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王晓青人物简介

Posted 地质

篇首语:丈夫欲遂平生志,一载寒窗一举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王晓青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王晓青人物简介

·王晓青



王晓青,区域地质学家、地质制图学家。早年从事湖南省和中南地区的地质、矿产调查及研究工作,发现和评价了几十个不同矿种的矿产地,特别为湖南省地质科学研究和矿产资源应用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湖南通”。1955年以来,以地质编图、制图为主要方法和手段,进行了中国区域地质综合研究,他领导编制的 《1∶300万中国地质图》 及全国1∶100万国际分幅的整套综合性地质图件等,是对中国地质资料的全面系统总结,对提高全国地质研究程度和对地质找矿工作的战略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王晓青,曾用名王震,1900年7月2日生于湖南省湘乡县汪家冲。192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获理学士学位。1926年回到湖南长沙,在修业中学当了两年教师。

1928年春,他进入湖南省地质调查所,在该所负责人刘基磐、 田奇㻪等领导下从事区域地质、 矿产地质调查和研究工作,他参与了湘潭上五都锰矿、益阳板溪锑矿、湘乡梓门桥煤矿、新化锡矿山锑矿等矿产地质调查,也参与了湘中六县的区域地质调查与填图工作,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1934年,中国工程师学会应四川省政府的邀请,组织考察团赴四川进行工业、交通及地质矿产综合考察。王晓青为赴川考察团成员。他对四川彭县多金属矿床进行了详细考察,并提交了考察报告。他还提出应尽快成立 “四川省地质调查所”,并拟订了建所组织大纲与人员配备方案。3年多以后,留德归来的地质学家李春昱,在翁文灏推荐、指示下,筹创、建成了 “四川省地质调查所”,并担任所长。王晓青等人早年的合理化建议很快得以实现。

王晓青由四川回湖南后,又对各地矿产地质做了很多调查,取得了很多成果。

1937年 “七七事变” 后,上海、南京相继沦陷,日本侵略军向华中地区推进。1938年夏,湖南省地质调查所为保全资料、标本、仪器设备等,迁往湘西南山区洪江县的黔城镇。王晓青在二位工友陪同下,不辞辛苦,承担护送所里物资、工作用品等的重任,随民船逆沅江而上,历时月余,才安全到达目的地。随后,他就近着重调查了湘西南地质矿产。1940年,李四光一行到达湘西南洪江、会同等地进行地质矿产考察时,王晓青陪同前往。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湖南省地质调查所迁回长沙。王晓青又着重调查了湘西北山区地质矿产。

1949年8月,长沙和平解放。王晓青和所有正直的知识分子一样感到欢欣鼓舞。1950年春,为了使刚刚建立的湖南省人民政府了解全省矿产资源情况,王晓青在《新湖南日报》上连续三天发表《湖南的地质》 长文。同年,他作为湖南省科技界12位代表之一,到首都北京参加了中央人民政府召开的全国首届自然科学工作省代表大会。1951年,他担任中南地质调查所长沙分所所长,又兼湖南大学教授。1953年,他被任命为常宁县水口山铅锌矿勘探队队长。1954年他任中南地质局副总工程师,担负起了中南大行政区地质事业的技术领导重任。同年,他加入“九三学社”。

1955年,王晓青调到北京,任地质部矿产普查委员会二级工程师,后又调往地质部地质矿产研究所。1956年任该所第??研究室 (即区域地质及综合地质编图研究室) 主任。从此参与领导了全国的区域地质综合研究及地质图件编制事业。1959年他又担任了 “中国地质图编审委员会” 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由于他出色的工作在1964年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领导编制的很多图件都获得了多项大奖。

“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虽受到严重冲击,但他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最后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他以后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1990年1月25日在北京病逝,终年90岁。

对湖南区域地质矿产研究的贡献



王晓青于1928年至1954年的26年间,一直从事湖南及邻区的地质、矿产调查研究工作,踏遍了几十个县的山山水水,调查了20多个矿种的上百个矿产地,编写了几十份地质、矿产调查研究报告,并编制了10张局部地区的地质、矿产图件,为填补湖南及其邻区的地质、矿产资料空白,为提高湖南及其邻区的地质矿产研究程度做出了显著贡献; 掌握了本区丰富的地质、矿产实际资料,在地质界老一辈中被誉为 “湖南通”。

