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疑云:伊藤博文在政变前夜来华做什么?

Posted 政变 伊藤博文

篇首语: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戊戌变法疑云:伊藤博文在政变前夜来华做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戊戌变法疑云:伊藤博文在政变前夜来华做什么?

1898年9月,已经卸去首相身份的伊藤博文以私人身份访问中国,此时正是中国风雨欲来之际。

伊藤在中国逗留了一个月,几乎会见了晚清所有政要和政治派别领袖。维新派对伊藤博文来访的热切盼望,并请其指教。以康有为为首的中国维新派,对伊藤博文此次访华“成果”抱有很大期望。9月20日,光绪皇帝在勤政殿会见伊藤博文,伊藤博文向光绪皇帝表示,赞赏中国新政。这一天非同寻常,它是“戊戌政变”前夜,光绪皇帝退出中国政治舞台的“末日”。

当伊藤博文赞扬中国的变法、对光绪表示钦佩、表示他可以为中国的变法做点事情时,光绪皇帝的答语里,也包含了维新派请伊藤博文为“变法总顾问”的一层意思,有点“准帝师”之意。足见光绪皇帝与维新党一样,对伊藤在中国变法的“外援” 之力上,抱有很大期望。

结束与伊藤会见的当日,光绪马上召见袁世凯。“末日”会两人,一个是出卖他的总导火索,另一个是促动他效仿的第二导火索。

我们不得而知,伊藤博文选择中国政变前夜访华,是有预谋还是“不期而遇”。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对中国的维新派,情有独钟。这当然不能排除他的大原则——为日本的国家利益考虑,加深日本对中国的影响,使日本在中国利益最大化。但是,“志同道合”谈得来,大概也是拉近距离的重要原因。

伊藤觐见光绪第二天,即1898年9月21日,“戊戌事变”发生,保守势力反扑,慈禧太后再次临朝“训政”,光绪皇帝被囚。后党开始抓捕维新党。梁启超逃入日本使馆,而日本公使林权助因无东京指令,不知所措。仍在北京的伊藤博文当即表态:救梁启超逃往日本。并表示“如至日本,由我来照顾他。梁这位青年,对中国来说,实在是宝贵的人物。”

眼见着中国政治改良功亏一篑的伊藤,不知心里做何感想?

从他积极营救维新流亡者的态度看,他对中国百日维新的失败是同情和惋惜的。但是,正像他对光绪皇帝表白的那样:外臣当竭其所知以告。“外臣”两字,表露了他的真实意思——有些事力所能及,有些事鞭长莫及。中国的事情,即便维新党想借力发力,本身也要有“内乱”的实力方可成事。

历史往往是由内外两组势力推写的。当光绪皇帝召见完外国首相再召见本国将帅时,其实已经做好了“里应外合”的准备,可惜本国将帅变节,使得外国力量的介入也十分有限。相反却给发动政变的保守势力以口实——“勾结倭寇,卖国图谋”的屎盆于是就扣在了维新皇帝头上。

之后的历史更加令人惊诧。人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而中国改良派转身革命派,仅用三年。“日本元素”在戊戌变法中沉没,在辛亥革命再生,中国留日生转瞬间成为中国革命“主力军”……

相关参考

伊藤博文在戊戌政变前夜来华究竟做什么?

1898年9月,已经卸去首相身份的伊藤博文以私人身份访问中国,此时正是中国风雨欲来之际。伊藤在中国逗留了一个月,几乎会见了晚清所有政要和政治派别领袖。维新派对伊藤博文来访的热切盼望,并请其指教。以康有

伊藤博文在戊戌政变前夜来华究竟做什么?

1898年9月,已经卸去首相身份的伊藤博文以私人身份访问中国,此时正是中国风雨欲来之际。伊藤在中国逗留了一个月,几乎会见了晚清所有政要和政治派别领袖。维新派对伊藤博文来访的热切盼望,并请其指教。以康有

首相伊藤博文视梁启超为自己的学生 日本媒体

《日本新华侨报》:戊戌变法失败了的梁启超,是在伊藤博文的帮助下逃亡日本的。伊藤博文为什么要帮助他?伊藤博文是如何看待清朝末期的政局的?对梁启超及戊戌变法有什么评价?横山宏章:1898年,伊藤博文在组建

首相伊藤博文视梁启超为自己的学生 日本媒体

《日本新华侨报》:戊戌变法失败了的梁启超,是在伊藤博文的帮助下逃亡日本的。伊藤博文为什么要帮助他?伊藤博文是如何看待清朝末期的政局的?对梁启超及戊戌变法有什么评价?横山宏章:1898年,伊藤博文在组建

中日国运第一战,大清为何一败涂地

1898年9月,正值戊戌变法期间,不久前刚辞职的伊藤博文访华,顺路去拜访他一向钦佩的老对手李鸿章。马关议和的双方代表再度相见,伊藤博文在表达敬意的同时,不忘讽刺李鸿章前两年出使欧洲时推行的「”联俄制日

晚清光绪皇帝为何接见仇敌伊藤博文?

中国晚清光绪皇帝有心变法革命,只可惜他失败了,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光绪皇帝在变法中,可谓倾其所有,他连死敌伊藤博文都接见了,为了变革也算是拼尽全力了。伊藤博文,曾四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与李鸿章签订清日

晚清光绪皇帝为何接见仇敌伊藤博文?

中国晚清光绪皇帝有心变法革命,只可惜他失败了,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光绪皇帝在变法中,可谓倾其所有,他连死敌伊藤博文都接见了,为了变革也算是拼尽全力了。伊藤博文,曾四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与李鸿章签订清日

历史百科 为变法而流血

1898年9月19日,慈禧太后从颐和园突然返回清宫,把光绪帝置于她的直接监视之下。9月20日,光绪帝接见了来华的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还想从日本的明治维新中找到历史的借鉴。9月21日凌晨,慈禧太后发动政

变法遇上慈禧皆成空

第一次是在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六日,政变当天。史料记载,前一天,光绪帝还在宫内接见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可这时慈禧就在幕后监视,光绪帝已经失去了自由。萧一山《清代通史》记载:因是日有召见伊藤博文事,后在幕后

李鸿章不敌伊藤博文的真实原因

120年前的甲午战争,以中国的完败而结束,先前几十年增长顷刻间化为乌有。中国人的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此后的中国,维新、变法、新政、宪政、革命、共和,直至1915年重回帝制。中国在短短二十年,模拟、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