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王孝涛人物简介
Posted 中药
篇首语:与理想平等交易,同喧嚣保持距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王孝涛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王孝涛人物简介
·王孝涛
王孝涛,中药炮制学家,20世纪50年代初进行“道地药材” 的调查,首次鉴定国产当归品种为Angelica sinensis(Oliv.) Diels,甘草品种为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等,60年代转向中药炮制科研工作,编写 《中药炮炙经验集成》 (1963年)及《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 (1973年) 等专著,为中药炮制学科发展奠定基础; 70年代筹建中药炮制科学研究室,积极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对毒性中药法半夏、白附子等进行炮制沿革、炮制原理、炮制工艺和饮片质量标准等较系统研究,制定炮制新工艺及其饮片质量标准; 1959年参加 《中国药典》 的编订,首次增加中药炮制标准,1979年再次完善药典中药炮制标准,并负责编订《全国中药炮制规范》 (1988年版)。
王孝涛,1928年6月15日出生于浙江省平阳县南湖乡鹿角山村的一农村中医家庭。祖父、父亲在农村开一小药铺,坐店看病,母亲协助配药。家处浙南南雁荡山山区,草药资源丰富,当时农村缺医少药,有病多靠当地民间草药来医治都很有效。王孝涛自幼受家庭熏陶,对治痢的凤尾草、消疮疖的黄蜀葵、金银花等有所初晓。1941年高小毕业后以公费考入省立温州中学初中部,分配于温中青田分校念书,时逢抗日时期,物资短缺,学校借用当地寺庙栖霞寺为舍,又时遭到敌机的轰炸和扰乱,生活、学习实处于困难重重境地,他亲受现实的教育,使自己明白了眼前一切是由国家贫穷落后和遭国外列强侵略凌辱所造成,为此立志 “发奋求学,力图救国”,假期自觉积极参加学校歌剧团,为向民众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而演出。当时语文老师廖家驹先生曾为他题一赠勉词 “上达——人须有上达之志,期能成就其事功”,这成为激励着他一生学习、工作的座右铭。
1944年考入浙江联合高级中学 (现浙江省立杭州高级中学),当时学校借明代政治家刘伯温宗祠为舍,地处青田县南田山地,山清水秀,小桥流水,稻谷飘香,颇为一幅值得珍惜的祖国大好河山图景。抗战胜利后,学校迁回杭州贡院原址,目睹当时官场贪污舞弊、卖国丧权等当时政权的腐败,为此积极参加著名爱国人士、经济学家马寅初先生救国演讲会,并参加1946年马先生倡导的 “反对开放内河航运权” 游行抗议、高呼 “反对出卖主权”,“反对内战”、“打倒官僚资本主义”、“改善公教人员待遇” 等口号的爱国学生运动。
1947年高中毕业后考入浙江医学院药科攻读药学,师从叶三多、顾学裘、曾广方等老一辈药学专家。暑期一面参加杭州市防疫队工作,向广大民众宣传环境卫生,打防疫针和生命统计调查等,一面又筹建实验药厂,生产当时部队和民众急用的生理盐水、十滴水、八卦丹等常备药品。1951年医学院毕业,时逢抗美援朝时期,他参加华东区卫生部组织应届医学毕业生到南京作短期学习集训,以提高政治觉悟和为人民服务思想,并无条件服从国家统一分配。结业后于1951年9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卫生部分配到卫生部中央卫生研究院药物系,参加筹建中国医药研究所及中药研究室。为开展“道地药材” 的研究,1953年深入西部的甘肃、青海及四川、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等中药材主产地,首次采集到当归、大黄、附子、川芎、甘草、黄耆等大量常用中药的原植物及中药材标本。在老一辈本草学家、生药学家赵燏黄教授指导下,开始对“道地药材” 的地黄、当归、黄耆、防己等进行了本草学和生药学的专题研究,并发表了相关论文,为道地药材研究积累科学资料。
