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杨贵贞人物简介

Posted 免疫

篇首语: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杨贵贞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杨贵贞人物简介

·杨贵贞



杨贵贞,免疫学家。在中药免疫调节、免疫生物工程和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诸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科技人才的培养上,为我国医学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硕果累累 自成体系



在4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杨贵贞教授是活跃于我国免疫学、微生物学界的学术带头人之一。她治学严谨,学术思想活跃,勇于创新,能及时抓住信息,掌握学科发展的脉搏和动向。她坚持立足国内,放眼世界的原则,以发展祖国医学为基础,瞄准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利用现代尖端技术,发展交叉和边缘学科,逐渐形成了 “中药免疫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 和 “免疫生物工程” 三个主要研究方向,它们互相渗透,从整体—细胞—分子等多层次、多角度开展工作,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体系。其中,在 “中药免疫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研究等方面造诣颇深,居国内领先地位,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数次应邀赴国外讲学,经常收到国外学者咨询和索取资料的信函。先后多次获国家教委、卫生部、省科技成果奖。

中药免疫调节



20世纪50年代杨贵贞教授留苏回国后,主要从事抗感染免疫和免疫生物学研究,在免疫细胞化学及胸腺功能的研究方面均属当时国内领先。发现胸腺中可出现免疫应答,有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科学通报》 (后因文化大革命此项研究中断)。同时进行了针灸和传染与免疫关系的研究。60年代初,她已成为我国微生物学、免疫学领域颇有建树的后起之秀。

自70年代以来,杨教授瞄准了发展祖国医药与现代免疫学相结合这个重要研究方向,立志为祖国医学走向世界做出贡献。曾系列地研究了多种中药的体内外免疫调整效应。如甘草多糖、树舌多糖及温阳方剂、吉林人参、西洋参等水煎剂及提取物有效成分等。为探明中药免疫调节的作用机制,杨教授应用了现代生理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首次用 “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 的理论指导人参免疫调节机理的研究,发现人参皂甙可通过影响下丘脑—肽能神经元 (神经肽Y、CRF) 调整应激期动物的免疫功能受抑状态。1985年以来杨教授又首次将当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引入中药免疫调节的研究,先后从mRNA和DNA水平探讨了人参三醇皂甙对IL-1、2、3、4、5、6等多种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使中药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由整体和细胞水平步入分子和基因水平。这是中药免疫调节研究的重大突破。《科学通报》 曾连续刊载了这一成果。由于杨教授在这一领域的丰硕成果及不断开拓创新的研究思路,《中西医结合杂志》、?中药通报》等杂志相继特邀撰文畅谈。杨教授现已成为国内该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由于其卓越的工作,1984年、1988年两次分别被中国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推荐并被邀请参加 “中日天然药物学术讨论会” 和日本 “第6回东方医学会议”,作学术报告及特别讲演,引起较大反响,受到国际同行的赞誉。主持召开了第一、二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盛会后的思考——记第二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讨论会”,刊于中国免疫学杂志。杨教授在这一领域为开发祖国医学宝藏,使祖国医药走向世界、提高祖国医学研究水平做出了突出贡献。

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的研究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免疫学的研究也不仅局限于免疫系统本身,而且越来越重视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的相互调节作用,这已成为当代免疫学发展的新分支。国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尚属薄弱环节,杨教授及时注意了这一发展前景,在国内最早??展了这一课题的研究,现已形成了系列性和连续性的工作,并将该研究与 “中药免疫调节” 和 “免疫分子生物学”研究相结合,取得了一些开创性的成果。

1. 中枢神经系统 (CNS) 的免疫调节效应: 在国内首次阐明了 “应激” 的免疫生物学效应规律,并发现大脑皮层 (左、右半球) 对免疫系统有分区管理现象,证实杏仁核、海马等中枢核团对免疫系统调节的异质性,并探讨了其作用机制。

2. 发现神经系统的星形细胞是CNS和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细胞基础之一,且从星形细胞培养物中检测到IL-1。

