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马剑文人物简介

Posted 药学

篇首语:哪有什么四季,遇见你,四季如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马剑文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马剑文人物简介

·马剑文



马剑文,药品检验学家。曾研究证明中国制霉菌素与国外产品不是同一种物质,从而为中国药典收载的名称作了修改,更名为制霉素。研究证明止血敏中有关杂质不是苯醌而是氢醌,被国家药典采用。主编 《现代药品检验学》 专著,成为全国药检系统实验室认证中药检人员考核培训的主要参考书之一。为创建中国药学发展奖和药学发展基金,已募集基金1000多万元,并进行六届全国范围内的评奖活动,促进了我国药学事业的发展。

马剑文,1933年5月24日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职员家庭。他6岁进上海景德小学面试时,由于回答老师提问时说“老鼠会偷油” 而引起哄堂大笑。4年级转公立和安小学被体育教师指点学武术而练得好身体,喜爱体育和文娱活动,学习成绩中等偏下。

有几件事对他影响较大。一件事是日本侵占上海后,其父失业,家境困难,他才10岁就推一小车木柴在马路边摆摊,帮父母挣钱。因此,在他幼小的心灵种下了对日本侵略中国切肤之恨,当学校教室中无人时,黑板上偷偷写 “我们是中国人,不学日本话”,以示抗议日本侵占上海。

第二件事是临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国民党搞新生活运动,发行金元券,本以为国家有救,其父母将积蓄和金银首饰全部换成金元券,结果金元券大贬值,八口之家生活艰难,对国民党丧失信心。1949年上海解放,解放军进城,人们一早起来,看到马路上到处都是解放军就地而睡不进入民宅的情景,一下子把国民党污蔑共产党的谎言都揭穿。“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的歌声传遍上海的天空,共产党解放军给他留下很好的印象。

第三件事是上海虽然解放,国家经济仍很困难,他家有6个子女生活艰难,靠学费减半而上学。人民政府为了解决学费困难问题,组织高中学生勤工俭学,利用暑假发动有志青年为政府调查住在木棚户区中老百姓的生活情况,他积极参加了这些社会活动,并把政府发的津贴交学费,既解决学费问题,又通过社会调查,深深教育了他,共产党是关心贫苦百姓,尽力去解决棚户区人民的疾苦和困难,也使他亲身体验到生活在城市底层老百姓的困苦。之后,他加入了青年团,并在抗美援朝的伟大运动中挺身而出,走上保家卫国的道路。他是1950年首批报名参军,立志当空军,保卫祖国的神圣领空,结果由于右耳听力达不到要求而被录取至军医的队伍。1950年12月底,他穿上军装,雄赳赳、气昂昂地奔赴东北沈阳进行军训。3个月后由于前方战事好转,中央军委决定,这批高中学生留在沈阳中国医科大学学习,培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第一批自己的大学生。这个决定公布后,他和许多学员都想不通,认为: “我们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而来,前方仍有炮声隆隆,怎能安心学习”。最后,学校和指导员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他作为一个团支部委员表决心听从祖国的安排,学习大学课程。

第四件事是他被分配到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后来药学院独立,改称东北药学院。他身穿军装,不交学费,还发生活津贴,过着十分安定的大学学习生活,这是他参军前根本无法想到的,因为他家弟妹多,高中毕业后肯定上不起大学,如今在全部供给的学习环境下,加上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而一定要学好知识的决心,他的学习成绩比参军前大大提高,小考、大考都达到优良,还成为物理课代表,后被选为学习委员,1953年1月被首批吸收入党,成为年轻的党员。不仅学习好,体育文娱也好,由于他在参军前曾学习大合唱指挥,后成为全校开会时唱歌的指挥,还参加舞蹈、演唱表演。因此,无论是在政治上、学习上、活动上都成为学校??受瞩目的学员之一,整个大学生活奠定了他为共产主义美好理想奋斗终身的思想、学习、工作、身体的基础。

