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徐景达人物简介

Posted 人参

篇首语: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徐景达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徐景达人物简介

·徐景达



徐景达,天然药物化学家,有机化学教育家。中国人参现代医药学研究的主要开创者和专家并做出重要贡献。曾任中国药学会理事,吉林省药学会理事长,全国人参协会名誉理事长等职。从事高教科技50年成绩显著,被日本明治药科大学授予名誉博士; 其科研成果先后获省、卫生部科技进步奖多项,发表论文百余篇。

徐景达,河北省乐亭县人,1917年10月7日生于吉林省双阳县,中共党员。早年留学日本,就读于东亚学校日语专修科、物理学校(东京理科大学前身),1940年毕业于日本明治药科大学,获药学学士学位。毕业时通过日本文部省(相当于我国教育部) 国家药师考试,获药师资格。他是早期日本化学会和药学会会员。2002年5月,日本明治药科大学授予他名誉药学博士称号。

毕业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初期,他抱着科学教育救国的愿望,毅然返回遍地战乱、灾难深重的祖国。归国后他被伪满政府分配到大陆科学院卫生技术厂卫生化学研究室从事环境卫生、食品和药品的研究工作。由于对教育的执??热爱,他同时还兼任东方医药学院有机化学讲师。

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革命,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春军医大学药理教研室任讲师。1951年由他着手建立了化学教研室,成为我国早期全军医科大学化学教研室奠基者之一。1954年学校与天津第一军医大学合并为第一军医大学,他被任命为化学教研室副主任。1958年学校转入地方,改为吉林医科大学,他担任化学教研室主任。文化大革命后于1978年学校归属卫生部,更名为白求恩医科大学,他晋升为副教授、教授,仍担任教研室主任工作。1988年他72岁时主动申请离休,但因学校需要,徐教授被学校返聘继续从事有机化学和天然药物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徐景达终生的夙愿是: 在医科大学建立药学系,培养大批药学人才,报效祖国,造福于人类和社会。他于1978年向校领导建议成立药学系,并协助校领导走遍全国的药学院和药学系,调研这些院校的教学和科研情况。当年学校决定成立药学系,招收药学专业新生100名。这使年过花甲的徐景达欢欣雀跃,欣喜夙愿终将成真。成功在即的喜悦和强烈的责任感,促使他废寝忘食,连续数月,从清晨到深夜赶编教材,以备入校新生急需。然而正当新生学习基础课时,因某种原因学校却又改变决定: 停办药学系,将100名药学专业学生改为医学专业。这突然变化对徐景达教授不啻冷水浇头,痛失其望,深感时不我遇,但想到祖国药学事业、想到培养人才的重任,继而他又默下决心: “不成立药学系,我死不瞑目”。时过20年之久,80岁高龄的徐景达教授以老骥伏枥之志,旧议重提,向校领导力荐成立药学系,并以耄耋之躯积极协助有关部门进行筹建工作,此举得到教育部、卫生部和吉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认同,于1998年正式批准成立了白求恩医科大学药学系,届时徐景达被任命为药学系名誉主任。他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工作,向国内外药学院校收集教学参考资料、研究商讨专业和课程设置等工作。药学系的成立对徐景达犹如 “夕阳晚情”,使他焕发了青春,实现了终生祈盼的愿望。徐教授打心里往外高兴,他说: “我虽然年纪大了,但为了药学系的建设和发展,我应当是‘老牛明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2000年6月,白求恩医科大学与吉林大学合并,药学系改为药学院,得到进??步发展,届时他被聘为顾问。

徐景达是该校离休后返聘的惟一教授,从教50余年,现已85岁高龄,仍然每天到实验室指导新药研究工作,为药学事业和培养人才继续发挥着余热。在他领导下的研究室,现已研究开发治疗心血管Ⅱ类新药3种 (待审批) 及中药Ⅰ类抗癌新药正在研究中。为了研究西洋参,他还不顾年迈体衰,赴加拿大和美国山区考察西洋参的栽培、加工及研究状况。他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对专业的执着精神,令国内外同行深为感佩。