3. 免疫细胞表面神经内分泌肽类受体研究: 利用放射配基技术,先后对不同类型免疫细胞表面的β-肾上腺素能受体、ACTH受体、CRF受体、NPY受体、血管紧张素Ⅱ (AⅡ) 受体等进行了研究,许多结果为国内或国际首次报道。

4. 胸腺—神经—内分泌网络研究: 在国内首次建立胸腺上皮细胞培养系统,证实胸腺与内分泌系统发育成熟密切相关,同时证实神经—内分泌系统也可影响胸腺的功能。

5.CNS免疫性疾病的研究: 通过提取CNS特异性抗原MBP诱发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动物模型,发现CNS的疾病与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有关。并应用VCAM-1核心表位的噬菌体短肽用于EAE的实验性治疗。

6.对高血压模型大鼠发病中的免疫学变化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发现高血压发病过程中不仅有神经内分泌变化,而且有较明显的免疫紊乱,并首次发现淋巴组织及其细胞的裂解物或培养上清中有血管紧张素Ⅱ样免疫活性物质; 发现心房肽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并在国内首次从淋巴细胞信息跨膜传递的角度,探讨了调节性信号传递的机制。

杨教授在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方面的研究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论文在国际杂志发表后,世界50多个实验室的同行来函索取资料,进行交流。1986年,杨教授在加拿大沙省医学院访问期间,应邀做了题为 “中枢神经系统对免疫应答的调节”的学术报告,得到外籍学者的高度赞扬,且已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思想体系 (“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 研究之我见,中国免疫学杂志1990; 6 (2): 120)。并受 《国内外医学进展》 杂志邀请撰稿 “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研究进展”。国内外医学科学进展1992,12,卫生部科学教育司,上海科教出版社。

免疫生物工程



杨贵贞教授纵观现代医学与免疫学的发展趋势,创造性地提出了 “免疫生物工程” 这一概念,并建立了免疫生物工程研究体系,以免疫细胞工程和免疫分子生物学两个方面为基础,将其引入到各项免疫学研究中,使科研工作又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1. 细胞工程研究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开展了多种抗原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工作,获得了抗白喉类毒素、抗乳鼠星形细胞、抗髓鞘碱性蛋白、抗大鼠及人IL-2受体、抗人脑胶质瘤细胞、抗人胶质瘤相关抗原独特型及抗ACTH、抗CRF、抗sIL-2R等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十余种。

杨教授从事单抗杂交瘤工作有以下特点: ①为课题方向服务,使细胞工程成为某一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围绕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课题,制备了抗MBP、抗星形细胞、抗胶质瘤细胞、抗CRF、抗NPY、抗ACTH等单抗,促进了从不同角度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研究; ②与临床相结合,为临床提供可能的诊治制剂,如制备的抗MBP、抗ACTH、抗CRF单抗可用于临床诊断,将抗人胶质瘤单抗与抗癌药 (阿霉素) 偶联制备的 “导向药物”对肿瘤细胞有较特异的杀伤活性,制备的内影像型抗独特型抗体也为研制独特型疫苗提供了实验依据。此外,研制成功了sIL-2R检测试剂盒,曾在国内百余个科研单位推广使用,收到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免疫分子生物学研究

在探针标记技术方面,建立了化学法标记生物素探针和发光探针标记技术。以此在国内首次制备了c-fos和c-jun等原癌基因探针,开展了原癌基因与细胞因子相关性的研究,并发现cfos硫化反义寡核苷酸可通过抑制c-fos原癌基因的表达,而对细胞因子表达起抑制作用。采用制备出的小卫星DNA单位点和多位点探针,在白血病与恶性肿瘤中发现小卫星DNA存在多态性变化。此外,围绕IL-2R链基因表达和信息传递开展了系列性工作,证实了IL-2R表达在转录水平调节、sIL-2R可对IL-2依赖性增殖起双向调节效应等; 同时还探讨了IL-2和IL-2R的内在化。这些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也为国际上IL-2R研究补充了新资料。