为落实贯彻党的中医政策,1954年王孝涛被调到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参加筹建中药研究所及中药科学实验室和标本室,任生药室负责人。同时他参加在职系统学习中医药理论及本草学知识。为继承发展传统中药炮制的科研工作,1963年又负责筹建中药炮制室,任负责人,开始继承整理历代有关中药炮制的文献资料,并下中药饮片厂,总结老中药师傅现行中药炮制的经验技术,首次把世代由师徒间口传心授的传统生产技术,转为文字资料。相继协作编写了?中药炮炙经验集成》 和《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 两部专著,为开展中药饮片炮制的科学研究提供丰富文献资料。同时为积极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中药炮制的研究,1978年再次充实中药炮制科学实验室,主持在继承传统炮制技术基??上,开展对毒性中药的半夏 (法半夏、清半夏)、白附子等进行炮制工艺和饮片质量研究。1986年起承担并完成国家中药炮制科研攻关项目和炮制新设备 “微机程控炒药机”等的研制,曾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部局级科学技术进步奖6项及发明奖1项。
为中药饮片、炮制工艺立法,1959年王孝涛积极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一部的编写工作,首次完成中药饮片炮制工艺标准部分。1978年任第四届卫生部药典委员,再次增补完善中药饮片炮制标准。1983年受卫生部委托,历经三年,在调查、研究和搜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现行的《中药炮制规范》 的基础上,完成编订《全国中药炮制规范》,这是我国第一部全国性的中药饮片生产和质量的规范和技术标准,对提高中药饮片质量和完善中药质量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978年起王孝涛首次招收中药炮制学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并选为500名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学习的导师之一,以师带徒方式,尽心培养中药炮制高层次科研人才。并为中药炮制师资学习班、西药学中药班和日本、朝鲜、越南、泰国、韩国、马来西亚等留学生、进修生讲授中药炮制课程,培养中药人才。为表彰王孝涛为培养中医药人才做出了贡献,1994年获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荣誉证书。
1983年王孝涛任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并连任七届、八届、九届政协委员,他积极履行委员的职责,参加赴各地学习视察,了解社情民意。为振兴中医中药事业,为建议编写当代?中华新本草》及加强中药生产、提高中药质量、规范中药材市场等提案出力献策。
1991年王孝涛获国务院颁发“为发展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做出贡献” 的表彰证书和政府特殊津贴。同年获世界文化理事会授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荣誉证书。
深入道地药材产区确认国产当归、甘草的基原品种
中药当归和甘草是我国著名的大宗中药材,不但是中医常用药,亦是西医的用药。当归传统以主产甘肃南部的岷县等地的 “岷归” 和甘草传统以主产内蒙古伊盟、杭锦旗等地的 “梁外草” 为道地。这两种中药材的产区均处于我国西部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以往交通极不方便、语言又难通等困难,成为一般难以到达的区域。由此,文献上有关当归、甘草的基原品种学名,大多引用国外的资料,在老??辈生药学家赵燏黄教授和李承祜教授的著作《生药学》 中,均认为当归系Angelica属和Ligusticum属植物的根,并引用日本《国译本草纲目》 等资料,列举其原植物有6个品种:①Angelica sinensis Deils (本草纲目正品); ②Ligusticum acutilobum S.et Z.(马尾当归); ③L.ibukiene Yabe (蚕头当归);④L. japonicum Max.(草当归);⑤Angelica属一种(蚕头当归); ⑥A.polymorpha Max.var.sinensis Olive.(宜昌及汉口输出品),并在正文中两位教授都加说明: “原植物产于西北,尚无实地考察的记载”。及 “是否正确,尚待调查”。李教授书中还附有L.acutilobum原植物及药材组织图。而国产甘草原植物品种学名,赵、李两教授都认为Glycyrrhiza glabra L. var. glandulifera Reget et Herdr,李教授称为“苏联甘草” 系西班牙甘草G.glabra L. 的一变种,赵教授又称产于东北的甘草为G.echinata L. 又认为G. uralensis Fich. 