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王季午人物简介

Posted 传染病

篇首语:从某种意义来看,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就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王季午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王季午人物简介

·王季午



王季午,内科学、传染病学家和医学教育家。毕生致力于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培养了几代医药卫生科技人才。对中国传染病的防治研究成绩卓著,在几种中国常见的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学术上最突出的成就是总结了国内外传染病研究最新成就,主编了适合于中国国情的传染病学教材和参考书,是中国编著传染病教材的奠基者。



王季午,1908年6月9日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他出身书香门第,但父亲参加科举仅中秀才,因此希望下代进洋学堂。王季午读的是洋书,中学、大学上的都是教会学校。兄弟4人,王季午排行最小。他自幼聪颖,读书成绩优异。童年时,慈母死于伤寒,姨母死于肺结核,自己多次患疟疾。一连串的遭遇促使他决心从医。少年时代,他目睹上海西藏路时疫医院的病人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情景和江南水乡血吸虫病人的惨状,发奋要成为一名济世救人的医生。1926年考入苏州东吴大学医预科。医预科课程十分繁重。仅基础课就有20多门,课本、讲授、做习题都是用英文。他对生物学、微积分、三角函数、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学等基础课程都学得十分扎实。他勤奋好学,仅用3年的时间就读完了4年的医预科课程,1929年考进北京协和医学院,于次年获东吴大学理学士学位。在协和医学院时,他的全部生活是在宿舍、实验室和病房里度过的。每逢临床病理讨论会,他都事先作好充分准备,把学过的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药理学等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密切联系起来,在会上积极发言,认真记录。病房实习时写病史,做常规化验等,都细心认真,从不敷衍了事。1934年,他又以优异成绩在协和医学院毕业,获得美国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担任1年实习医师,3年住院医师和1年住院总医师。

1940年协和医学院派他去美国图兰大学 (Tulane University)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院为访问学者,追随原协和医学院教授C. E. Faust。王季午在该校协助讲授热带医学和进行学术交流。他的优秀学业成绩,精湛的医疗技术,很快得到图兰大学的赏识,他被授予 “名誉讲师” 之衔,1941年成为美国热带病学会会员。在美一年期间,考察访问了全美各有名的医学院校与热带病研究机构,如哈佛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耶鲁大学、纽约州立大学、芝加哥大学及其所属医学院,并在加利福尼亚大学胡佛基金会 (Hoover Foundation) 鼠疫研究所研究蚤类生活史。了解了美国医学教育概况和科研动态。

1941年,自美返国后,协和医学院和协和医院停办,他应邀担任贵阳医学院内科教授兼内科主任、附属医院院长、医学院教务长等职。抗战胜利后,王季午接受竺可桢校长的邀请,负责筹办浙江大学医学院,并担任首任院长。

从1952年起,他担任院系调整后单独建校的浙江医学院 (1998年成为浙江大学医学院) 副院长、1960年浙江医学院改名为浙江医科大学后他任副校长、校长。又任内科学、传染病学一级教授、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等职务,1984年起任该校名誉校长。1954年以来,历任浙江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卫生部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寄生虫病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浙江分会会长、名誉会长,《中华传染病杂志》总编辑,《浙江医学》、?浙医学报》 主编等60多个职务。在这几年里,王季午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了20余篇具有相当高学术价值的论文,引起了医学界的重视。

对中国常见传染病的研究作出贡献



王季午从读书时候起就养成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寻根究底,严谨踏实,一丝不苟的良好科学作风。他在协和医院实习期间,有些疾病的病原体,别人找不到,他却能找到。如要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和胸膜炎患者的胸水里找到结核杆菌,并不是一件易事。可是他不怕困难,不厌其烦,一次次地在一张张玻片内寻找,直到找到为止。他发现推血片快寻疟原虫时,将推片推到载玻片一端,并将推片??端略提起,使推片与载玻片之间角度变大,就可使比重较高的疟原虫集中于载玻片边缘,易于找到,从而提高检出疟原虫的阳性率。他勤奋好学的精神博得上级医师肯定和赞扬,称他为“活郭霍” (科赫,Koch)。