当王晓青于1928年春进入湖南地质调查所后,接受的第??项任务就是随田奇㻪等调查湘潭县上五都 (地名) 锰矿的特征和远景。他们在调查报告中明确指出,该锰矿是红土中的硬锰矿结核,矿石呈肾状、肠状和网结状,因而不同于沉积型的层状和似层状锰矿床,其规模和远景都逊色于沉积的层状锰矿床。接着他们调查了湘潭县五里堆纤维石膏和岩盐矿,查明了该膏盐矿产在第三系,石膏矿层的顶板和底板均为含岩盐的青灰色页岩,膏盐层共厚1米左右,从而查明了此矿的地质特点并评价了其价值。他们又调查了益阳县板溪锑矿,进而对著名的新化县锡矿山锑矿做了研究,指出矿床产出的构造部位是由上泥盆统锡矿山灰岩组成的背斜轴部,远景颇大。此后在20世纪30年代初,王晓青对桃林铅锌矿、黄金洞金矿、大文山锡砷矿和湘乡县铅锌矿等,均一一做了调查研究,并分别写出调查报告。在掌握了大量矿产地质实际资料的基础上,为了把 “点” 连成 “面”,王晓青等在粤汉铁路沿线及其以西地区长沙、宁乡、湘潭、湘乡、衡山、邵阳六县进行了区域性的地质调查,编写了六县地质志,编绘了相应的地质图。这是湘中地区首份大面积的区域性地质成果,对提高本区地质研究程度和开展找矿工作起了重要作用。王晓青在临湘地区的地质调查中,在浅变质的板岩中发现了三叶虫化石,从而确定此板岩层时代为寒武纪; 在涟源地区的考察中发现了奥陶纪的笔石化石; 在浏阳县的调查中发现了二叠纪乐平煤系底部硅质岩中含磷高,颇有远景。此后不久其他地质学家在湖北襄阳和贵州开阳也相继发现了磷矿层,于是 “三阳 (浏阳、襄阳、开阳)开泰” 流传一时。王晓青在湘东北临湘、平江和浏阳等县地质矿产调查的基础上,跨越洞庭湖到达湘北的华容和常德等县开展野外路线地质填图工作,编写了长沙—常德地区地质报告,并编制了相应的地质图。

1934年王晓青去四川考察回来以后,对湘潭县谭家山、永兴县马田圩和白头狮等地煤矿,资兴县三都煤矿和瑶岗仙白钨矿,郴县柿竹园多金属及钨锡矿,茶陵县邓埠仙钨矿,桂阳县黄沙坪铅锌矿,以及湘东南的汝城和桂东等县的矿产资源概况,均一一做了较深入的调查研究,其中有些矿产查明了其成矿时代和特点 (如煤矿,有些确定为属上二叠统乐平煤系——马田圩、白头狮; 有的确定为属侏罗系——谭家山、三都),有些查明了矿床成矿特征和规模,对进一步认识和开发湘东南地区的矿产资源奠定了良好基础。20世纪30年代,王晓青在对湖南各地各种矿产详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参与编写了总结性的巨著——《湖南铁矿志》 (1934)、《湖南锰矿志》 (1935)、《湖南钨矿志》 (1937)及 《湖南锑矿志》 (1938),后三部他都是第一作者。