徐景达不仅是一位科学家、教育家,还是一位社会活动家。他为了中日友好和中日学术交流,曾四次访问日本,并多次应邀到他的母校—明治药科大学作学术演讲,受到该校师生热烈欢迎和好评。至今仍担任明治药科大学同窗会中国支部的初代支部长。为促进中日技术和人才交流,他邀请多名日本学者来我国讲学,组织学术交流活动,并介绍向日本学校广岛大学、昭和大学等派留学生学习深造。由于他对中日学术交流的贡献以及在国内的学术成就和声望,日本明治药科大学于2002年在他85岁高龄时又授予他名誉药学博士称号。徐景达曾兼任中国药学会第17届和18届理事、中药、天然药物委员会委员、老年药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药学会理事长、长春市药学会理事长、吉林省化学会理事、吉林省科协委员、吉林省科委人参董事会专家组组长、全国人参协会名誉理事长等职。曾担任原《中国药学杂志》编委、原 《国外医学中药分册》 顾问、卫生部规划教材?有机化学》 主编、编委会化学组组长。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从人参中提取人参皂苷



人参,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药用价值极高,为历代药书药典收载,但我国对其现代医药理论的研究却起步很晚。徐景达教授纵观国内外研究历史和现状,将我国对人参的传统医药研究与应用及时与国际有关研究接轨,开创了我国人参现代医药研究的先河。20世纪中叶,国外少数国家特别是日本开始研究人参具有药理作用的成分—人参皂苷。徐景达目睹国际医药形势的发展,深感自己对中华民族宝贵药用资源的发掘利用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切感国人在人参药学研究领域不能落在洋人后边。20世纪60年代初,徐景达从吉林省产的生晒参中,分离获得了人参皂苷的三个配基(Aglycone),即四环三萜达玛烷型的人参二醇和人参 三醇以及五环三萜的齐墩果酸,这是国内最早从人参中获得这些化合物。当时由于分离手段和光谱设备所限,未能得到结合糖基的皂苷。这项研究成果比日本的柴田承二 (国际药物化学家) 的结果仅晚2年,填补了国内空白,为我国今后人参皂苷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对人参的现代医药研究不仅达到了国际水平,而且为今后有关研究奠定了基础和保证。徐景达不满足也不甘心停在这一水平上,决心把自己的余生投入到人参、人参皂苷的更为系统的深入研究中去,决心追上世界先进水平。遗憾的是由于文化大革命动乱的冲击,他被下放到农村锻炼做“五七” 战士,不得不放弃人参等项研究工作,一放就是10年之久。

1978年科学教育的春风吹遍全国,在 “拨乱反正” 方针的指引下,结合招收研究生工作,徐景达又建立了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室,重新开始他的人参皂苷研究工作。他指导研究生从人参的根、根茎、茎、叶、花蕾、果及种子中,分离出单体皂苷20余种,初次发现在人参各部位中的已知皂苷有10余种。其中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从吉林省新开河产的边条参 (9年生) 根中分得姜状三七皂苷,在常压硅胶层析中成功地拆分人参皂苷-Rg2的对映异构体,即20 (S)-和20 (R)-两种化合物。

在国家“七五” 计划中,徐景达承担国家医药管理??的重点科研项目 “人参单体皂苷的分离与鉴定”,他带领科研组人员放弃寒暑假和节假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分离、纯化出八种纯度较高的人参皂苷-Rb1、-Rg1和-Re等单体,经鉴定,一致认为该研究成果达到国际水平,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4年12月7日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徐景达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长期潜心于人参、人参皂苷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工作,使他成为国内仅有的几位人参研究专家之一。

