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贾兰坡人物简介
Posted 猿人
篇首语: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贾兰坡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贾兰坡人物简介
·贾兰坡
贾兰坡,古人类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是高中毕业自学成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早年致力于周口店遗??发掘,1936年11月连续发现3块 “北京人” 头盖骨化石而轰动学术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较早提出中国有比 “北京人” 更早的文化,并在以后遗址的发掘研究中证实了上述论点。首先提出 “细石器文化” 起源于华北的论点,建议把从上新世至全新世划为 “人生代”。其学术经典巨著 《中国人类化石的发现和研究》、《匼河》、《西侯度——山西更新世早期古人类遗址》 等,以及高级科普巨著 《人类的黎明》、《周口店——北京人之家》、《中国史前人类与文化》 等均享誉世界。
贾兰坡,字郁生,曾用周龙、蓝九公等笔名。1908年11月25日出生于河北省玉田县邢家坞村。小时候,父母教他识字,后来又到外祖母家读过几年私塾。12岁时,母亲带他来到北京找其在北京谋生的父亲。他先在汇文小学读书,后又进汇文中学。1929年中学毕业,因家境困难无法再供他上大学,他只好在家边自学边寻找合适的工作。这期间,北京图书馆是他经常去的地方,他常常带着馒头和咸菜一去就是一天。在北京图书馆,他对《科学》、《旅行家》 等刊物特别喜爱,有时读到感兴趣的文章都忘了饿。
1931年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实业部地质调查所招考练习生。他前去报考,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被分配到地质调查所领导下的新生代研究室。不久被派往周口店协助杨钟健、裴文中等搞发掘工作。
贾兰坡在工作中辛勤发掘,刻苦钻研。先后被送到北京大学地质系及协和医学院解剖系进修,系统学习了地史学、地层学、古生物学、脊椎动物学及人体解剖学等课程。1935年被提升为技佐,1937年任技士。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任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北平分所技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后为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副研究员、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院士)。他曾兼任厦门大学、山西大学教授,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员。他曾是中国地质学会第四纪地质及冰川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文化部国家文物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中国太平洋学会副会长、中国人类学会主席团成员,还曾任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2001年7月8日病逝于北京。
周口店古人类遗址发掘的成就
裴文中于1929年12月2日下午4时,发现了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在世界学术界引起了很大轰动,贾兰坡能在他手下工作,自然十分高兴。他下决心要向裴先生一样做出一番成绩。
他深知,要想做出成绩,没有专业知识是不行的。他是个练习生,虽属 “先生”行列,但杂七杂八的活都得做,准备发掘工具,管理账目,给工人发放工资,整理标本,做发掘记录等等。特别是做发掘记录,当时新生代研究室有个规定,发现了新东西,现场没做记录,到了研究室才被发现,就是漏报,是失职。所以他每天都要满山跑,从不叫苦叫累,还养成了细心的习惯。尽管工作繁忙,但他还挤出时间学习。他向同事请教,和工人??起挖掘,向工人学习。很快掌握了一定的基本知识。那时,古人类学和古脊椎动物学在中国刚刚起步,连裴文中等人也是边干边学。有一天裴文中借来了一本1885年伦敦出版的 《哺乳动物骨骼入门》 成了他们的教科书。他和裴文中轮流看,后用照相制版的方法复制了几本。他一开始抱着字典慢慢啃,一天只读半页、一页。功夫不负苦心人,他以坚强的毅力读完了全书,英文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使以后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领导上又送他去北京大学地质系跟孙云铸、谢家荣等进修了普通地质学、古生物地史学等。