亦是国产甘草的一种。由此看来,国产当归和甘草的基原品种问题尚无定论。王孝涛认为只有采集到原植物标本,才能确定其真实的基原品种。为此,1953年结合中药当归专题的研究,下决心深入当归的道地产区采集标本,在得到当地部队领导和地方政府的协助下,翻山越岭,涉水过河,顺利到达武都专区的岷县等地,在药农的帮助下找到当归的种植地,首次采集到带有果实的原植物全株标本,并向老药农调查总结当归的种植及其采制经验。收集到甘肃主产的当归、大黄、甘草、秦艽、红花等道地商品药材标本。1954年又结合药用黄芪的专题研究,王孝涛再次深入传统主产“绵黄芪” 和 “正口黄芪” 的山西浑源、应县和内蒙古武川、卓资等地,在完成调查采集黄芪的原植物标本和收集当地主产的道地商品药材标本后,又专程深入主产 “梁外甘草” 的道地产区内蒙古伊克昭盟的杭锦旗,首次采集到道地药材的原植物标本和商品药材标本。然后将这两次的调查资料,整理编写成调查报告,并将首次采集到国产道地药材的当归和甘草原植物标本,经过鉴定,确定国产当归的品种为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 国产甘草为Glycyrrhzia uralensis Fisch. 并发表相关的调查报告和专论。这些品种学名,均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自1963年版以来各版??部所收载。并澄清了以往文献中存在的品种及学名问题。
总结药材生产经验 提出 “中药采制控质论”
中药采制是制备优质中药材的一门传统制药技术,它是在中医长期医疗用药和中药生产实践中,渐渐形成的较系统的理论和制作技术,保证了中医临床用药的质量。王孝涛在药材产区向老药农调查总结采药,制药和种药经验时,发现药农还有丰富的控制药材质量的经验。口述中常提到 “道地药材”、“严守季节”、“采挖条件” 和 “干燥要求” 等特定制作常规。由此,带了这些问题,王孝涛查阅了大量古本草和医方文献,发现早期书目中就有中药采制的专著《桐君采药录》,可惜该书早已散失。而在现存的历代本草和医方书籍,如汉代《神农本草经》,唐代《新修本草》、《千金翼方》,宋代《本草衍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明代?本草品汇精要》、《本草纲目》 等文献中,都有记述有关中药采制的丰富史料,有的列为专论。认为 “夫药采取,不知时节、不以阴干、暴干,虽有药名,终无药实。故不依时采取,与朽木不殊,虚费人功,卒无裨益。” 其中明确采用了 “药出州土”、“采造时月”、“药藏” 以及 “出产择地土”、“采收按时月”、“藏留防耗坏” 等作为中药材质量控制的法则,并较系统指出了中药材的生长区域、生长期(年) 限、采药季节、干燥条件、藏储期限等与其药材质量有密切关系。就此王孝涛又在继承整理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药材生产实际经验并吸收现代科研资料为论据,提出 “中药采制控质论” 的见解。引用了道地药材的 “怀地黄 (河南)” 其内含物质的梓醇和总还原糖的含量,均高于非道地的山东、浙江和广东的产品。同样 “岷当归 (甘肃)” ??含的挥发油、阿魏酸及其水、醇浸出物的含量,均高于非道地的陕西、四川、云南和湖北的产品。不同生长期(年) 限和采收季节的黄连其内含的小檗碱和黄连素的含量,4年生高于3年生,5年生的则有下降。槐花以槐米(蕾) 期内含的总黄酮及芦丁的含量高于花芽期和开花期。又如槟榔其所含的生物碱含量,暴干比阴干多损失23.4%,而其所含的鞣质由暴晒后被氧化成鞣红而变色,降低了质量。天麻所含的天麻素、天麻苷的含量,贮藏2年半后,减低了50%。薄荷的挥发油,储藏1年后损失22%,2年后损失33%,3年后损失43%,这与传统要求“见新不用旧” 的经验是一致的。以上列举的科研数据,初步说明了中药采制的科学内涵。但目前对中药采制法则的研究,还是刚刚起步,只有 “道地药材” 一项曾列入国家科研项目,亦刚起步,为数不多。王孝涛认为应重视中药采制技术的继承整理和科学研究。要在全面继承总结传统中药采制技术的基础上,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系统的研究,并把中药采制法则内容列为中药材质量控制的科学指标,进而促使实现中药采制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依此用来控制中药材质量以达到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科学标准。
继承传统炮制技术 转口传心授的经验技术为文字资料