徐景达在指导研究生的科研工作中,经常与研究生一同整天呆在实验室里,长期大量的劳动汗水浇灌,换来了必然的收获,他惊喜的发现以乙醚脱脂过程中,人参果汁中存在大量人参皂苷-Re,后经技术人员进一步实验研究,摸索出从人参果汁中系统分离-Re的方法,现已达到可规范化在实验室中分离出克量级纯度较高的-Re单体,为人参制剂质量鉴定提供了对照品,该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989年11月27日吉林省卫生厅授予)。

徐景达在担任吉林省人参专家组组长期间,曾组织对吉林省人参名牌产品进行质量评价,将国产参与高丽参、日本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皂苷、多糖、微量元素及挥发性成分等) 进行对比,其中对吉林省新开河高级红参作了详细的研究,详实深入的论证了其国际品位和工艺改进处理办法,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987年10月11日吉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

20多年来,徐景达领导的人参皂苷研究小组积累了分离人参皂苷的丰富经验,成立了生产克量级人参皂苷对照品实验室生产基地,能提供20余种人参皂苷对照品,常年为国家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国家规定的对照品-Rb1 、-Rg1和-Re。另外,这些对照品还随时提供给国内各院校及研究单位,以满足他们的科研需要。这对我国人参制剂,尤其对人参各方面活性如药理、免疫、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从细胞水平到分子水平,探讨人参皂苷的作用机制起到相当大的推动和保证作用,颇得各使用单位的赞扬和好评。

从五加科植物中提取人参次皂苷



为发掘祖国丰富的药用资源,造福于人民,徐景达不仅研究人参,还研究吉林省盛产的其他五加科植物,如西洋参、刺五加、刺人参、无梗五加和长白楤木等。1984年,日本北川教授从10kg红参中分离出0.01克的次皂苷-Rh2,含量之微,仅可满足抗癌体外细胞培养研究的需要。受此启发,徐景达在其主持的科技部“九五” 基金项目 “人参皂苷-Rh2的药化及药效学” 过程中,从理论和实践的可行性上大胆提出改革的新思路和新设想: 即改变日本人做法,采用含人参二醇组量较高的西洋参叶为原料,通过结构修饰降解方法,将人参二醇组皂苷变为大量的-Rh2,使之做为生产Ⅰ类抗癌新药成为可行。在他指导下,课题组人员反复研究实验,历时10年之久,终于摸索出在缓和催化下,用高温高压方法,成功地使人参二醇组皂苷变为次皂苷—人参皂苷-Rh2。这一成果的获得,使大家更为徐老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活跃的科研思路所深深折服。该产品目前已可供给大动物犬作药效学、毒理学试验研究。为了提高产率,徐景达在前期科研成果及创新思想指导下又另辟蹊径: 人参皂苷是在人体酸碱介质的影响下产生次皂苷和配基后发挥作用,如将人参二醇组皂苷直接水解变为配基-原人参二醇,便可大大提高产率。经过实验,证实徐景达了这一设想,而且得出配基的抗癌活性比-Rh2还强,这一结果提示: 开创人参制品Ⅰ类新药大有希望! 徐景达在人参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领域,寓意创新,不懈追求,不断取得新的成果。他这种无止境的忘我工作精神,令每个与他共事的人都深深敬佩。长期跟徐教授在一起工作的许多年轻人都从心眼里感叹: “徐老活跃的科研思路和敬业干劲,感染着我们也必须努力工作,不然会觉得心中不安”。为促进国际间学术交流和培养人才,徐景达还经常与国外科研院校进行技术合作研究,如:曾向日本广岛大学、昭和大学和明治药科大学推荐他的学子研读博士学位并开展技术合作,每送走一位学生他都要悉心教诲: “出去了要给中国人争光,学完了要回来为国家效力”。他的学生也不负所望,例如他的学生邵春杰从刺五加中分离出新化合物13种,属于五环三萜齐墩果酸型新皂苷,命名为刺五加苷。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学校科技成果一等奖 (2000年5月白求恩医科大学授予)。又如他的学生王广树从高山植物刺人参中分离出新化合物22种,也是五环三萜皂苷,命名为刺人参苷,该成果经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7年11月吉林省卫生厅授予)。