免疫生物工程是免疫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杨教授已率先在这一领域迈出了卓有成效的一步。目前,该教研室已将免疫生物工程作为科研主攻方向。

由于杨贵贞教授的卓越工作,在免疫学的诸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其深度和广度在国内均占有一定位置,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共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并形成了上述三个系列的稳定研究方向,这三个方向是以发展祖国医学和国力条件为前题,以高技术研究为手段,横向联系基础医学中众多学科,如药理学、分子生物学,构成了一个大的交叉学科,三个研究方向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研究体系。这个体系既保证了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又保持了研究工作的连续性,体现了杨教授的学术思想和科研风格。杨教授的卓越成绩和贡献奠定了她在国内免疫学领域的学术地位。由她主持领导的白求恩医大免疫学教研室在1989年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高校免疫学专业唯一的重点学科点,成为我国重要的免疫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



杨教授作为一名首届博士、硕士生导师,以其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格在德、识、才、学等各个方面都为她的学生作出了表率。她曾多次获得省、市、校先进科技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三八” 红旗手、先进工作者标兵和白求恩式工作者等光荣称号。1989年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师称号。国家人事部、国家教委和中国教育工会授予她优秀教师奖章,并于1990年获国家教委颁发的 “从事高校科技工作四十年,成绩显著” 的荣誉证书。

她深深懂得“身教胜于言教” 的道理,她对自己学生的教育与影响,也正是从平日生活与工作的细节入手的。杨教授平时衣着朴素,一日三餐极其简单。教研室、实验室就是她的家,星期天和节假日也很少休息,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她治学严谨,研究生做实验她总是从基本实验操作教起: 为研究生修改论文,她一定要从原始实验记录和原始文献看起。她十分珍惜、爱护每??种仪器、药品和试剂,她常说: “我们国家的经济状况还很困难,国家能拿出几万元经费培养一个研究生很不容易,你们一定要珍惜每张试纸、每一滴试剂,千万不能浪费,一定要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各种贵重仪器。”

杨教授在培养研究生工作中,始终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上。她多次出国 (前苏联、英国、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访问、参加学术会议和讲学,每次出国回来总是对学生讲: “无论走到哪里,我还是觉得我们的祖国好,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有着当今其他任何社会制度都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力量使祖国繁荣富强起来。”她的教导使爱国主义思想深深植根于每个学生心中。她所领导的教研室的工作人员出国留学基本均能按时归国。

杨教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医学教育思想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法。她提出了 “高起点免疫学研究生培训与教学” 的理论,这一理论的核心是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以适应当今世界科技的高速度、高水平发展,培养开拓型、创造型人才。围绕这一理论核心,她在教学中采取了 “打破 ‘近亲繁殖’,构建最佳智能群体; 以研究生作为科研生力军,培养开拓型人才;抓边缘学科,开创科研新路” 的培养方案,这一方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一批优秀的医学科技人才在杨教授的辛苦培养下成长了起来。

迄今为止,杨教授已有50名博士研究生和48名硕士研究生获得了学位,博士后5名。毕业的研究生现已遍及十几个国家和国内十多个省市,成为许多重要岗位上的骨干力量。很多人破格晋升为高级职称,一些人获得了首届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奖、全国有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和霍英东青年教师奖等项奖励,3人当选全国医药卫生科技之星,1人获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两人入选国家跨世纪人才第一、二层次计划。一些人在科研中取得了世界首创性的杰出工作,颇受国内外专家赞誉。现今仍在国外工作者,一些已获得副教授职位,并与教研室有??密切联系。

誉满国内 走向世界



为了促进我国免疫学的发展,传播免疫学知识,挽回十年浩劫给人才培养造成的巨大损失,杨教授除招收研究生、进修生(百余名) 外,还多次到各地开办学习班 (新乡、南昌、成都、福州、北京等地约25次) 并进行支边讲学 (青海、海南岛、云南、新疆、呼市等),在祖国幅员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留下了她的足迹。平时,她几乎每天都收到四面八方的来信,有的向她请教学术问题,有的请她审阅论文和译稿。无论是她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无论是 “老将” 还是 “新兵”,都一一作复,因此很多人都称她为没有见过面的老师。

