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赵金科人物简介
Posted 地层
篇首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赵金科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赵金科人物简介
·赵金科
赵金科,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地质教育家。他是研究二叠纪和早三叠世菊石的分类、起源、演化、地史分布等的重要开拓者。提出 “华夏菊石动物群” 的学说。对二叠—三叠纪生物地层学研究贡献极大,并提出我国长兴阶为世界二叠系最高层位的理论,在国际上很有影响。长期从事地质古生物学教育,培养了很多人才。
赵金科,号子铭,1906年6月10日出生于河北省曲阳县??个农民家庭。他秉性温和,勤奋好学。由于全家的鼎力支持被送进学堂。1926年他中学毕业,同年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国立北京大学预科,两年后升入地质系。在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期间,他善于学以致用,常利用寒暑假,考察曲阳县境内的地质矿产。离他家40里有个灵山煤矿,经他考察建议沿矿井向东面延伸可以增加更多的产量。他给当地在黄土里开采汉白玉的人指出采挖方向,消除了采石人怕采完后谋生困难之忧。在大学就学阶段,北京大学地质系名师会萃,他深受教益。由于他学习刻苦努力,成绩突出,1932年毕业后,被留任助教。他在繁忙的教学和行政工作之余,充分利用图书资料等良好的条件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探索地质学的理论问题。当时“活动论” 和 “泛大陆” 概念对他有广泛的影响。通过对元古代基底与地槽区关系的分析,提出震旦纪地槽呈环状分布于极部泛大陆周围和内部的看法。1936年发表于中国地质学会志,文章刊出后,美国 《泛美地质学家》杂志即予转载,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1937年,他获得美国文化基金资助,赴美进修深造。他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结识著名头足类专家米勒 (Miller) 教授和库墨 (Kummer) 教授。在美期间,他不受追求高学位的影响,而是踏踏实实,并坚持加强基础研究、扩大视野的一贯主张,利用假期时间独自一人去考察美国地质。1938年暑假,他沿哈德逊河北上,直到加拿大魁北克省,不畏辛苦地沿途考察了寒武纪—泥盆纪地层、地质。这对他后来从事古生物学、地层学和地质学的研究,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1939年赵金科学成归国。时值民族危机深重浴血抗战之际,他满怀报效祖国之热忱,绕道香港,直赴桂林,与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李四光所长会晤,并任该所副研究员。当时因设备条件缺乏,经费不足,不少人离所,而他却留在该所,与张文佑??道,在李四光领导下,进行广西煤田地质调查,以解决抗战期间的用煤问题。同时,全面研究广西地质及其发展,广泛收集资料,重点研究广西山字形构造的形态和发展历程。他这一时期的工作,深得李四光的称赞。1942年升任研究员。1944年研究??搬迁重庆,他又与吴磊伯、徐煜坚合作,进行湘黔铁路的工程地质和沿线的煤田地质调查,他们在条件很差的情况下,风餐露宿,风尘朴朴,为民族抗战贡献一份力量。由于他研究工作取得卓越成绩,于1945年获首届 “许德佑先生纪念奖金”。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年底赵金科随地质研究所迁回南京。这一时期他系统地整理了广西地质调查资料,完成了一系列的论著。然而,他在回顾抗战时期的工作时,谦虚而风趣地说“路没有少跑,文章写得不多”。其实他手头上积累了大量广西的地质资料,由于战时有更多急于要完成的野外调查任务和调查报告,而暂缓系统论著,这正是他的难能可贵之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他怀着对中国共产党的崇高敬意和信赖,以及对新中国的向往,积极参加反迁护所斗争,并与在国外的李四光取得联系,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迎接南京的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积极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1950年政务院决定建立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他被任命为副所长,1964年任所长,1984年因年事已高,改任名誉所长。从研究所的筹建和各个时期的发展,每一步都倾注了他的心血,为古生物研究所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参加制定国家12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1965年他作为中国科学院代表团成员出访苏联; 曾担任《中国科学》编委,全国地层委员会第一、二届常委兼三叠系学科组副组长,《地层学杂志》 主编,中国地质学会理事,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名誉理事、江苏省古生物学会第一届理事长。1950年加入 “九三学社”,曾任 “九三学社” 南京分社常委;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研究所党组成员、第一届党委委员,他还被选为中共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共江苏省第六届委员会侯补委员。