1933年初,杨钟健 (实业部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负责人之一,也是周口店发掘的重要领导者),交给贾兰坡一大盒哺乳动物牙齿标本,让他鉴定完后写出结果。他写了中文标签,又写出了外文 (拉丁文) 标签和目录。杨钟健一看,高兴地笑了,心中思忖: “这小伙子简直可以大胆放手地独立工作了”。不久,贾兰坡从练习生晋升为练习员 (相当于大学本科毕业生转正待遇)。这事在地质调查所引起轰动,一些大学毕业生对他说: “你赚大发了,高中毕业参加工作才两年,就跟我们一样了”。然而他并不自满,更加努力工作,努力学习。他每天跑地点,查看发掘情况,作记录,照相,填日报表,还要采购发掘工具、用品,给工人做工资表,发工资等,忙得不亦乐乎。然而,他无论怎样忙,晚上总要抓紧进修,特别是要读美国奥斯朋写的 《旧石器时代人类》一书。
由于贾兰坡工作成绩突出,业务水平提高很快,就在1935年被晋升为技佐 (中级职称,相当于工程师、助理研究员)。当年裴文中去法国留学,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的领导就决定把领导周口店发掘现场的重任交给贾兰坡。他刚一上任并不顺利,在一段时间里没什么新的收获,新分配去的两名大学毕业生也呆不住,先后离开了。到1936年初,资助他们的大老板——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基金会只给了他们半年的经费,扬言若半年再无新发现,则可能停止资助。
贾兰坡处变不惊,沉着应对,积极努力,当年10月22日,终于发现一副已破碎成几块的人头下颌骨。11月15日先后挖出两具猿人头盖骨,11月26日又挖出一具头盖骨。11天里发现3具头盖骨,消息传遍国内外,贾兰坡成了英雄、新闻人物,英国一家剪报公司统计,世界各地各个文种的报刊登载他发现3具北京人头盖骨的消息竟有2000多条。由于他立下大功,因而在1937年被晋升为技士 (相当于副研究员),他当时仅29岁。他创下了 “两年一台阶,六年三台阶” 的辉煌纪录,不愧是自学成才之路上的迅跑冠军。
抗日战争期间,坐落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办公楼的新生代研究室不能正常工作。趁此机会,魏敦瑞又送他到协和医学院解剖科进修人体解剖学。他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对人体的骨骼、肌肉、神经各部分观察格外仔细。他在白大褂兜里装着人手的腕骨,没事就摸,最后能用手一摸就知道是哪块。还能在用报纸盖上人的骨骼和动物的骨骼时,只要有指甲盖大小的孔,他就能准确地辨认出哪块是人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曾写过一篇短文《如何由碎骨片中辨认出人骨》,发表在 《科学通报》 1953年第2期上。
抗日战争胜利后,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的接收大员高振西及该所所长李春昱都来看望贾兰坡,通知他回该所北平分所上班,职称则套改为技士。他主要还是管理和研究标本。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贾兰坡又重新担任周口店发掘队队长,刚开始发掘时,就发现了5枚人牙,算是初战告捷。他们还接待过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邓小平、彭真、叶剑英等的参观视察。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和副院长竺可桢等更是常来参观、讲学,使他们深受鼓舞。
1984年,贾兰坡与其学生黄慰文合写了 《周口店发掘记》一书,这是对周口店发掘历史的系统总结。这本书已译成日文和英文。日文版由外文出版社同日本经济新闻社合作在日本出版,英文版则由外文出版社与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合作在香港出版。
日石器考古及人类起源演化的探索