抗日战争初期,王晓青对湘西南地区元古代板溪群中的金矿和邻省贵州锦屏、天柱等县的金矿,进行了广泛调查,首次发现了南方变质岩系中有金的成矿作用和形成金矿的有利条件。找到了板溪群中的含金石英脉,进而编写了 “湖南的板溪群” 和 “湖南金矿的分布” 等研究报告。抗日战争中期至后期,王晓青填制了北起泸溪县,南至湘桂二省交界的道县,西至湘黔省界,包括九个县范围的湘西南地区地质图和矿产图,这是本区的第一张地质图和矿产图,从而填补了湘西南地质的空白,为开发边远的湘西南作出了积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王晓青领队赴湘西北石门和桑植等县进行地质填图和矿产资源调查。在石门地区的调查中他发现了有工业意义的锰矿; 在桑植地区的调查中他发现了由泥盆系砂岩构成的风景奇美的石林和石炭系灰岩形成的溶洞,溶洞中赋存有奇特壮丽的石笋、石钟乳和地下暗河等,现今这些地区已被开辟为湘西北的风景旅游区——张家界。因此,他是揭开湘西北地质一地貌特征奥秘和开辟张家界旅游区的先驱者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晓青满腔热诚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1950年,王晓青赴河南调查平顶山煤田,他在调查报告中确切地肯定 “平顶山是个好煤田”,从而为国家开发平顶山煤田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常宁水口山铅锌矿勘探队队长任上,为评价和肯定水口山是中国大型铅锌矿之??做出了可喜的成绩。王晓青于1954年被任命为中南地质局副总工程师后,深入各普查、勘探区进行全面调查、指导工作,认真审阅各普查、勘探报告,严把质量关,向上级和有关部门积极提出地质—找矿工作中的合理化建议,为推动中南地区地质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兢兢业业发展中国的地质编图、制图事业



1955年,王晓青调到地质部矿产普查委员会,不久又调到地质部地质矿产研究所,以他渊博的地质理论和丰富的野外实践经验为基础,开展了以地质编图为主要手段的大区域的和全国性的综合地质研究工作,并做出了显著成绩。1956年他担任地质部地质研究所第一研究室 (即区域地质及综合地质编图研究室)主任后,为了适应中国地质工作的大发展和正式开展大规模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需要,他于1957—1960年组织编制了 《1:300万中国地质图》 和11幅国际分幅的 《1:100万地质图》。为了推动我国地质事业的发展,他于1959年5月组织召开了全国第一届地质编图工作会议,会议中不仅有250名代表交流了各种专业地质图件的编制理论、原则和方法,而且展出了各种地质图件175份 (套),并在会后不久成立了中国地质图编审委员会,负责制定全国地质编图的总体规划和正式出版图件的审查验收工作。地质部部长、卓越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兼任编审委员会主任,王晓青任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1960年至1961年他负责组织和主笔编写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1:50万—1:100万一套综合地质图件编制规范” (草案),使中国的中、小比例尺各专业地质图件 (地质图、矿产图、构造图、成矿规律图、岩相古地理图等等) 的编图工作初步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促进了各专业性图件编图原则和表示方法的统一,从而推动了我国地质编图工作的蓬勃发展。在此基础上,1961—1965年期间,他又积极组织编制了全国1:100万国际分幅的一整套综合性地质图件,其中包括正式出版的地质图、矿产图各49幅,大地构造图、内生矿产成矿规律图各28幅,各图幅相应的文字说明书共900多万字,另编有岩浆岩图、岩相古地理图、断裂系统图、物化探异常图等等一系列的辅助图件。这套庞大的综合研究和编图工作,是对中国地质资料全面系统的总结,它对加深中国地质—成矿特征的认识,对提高全国地质研究程度和对地质—找矿工作的战略部署,都有重要意义,因而被国家科委评为1965年国家重大科技成果,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期间再次被评为全国重大科技成果,受到奖励。由于王晓青长期坚持不懈的辛勤工作,为开拓湖南地质和发展中国地质编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因而1964年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5—1967年他又主持编制了1:300万的中国地质图大型挂图,这是我国首次编制和正式印刷的20幅拼接多色大型挂图。该图从编制到印刷都达到了20世纪60年代时期的国内最高水平,因此该图和上述百万分之一国际分幅的 “一套图” 均被列入 “中国地质图类和亚洲地质图” 项目,荣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王晓青是获奖中的首位主要作者 (见1982年11月1日 《人民日报》 及 《光明日报》)。

