学的热爱。在众多教师中,他最勤奋,晚上他的实验室常常灯火通明。加上他行政能力强,担任教研室秘书工作,有条不紊,是当时教研室主任李亮教授最得力的助手。

他热爱生化事业,更热爱祖国。1950年他刚进入生化教研室不久,朝鲜战争爆发,他就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离开刚出生不久或幼年的孩子们,随抗美援朝医疗队赴朝鲜边疆 (医疗队的总后方)从事生化检验工作,日夜紧张地为志愿军的健康服务。1958年“大跃进”年代,党号召 “教育面向工农兵”,上海市卫生局在市郊嘉定办了一个卫校,他又被调去担任教导长,从事开天劈地的教学课程和设备的建设工作。因其成绩卓著以及他对党的事业的一贯忠诚,经卫校的党总支书记介绍,终于在1959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和迫害,关入 “牛棚”,随时批斗。在脱离 “牛棚” 后,和教研室同事一起到工厂劳动,接受 “工人阶级再教育”,他被派往最热、最脏、最累的车间,还常常值夜班。当时他的健康状态欠佳,因肾结石而多次发作肾绞痛,在中山医院接受手术取石期间,除了家属以外,没有一位同事和学生敢去探望他。但他不气馁,任劳任怨地劳动,直至彻底平反。工宣队进驻大学后,1972年开始招生,他取得了领导的信任,接任逝世的李亮教授担任生化教研室第三任主任,带领全教研室同志急流勇进,追回由于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而停止正规医学教学和科研所造成的损失,立即组织人员编写教材,恢复日常教学工作。在他的带领下,上海医科大学生化教研室成为全国重点学科和第一批国务院学会委员会批准的博士学位授予点,他本人也成为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博士生导师和国务院医学基??学位委员会的成员之一。他还和全国生化界的科学家一起,为改变我国生化教育和科研的落后状态,恢复和发展我们的生化事业,缩短和国际水平的差距,做了大量的开创性工作,付出了巨大的劳动。他除了领导生化教研室以外,还兼任了很多社会职务,包括上海市生化学会秘书长、理事长和全国生化学会常务理事、司库等,还是校内外不少杂志的编委或常务编委,几个国家级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成员,行政和学术工作都十分繁忙。直至1988退居二线,1990年退休,旅居美国。他一直很注重自己的健康情况,常常进行体育锻练,喜欢游泳和旅游。人们本想他能继承他父亲的长寿基因,活到90岁以上,不料在2000年体检时发现胰腺部肿块,在国内和美国最终都诊断为胰腺癌,终于在2001年5月,在美国家中逝世。

二、学术思想


顾天爵教授处在一个生物化学突飞猛进的时代,传统的生物化学包括叙述生化、动态生化 (代谢) 和功能生化向分子生物学,即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时代。文化大革命前,他主要从事酶学和氨基酸代谢的工作。之后,他的科研方向有些改变。他的学术成就主要有三个方面。

发现祖国医学中 “肾阳虚” 的生化本质



20世纪60年代初,他响应党中央提出的中西医结合的号召,率先把分子水平的生物化学研究和中医理论结合起来,和华山医院的沈自尹医师 (现已成为中科院院士) 合作,进行中医脏象中 “肾” 本质的研究。中医的 “肾”包括人类泌尿生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但谁也不清楚其内在联系。顾教授在带领生化师资班做毕业论文时就发现 “肾虚”病人尿中雄性激素的代谢产物有所改变,进一步发现 “肾阳虚” 患者几乎都有尿中17-酮类固醇和17-羟类固酶 (分别是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雄激素的代谢产物) 较正常人明显降低,并且尿中这两类产物对垂体ACTH的刺激不敏感,提出肾阳虚患者是垂体—肾皮质和性腺轴的调节失常的观点,这无疑是用现代科学解决古老祖国医学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但肾阴虚的病人却并无尿中17-酮和17-羟类固醇的增高。说明中医理论中的 “肾阳虚” 和 “肾阴虚” 虽然病人症状相反,但并不一定是基于相反的生化机制。