1957年,贾兰坡与王建在 《科学通报》 第1期上发表了?泥河湾期地层才是最早人类的脚踏地》 一文。文中指出: “北京人” 在体质特征和石器的制作上有许多进步性质,同时还发现了骨器,又具有使用火和管理火的能力,由此推断出 “北京人” 不能代表最古老的人类和最原始的文化。他们在文章中十分鲜明地阐述论点: “……如果说泥河湾期是第四纪的初期,那么我们说在第四纪初期就有人类及文化的存在; 如果说泥河湾期是第三纪的末期,那么在第三纪末期就有人类及文化的存在。” 因为一些外国学者不相信中国有旧石器时代文化,从20世纪20年代初起,在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相继发现了旧石器,裴文中在1929年又发现了 “北京人” 头盖骨化石以及“北京人” 使用的石器和用火遗迹,才改变了这种观点。但有的学者又认为在中国没有比 “北京人” 再早的文化了。贾兰坡和王建的这篇短论无疑是对这种观点的挑战。这篇2000多字的短论引起了长达4年多的大辩论。参加辩论的人很多,最后谁也没能说服谁,但给这门学科带来了很大的推动力。贾兰坡和同行们,竭力到野外去寻找证据。结果相继发现了比北京人时代更早的 “匼河文化”,距今180万年前的 “西侯度文化”、距今170万—160万年前的 “元谋人” 牙齿及石器、距今110万—115万年前的 “蓝田人” 头盖骨,充分证明了贾兰坡推断的正确。
20世纪50年代,贾兰坡的工作更多地转向周口店以外地区,足迹遍及全国。并把精力放在理论的研究上,特别是旧石器的研究上。1956年发表了 《对中国猿人石器的新看法》。1957年又发表了 《试述中国旧石器时代初期石器文化的相互关系》。1960年发表了 《关于中国猿人的骨器问题》。1964年发表了 《中国猿人及其文化》。他关于骨器的观点受到了国内外不少学者的重视。50~70年代,贾兰坡对中国旧石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北部,特别是在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等地。1962年他与王择义、王建出版了 《匼河》专著,指出匼河遗址的时代,属于中更新世早期,并指出丁村文化是由匼河文化逐渐发展而来的。1972年,贾兰坡与盖培、尤玉柱发表了 《山西峙峪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从地貌、地层、脊椎动物化石和旧石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研究,指出华北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至少有两个系统,即 “匼河—丁村系”,和 “周口店第一地点——峙峪系”,首先提出了我国原始文化的继承关系,他还亲自到河北、内蒙古、东北等地考查和研究后,提出中国、东北亚和北美的细石器可能起源于我国华北的论点,他的学术见解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重视,美国学者认为这些论点 “对北美考古是指导性的”。
1978年,他在《中国大陆上的远古居民》 一书中,提出了人类起源于东亚南部的论点,受到国际学术界重视。该书与他1975年出版的高级科普巨著——《周口店——北京人之家》 分别被译成英、日、德和西班牙等文种出版。
1982年,贾兰坡撰写的高级科普巨著——《人类的黎明》一书,作为 《科普全书》 之一种,由香港三联书店和上海科学??术出版社出版,该书图文并茂,内容生动丰富,向广大群众介绍了很多当时最新科研成果。
1989年,贾兰坡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 “太平洋史前学术会议” 上,建议修改地质年代表,把表中的最后阶段 “新生代”??分为二,将上新世至现代划为 “人生代”,“新生代” 只包括从古新世至中新世。
1990年,他在《大自然探索》 上发表了 《人类的历史越来越长》 的文章,提出了新的论断: “根据目前的发现,必将在上新世距今400多万年前的地层中找到最早人类遗骸和最早的工具,(人) 能制造工具的历史已有400多万年了”。
1994年,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了 《贾兰坡讲: 中国古人类大发现》一书。同年,贾兰坡又与考古学家杜耀西、李作智合作,在台湾幼狮文化事业公司出版了 《中国史前人类与文化》??书,都得到好评。
贾兰坡另一科普著作《北京猿人匆匆来去》在日本出版后很快销售一空。日本电视工作者同盟 (东京电视系统TBS) 根据此书还拍摄了电视片。
贾兰坡在70多年里,对自己的学科专业苦钻苦学,孜孜不倦,积累了大量的科学资料,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由此而具备了高深的理论素养。他撰写发表了400多篇 (册) 学术论文和书籍,对我国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学、第四纪地质学等方面做出了优异的成绩和卓越的贡献。他是把古人类学、古脊椎动物学、旧石器考古学、第四纪地质学很好地结合起来的典范。他曾应邀去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和日本、美国、瑞士、阿尔及利亚等国家讲学,受到热烈欢迎。他于1994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他还担任了美国人类起源研究所研究员。他于1996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他虽没有大学文凭,但他抓住了机遇,通过自己的勤学苦练,结出了国内外公认的闪光硕果。