王晓青一生热爱地质事业,热爱祖国和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1951年,国家为加强中南五省 (区) 地质工作而建立中南地质局时,当时担任中南地质调查所长沙分所所长兼湖南大学教授的王晓青,将长沙分所的所有仪器设备、资料、标本、图书等全部资产,完整无损地移交给了中南地质总局。1956年,王晓青调入地质部地质研究所后,专心进行中国区域地质研究和小比例尺地质编图工作,他那勤勤恳恳、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勇于负责、不怕困难的献身精神,为后人树立了 “为事业要勇挑重担,对工作要兢兢业业” 的良好榜样。

王晓青在地质战线60多年的辛勤耕耘中,编写了几十份地质、矿产调查研究报告和图件,并及时提供给地质、找矿单位直接使用,为直接指导生产、加速找矿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虽然他的工作成果有三分之二没有正式公开出版,然而,他为祖国地质事业所立下的丰功伟绩,是有口皆碑的,永远为党和人民所肯定和纪念的。

1990年1月25日,他在北京病逝,终年90岁。

简历



1900年7月2日 生于湖南省湘乡县汪家冲。

1925年 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获理学学士学位。

1926—1927年 任湖南长沙市修业中学教师。

1928—1950年 任湖南省地质调查所技士、技正、主任。

1951—1952年 任中南地质调查所长沙分所所长兼湖南大学教授。

1953年 任湖南常宁水口山铅锌矿勘探队队长。

1954年 任中南地质局副总工程师,加入“九三学社”。

1955年 任地质部矿产普查委员会二级工程师。

1956—1990年 任地质部地质矿产研究所 (后为地质研究所) 研究员,曾兼区域地质及综合编图研究室主任。

1964年 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90年1月25日,在北京病逝。

主要论著



1 王晓青. 湖南湘潭谭家山煤田地质报告. 湖南省建设厅地质调查报告(第9号) 经济地质志,1930,9 (6): 29—36

2 王晓青,许原道,粟显球. 湖南郴县金船塘矿产报告. 湖南省建设厅地质调查报告 (第10号) 经济地质志,1930,10 (7): 1—18

3 王晓青. 湖南湘乡垇头山煤田地质报告. 湖南省建设厅地质调查报告(第12号) 经济地质志,1931,12 (9): 1—17

4 王晓青,粟显球. 湖南永兴马田圩煤田地质. 湖南省地质调查所报告(第17号). 经济地质志,1935,17 (11): 55—58

5 王晓青,刘祖彝. 湖南长 (沙) 常 (德) 地区地质志及地质图. 湖南省地质调查所专报 (乙种),1936 (1): 1—106

6 王晓青, 田奇㻪, 刘祖彝, 廖友仁, 许原道, 汪国栋. 湖南钨矿志. 湖南省地质调查所专报 (甲种),1937,3 (1): 1—111

7 王晓青,许原道,刘国昌. 湖南锑矿志. 湖南省地质调查所专报 (甲种),1938,4: 1—182

8 王晓青,靳凤桐. 贵州天柱、锦屏两县之金矿. 地质论评,1939,4(6): 435—454

9 王晓青. 湖南金矿之分布. 地质论评,1940,5 (5): 373—384

10 王晓青. 湖南煤矿之类别及其储量之新估计. 湖南建设季刊,1941,1(3—4): 28—38

11 王晓青. 湖南临武香花岭锡砒矿地质报告. 湖南建设季刊,1941,1(3—4): 88—94

12 王晓青. 湖南之锑矿. 地质论评,1941,6 (3—4): 269—284

13 王晓青,周圣生,袁在枢. 湖南临湘桃林丁家畈铅锌矿. 中南地质汇刊,1950 (1): 17—26

14 王晓青,靳凤桐. 湖南江华麻江源锡钨矿. 中南地质汇刊,1950 (1):27—45

15 王晓青,周圣生,王北海. 湖南郴县金船塘矿产 (铅锌矿、砒钨锰铋). 中南地质汇刊,1950 (1): 47—59

16 王晓青,刘元镇. 湖南邵阳牛马司煤田. 中南地质汇刊,1951 (3):25—33