在繁忙的科研和教学的同时,她还担任着一些重要职务。历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医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议专家组成员,中国免疫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微生物学会常务理事兼医学微生物免疫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免疫学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尚担任 《中国免疫学杂志》主编及中国医科院英文版医学杂志、上海免疫学杂志、免疫学杂志等五种杂志编委。在全国学术会议上,杨教授亦多次作具有启发性的学术报告,并曾数次参加国际学术活动。前苏联、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丹麦等许多国家的学者慕名前来访问。

由于杨教授在学术界享有崇高威信,先后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特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研究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兼职教授、卫生部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免疫室顾问等职。

杨教授对医学科学事业的卓越贡献,受到了国内外广泛瞩目和高度评价。在国内她的事迹已被收入 《吉林科技精英》、《中国当代医学家荟萃》、《中国文化名人》和《中国当代名人录》等多种名人录。同时她的事迹载入了首次出版的《世界妇女名人录》,由伦敦EUROPA PUBLICATIONS LIMITED出版。这部书的封面上这样写道: “本书不仅是对这些杰出女性所取得成就的??种承认,也表明这些女性在她们各自的领域走到了世界的前列。”

执著追求 崎岖攀登



杨教授的丰硕成果是来之不易的,生活对她是无情的,但正是在崎岖小路上攀登的人,才有可能达到顶峰。杨教授出身于??个小职员家庭,因父早逝,家境贫寒,在青少年时代就埋藏??“求知” 和 “求生” 两种不协调的欲望,她以 “发奋读书” 暂时将二者统一起来。在北京大学读书时即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免费及奖学金,并以此贴补了部分家中生活。1945年日本投降,国民党来到北京,欣喜变成失望,最终她找到了共产党,把她从个人奋斗的狭小天地里解放出来,开始了崭新的生活。1947年在北医入了党,共产党的教育,使她懂得了为什么活着,感悟到人生真正的价值所在。得到了党和同志们的鼓励,曾担任北医工会副主席、北京大学妇女部长、北京市各界人民代表、北京市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等多项职务。她明白这是党和人民给她的重托,她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当时她已是一位政治立场坚定、业务上精益求精的女性。抗美援朝时自愿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而后党又派她到苏联学习,在紧张的业务学习同时,她没有忘记一个共产党员的职责,担任了列宁格勒医学支部的支部书记,与支部同志们经常交流思想,讨论回国后报效祖国的想法,该支部的好经验曾在留苏医学留学生中进行介绍。

回国后,虽受到反右斗争的不公正待遇,文化大革命又遭受丧失爱人的悲痛,但她却始终如一地热爱共产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心毫无动摇。坚信总有一天冰河能解冻,还可以在科学的海洋中扬帆前进,祖国的科学事业还将得到重视和发展,这是她的愿望,现已成为现实。她虽年逾古稀,但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现尚以旺盛的精力和奋发的干劲,为党工作在祖国科学和教育事业的第一线。“无私奉献” 是杨教授一生的警句,她常说: “作为科学家,最珍贵的莫过于时间,时间意味着发现与创造; 作为教师莫过于奉献时间,时间意味着人才和未来”。

简 历



1941年9月~1945年7月 北京大学理学院毕业

1945年9月~1947年7月 北京辅仁大学研究生院毕业

1947年9月~1950年9月 北京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助教

1950年9月~1952年12月 第一军医大学讲师

1952年12月~1953年12月 北京外语学院留苏预备班

1953年12月~1956年7月 前苏联列宁格勒第一医学院研究生院毕业,获Ph. D

1956年7月~1957年4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代表团参观苏联时负责翻译之??