简历
1908年11月25日 出生于河北省玉田县邢家坞村。
1920年 到北京读书。
1929年 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高中。
1931年 考入实业部地质调查所,任练习生,去周口店古人类遗址从事发掘工作。
1933年 升为练习员。
1935年 升为技佐,接替裴文中领导周口店发掘工作。
1936年11月 连续发现3件 “北京人” 头盖骨,轰动学术界。
1937年 升为技士,抗战期间在北平留守。
1945年 任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北平分所技士。
1953年 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副研究员。
1957年 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1980年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院士)。
1994年 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6年 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01年7月8日 在北京病逝。
主要论著
1 Chia,L. P. and Liu H. T. Fossil Myriapods from Choukoutien.Bull. Geol. Soc. China,1950,30 (1): 23—27
2 贾兰坡. 中国猿人. 北京: 龙门联合书局,1951
3 贾兰坡. 我们的祖先. 北京: 知识书店,1951
4 贾兰坡. 河套人. 北京: 龙门联合书局,1951
5 贾兰坡. 山顶洞人. 北京: 龙门联合书局,1951
6 贾兰坡,刘宪亭. 从鱼到人. 北京: 知识书店,1951
7 王日伦,贾兰坡. 周口店第四纪冰川现象的观察. 地质学报,1952,32(1—2): 16—25
8 贾兰坡. 从猿人脑发展到现代人脑.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54: 1—70
9 贾兰坡. 骨骼人类学纲要.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54: 1—56
10 吴汝康,贾兰坡. 周口店新发现的中国猿人化石. 古生物学报,1954,2 (2): 267—288
11 杨钟健,刘宪亭,周明镇,贾兰坡. 中国标准化石 (脊椎动物). 北京: 地质出版社,1954: 54—57
12 郭沫若,杨钟健,贾兰坡. 中国人类化石的发现和研究.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55
13 贾兰坡. 对中国猿人石器的新看法. 考古通讯,1956,(6): 1—8
14 贾兰坡. 在中国发现的手斧. 科学通报,1956 (12): 39—41
15 贾兰坡. 旧石器时代文化.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57: 1—64
16 贾兰坡. 长阳人化石及共生哺乳动物群. 古脊椎动物学报,1957 (1):247—258
17 贾兰坡. 旧石器的研究对更新统地层划分的作用. 中国第四纪研究,1958,1 (1): 132—133
18 贾兰坡. 关于中国猿人的骨器问题. 考古学报,1959 (3): 1—4
19 贾兰坡. 中国猿人化石产地1958年发掘报告.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59,1: 21—26
20 贾兰坡. 广东地区人类学及考古学研究的未来希望. 理论与实践,1960,(3): 37—42
21 贾兰坡. 中国猿人的石器和华北其他各地旧石器时代早一阶段的石器关系.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0,2: 45—50
22 贾兰坡. 谈中国猿人石器的性质和曙石器问题——与裴文中先生商榷,新建设,1961,(9)
23 贾兰坡. 和邱中郎同志讨论匼河文化遗址的时代.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2,6: 295—298
24 贾兰坡. 中国猿人及其文化. 北京: 中华书局,1964: 1—165