17 王晓青,周圣生,王北海. 湖南宁乡煤炭坝五亩冲一带煤田. 中南地质汇刊,1951 (3): 65—72

18 王晓青,徐瑞麟. 湖南醴陵石门口煤田. 中南地质汇刊,1951 (3):95—109

19 王晓青. 湖南湘潭小花石煤田. 中南地质汇刊,1951 (3): 111—120

20 王晓青. 水口铅锌矿地质及勘探方法. 地质部1954年有色金属专业会议特辑. 北京: 地质出版社,1954: 162—174

21 王晓青. 改编1 : 300万中国地质图简介. 地质月刊,1959 (7):39—40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王思政生平_王思政简介_王思政人物评价

本名:王思政字号:思政所处时代:南北朝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太原祁县主要成就:坚守颍川,抵挡东魏十万大军官职:大将军,都督河南诸军事(东魏)官职:都官尚书、仪同三司(北齐)王思政  王思政,字思政,生

历史人物 楚声王的主要事迹 楚声王的人物生平 楚声王的人物简介

  本名:熊当  别称:楚声王、声桓王www.cha138.com  所处时代:东周战国时期  民族族群:华夏族楚声王——被“盗”所杀  楚声王六年(前402年),楚声王被“盗”所杀,其子熊疑继位,是

历史人物 楚幽王的主要事迹 楚幽王的人物生平 楚幽王的人物简介

  本名:熊悍  别称:楚幽王  所处时代:战国时期www.cha138.com  民族族群:华夏族  主要成就:于幽王三年击退秦魏联军楚幽王——于幽王三年击退秦魏联军  楚幽王,楚考烈王之子(一说经

历史人物 王满堂是谁 王满堂简介 王满堂与明武宗的故事

王满堂又称王浣衣、浣衣皇后,生于霸州,是当地有名的美人。虽说是“浣衣皇后”,但她一辈子都没有做过真正的皇后,却也和皇后这个名号扯上了不少关系。王满堂>王满堂是谁王满堂简介>王满堂,河北霸州人。王满堂就

历史人物 王翠翘简介 王翠翘的芗剧剧目 王翠翘的传奇人生 王翠翘怎么死的

  中文名:王翠翘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明朝  出处:《西湖二集》  王翠翘,明朝江南地区的著名传奇女子,她的悲剧故事广泛流传,被写入多部文学作品与大量民间传说中。关于王翠翘故事,在明代嘉靖年间

历史人物 王翠翘简介 王翠翘的芗剧剧目 王翠翘的传奇人生 王翠翘怎么死的

  中文名:王翠翘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明朝  出处:《西湖二集》  王翠翘,明朝江南地区的著名传奇女子,她的悲剧故事广泛流传,被写入多部文学作品与大量民间传说中。关于王翠翘故事,在明代嘉靖年间

历史人物 王伯当的主要事迹 王伯当的人物生平 王伯当的人物简介

  本名:王伯当  所处时代:隋朝  去世时间:619年www.cha138.com  主要成就:隋末瓦岗军将领  王伯当,是李密的学生,随李密一起投奔瓦岗寨,为李密的心腹。李密与王世充在偃师决战,命

王简介 王怎么死的

  王简介王怎么死的  王怎么死的  汉武帝刘彻的生母王,观其一生,她是个非常幸运的女人。为什么说是幸运的呢?其实纵观历史,如同王一样是平民出身最后一步步成为皇后的人也有。然而王不仅是平民,在嫁与刘启

历史人物 王克敏简介_王克敏生平_王克敏下场如何

中文名:王克敏别名:王叔鲁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广东出生日期:1876年5月4日逝世日期:1945年12月25日职业: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首脑王克敏——“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首脑之一  王克敏(

历史人物 兰陵王简介,兰陵王是怎么死的?

兰陵王简介,兰陵王是怎么死的?  大家看过电视剧兰陵王的都知道,北齐的兰陵王温文尔雅,而且还骁勇善战,是一位出色的将军,但是他的结局却令人唏嘘不已,让人很是难受无奈,那么,兰陵王简介,兰陵王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