中医传统是采用中药饮片入药配方,而后制备成中药复方制剂应用于临床,这是中医用药的特色所在。制备优质饮片的传统制药技术通称为中药炮制。由于中药饮片以往都是属于私人生产经营,为此,这一独特的传统制药技术,在各中药厂 (店) 之间是处于相互封闭状态,通常只能在各中药师徒之间依靠口传心授的方式世代相传。可想而知,当时中药炮制生产技术资料是极为缺乏的。为了更好地开展中药炮制的科学研究,王孝涛下定决心,计划从继承整理着手,由此,于1959年他一方面深入北京、天津、上海、杭州、重庆等地的饮片生产厂家调查学习,并参与当时为继承总结中药炮制生产技术,由卫生部药政局下文,再由各省市组织有当地熟练炮制的中药老师傅和有经验老药工参加的中药炮制技术研讨小组,由大家以口述并相互补充的方式,对常用各种饮片的炮制工艺规程、制作要点、辅料种类及用量、生产用具及设备等炮制生产经验技术,一一作了详细的文字记录,并按炮制规程的净选、切制和炮炙三大工序,整理编写成技术文字资料,继后王孝涛又在搜集全国28个主要城市现行的炮制经验技术资料的基础上,组织编写小组。提出应保留各地方特色的炮制经验技术,根据中医理论和用药特色,以“并同存异” 的方式作了综合整理,汇编成《中药炮炙经验集成》 (1963) 一书。该书是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全国现行的饮片炮制生产经验技术和地方习用特色的炮制??术。亦是首次全国性将由世代师徒间口传心授的传统炮制经验技术转为宝贵的文字资料。该书曾获1978年卫生部全国医药卫生科技大奖。另一方面王孝涛又与同行协作,选自汉代至清代间主要医药文献200多部,辑录其中有关炮制技术和理论资料,经过整理,以炮制工艺资料年代先后为序加以排列,编纂成《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 (1973)一书。该书可谓是历史上最为完善的一部中药炮制历史文献资料。该书获1965年中国中医研究院科技成果奖。以上两书是代表着古今中药饮片炮制的两部专著。为全面继承中药炮制学术遗产做出了贡献,并为当今开展中药炮制的科学研究提供了甚有价值的技术资料,一直得到炮制同行的好评。这两书确为中药炮制学科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天南星科毒性中药炮制工艺的改进研究
中药炮制的目的是在于“制毒增效”,以保证中医临床用药达到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天南星科的中药有半夏(Pinellia ternata Breit.)、水半夏 (Typhonium flagelliforme Bl.)、白附子 (Typhonium giganteum Engl.)、天南星 (虎掌)(Pinellia pedatisecta Schott.) 等,均为中医常用的燥湿化痰药。由于其生品均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中医列为毒性中药。药典规定内服“一般炮制后用”。为了探知半夏等炮制的制毒原理,进行炮制工艺的改进,1973年王孝涛经过生产质量调查,组成专题研究组,对半夏 (清半夏、法半夏) 的炮制历史沿革、炮制工艺、炮制药理和临床验证等进行较为系统的综合性研究。本草文献中早有生半夏 “戟人咽” 等毒性反应和入药炮制的记述。历代医药学家多以“去其毒” 为指标,在炮制的试制试用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创制新的炮制法。半夏炮制见于文献的有70多种,而今各地沿用的有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仙半夏、竹沥半夏等8种。其中在全国沿用最多的有清半夏的矾煮制法和姜、矾煮制法及法半夏的石灰、甘草浸制法和姜、甘草、石灰浸制法等。1975年王孝涛研究组深入天津饮片厂与中药老师傅合作,以药典规定的质量传统经验鉴别 “口尝微有麻舌感”为指标,比较了生姜、白矾、石灰、甘草、皂角等辅料对消除半夏麻舌感效果的实验,其中以白矾、石灰为最佳辅料。并以干品半夏为原料,在多种炮制工艺中优选出清半夏的8%矾水浸制法及矾水热压法为最佳; 法半夏以保持pH值12以上的石灰、甘草混合液的浸制法为最佳。经过毒理和药效的比较研究,表明半夏生品具有一定的毒性反应,主要表现对口腔、咽喉、眼及胃肠黏膜的刺激作用,而清半夏、法半夏的新法制品其刺激作用有明显减低,达到 “制毒”的效果。在实验条件下,清半夏和法半夏的新制品具有明显的祛痰、止咳和镇吐的药效。新制品的片剂,经过防治慢性气管炎的临床验证,两者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清半夏显效率为14.29%,有效率为85.71%; 法半夏显效率为20.51%,有效率为85.18%,并认为临床治疗效果以镇咳、祛痰较好,并有一定平喘作用。