30年代初期,黑热病的诊断是靠脾脏和骨髓穿刺寻找病原体,操作繁琐且有一定危险性。王季午根据黑热病病原体利杜体存在于体内各种含有网状内皮细胞的组织和器官的特点,经过反复试验,终于用穿刺周围肿大的淋巴结和检查人体周围血液巨细胞找到利杜体,创始了一种崭新的诊断方法。他在Chinese Medical Journal (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上发表了题为The examination of blood smears for Leishmania donovani in kala-azar patients (血涂片检查黑热病病人利杜体) 的论文。当时治疗黑热病的特效药物尚未问世,他多次进行动物实验,论证了新斯锑波霜等药物有较好的疗效。他研究黑热病的成果多次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他在美国留学时,哈佛大学的美国同行称他为 “Kala-azar man”(研究黑热病有成就的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季午行政工作很多,社会活动繁忙,但从未中断学术研究。1952年他在浙江省临海地区发现一种黄疸出血性的流行病,便亲临现场,细心调查研究,综合流行学和临床资料,首先提出了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后来在尸体肾组织切片内找到了典型的钩端螺旋体,又从病人的血、尿和脑脊液中分离到此种病原体,并获得了纯培养,从而证实了钩端螺旋体病在浙江省的流行。此后,广东、四川以及全国各地陆续报道本病在各地区的流行。该病的证实以及直接从人体组织中找到和纯培养钩端螺旋体成功,在国内尚属首次。

1954年,许多志愿军战士患肺吸虫病,他接受卫生部任务,对肺吸虫病进行了大量临床和治疗研究,制定了氯喹和吐根碱合并疗法,这是当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后来在全国各地及朝鲜推广应用,对当时肺吸虫病的防治起到了重要作用。同年,他又首次证实浙西地区急性血吸虫病的流行,并制定措施及时予以控制。

1983~1985年,王季午与何南祥教授指导博士研究生,首次证实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存在。这一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1986~1988年,他和马亦林教授等指导博士生,进行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实验感染猕猴的研究,这居国内领先地位。

严谨治校,培养医药卫生人才



1941年他到贵阳医学院任内科副教授,后任教授、教务主任,贵阳医学院虽然条件艰苦,设备简陋。王季午却以严谨治校著称。在他主持下,学院办得很有特色,享有 “小协和” 的声誉。抗战胜利后,教育部确定浙江大学增设医学院,校长竺可桢竭诚邀请王季午筹办,他欣然应允,被聘为医学院院长兼附属医院院长。他奔波于上海、南京,向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和美国医药援华会申请教学、医疗、科研仪器设备。他从全国各地聘任了一批知名的教授 (如解剖学王仲侨教授、生理学李茂之教授、放射学张发初教授、内科学郁知非教授等)担任教师。他十分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录取新生严格挑选,宁缺毋滥,学制订为七年,学生入学后即加强数、理、化、生物、英文等基??课的教学,实行学分制,提倡自学,独立钻研,学生还可跨院系选课。由于王季午等人的齐心努力,浙大医学院拥有充实的师资队伍,在教学和医疗质量上亦具有较高水平,深得社会赞赏。所培养的学生,以思路宽广、基础扎实、学风严谨见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季午继续担任医学院的领导职务。他亲自担任传染病学的教授,教学效果很好。他在临床教学中十分重视医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王季午十分重视培养中、青年一代,常把他负责编写的论著,分出一部分章节让中、青年教师编写,而且严格把关,写得不够要求的内容,当面对编写教师讲解,直到他们领会为止: 对较难写的新尖内容,如 《传染病学》 总论中“传染病的实验诊断进展”一节,他帮助作者列出内容提要,一遍遍地修改。他还经常认真审阅 《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传染病杂志》等的稿件。他已带出了多名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培养的许多学生成绩卓著,成为教授、副教授和业务骨干。

1984年他将多年积蓄的万元钱无偿献给学校,学校把它作为临床教学中取得杰出成绩的教师的奖励基金,后又捐献1000元给省人民教育基金会。

1984年在他从事医学教育50周年之际,中国科协致电祝贺: “王季午教授是中国著名的传染病学专家,50年来他兢兢业业为中国医学教育、科学研究和医疗卫生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向王季午教授致以热烈庆贺。”