25 贾兰坡. 水洞沟旧石器时代遗址的新材料.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4 (8): 75—83
26 贾兰坡. 蓝田猿人头盖骨发现经过及地层概况. 科学通报,1965 (6):477—481
27 贾兰坡. 有关人类起源的一些问题,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74,12(3): 165—173
28 贾兰坡. 周口店——北京人之家. 北京: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9 贾兰坡. 中国细石器的特征和它的传统、起源与分布.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78,16: 137—143
30 贾兰坡.中国大陆上的远古居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78: 1—146
31 贾兰坡. 从人类起源问题谈到我国近年来的重大发现. 史学月刊,1980 (1): 11—16
32 贾兰坡. 中国的旧石器时代. 科学,1982 (7):1—12
33 贾兰坡. 人类的黎明.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与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合作出版,1983: 1—269
34 贾兰坡. 北京猿人生活中的几个问题. 史前研究,1983 (2): 19—22
35 贾兰坡. 人类的历史越来越长. 大自然探索,1990 (1):1—3
36 贾兰坡. 悠长的岁月. 长沙: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1—292
37 贾兰坡. 周口店记事.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相关参考
红楼梦中贾兰简介贾兰是谁的儿子?红楼梦中人物贾兰,贾珠与李纨的儿子。在寡母的调教下,熟读四书五经。他会有着怎样的命运呢?能顺利走上仕宦之道吗?根据高鹗整理的续本:贾兰成年后考中第一百三十七名举人。后来
红楼梦贾兰红楼梦贾兰是一个贾府的配角,虽然是血统纯正的嫡长孙,却也没什么人在意这个孩子。新版红楼梦贾兰剧照贾兰出场一共也没几次,要么就是赏赐给他东西,要么就是别人口中描述。而红楼梦贾兰最鲜明的两次记录
贾兰,是曹雪芹所著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其父是贾宝玉的嫡亲哥哥贾珠,母亲是李家姑娘李纨。贾珠英年早逝,贾兰是李纨给他生的遗腹子。 贾兰是贾府一个边缘化的人物,他的光芒掩藏在他二叔贾宝玉
要想说贾兰,首先要让大家知道他的出处。而说到他的出处,就不得不提到一本世所推崇的名著,那就是《红楼梦》。 《红楼梦》是清朝小说家曹雪芹所著的,一本中国古典章回体长篇小说。它与《西游记》、《水浒传
贾兰坡对第四纪地质、古脊椎动物、古人类和考古等方面都有很多研究,在旧石器的考古方面,成绩最为显著。作为一位世界公认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贾兰坡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参加了周口店的发掘工作。
清朝人物中文名:贾兰别名:兰哥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荣国府职业:贾府少爷父亲:贾珠母亲:李纨爷爷:贾政奶奶:王夫人曾祖母:贾母贾兰从李纨的曲〈晚韶华〉中能侧面猜出来: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
贾兰是贾珠的儿子,那么贾兰是李纨亲生儿子吗?贾兰应该说是李纨的亲生儿子。在贾珠死了之后,李纨是万念俱灰,她还那么年轻就守了寡,所以当时的李纨如果没有儿子贾兰是没必要再跟贾府有什么瓜葛,不用把自己的青春
贾兰是贾珠的儿子,那么贾兰是李纨亲生儿子吗?贾兰应该说是李纨的亲生儿子。在贾珠死了之后,李纨是万念俱灰,她还那么年轻就守了寡,所以当时的李纨如果没有儿子贾兰是没必要再跟贾府有什么瓜葛,不用把自己的青春
贾兰是贾珠的儿子,那么贾兰是李纨亲生儿子吗?贾兰应该说是李纨的亲生儿子。在贾珠死了之后,李纨是万念俱灰,她还那么年轻就守了寡,所以当时的李纨如果没有儿子贾兰是没必要再跟贾府有什么瓜葛,不用把自己的青春
贾兰是贾珠的儿子,那么贾兰是李纨亲生儿子吗?贾兰应该说是李纨的亲生儿子。在贾珠死了之后,李纨是万念俱灰,她还那么年轻就守了寡,所以当时的李纨如果没有儿子贾兰是没必要再跟贾府有什么瓜葛,不用把自己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