赵金科是我国研究化石头足类学科的创始人之一,长期是学科的带头人。他虽然政务繁忙,仍孜孜不倦地致力于学科发展,坚持科研,完成科学著作,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科学财富。
广西地质研究的奠基人之一
抗日战争时期处于大后方的广西,人口激增,使本来就缺煤的广西省,更感到煤炭能源的紧缺。当时地质研究所所长李四光对广西地质研究工作拟定了两项计划: 一是进行广西的煤田地质调查,为抗战时期解决用煤问题; 二是全面研究广西山字形构造的形态和发展历程。在李四光领导下,他和张文佑分工合作完成这两项任务。赵金科在广西和湘黔铁路沿线进行煤田地质调查和工程地质工作。他以坚毅的精神,不畏艰苦,在人烟稀少、瘟疫盛行的大瑶山区,一个月内踏遍了八个县,完成了四幅 《1:10万地质图》 的测制任务。特别是查明了广西山字形的西翼反射弧和中轴,即出现在大瑶山一带。查明山字形构造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可以根据山字形构造各个不同的部位的力学特点,指导寻找各种不同的矿产,如煤矿通常在山字形构造的两翼和中轴之间的部分; 弧顶部分常常是内生金属矿产赋存的部位。由于战时条件所限,而当时的野外调查任务接二连三,直到抗战胜利研究所迁回南京后,方得进一步整理几年来艰辛所得的野外资料和成果,系统地撰写论文。如,建立广西地层层序; 论述该区地层发育史; 与李四光、张文佑合作编制了 《1:200万广西地质图》;从地层发育的角度论述了广西山字形构造的发育阶段; 报道了广西西部早三叠世的菊石新属。所有这些为广西地质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头足类古生物学创始人之一
1937年,赵金科赴美深造时,所研究的化石就是谢家荣采自湖南湘潭谭家山一带的黄铁矿化的头足类化石标本。这是一批保存精美的菊石,这些菊石的缝合线独具特色,八叶型缝合线具完整的腹叶,以致根据缝合线的 “原始” 性有人认为化石群的时代为早石炭世; 而这些菊石的缝合线的叶基部齿化,是“齿菊石式”,又有人认为其时代应为三叠纪。而实际上这些菊石的时代应该是二叠纪。这表明我国南方二叠纪菊石具有其独特性。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赵金科在这一领域里的开拓是既艰巨而又极富有科学价值。中国南部的晚二叠世地层是主要含煤岩系之一,赵金科善于从生产实践中找研究课题,早在50年代中期,他就注意到晚二叠世菊石的存在,并采集了部分标本。随着50年代后期,大规模的区域地质测量和矿产普查勘探的开展,也源源不断地发现了许多晚二叠世的菊石,经过10多年的搜集,积累了数以千计的标本,分别见于80多个产地,是国际上晚二叠世菊石少有的十分丰富的产地。他曾风趣地说: “研究二叠系中国南方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他早年就意识到中国二叠纪菊石具有其特殊性,应对这一研究领域为世界作出贡献。1980年前苏联外高加索卓勒法地区存在晚二叠世地层,但由于对某些菊石错误的鉴定,把一部分晚二叠世的化石定为早三叠世,以致长期认为化石层序有反常现象。50年代后期苏联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曾组织专题研究,但仍把一部分晚二叠世地层划归早三叠世。赵金科 (1965年) 曾首先论证并指出其错误。他和他的学生合作将华南晚二叠世头足类的研究成果写成专著《华南晚二叠世头足类》,于1978年出版。这一专著是世界晚二叠世菊石最系统、全面的文献。专著中论证了晚二叠世最早期的原始类型和最晚期的进化类型,是在中国南部晚二叠世海域中发生、发展和消亡的一个大型菊石动物群,并命名为 “华夏菊石动物群”。这一研究对论证中国晚二叠世晚期的长兴阶是世界上二叠纪最晚的一个阶的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在地质年代表中,继二叠纪之后是三叠纪,他在广西多年的工作中收集了大量三叠纪菊石的材料。这项研究对中国和世界都是重要的。他于1959年出版的专著 《广西西部下三叠纪菊石》,对三叠纪早期菊石进行了系统研究,这在世界上也是为数不多的,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赵金科对化石头足类的研究不仅有上述集中的巨著,而且对泥盆纪、白垩纪各个地质时代,东起沿海地区,西至青藏高原的广泛地域,都有他的研究成果。足以说明他的学术成就是非常全面的。
新中国地层、古生物研究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赵金科担任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的领导工作长达34年。并参与国家的科研组织计划活动。因此,他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时间用于科学研究的组织管理和学术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为配合国家的经济建设,积极参与组织地层、古生物学界的科研力量,进行区域性含矿地层的研究; 协助所长组织当时国家急需的 “太子河流域地层” 等科研队,进行多门类化石的系统区域地层研究,这个项目的研究纠正了许多以往的错误,奠定了以后华北地台地层划分的格局,并于1956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为配合在全国展开地质勘探的??要,普及和推广地层古生物知识,他参与了 《中国标准化石》手册的编制和标准地层剖面的测制工作。此外还亲自赴野外参加考察宝成铁路的工程地质、广西南丹大厂金属矿产及黔桂铁路和沿线几处煤田地质的考察。这些工作都为后继的地质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56年出席了国务院主持的制订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会议,制定12年科学研究长远规划。会后积极组织并参与所内研究规划的制订。