经过生产中型试制、动物实验和临床验证,表明清半夏、法半夏的新制品既降低了毒性,又保持了疗效,说明两个新炮制工艺是可行的。与老工艺(药典法) 相比,可节约能源、缩短生产周期、减低损耗率等优点。并按《中国药典》 标准规定的鉴别、检查等项内容,制定了新法清半夏、法半夏饮片的质量标准。由于半夏的有毒和药效物质尚不清楚,又建立了以家兔眼结膜刺激的生物检定法为质控的新指标。新炮制工艺亦适用于水半夏 (Typhonium flagelliforme Bl.) 的炮制。清半夏、法半夏的新法炮制工艺,被《中国药典》 1985版以来各版一部所收载。该研究成果,获1980年卫生部科技成果乙级奖。1997年王孝涛研究组,在借鉴清半夏、法半夏的科研程序的基础上,又试制成功以鲜半夏投料的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的炮制新工艺。
1986年王孝涛又主持了白附子、天南星炮制工艺的改进研究,由于白附子、天南星商品属于多品种来源的药材,经过实地调查和本草考证,认为研究材料应选用其主产地、品种明确、有种植、产量较大、质量优、销路广的主流药材为准。为此白附子是选用主产河南禹县地区的种植品 “禹白附”,其品种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 (Typhonium giganteum Engl.); 天南星亦选用河南地区的种植品 “虎掌南星”,其品种来源为天南星科植物虎掌 (Pinellia pedatisecta Schott.) 为实验材料。白附子入药炮制始见于宋代,见于文献的炮制方法有10多种,而今各地沿用和新创的炮制方法有7种; 天南星入药炮制始见于唐代,见于文献的炮制方法有50多种,现今各地沿用的有6种。其中全国沿用??多的两者都是姜、矾煮制法和矾煮制法两种。借鉴半夏炮制的科研路线,以药典规定的质量传统经验鉴别 “口尝微有麻舌感”,结合毒性实验为指标,优选出最佳的炮制工艺,制白附子和制天南星均以6%矾水浸湿片制法和6%矾水浸湿片的热压法为最佳。经毒理和药效实验研究表明,白附子、天南星的生品同样呈明显的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对口腔、眼、胃肠的黏膜和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而两者的新法制品和老法(药典法) 制品其毒副作用均有明显减弱或消失,同样达到“制毒” 的效果。制白附子新制品具有明显镇静、抗惊厥、抗炎和轻度的止痛作用; 制天南星亦具有镇静、抗惊厥、抗炎和祛痰作用,两者都保持了与老法 (药典法)制品相同水平的药效。说明制白附子、制天南星改进的炮制新工艺是可行的。与老工艺相比具有缩短生产周期、节约辅料和能源、降低损耗率等优点。并按药典标准规定,制定了新法制白附子、制天南星的饮片质量标准。制白附子的研究成果,获199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制天南星的研究成果,获1994年中国中医研究科技成果三等奖。
履行职责 积极为振兴中医中药事业建言献策
1983年王孝涛任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以来又连任七届、八届、九届政协委员及八届医卫体专委会委员。他认真履行政协委员的职责,发挥自己的专长,尽力为振兴发展中医中药事业建言献策。他每年安排时间,积极参加赴各地学习视察和专题调研,他先后参加对广东普宁、山东舜王城、浙江苍南等地区的中药材市场进行调研,并针对市场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市场科学管理、整顿规范药材市场,及治理市场出售假劣药品的措施等。平时他认真学习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和有关人民政协方面的理论文章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他在参政期间,先后亲自起草“修订《中华新本草》”、“依法保护野生药材资源” 等70多件提案和提交 “依法管药 造福于民”、“医药结合 振兴中医中药” 等10多件大会发言文稿。他的提案和大会发??文稿内容,其中有“振兴中医中药”、“保护、修复和利用本草古籍”、“依法治理规范中药材专业市场”、“修订《全国中药炮制规范》”、“依法保护野生中药材资源” 以及 “??发大西北特产的民族药和道地中药材” 等建议,引起国家政府部门的重视。1984年为振兴中医中药和全面总结中医中药的科研成果,他在六届二次政协大会所提交 “修订?中华新本草》” 的建议,得到了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采纳,并组织全国中医中药专家进行论证,落实合作编写计划草案、定名为《中华本草》,王孝涛任副总编。