多年来徐景达领导的课题组获得各级资助项目多项: 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科技部2项、原国家医药管理局1项、原吉林省科委3项。另外,与企业合作研究多项。累计经费达数百万元,为国家科研工作和培养人才作出了卓越贡献。由于他在科研方面成绩突出,被吉林省政府科技领导小组授予“长白山技术开发荣誉奖”。多年来发表有关五加科人参属、五加属、刺楸属及刺人参等植物中皂苷及其他化学成分研究的论文100余篇,其中20余篇被SCI文摘收载。

向开发新药进军



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建设社会主义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正确思想的指引下,徐景达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从基础理论研究转向以应用为主的研究,努力为开发新药做贡献。对于他来讲,这种思想的转变并不容易。过去他一直认为,理论研究水平高,而应用研究科技水平偏低,但他能顺应形势的发展,以社会需要造福人民为宗旨,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指导研究人员进行人参药用成分的应用研究。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至今40多年,致力于人参及五加科药用植物的成分研究,堪称国内人参化学、研究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对每一项新课题,一旦投入就全力以赴,为使研究成果尽快走向市场。他不仅对专业理论研究精湛,而且对有关知识也广为涉猎。诸如: 他认真研究药品生产的简易制备方法和工艺流程,努力钻研药品法和申请新药的有关资料,并与企业药厂联合开发新药。在他的指导和带领下,现已研制成功治疗心血管Ⅱ类中药3种,即舒心素胶囊、五加宁胶囊和洋参二醇皂苷注射液,现已通过鉴定呈报国家新药审评中心 (等批复文号)。这3种新药均为在以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向新药商品的转化。他的应用研究思路是: 理论结合实际,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以药理活性实验结果为先导,筛选其中的有效部位,力求制备工艺简单,以利于工业化生产,寻求资源丰富、疗效确切药源,保证产品的一定可持续性,为国家创造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由于徐景达指导新药开发成绩显著,1984年4月18日原吉林省医药管理局授予他研制和??发新药产品荣誉奖。目前已申请新药技术专利三项。

教书育人六十秋



徐景达教龄迄今已有60年。80岁之前,他始终站在高校教学第一线,多年担任有机化学主讲。在军队时他教过4年制的药理学,老干部班的普通化学和有机化学,医学5年制的有机化学。转入地方后,教过5年制的有机化学、6年制的日语班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7年制硕士班的有机化学和研究生的天然药物化学专论等。

徐景达视教书育人为己任,讲课一丝不苟,备课常常到深夜。为了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和教学效果,他自学了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等专著,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大作用。同时他还认真钻研教学方法,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深入浅出地讲解复杂的理论问题,使学生易于接受。20世纪50年代,我国为培养军队医学高级人才,送一批校级军官到医科大学学习,徐景达考虑到这批学员的文化水平特点,认真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经常有针对性地辅导和补充一些中学化学基础知识。循序渐进,从部分中学化学知识一直教到医科大学本科的有机化学。为提高教学效果,他还认真自学了师范大学的化学教育理论。校官班中有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和抗日干部,徐景达对这些老干部甚感钦佩,想到他们为革命出生入死,功勋卓著,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无论如何也要教好他们。在这种心情支配下,他忘我劳动,有时1周讲24节课,晚间还到宿舍辅导、答疑。有的学生看不懂讲义,他还给这些学员开“语文课” 小灶。这样在预科2年的朝夕相处中,徐景达与这些老军人、老革命成了亲密战友,甚至成为知己,这个班的许多老军人在毕业时佩服地说:从徐老师身上感受到了人民教师教书又育人的高尚思想情操。徐景达在第一军医大学时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为此多次立功受奖。这批学员毕业后均为军队医务界的高级领导干部。由于他教学成绩卓著,在军队授衔时,全军讲师中只有他一人被授予少校军衔,成为当时全军的奇迹。