1959年召开的全国地层会议是这一规划的一部分,也是我国地层古生物学研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次大会的筹备工作赵金科是重要的决策者和参与者。他负责当时古生物研究所承担的几个大型现场会议的组织、准备和野外工作,并组织了作为大会文件的各个时代地层对比表和说明书的编制。这次会议第一次对我国地层进行总结,这对以后的地层工作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对沉积矿产特别是对石油、天然气和煤的普查找矿打下了地层工作基础。会上他当选为中国地层委员会的常务委员,三叠系组的副组长和新创刊的《地层学杂志》第一任主编。
自1947年起,赵金科担任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1948年担任学会的书记(秘书长)直到1951年。以后一直是学会的理事,为组织学术活动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直到1978年秋终因劳累过度而患脑血栓病休。
热心地质教育,努力培养人才
赵金科于1932—1936年在北京大学任助教的5年中,除了协助葛利普和尹赞勋等教授的教学任务外,还和高振西一起协助系主任安排、管理该系的日常教学行政以及各班学生的室内课程和野外实习等工作,并投入了大量时间参与地质馆的建造设计和室内装修安排。老地质学家孙殿卿在 《回忆在地质系读书的时候》一文中写道: “系里很起作用的还有四五位助教: 高振西、赵金科、金耀华、胡伯素等”。
赵金科在60年代多次应邀去北京大学为地质地理系古生物地层专业的师生讲授古生物学专门章节: 头足动物,把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使广大师生耳目一新。
赵金科还很重视对研究生的培养。自1953年起,他共指导研究生5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吴望始就是他早期的研究生,他晚年虽体弱多病,仍指导着研究生。他培养研究生着眼于锻炼其自由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在学术观点上从不强求与自己保持一致,而且极其尊重他人的劳动。他培养的研究生以后都成为各个研究领域的骨干。由他开创的事业,后继有人,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加兴旺发达,为祖国四化建设作出愈来愈多的贡献。
简历
1906年6月10日 出生于河北省曲阳县文德村。
1932年 毕业于国立北京大学地质系。
1932—1936年 任国立北京大学地质系助教。
1937—1939年春 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深造。
1939年夏—1949年 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
1950年 任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副所长、一级研究员,同年参加九三学社并任南京分社常委。
1956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以中国古生物学代表团团员身份访问前苏联科学院,并参加国务院主持的制订我国科学技术发展12年远景规划会议。
1959—1987年 任全国地层委员会第一、二届常委。
1964—1983年 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
1977年 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及中共江苏省第六届委员会候补委员。
1980年 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84—1987年 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及中国古生物学会名誉理事。
1987年5月18日 在江苏省南京市逝世。
主要论著
1 赵金科.震旦纪地层之分布及古地理学之意义.地质论评,1936,1 (4).
2 Chao King-koo. Upper Paleozoic cephalopods from Central Hunan,China. Jour Paleont.,1940,14 (1).
3 赵金科.广西大明山及古都阳山脉对于地层发育之关系.地质论评,1947,12 (1) 6.
4 赵金科,张文佑. (一) .地层概要.广西地质,北京: 科学出版社,1952.
5 赵金科.湖南谭家山二叠纪头足类.古生物学报,1954,2 (1).
6 赵金科.广西二叠纪几种菊石及其意义.古生物学报,1955,3 (2).
7 赵金科.广西上泥盆纪几种菊石.古生物学报,1956,4 (2).
8 俞建章,赵金科.头足纲.中国标准化石,无脊椎动物,三分册.北京: 科学出版社,1957.
9 赵金科.广西西部下三叠纪菊石.中国古生物志,乙种,9号.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
10 赵金科,陈楚震,梁希洛.中国的三叠系.见第一次全国地层会议学术报告汇编,北京: 科学出版社,1962.