1955年10月从东北药学院毕业,分配到总后卫生部药品检验所工作,至今已有49年,任室主任、副所长、所长等职,1988年恢复军衔后,被军委主席邓小平授予大校军衔。还历任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药学发展基金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一、四军医大学客座教授、第二军医大学兼职教授,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进口药品审评委员,中国发明协会评审委员,中国药学会和中国干扰素学会理事,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军新药审评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军药审办主任,全军医科委委员,全军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及药物分析杂志、中国药师、中国药房、国外医学药学分册等杂志编委。获全军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 (其中3项为第1、2作者),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 (参与),3、4等奖10余项,主编138万字?现代药品检验学》 著作一部,1992年获国务院表彰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而颁发的证书。

年轻时勇于创新,用次氯酸钠比色法测定依米丁、小蘖碱含量,论文登于药学学报



他到总后卫生部药检所工作后,潜心钻研物理化学和仪器分析,白天工作,晚上至少学习基础知识2个小时,并结合工作需要查阅了大量外文资料,从而获得了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较广泛的知识和信息。

1957年,总后勤部药库存有多批治疗阿米巴痢疾的特效药盐酸依米丁注射液,急需检验是否合格,但是每批只有几百支药,如果按药典方法用氨水中和后以乙醚提取生物碱,乙醚蒸发后酸碱滴定生物碱测定含量,每批需上百支的样品,加上要复验留样,可能做完检验,库存药品也就所存无几,而且方法繁琐,费时长,不专一。为此,他考虑能否找到一种含量测定的微量分析方法,查阅了许多文献,有记载用氯水与依米丁显色的定性方法,但是氯水本身不稳定,所显颜色也不稳定,不适合作含量测定用。为解决此问题,他利用所里惟一一台进口的比色仪,当时是属先进的分析仪器,加班加点做试验,终于找到以次氯酸钠代替氯水,比色法测定依米丁含量的最佳稳定条件,完成了盐酸依米丁的质量检验,解决了库存药品再利用的问题。论文被所领导推荐到药学通报,编辑部认为内容很好,科学研究的分量较重,又将该论文推荐到药学学报,经编辑部评审后发表在药学学报1962年375页上,题目是依米丁的比色测定法-次氯酸钠法。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一人署名在中国药学领域最高水平的药学学报上发表论文,当时引起了震动,因为药检??还未在学报级刊物上发表过文章。而对马剑文来说,这是他的处女作,影响深远,也是一次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尝试,从中学习、培养了他的严谨的科学研究思维和严格的科学研究方法,使其一辈子受用不浅。随后又将此方法应用到小蘖碱的含量测定也获得成功,原含量测定是用苦味酸沉淀法,缺点是用重量法测含量,专属性差、操作繁琐、效率低,采用他研究的次氯酸钠比色法可与24种类似生物碱和3种黄色药物相区别,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论文发表在1966年药学学报,得到李承祜教授当面赞许,引起全军药学界的注意。



推广薄层色谱、气相色谱用于毒检,抢救药物中毒患者生命



在吴家骥所长的指导下,他是军内最早开展薄层色谱法用于药物分析和毒物分析的研究者之一,他在引进国外先进方法的同时,结合自己工作需要,摸索吸附剂和展开剂的优选条件,特别是在 “文化大革命” 期间,与韩永平等用薄层色谱法从尿、呕吐物和血中检查是何种药物中毒,从而抢救了许多超量服用药物患者,此后,他总结了多年的实践,在1972年写出了 “薄层层离法及其在药学中的应用” 专册,被军事医学科学院图书馆收藏,并受邀在该院做专题讲座,内容发表在该院的内部刊物,不少单位和同仁来所交流,对推动军内开展薄层色谱法的应用起到一定的作用。

为解决公安部门刑事侦检和医院抢救超量服用巴比妥类药物引起中毒患者的需要,他与公安部126所合作,用气相色谱新方法研究7种常见巴比妥类药物和格鲁米特 (导眠能) 分离检定的优化色谱条件,并实际应用于从人尿、人肝中的检出,特别是同分异构体如戊巴比妥和异戊巴比妥也能得到较明显的分离,一次色谱过程最多只要20分钟,而且检出灵敏度高,满足抢救患者或快速侦检的需要,论文被1981年药学学报刊出。