经过10年的努力,于1998年先出版《中华本草》 精选本,于1999年全书30卷正式出版,该书是集两千年传统中医药学之大成,并显示当代科学水平的本草巨著,收载中药8 000余种。1988年他针对当时药材市场出现制假售假,危害人民生命造成死亡事故等,他向七届一次政协大会上提交的“以法管药 造福于民” 为题的大会发言文稿,揭露了当时各地出售假劣药品的品种名单,生产厂家和服用假药致死的人命案等,并分析了产生制假售假的原因和提出依法治理措施等。曾被选为大会发言并通过中央电视台、电台向全国广播,引起了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广大民众的重视。最近针对社会上宣传推广所谓“单味中药饮片浓缩颗粒”,或称“免煎饮片”、或称“免煎汤药” 等中药产品的混乱名称和使用单位对新产品质量的失控等问题,2001年他又向九届四次政协大会上提交 “关于加强 ‘浓缩颗粒’ 产品质量管理”的提案,得到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重视,并在杭州召??了有中医中药专家参加的专项讨论会,确定统一产品名称为“中药配方颗粒”,有区别于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 “颗粒剂”,并发出 “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 的通知和 “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的技术要求” 以及实行产品批准文号管理等措施。
通过上述参政议政工作事例,显示了王孝涛对祖国的热爱,对党和政府强国富民方针政策的拥护,对祖国中医中药事业的敬业精神。他幽默地说: “我心里装有 ‘一砣一线’,那就是有个强国富民、振兴中医中药的秤砣和有一条以1950年为准标的历史界线,用来对称前后两个社会,谁个轻谁个重,心里是有数的。” 王孝涛在中医中药科研生涯中,整整奋斗了半个世纪,他常自述 “我的科研工作仅仅是继承发展中医中药做了点铺路修桥而已。” 更希望后进者在中医中药的继承创新中,尽快在实现中医中药现代化的大道上腾飞,让祖国中医药学在世界上发扬光大,为全人类的健康长寿做出更大的贡献。
简 历
1928年6月15日 出生于浙江省平阳县南湖乡鹿角山村。
1934—1941年 在浙江省平阳县水头区中心小学学习。
1941—1944年 在浙江省立温州中学初中部学习。
1944—1947年 在浙江省立杭州高级中学学习。
1947—1951年 在浙江医学院药科学习。
1951—1954年 任中央卫生研究院中国医药研究所生药室研究实习员。
1954—1959年 任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生药室负责人,助理研究员。
1959—1963年 任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学术秘书处情报室助理研究员。
1963—任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炮制室主任,副研究员、研究员。
主要论著
1 王孝涛. 当归产区实地调查报告. 药学通报,1954,(5):198-200.
2 王孝涛. 唐代千金翼方中的道地药材. 上海中医药杂志,1956,(4):40-44.
3 王孝涛,楼之岑. 国产防已生药形态与组织的比较研究—粉防己和木防己. 中国药学会论文集,1957,39-40.
4 王孝涛,姚达慕,倪慕云,等. 中药炮制经验集成.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
5 王孝涛. 半夏炮制沿革探讨. 新医药学杂志,1977,(6):41-43
6 王孝涛,曾美怡,吴连英,等. 半夏炮制工艺的改进. 新医药学杂志,1977,(6):41-45.
7 王孝涛,江文军,吴连英,等. 法半夏炮制工艺的改进. 中成药研究,1981,(3):20-23.
8 王孝涛. 中药饮片炮制述要.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1981.
9 王孝涛. 古代中药地黄炮制沿革的研究. 中华医史杂志,1982,(3):139-143.
10 王孝涛,叶定江,傅宝庆,等. 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古代分册). 南昌: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1986.