1957~现在 第一军医大学、吉林医科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吉林大学 (同一单位不同时期校名变更),1963年晋升为副教授,1978年2月晋升为教授

主要论著



1.《医学免疫学》 (75万字) 1982,吉林人民出版社 印刷3次

2.《临床免疫学技术》 (67万字) 1982,上海科技出版社

3.《免疫活性细胞效应》 (8.7万字) 1986,科学出版社

4.《免疫生物工程纲要与技术》 (62万字) 1991,吉林科技出版社

5.《医学免疫学》 (49万字) 1997 (第三版); 1999 (第四版) 吉林科技出版社

6.《人类红细胞血型学实用理论与实验技术》 (52万字) 1999,中国科学??术出版社

7. 21世纪学科发展丛书 《免疫学—生命的双刃剑》 (18万字) 2001,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8.《边缘免疫学》(84万字) 2002,科学出版社

相关参考

知名人物 张贞生平故事简介,张贞历史评价,张贞怎么死的?

张贞,原名善兴,字浩然,福建诏安人。1884年2月8日(清光绪十年正月十二日)生。父亲张介一务农兼贩糖,教育子女勤奋读书以报效国家。张贞七岁起入塾,1909年在诏安丹诏小学堂高级班毕业,翌年考入漳州府

知名人物 吴禄贞生平故事简介,吴禄贞历史评价,吴禄贞怎么死的?

吴禄贞,字绶卿。湖北云梦人。生于1880年3月6日(清光绪六年正月二十六日)。其父吴利彬是秀才,在武昌教书,1898年病故。1897年,吴禄贞考入湖北武备学堂,次年由湖广总督张之洞派赴日本留学,入陆军

历史人物 荒木贞夫简介_荒木贞夫生平_荒木贞夫是怎么死的

中文名:荒木贞夫外文名:あらき さだお国籍:日本民族:大和民族出生地:日本和歌山县出生日期:1877年5月26日逝世日期:1966年11月2日职业:日本陆军大将、内阁首相毕业院校:日本陆军大学第19期

历史人物 吴禄贞简介 吴禄贞与“间岛”事件 吴禄贞怎么死的 吴禄贞妻子

  中文名吴禄贞  别名绶卿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北云梦县吴家台  出生日期1880年3月6日www.cha138.com  逝世日期1911年11月7日  职业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  毕业院校日本士

历史人物 贞明皇后和雍仁亲王的关系_日俄战争中的贞明皇后_贞明皇后和良子皇后_贞明皇后 枕边告别

本名:贞明皇后别称:九条节子出生时间:1884年6月25日去世时间:1951年5月17日贞明皇后——日本最漂亮的皇后  贞明皇后(旧名:九条节子。1884年6月25日-1951年5月17日),是大正天

历史人物 王世贞简介,王世贞简介

  王世贞  (1526~1590)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字元美,号凤洲,又号m州山人。江苏太仓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授刑部主事,屡迁员外郎、郎中,又为青州兵备副使。三十八年,父王予以滦河失

历史人物 金敏贞个人简介,金敏贞个人简介

   个人资料  金敏贞生于1982年7月30日,韩国女演员,8岁出道的童星。年纪不大的金敏贞在韩国娱乐圈已是个“前辈”级的人物。因其美貌和自然的演技得到不少观众认可。身材虽然娇小,但魅力十

历史人物 荒木贞夫是谁 日本陆军大将荒木贞夫简介

荒木贞夫(あらきさだおArakiSadao,1877年5月26日—1966年11月2日),日本帝国时代陆军大将,陆大19期首席毕业,俄国问题专家,美仪表,擅演讲、剑道,有胡子龙王之称。他的组织能力和真

历史人物 欧阳贞简介 元朝时期理学家文学家欧阳贞生平

  欧阳贞(公元1318-1388)字元春,号贫乐,一号石户农。分宜(今属江西)防里人。是理学家、文学家。他做学问的出发点,开始同其他知识分子一样,做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美梦;但元朝

民国最美女土匪张素贞简介 张素贞怎么死的?

  民国最美女土匪,“报号双枪驼龙”,土匪生涯自妓院开始由妓院终!  民国年间,各地动乱不休,活不下去的人都上山当了土匪。所以当时几乎哪个山旮沓,都窝藏有一山土匪。  虽然有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