细心观察试验现象,科学求证试验结论



在科学试验中,他养成了细心观察现象的习惯,善于记录一些异常现象,冥思苦想追索答案,从而发现一些前人没有得出的结论,使他的学业和工作能力不断成长和进步。

科学求证北洋金花中含有去甲基莨菪碱 洋金花是我国传统中药,他在参与全军洋金花注射液治疗慢性气管炎科研协作组进行薄层色谱检验时,色谱图上除已知东莨菪碱和莨菪碱之外还有第三个生物碱,该注射液原药材经鉴定为北洋金花,而北洋金花未见文献报导有第三个生物碱。为此,他与刘云通过柱色谱分离、洗脱第3个生物碱粗品,再用制备性薄层色谱纯化后的固体,进行硫酸盐的重结晶,但摸索了许多条件,仍未能得到结晶,他日夜苦思,有一次在睡梦中看到了结晶的析出,惊醒后确是一场梦,但是信心倍增,通过多次摸索终于获得白色针状结晶。在医科院药物所协助下,通过对质谱、核磁、元素分析、旋光光谱等数据的解析,证明第三个生物碱是去甲基莨菪碱,论文刊登于1978年中草药杂志。

研究证明止血敏有关杂质不是苯醌而是氢醌,被国家药典采用 他参与国家药典委员会的工作期间,与一批年轻的委员力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等新技术,在孙曾培老师的组织下,成立了一个用HPLC检查药品杂质的小组,他分工做止血敏有关杂质苯醌试验,药典原来是用薄层色谱法,经用HPLC法检查后,证明其杂质不是苯醌,然后用半制备型HPLC分离纯化所得的杂质,并测紫外吸收光谱和HPLC鉴定,确证是氢醌,新药典采用了他的结论,把止血敏有关杂质的错误结论苯醌改成氢醌。随后,他研究用HPLC测定止血敏的含量也得到成功,因此,1995年版中国药典全部采用了他提供的HPLC法测定止血敏的含量以及??查杂质氢醌的方法。

解决中国制霉菌素长期争论质量问题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郑昌亮等老一辈研究者根据历次检定结果,认为国产制霉菌素和国外产品比较,在生物效价和化学稳定性等方面均有差别,但是科学院上海药物所作为该药的研制单位认为国内外产品是一致的。因此,南北有不少争论,甚至引起国际上的关注。为此,郑昌亮专程找马剑文要求彻底搞清这一问题,当时,他虽对抗生素行业知之甚少,但毅然接受挑战,在郑昌亮鼓励下,刻苦钻研、攻克难关,通过两个单位协作,与王绍文、刘玉波等一起用HPLC等技术对中国制霉菌素的问题进行反复试验研究,得出结论是国内外产品主要组分及其相对含量不同,继而用HPLC半制备柱分得中国制霉菌素的主要组分C1和C2纯品,并经与凌大奎等通过结构解析确证为制霉菌素A3和多真菌素B。此2个组分在国外制霉菌素中几乎未见,国外产品主要组分为制霉菌素A1,而此成分在国产品中几乎未见,从效价来看,多真菌素B为10 879U/mg ( ±4.4%),制霉菌素 A1 为3 956U/mg(±5.5%),制霉菌素A3为3 217U/mg (±4.4%),国产品中主要组分多真菌素B效价高出国外品一倍多,此结果引起国内抗生素界极大兴趣,认为解决了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论文发表在1985年药学学报和1987年抗生素杂志上,并建议中国制霉菌素应重新命名,随后国家药典委员会将国产品名称改为制霉素 (Nysfungin),并收入部颁标准抗生素药品第一册 (1989年)。他也是国内最早应用HPLC研究国产抗生素多组分的问题。随后,不少学者也采用HPLC等新技术解决了多组分抗生素鉴定和命名问题。

总结经验,主编 《现代药品检验学》 专著 马剑文从事一辈子药检工作,善于记录试验中异常现象和总结工作中经验,积累了不少原始素材,在为全军药检学习班讲学中,他也深感需要一本药品检验的参考教材。为了反映药品检验领域新技术、新方法、新仪器飞速发展的现状,1994年他与韩永平、沈克温共同主编,并组织了10余位从事药品??验工作数十年的专业工作者,编写《现代药品检验学》 ??书,共138万字,他个人撰写了色谱与仪器分析法,共48万余字,该书基本上包括了当代药品检验领域各个学科所??的内容,特别是他的许多论文和解决疑难问题的实践经验以及试验操作中的心得体会都编于该书中,受到同行的欢迎,也为各级药检所、药厂和医院药品检验室的有关专业人员以及药学院 (系) 的师生,提供了一部良好的专业参考书。人民军医出版社第一次印刷6000本,供不应求后又印刷2000本。1996年全国药检系统实验室认证时被认定为药??人员考核培训的主要参考书,在国内、军内有较大的影响。