徐景达在承担党内外繁重工作的同时,始终站在教学第一线,把教学作为头等大事。他80岁时还登台讲课,成为全校教师众口皆碑的典范,充分展现了一代人民教师的风范。1985年9月10日,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他 “人民教师” 荣誉证书,1987年获学校 “教书育人好园丁” 称号,1990年12月原国家教委向他颁发了 “从事高教科技40年,成绩显著” 荣誉证书并予以奖励。徐景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后从事教学60年,学生遍布海内外,真可谓 “桃李满天下”。至今许多人仍与他保持着联系,他的一些学生中有的现居领导岗位或学术和事业上有了一定声望,仍常向他请教和汇报,师生情谊亘远绵长。

徐景达在培养研究生方面也颇有成绩。“名师出高徒”,这是许多人对徐景达培养研究生成果的评价。“文化大革命” 结束后,他便立即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着手培养高级药学学术人才的事业,他所在院校成为在全国医学院校化学教研室中最早获得“药学化学” 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这对一般基础课学科是十分罕见的。徐景达对研究生的培养要求非常严格,一丝不苟。从研究立题开始,直到撰写硕士论文为止,每一步骤他都要亲自指导,对具体的实验操作,他也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基本功,审查改批论文时反复推敲、逐字修改,甚至指导培养研究生的文学书法功底。他常常牺牲用餐时间,为研究生讲第二外语。现在徐景达培养的几十名研究生中,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在事业上都不同程度的取得了一定成绩,其中有的担任了药科大学校长、院长,有的成为医药学界博士生导师、教授和研究员,还有的成为药业著名企业家,现均已成材。“严师出高徒”,这是许多人对徐景达培养研究生成果的又一评价,这也是徐景达教授感到人生中最为欣慰的事情。他不仅对研究生的学业严格要求,在生活上也关怀倍至,学生在他身边时如此,毕业后他也继续关心他们的成长,尽一切办法支持和帮助他们发展,问询他们的事业和生活。研究生们称他为 “恩师” 的同时,也感到他更像慈祥的老父亲。学子们只要有机会,总去看望他,从国外归国探亲的学子每次必定也专程到长春看望徐老师,大家聚在一起抒发共同感想: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有幸能成为徐老师门下弟子,也算三生有幸”; 有的甚至说: “我这一辈子忘了谁也忘不了徐老师”。

在教学方面,徐景达编著的主要是教科书。他曾担任卫生部规划教材委员会的化学组组长,任有机化学主编,在该书的16年使用中,从1版至4版,四编四改,供全国100多所高等医学院校采用,共发行80多万册,反映良好,为此1996年12月卫生部授予他科技成果三等奖。

振兴中华待后人



徐景达有强烈的爱国之心和高尚的思想品格,以科学治国、教书育人为己任,数十年如一日、锲而不舍。他的青年时代正处于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统治和杀害中国人民的战乱时期,对此,他极为愤慨,使他产生了更强烈的抗日爱国思想。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徐景达加入了人民军队学校任教,从黑暗的旧社会走上光明之路,自感得到新生。通过马列主义的学习和军队生活的锻炼,历经8年考验,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一个狭隘的爱国主义者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这是他一生中感到最美好、最愉快的时期。入党后他严格要求自己,工作更加努力,取得许多优异成绩,受到党和政府的许多奖励,获得了许多荣誉和评价。但他从不居功自傲,把每次奖励都看成是人生里程中新的更高起点。他组织观念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思想豁达开朗,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广泛联系群众,深得大家拥护。他好助人为乐,从不计较个人名利。发表论文时他多次主动排在名次之末; 得奖金时,每次都把钱尽量分给组内人员;担任各种领导能体谅下情,办事尽量做到公平,颇受同事赞扬。

徐景达在繁忙的本职工作外,身兼多职,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大力促进中日交流,并多年承担学会工作。由于其成绩显著,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授予他优秀学会干部称号。