揭示肝癌和钠泵的关系



那么 “肾阴虚” 的机制又是什么? “肾阴虚” 的患者常见五心烦热,即胸口、两个手心和脚心都有发热的感觉,中医认为是阴虚火旺而导致内热,但 “内热” 的原因是什么? 有什么分子机制? 临床医师还发现: 晚期癌肿病人 (如肝癌) 也常见有阴虚内热现象,从生物化学热力学的观点,化学物质所释放的能量不可能全部转化为可利用的能量,而肯定有一部分变成不能做功的热量散发出来,三磷酸腺苷 (ATP) 酶就是一个例子。它使ATP水解后,高能磷酸键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可以做功,如肌肉收缩、物质吸收和离子泵等,另一部分就散发成热量。加上晚期癌肿病人常有电解质平衡失调,使顾教授首先想到癌肿晚期的 “肾阴虚”是否来源于钠泵的升高,结果消耗过多的ATP,散发出较正常为高的热量,从而导致 “内热”。从大鼠肝癌和临床肝癌样品的测定中,果然发现肝癌组织中钠泵升高。他进一步研究了钠泵升高的机制,发现可能和细胞膜的糖脂组成的改变有关,这就启发了进行肝癌和细胞膜糖脂关系的研究。有趣的是临床上用滋阴降火的方法治疗病人的阴阳虚内热后,其钠泵也随之下降。“肝癌与钠泵——肝癌升高钠泵的机制研究及其在临床与中医治疗中的应用”这一课题获得了1987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开创神经节苷脂和肝癌关系的研究



20世纪70年代末,他恢复科研工作后,转向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并和美籍华裔生物学家耶鲁大学神经研究所的于宽仁教授合作,在生物膜的组成中,选定了糖脂作为研究对象。他在国内率先进行糖脂和肝癌关系的研究,把我国特别是启东地区高发的肝癌作为和糖脂研究的结合点,发现了神经节苷脂GM3不论在大鼠亚硝胺诱发肝癌或人类肝癌样品中均明显降低,而GD3明显增高,进一步发现GM3降低而GD3增高的原因主要是使GM3转化为GD3的CMP唾液酸: GM3 (α2→8) 唾液酸转移酶,又称GD3合成酶的表达上调,提出GD3和GD3合成酶是肝细胞癌变的标志。他所领导的科研小组还从肝癌组织中纯化了GD3合成酶,研究了该酶的性质与其他唾液酸转移酶的不同。关于该成果发表了不少论文,并以 “神经节苷脂GD3是肝细胞癌变的标志” 为题,总结了这一领域的工作,获得1985年卫生部科技成果乙级奖。

高度的组织能力和爱国热忱



顾天爵教授具有卓越的组织能力,表现他在领导和组织教研室人员申请自然科学基金、分配和完成科研任务方面均十分出色。在他担任全国生化学会的常务理事、上海生化学会的秘书长和理事长等社会工作期间,学会工作管理得卓有成效,曾接受国际友人资助,为上海市生化学会争取到两辆汽车,深得生化同人的好评,给他一个雅号称做a Man of Methods,即有办法的人。

顾天爵教授的爱国思想不仅表现在他自己参加抗美援朝和农村办学上,他还经常教导他的学生要爱党、爱国,他说“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不要盲目崇拜国外的科研成果,我们也有自己的特色。他做他的,我做我的,跟着洋人走才是最没有出息的”。对一些要出国深造的学生,他谆谆教导 “你们即使不喜欢社会主义制度,但必须爱国,因为你们是生在中国,长在中国,你们到了国外后,可能会骂人,但你们什么都可以骂,就是共产党和中国不能骂”。

顾天爵教授的逝世是我国生化界的巨大损失,但他留下的业绩、他的著作、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我们生化同人的心中。

主要论著



1. 陈锐群,余竹元,张夏英,郑璟娟,顾天爵. 知母皂甙元是Na+,K+-ATP酶的抑制剂.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982,14: 159~164

2.郭能华,顾天爵. 肝癌与鞘糖脂 肝癌组织中的神经节苷脂.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985,17: 536~541