创建“中国药学发展奖” 和“药学发展基金”



1993年马剑文在广州倡议筹集 “药物质量研究奖励基金”,得到了陈兆和、龙焜等一批有识之士支持,随后以他的名义发出募集基金的信函。1994年召开成立大会时,他已募集基金52万元,与会者一致赞扬是一件 “立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好事”,也是我国药学史上的一件大事。根据与会者意见,名称改成 “药学发展基金会”,并于1996年元月,被中国科协批准,国家民政部备案,全名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药学发展基金委员会,是我国药学领域惟??的全国性民间科技基金组织,隶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马剑文在创建药学发展基金过程中,呕心沥血,四处奔走,凭着他的人品和一颗为后人造福的心以及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著精神,打破知识分子不好意思开口谈钱的心理障碍,敢于启齿向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募集基金,经过10年的努力,现在药学发展基金已有1000余万元。白书忠部长、李伯刚总裁、王锡娟董事长、以及陈德昌、姚达木、陆惠文等均为基金的发展作出贡献。在他的努力下,2001年3月8日该会设立的中国药学发展奖又被国家科技部批准,成为奖励科技工作者个人的首批全国性医药学奖项,包括学科奖、地奥药学科学技术奖 (中药奖) 和康辰骨质疏松医药研究奖三个奖项。药学发展基金的奖励活动已进行六届,获奖者100余人,他们都是为我国药学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者,其中有我国药理学奠基人之一的周金黄教授,以及院士8人。我国著名科学家朱光亚、卢嘉锡、周光召以及何鲁丽等都接受过他的邀请参加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等地举行的颁奖大会,为获奖者颁奖。他在组织中国药学发展奖的推荐、评审和颁奖活动中,做到公开、公正、庄严、隆重,得到全国医药学界高度重视和认可,朱光亚曾赞许颁奖大会开得好。许多院士和学者都积极推荐各学科优秀候选人,并参与各奖项的评审工作,因此,中国药学发展奖在全国有较大的权威性。马剑文说: “在有生之年,争取募集上千万元甚至数千万元基金,人总有一死,使药学发展基金和中国药学发展奖不断发展下去,并留给后人,为中国的药学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简 历



1933年5月24日 出生于上海市静安区。

1945年9月—1948年9月 在上海光中中学学习。

1948年9月—1950年12月 在上海复旦实验中学学习。

1950年12月—1955年10月 在沈阳中国医科大学参加军训和学习。

1953年药学院独立称为东北药学院。

1955年10月—至今 在北京总后卫生部药品检验所工作,任技师、副主任药师、主任药师、主任、副所长、所长等职。

主要论著



1 马剑文. 依米丁的比色测定法-次氯酸钠法. 药学学报,1962,9:375-379.

2 马剑文. 小蘖碱的次氯酸钠比色测定法. 药学学报,1966,13:50-54.

3 马剑文,刘云. 北洋金花中第三个生物碱 (去甲基莨菪碱). 中草药通讯,1978,55-59.

4 马剑文,在薄层上同时进行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的定量和对氨基苯甲酸的限度检查. 药检工作通讯,1978,8 :133-136.

5 马剑文,李征,封世珍. 七种常见巴比妥和导眠能的气液色谱法及其从脏器肝和尿中的检出. 药学学报. 1981,16 :92-96.

6 马剑文. 止血敏中杂质氢醌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查和测定. 药物分析杂志,1983,3 :329-332.

7 马剑文,刘玉波. 止血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 药物分析杂志,1984,4:209-212.

8 马剑文,刘玉波,文德秀,等. 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国内外制霉菌素的组成. 药学学报,1985,20 :294-300.

9 梁君,马剑文. 气相色谱法测定去痛片的含量. 药物分析杂志,1987,7:21-24.

10 马剑文,刘玉波,文德秀,等. 中国制霉菌素主要成分的分离、制备、鉴定和再命名. 抗生素,1987,12:83-89.