徐景达虽然现在已是85岁高龄的老人,但他身体健康、精神矍铄,总觉得有许多干不完的事情。他现为吉林省药学会名誉理事长,吉林省科技厅《中药现代化》 领导小组顾问,除坚持到实验室指导新药研究和开发外,还经常学习?药品法》 和申请新药有关资料,亲自动手编写申请新药资料,对工作的极端认真和极端负责精神,深得大家尊敬和钦佩。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以 “夕阳红” 的精神,敬业奉献,并扶持培养青年人接班,以求得我国的药学事业发扬光大,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希望可以用下边这首诗来表达徐景达现在的心愿:



八旬老翁喜逢春,

教学科研苦耕耘;

剪枝培根呕心血,

振兴中华乐后人。



简 历



1917年10月7日 出生于吉林省双阳县冯家屯一农民家庭。

1929—1934年 在吉林省两极中学校学习。

1934—1935年 日本东京东亚学校日语专修科高级班。

1935—1936年 日本东京物理学校 (现为东京理科大学) 预科肄业。

1936—1940年 日本东京,明治药科大学药学专门部第15期毕业,获药学士学位,同年获药师资格。

1940—1948年 任大陆科学院卫生技术厂卫生化学研究室研究士,兼东方医学院有机化学客座讲师。

1948—1958年 长春军医大学 (后改第三军医大学)、第一军医大学化学教研室副主任,主任。

1958—1988年 集体转业,改为吉林医科大学,文革后又归卫生部??属改为白求恩医科大学,任化学教研室主任,兼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室主任,副教授,教授。离休,返聘。

1988—2000年 任白求恩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科技开发中心高级顾问; 药学系名誉系主任。

2000年—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药学院和基础医学院顾问。获日本明治药科大学名誉药学博士学位。

主要论著



1 徐景达. 医用基础化学 (下册).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

2 徐景达. 有机化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

3 徐景达. 有机化学 (第2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

4 徐景达. 有机化学 (第3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

5 徐景达. 有机化学 (第4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6 徐景达,邵春杰,匡海学. 译《药物结构与活性关系》. (日) 机构活性关系座谈会编.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

7 徐景达,魏俊杰,宋长春. 色赤杨树皮中三萜化合物的化学研究,羽扇酮的分离与鉴定.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80,6 (4):243-260.

8 蔡培烈,徐景达. 国产人参叶化学成分研究-人参皂苷的分离与鉴定.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86,12 (1):16-19.

9 匡海学,徐景达. 吉林人参芦头的研究. 中医药学报,1985,(4):46-48.

10 关铭,徐景达. 吉林人参根化学成分的研究-人参皂苷的分离与鉴定.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84,14(增刊):14.

11 邵春杰,徐景达. 吉林人参花及花蕾中皂苷的分离与鉴定. 全国人参资料汇编 (Ⅰ),1988,280.

12 杨智,徐景达. 人参茎的化学研究-人参皂苷Ⅰ、Ⅱ和Ⅲ的分离与鉴定. 中药通报,1987,12 (3):36.

13 白喜耕,徐景达. 人参果的化学研究-皂苷GF-1 、GF-Ⅳ和AF-V结构鉴定. 科学通报,1987,32 (1):39.

14 Bai xi geng xu jing da Study on Dammarane-type Saponins of ginseng fruit. KEXUE TONG BAO,1987,32 (8):537.

15 Shao chun jie,Xu jing da,Osamu Tanaka. Saponins from Leaves of Acanthopanax SenticousHarms,Ciwujia: Structuresof Ciwujianosides B,C1,C2,C3,C4,D1,D2andE,Chem. Pharm. Bull,1988,36(27):601.

16 Shao chun jie,Xujingda,Osamu Tanaka. Saponins from Leaves of Acanthopanax Senticosus Harms,Ciwujia Ⅱ strucrures of Ciwujianosides A1,A2,A3,A4 and D Chem. Pharm. Bull,1989,37(2):311.