中国传染病学教材的奠基者



50年代,中国高等医学院校都采用外国的传染病学教材。王季午决心要编写出一本适合国情的传染病学教材。50年代中期,他自编了一本《传染病学》讲义,在浙江医学院试用,教师和学生反应均很好。1958年他编写的 《传染病学》讲义受到学生批判,他毫不计较。1959年,在卫生部统一组织下,由他主编,并联合吴朝仁、钱惪、曹钟梁、戴自英、杨超前等传染病学教授,编写和出版了中国第一部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传染病学》,并亲自主持制定了教学大纲。他在主编这部教材中,参考了大量国内外有关文献书刊,吸收了国内外传染病研究的最新成就,并进行了中西医结合的尝试。该书内容充实,精练,全面,条理清晰,深入浅出,自1959年第一版问世以来,深受全国广大师生欢迎。这部教材自1959年至少校正修订了5次。1973年他主持重编高等医学院校教材《传染病学》,该书1974年完成,就被批判为“大、洋、全”,“专家路线”,不能出版。王季午还主编了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传染病学》分卷、《内科理论与实践·传染病篇》、《鲎试验在医学上的应用》、《实用肝脏病手册》、《医学继续教育》教材等。几十年来,他单独或合作在国内外医学杂志上发表了103篇论文,审阅了几千万字的稿件。1979年王季午又主编了中国第一部传染病学参考书?传染病学》,为中国高级医药卫生人才进修学习,提供了??部高级专著。为了编写好传染病学教材和参考书,王季午几乎献出了后半生的全部课余时间和假期。

简历



1908年6月9日 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

1926年 毕业于苏州振声中学。

1930年 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医预科,获理学士学位。

1934年 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1934~1939年 任协和医院住院医师、住院总医师、主治医师、内科讲师。

1940~1941年 赴美国图兰大学热带病与寄生虫学院为访问学者,并被聘为 “名誉讲师”。

1941~1947年 任贵阳医学院内科副教授、教授、教务主任、附属医院院长。

1947~1952年 任浙江大学医学院内科教授、院长兼附属医院院长。

1952~1984年 任浙江医学院教授、副校长、校长。

1984年 任浙江医科大学名誉校长。

主要论著



1 Wang CW,Lee CU. Malaria and relapsing fever following blood transfusion including the report of a case of congenital transmission of relapsing fever. Chin Med J,1936,50:241~248.

2 Wang CW,Tung T.Bacteremia due to the gravis type of 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 Am J Dis Child,1936,52:899~903.

3 Wang CW,The examination of blood smears for Leishmania donovani in kala-azar patients. Chin Med J,1937,52:433~438.

4 Wang CW. A kala-azar patient with subcutaneous nodules containing Leishman-Donovan bodies. Extrait du tome des comptes Rendus du Xe congres de la F. E.A. T. M.Hanoi, 1938,113~116.

5 Wang CW. Solustibosan in treatment of kala-azar in Chinese hamsters. Proc soc Exp Biol & Med,1939,41:152~155.

6 Wang CW.Chung HL. The immunity to infection with Leishmania canis of hamsters recently cured of Leishmania donovani infection. Chin Med J,1939,56:519~522.

7 Wang CW. Chung HL. Lee CU.A histopathological study of the spleen of kala-azar hamsters undergoing treatment with neostibosan.Chin Med J,1940,Suppl 3:564~573.

8 Wang CW.Solustibosan in the treatment of kala-azar. Chin Med J,(Shanghai),1942,61:77~82.

9 王季午,等.一百四十九例肺吸虫病药物治疗的初步报告. 中华医学杂志,1955,41:1122~1143.

10 王季午,徐慕韩.肺吸虫病防治研究的成就. 见: 庆祝建国十周年医学科学成就论文集.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下卷60—70.

11 王季午,主编.传染病学 (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1959; 第2版,1961; 第3版,1964; 第4版(新1版),1980; 第5版 (新2版),1985.

12 王季午.流行性乙型脑炎、钩端螺旋体病讲座会资料. 宁波: 宁波地区防疫站印,1972. 1~18.

13 王季午,主编.传染病学.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1版,1979; 第2版,1988.

14 王季午,刘克洲. 国外关于流行性出血热的研究近况.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1981,8:241~245.

15 王季午.加强对流行性出血热的研究 [评述]. 中华内科杂志,1981,20:705~706.