11 王孝涛,叶定江,傅宝庆,等. 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 (现代分册). 南昌: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1989.
12 王孝涛,吴连英. 白附子炮制研究进展.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5,(12):16-17.
13 王孝涛,曹晖. 中药依法炮制是中医用药一大特色. 时珍国药研究,1997,(1):45-47.
14 王孝涛,曹晖. 关于加强中药生产工艺现代化的思考与对策. 亚洲医药,1997,(10):1018-1019.
15 王孝涛,曹晖. 医药结合促进中医中药同步发展. 时珍国医国药,1998,(4):363-364.
16 王孝涛,曹晖. 促进饮片工业现代化提高中药质量. 时珍国医国药,1998,(5):449-450.
17 王孝涛,曹晖. 中药炮制制毒增效论. 中国中药杂志,1999,(3):146-148.
18 王孝涛,曹晖. 中药采制控质论. 中国中药杂志,1999,(5):314-316.
19 王孝涛,曹晖,刘玉萍. 中药采制与炮制生产技术.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20 王孝涛,曹晖. 继承传统制药特色创制新中成药. 亚洲医药,2001,12 (3):31-34.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王孝杰大骂武攸德_王孝杰 官职_王孝杰简介_历史上的王孝杰
中文名:王孝杰国籍:武周(唐朝)民族:汉族出生地:京兆新丰职业:将领主要成就:大破吐蕃,收复安西四镇官职: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王孝杰–武周将领 王孝杰,生于京师长安附近(雍州,后来的京兆府)的新
王孝杰王孝杰是武周(唐朝)时期的名将,曾任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右鹰扬卫将军、清边道行军总管等职,于697年征讨契丹时故居深入,兵败而死。王孝杰简介>王孝杰(?-公元697年),京兆新丰(今陕西潼
王孝杰王孝杰年少时就屡立战功,后讨吐蕃,收复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讨伐契丹,功勋显赫,封爵清源县男,死后追封耿国公、夏官尚书。王孝杰后人>其子王无择为朝散大夫,开元中,无择官至左骁卫将军。>怎么
王孝杰武周万岁通天二年(697)春三月,清边道总管王孝杰、副总管苏宏晖率军18万讨伐契丹叛军。行至平州(治今河北卢龙),安营扎寨,角声在四野传响,将领们在帅帐集会,商讨下一步的作战计划。这时,一只雪白
人物生平免死归唐王孝杰,生于京师长安附近(雍州,后来的京兆府)的新丰县,年轻时以军功晋级。公元677年(仪凤二年),吐蕃进攻凉州(今甘肃武威)。第二年正月,唐高宗命中书令李敬玄兼鄯州(今青海乐都)都督
王孝杰王孝杰是武周(唐朝)时期的名将,曾任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右鹰扬卫将军、清边道行军总管等职,于697年征讨契丹时故居深入,兵败而死。王孝杰简介>王孝杰(?-公元697年),京兆新丰(今陕西潼
王孝杰(?-公元697年),京兆新丰(今陕西潼关东北)人,唐朝名将。少年时便从军入伍,四处征战。屡立战功。武则天执政后,累迁右鹰扬卫将军。公元692年,任武威道总管,与阿史那忠节讨吐蕃,收复龟兹、焉耆
王孝杰(?-公元697年),京兆新丰(今陕西潼关东北)人,唐朝名将。少年时便从军入伍,四处征战。屡立战功。武则天执政后,累迁右鹰扬卫将军。公元692年,任武威道总管,与阿史那忠节讨吐蕃,收复龟兹、焉耆、于阗、...
王孝杰是唐朝名将,一生戎马,深受武则天的器重。随着影视剧《神探狄仁杰》的热播,王孝杰成为了一个将领偶像,他耿直,他勇敢,他坚强,这是王孝杰的人格魅力,在历史上,王孝杰也是这样的一个人。神探狄仁杰中的王
神探狄仁杰王孝节杀武攸德是哪一集“王孝杰想杀武攸德,没有杀成”出自《神断狄仁杰(不是神探狄仁杰)》第28集。突出重围的元芳一行没有出城逃逸,而是悄然住了店。贺鲁却迫不及待追出城去。武攸德和凤凰率人马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