3. 刘银坤,张夏英,高玉娥,顾天爵. 原发性肝癌病人的血清神经节苷脂的定量分析.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993,25 (3): 293

4. 夏霞娟,顾天爵. 肝癌组织中GD3合成酶的纯化.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994,26: 351

5. 夏霞娟,顾天爵. 肝癌组织中GD3合成酶的性质研究.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1994,26 (4): 437

6. 叶建南,顾天爵. 肝癌中CMP-乙酰神经氨酸: (GM3 (α2-8) 唾液酸转移酶 (GD3合成酶) 的研究及纯化的初步报告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元包公苏天爵简介 苏天爵是怎么死的

  苏天爵是元朝著名的文学家,元朝大臣,有元代包公的美誉。公元1294年,苏天爵出生在真定一个有名的书礼世家,因此自幼接受到正统的儒家教育。  幼年时代的苏天爵并没有详细的历史资料记载,但是想来家中大

苏天爵为什么被称为元包公?如何评价苏天爵这个人?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江湖豪杰来相助,王朝和马汉在身边。”包公又叫包青天,托现在发达的影视行业的福,包青天此人的威名和事迹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他铁面无私,为官清正

历史人物 苏天爵为什么被称为元包公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江湖豪杰来相助,王朝和马汉在身边。”包公又叫包青天,托现在发达的影视行业的福,包青天此人的威名和事迹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他铁面无私,为官清正廉明,执法公正,是历史上

历史人物 顾大嫂简介 顾大嫂的结局是什么 顾大嫂与孙新 顾大嫂的绰号和性格特点-

  中文名:顾大嫂  别名:母大虫  国籍:北宋  民族:汉  职业:梁山驻东山酒店迎宾使兼消息头领  信仰:四海之内皆兄弟  人物出处:《水浒传》  星号:地阴星www.cha138.com  武器

顾横波简介 顾眉为什么叫顾横波 “秦淮八艳”顾横波诗词

  顾横波  “秦淮八艳”之一的顾横波生活在明末清初年间,是名动秦淮河的一代名妓,她亦才情纵横,写了《海月楼夜坐》、《花深深·闺坐》等诗词,收入《柳花阁集》中。  顾横波简介  顾横波(1619年-1

历史人物 顾横波简介 顾横波的代表作品 顾横波怎么死的

  中文名:顾横波  别名:顾媚、顾眉生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应天府上元县(南京)  出生日期:1619年  逝世日期:1664年www.cha138.com  职业:名妓、一品夫人

历史人物 明朝宰相顾鼎臣简介 顾鼎臣怎么死的

  明朝宰相顾鼎臣,昆山人氏,字九和,生于明宪宗成化九年一个非常普通的商贩家庭。其父顾徇是一个做针线买卖的小商人,家中略有积蓄。顾鼎臣是顾徇五十七岁的时候,和家中婢女私通生下的小孩儿,所以顾鼎臣小时候

明朝宰相顾鼎臣简介 顾鼎臣怎么死的?

  明朝宰相顾鼎臣,昆山人氏,字九和,生于明宪宗成化九年一个非常普通的商贩家庭。其父顾徇是一个做针线买卖的小商人,家中略有积蓄。顾鼎臣是顾徇五十七岁的时候,和家中婢女私通生下的小孩儿,所以顾鼎臣小时候

母大虫顾大嫂结局是什么?母大虫顾大嫂简介

母大虫顾大嫂结局是什么?水浒传顾大嫂最后怎样了?母大虫顾大嫂简介:顾大嫂,梁山第二位女英雄,有一身本领,原来在登州城东门外开酒店,是解珍姑妈的女儿。解珍、解宝被毛太公陷害关入大牢后,顾大嫂请来邹润。邹

母大虫顾大嫂结局是什么?母大虫顾大嫂简介

母大虫顾大嫂结局是什么?水浒传顾大嫂最后怎样了?母大虫顾大嫂简介:顾大嫂,梁山第二位女英雄,有一身本领,原来在登州城东门外开酒店,是解珍姑妈的女儿。解珍、解宝被毛太公陷害关入大牢后,顾大嫂请来邹润。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