11 Chao King-koo. The Permian Ammonoid-bearing formations of South China.Sci. Sinica,1965,14 (2).
12 赵金科,梁希洛,邹西平,赖才根,张日东.中国的头足类化石.中国各门类化石.北京: 科学出版社,1966.
13 赵金科.中国南部二叠系菊石层.地层学杂志,1966,1 (2).
14 赵金科.珠穆朗玛峰地区侏罗、白垩纪菊石.珠穆朗玛峰地区科学考察报告,古生物第三分册.北京: 科学出版社,1976.
15 赵金科,郑灼官 .浙西、赣东北旱二叠世晚期菊石.古生物学报,1977,16 (2).
16 赵金科,梁希洛,郑灼官.华南晚二叠世头足类.中国古生物志,乙种,12号.北京: 科学出版社,1978.
17 赵金科,梁希洛,郑灼官.论大隆组的地层.地层学杂志,1978,2(1).
18 赵金科.环叶菊石的起源、演化和分布.古生物学报,1980,19 (2).
19 赵金科,盛金章等.中国南部的长兴阶和二叠系与三叠系之间的界线.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丛刊,第2号.南京: 江苏科学??术出版社,1981.
20 赵金科,王义刚.西藏南部三叠纪头足类化石.希夏邦马峰地区科学考察报告.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2.
相关参考
一、金科文化停牌快三个月怎么复牌没涨停重组—重组继续停牌公司因筹划现金购买房地产重大项目,经公司向深圳证券交易所申请,公司股票自2017年5月5日开市起停牌。现经各方论证,该事项已构成重大资产重组。鉴
林清辉台湾省台北市人,1917年生。日本国立秋田矿山专门学校冶金科毕业,并入东京工业大学工教纱研究。曾任台湾省立新竹工业职校、台北市立工职等校校长,台湾省立工业专科学校副教授,台湾省立师范大学兼任教授
清朝后宫的女人,尤其是清朝初期的皇家后宫,大部分是是被蒙古族霸占着,而满蒙联姻也是清朝统治者奉行的金科玉律。因此,在早期的清宫中,汉族女子鲜有的,而且,即使后宫有汉族女子,身份也会太高。不过,在康熙后
历史人物 7岁便婚配,被康熙所讨厌的她, 成顺治唯一的固伦公主
导读:对于古代的女子来说,随性是何其的难得的事情!特别是清朝中后期,上至公主下到平民百姓,身为女子,都以恭顺温柔为金科玉律。清朝女子的旗头打扮,就是为了让女子学会低头,因为当头上顶着旗头的女子低下头来
我国古代的社会道德观念对女性的贞节要求达到了极端甚至变态的程度,「”好女不嫁二夫”、「”男女授受不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被奉为金科玉律,故而女子改嫁被视为非常严重的失节行为,会遭到全社会的严加
科举考试,是古代社会中,平民百姓追求仕途的唯一方式。在这种长达千年的考试制度下,为国家贡献了很多优秀的人才。但是现实也是残酷的。人们只看到金科状元的意气风发,他们骑高头大马,笑从双脸生。却不会去关注落
皇帝以屠城为要挟,逼迫高僧破戒吃肉,高僧说了10个字流传千古
古代修行的僧人,要固守金科玉律,总结起来就是四大皆空,不杀生、不喝酒、弗成近女色,若是破戒必然受到佛门的责罚。其实,释教起头传入华夏的时候,僧人并非弗成吃肉,这一划定是梁武帝所设定。南北朝时期,天使事
皇帝以屠城为要挟,逼迫高僧破戒吃肉,高僧说了10个字流传千古
古代修行的僧人,要固守金科玉律,总结起来就是四大皆空,不杀生、不喝酒、弗成近女色,若是破戒必然受到佛门的责罚。其实,释教起头传入华夏的时候,僧人并非弗成吃肉,这一划定是梁武帝所设定。南北朝时期,天使事
中文名:赵婕妤外文名:Zhaojieyu别名:钩弋夫人国籍:中国西汉民族:汉族出生地:利州封号:婕妤职业:妃子赵婕妤 赵氏钩弋夫人(?-约前88年),名不详,河间武垣县(今河北肃宁县)人,一说今河北
历史人物 赵合德生平简介 赵合德与赵飞燕 赵合德与汉成帝 赵合德怎么死的
中文名:赵合德 国籍:西汉 民族:汉族 出生地:吴县(今江苏苏州) 出生日期:前45年 逝世日期:前7年 职业:汉成帝宠妃www.cha138.com 主要成就:专宠后宫 姐姐: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