16 王季午,何南祥,主编.鲎试验在医学上的应用.杭州: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17 吴征鉴 (主编),毛守白,王季午 (副主编).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学.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18 王季午,主编. 内科理论与实践.传染病篇.上海: 上海科学??术出版社,1984.

19 钱惪、杨超前 (副主编).王季午,主编.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传染病学.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20 王季午.肠道原虫病概论.见: 钟惠澜主编.热带病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730~732.

21 王季午.阿米巴类感染.见: 钟惠澜主编.热带病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733~745.

22 王季午.医学院的创建及医学教育.浙大教育文选.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1987,105~108.

23 王季午.加强对艾滋病的研究.大众健康,1987,(3):4.

24 王季午.从医学生到内科总住院医师.见: 政协北京市委员会编.话说老协和.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35 ~41.

25 王季午.我为什么学医. 中华内科杂志,1987,26:625~626.

26 王季午,何南祥,主编.实用肝脏病手册.杭州: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王季友是哪个朝代的人 王季友的妻子是谁

  王季友,名徽,字季友,号云峰居士,洪州南昌人,祖籍河南洛阳,生于豫章东湖之滨。王季友的父亲叫王仪,曾任丹阳太守,他的妻子是河东郡著名的柳姓家庭的小姐。生活和和美美,读书也读得开开心心,就等著读书有

知名人物 王季烈人物简介

·王季烈王季烈,清末民初物理学著作翻译家。翻译出版了中国第一本以物理学命名、具有大学水平的教科书,还编著了中国第一本中学物理课本,主持编印了《物理学语汇》,为近代物理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王季烈

历史人物 王季友是哪个朝代的人 王季友的妻子是谁历史名人

  王季友,名徽,字季友,号云峰居士,洪州南昌人,祖籍河南洛阳,生于豫章东湖之滨。王季友的父亲叫王仪,曾任丹阳太守,他的妻子是河东郡著名的柳姓家庭的小姐。生活和和美美,读书也读得开开心心,就等着读书有

历史人物 王季友是哪个朝代的人

   王季友,名徽,字季友,号云峰居士,洪州南昌人,祖籍河南洛阳,生于豫章东湖之滨。王季友的父亲叫王仪,曾任丹阳太守,他的妻子是河东郡著名的柳姓家庭的小姐。生活和和美美,读书也读得开开心心,

王季友是哪个朝代的人?他的妻子是谁?

   王季友,名徽,字季友,号云峰居士,洪州南昌人,祖籍河南洛阳,生于豫章东湖之滨。王季友的父亲叫王仪,曾任丹阳太守,他的妻子是河东郡著名的柳姓家庭的小姐。生活和和美美,读书也读得开开心心,

12月18日去世的名人大全

据不完全统计,历史上12月18日去世的名人约有52位,年代最早的是中国王季友逝于794年12月18日,如有谬误,敬请包涵。12月18日去世的名人(一)1、794年12月18日——中国王季友去世。2、1

周朝百年基业背后的伟大女性 太姜太任太姒

...太王的夫人,是周文王姬昌的奶奶,生育了太伯、仲雍和王季三个儿子,其教育子女以身作则,可以说教育非常成功,太王非常喜欢王季的儿子姬昌,所以太伯与中雍就逃到

历史人物 季历——周文王姬昌之父

  是周太王古公亶父少子(三子),文王之父。一作王季、公季,其兄太伯(也称泰伯)、虞仲,太伯后来在太湖流域创建了吴国。>  武乙时继位为周侯国,承古公遗道,又与商贵族任氏通婚,积极吸收商文化,加强政治

历史人物 太任,生下姬昌 中国胎教先驱

相关事件太任亦称大任,周室三母之一,王季(季历)之妻,周文王(姬昌)之母。太任是商朝末期贵族挚任氏的二女儿,生性端正严谨、庄重诚敬,凡事合乎仁义道德才会去做。嫁给夫君季历后,太任仰慕婆婆太姜的美德,孝

历史人物 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王之涣简介

唐朝人物中文名:王之涣别名:王季凌国籍:唐朝民族:汉出生地:绛州(今山西新绛)出生日期:688年逝世日期:742年信仰:儒家代表作品:《登鹳雀楼》、《凉州词》王之涣人物生平为官不顺武后垂拱四年(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