11 刘玉波,马剑文.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复方快诺酮片. 色谱,1988,6:382.

12 马剑文,刘玉波,殷祥生.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新肿瘤光敏剂(PSD-007)及血外啉衍生物的组成. 药物分析杂志,1988,8 :66-70.

13 周如真,马剑文,殷祥生. 新光敏剂PSD-007注射液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中国药学杂志,1989,24:475-477.

14 刘玉波,马剑文. 苯甲酸雌二醇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 药物分析杂志,1992,12 :181-182.

15 马剑文,韩永平,沈克温主编. 现代药品检验学.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

16 马剑文. 新药研究开发的国内外简况,思路和方法. 中国药房,1997,8:243-246.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狄仁杰说自己尚方斩马剑是什么意思?

《神探狄仁杰》在众多影视剧中,算是一部较为还原史实的电视剧,除却一些人物的虚构和为了突出狄仁杰“神探”属性的情节,很多台词里面带着的典故也都真实存在。就比如狄仁杰曾说“如有尚方斩马剑”就是一个真实的历

清末、民国外国贸易银币(九)——荷兰 ”马剑”银币

荷兰「”马剑”银币,是在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末期输入我国的外国贸易银币。★荷兰「”马剑”银币的历史荷兰在十六世纪是在西班牙统治的统治之下。1566年,为反对西班牙的专制统治和宗教关系,南北17个省联

汉朝 东汉张禹是怎样的人?张禹人物历史评价?

张禹“愿得斩马剑,先断佞臣头。”这诗句出自我国古代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的《咏史》。这里的“佞臣”,指的是西汉成帝时的大奸相——安昌侯张禹。时隔一百多年以后,东汉政治舞台上又出现了一位同名同姓

历史小说 包青天不可能有

中国古代尚方宝剑制度:包青天不可能有  “尚方宝剑”的称谓源于西汉成帝时,据《汉书·朱云传》记载,直言敢谏的朱云希望皇帝赐给他一把“尚方斩马剑&rdq

传说还是事实?古代究竟有没有尚方宝剑

“尚方”是专门为皇室制造刀剑兵器和珍服器玩的机构,秦已有之,汉负盛名。由于“尚方”所制的宝剑,锋锐无比,利可斩马,所以又被称为“斩马剑”。中国古代非常重视礼法,由于尚方制剑只能由皇室使用,所以这种宝剑

传说还是事实?古代究竟有没有尚方宝剑

“尚方”是专门为皇室制造刀剑兵器和珍服器玩的机构,秦已有之,汉负盛名。由于“尚方”所制的宝剑,锋锐无比,利可斩马,所以又被称为“斩马剑”。中国古代非常重视礼法,由于尚方制剑只能由皇室使用,所以这种宝剑

明朝中后期才出现 中国古代的尚方宝剑制度

“尚方宝剑”的称谓源于西汉成帝时,据《汉书·朱云传》记载,直言敢谏的朱云希望皇帝赐给他一把“尚方斩马剑”,用以诛杀皇帝的老师安昌侯张禹。结果朱云不但没有得到“尚方宝剑”,反而差点丢了性命,这就是历史上

明朝中后期才出现 中国古代的尚方宝剑制度

“尚方宝剑”的称谓源于西汉成帝时,据《汉书·朱云传》记载,直言敢谏的朱云希望皇帝赐给他一把“尚方斩马剑”,用以诛杀皇帝的老师安昌侯张禹。结果朱云不但没有得到“尚方宝剑”,反而差点丢了性命,这就是历史上

古代“尚方宝剑”是否真的存在?

...”所制的宝剑,锋锐无比,利可斩马,所以又被称为“斩马剑”。中国古代非常重视礼法,由于尚方制剑只能由皇室使用,所以这种宝剑从产生之初就被赋予了皇权和特权。“尚方宝剑”

在清朝基本没出现过 为何尚方宝剑在明朝泛滥

尚方宝剑是皇帝御赐的宝剑,代表着皇权,执掌尚方宝剑的人有先斩后奏的特权。在秦汉的时候,尚方宝剑被称作“尚方斩马剑”或“尚方剑”,小说戏剧里为了叫的顺口,习惯叫“尚方宝剑”。好多人一想到尚方宝剑,就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