17 王广树,徐景达. 刺人参苷O和P的分离与鉴定. 药学学报,1996,32 (2):940-944.

18 Wang guang shu and Xu jing da,Studies on the Glycosides in the Leaves of Oplopanax elatus. NaKai(Ⅰ) Chemical Resea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1994,10 (3):185-192.

19 Wang guang shu and Xu jing da. Isolation and structure Elucidation of new Glycosides from the Leaves of Oplopanax elatus. NaKai (Ⅱ)Chemical Resea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1994,10 (4):285-290.

相关参考

国民党史 徐景唐

徐景唐字赓陶,广东东莞人,1892年生。毕业于黄埔陆军小学、湖北陆军预备学校。后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二期。不久被选送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辎重。1920年回国,在北京政府陆军部任职。1921年南下

历史人物 欧阳頠怎么读

欧阳頠(wěi)(498年—563年),字靖世,长沙临湘人也。为郡豪族。祖景达,梁代为本州治中。父僧宝,屯骑校尉。頠少质直有思理,以言行笃信著闻于岭表。父丧毁瘠甚至。家产累积,悉让诸兄。州郡频辟不应,

历史人物 因邓颖超去上海不进他家门

  1973年9月,周恩来陪法国总统蓬皮杜到上海访问,邓颖超也来了。邓颖超到康平路大院进了王洪文家和姚文元家,还进了徐景贤家,却偏偏没进家。这可非同小可,大院里连小孩子都在议论。一连几天,文静都关着门

每人房间都挂四个柿子

左起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徐景贤,王秀珍(资料图)文史频道转载本文只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不代表认同其观点和立场1976年10月6日,是个难忘的日子,是全中国人民欢天喜地值得庆祝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祸

粉碎“四人帮”后唯一自杀的部长级干部

于会泳  在“文革”期间,出现了许多非正常提拔的政坛“新贵”,其中上海尤为突出。如王洪文由一名保卫干部跃升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徐景贤由一名普通的机关干部提拔为上海市委书记,而于会泳则由一名普通的音乐教师

粉碎“四人帮”后唯一自杀的部长级干部

于会泳  在“文革”期间,出现了许多非正常提拔的政坛“新贵”,其中上海尤为突出。如王洪文由一名保卫干部跃升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徐景贤由一名普通的机关干部提拔为上海市委书记,而于会泳则由一名普通的音乐教师

南唐李璟不听劝告误国事 五代十国时期寿州之战

自公元955年以来,南唐军队屡败于后周,中主李璟数次遣使求和,都得不到答复。李璟不得不任命弟弟齐王李景达为诸道兵马元帅,以陈觉为监军使,率大军抵御周军。李璟,字伯玉,初名李景通,徐州(今江苏徐州)人,

为什么朝鲜即使被日本吞并,恨俄国人也胜过恨日本人

文/赵景达日本吞并朝鲜是成为列强的重要一步,这件事情大家很熟悉,但具体的细节可能就不那么清楚了。甲午战争后,朝鲜失去中国的保护,遂引俄国抗衡日本,随之日俄战争俄国战败,日本在亚洲一家独大,其命运也就此

为什么朝鲜即使被日本吞并,恨俄国人也胜过恨日本人

文/赵景达日本吞并朝鲜是成为列强的重要一步,这件事情大家很熟悉,但具体的细节可能就不那么清楚了。甲午战争后,朝鲜失去中国的保护,遂引俄国抗衡日本,随之日俄战争俄国战败,日本在亚洲一家独大,其命运也就此

南唐李璟不听劝告误国事 五代十国时期寿州之战

...次遣使求和,都得不到答复。李璟不得不任命弟弟齐王李景达为诸道兵马元帅,以陈觉为监军使,率大军抵御周军。李璟,字伯玉,初名李景通,徐州(今江苏徐州)人,南唐烈祖李昪长子,母元敬皇后宋氏。网络图韩熙载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