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陈宗懋人物简介

Posted 茶叶

篇首语: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陈宗懋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陈宗懋人物简介

·陈宗懋



陈宗懋,茶学家、茶树植保专家。提出我国茶树病虫区系演替规律、开创茶叶农药残留研究领域;研究和制订了多项国家标准,对降低我国茶叶中农药残留作出重要贡献;培养了大批茶树植保和农药残留科技人才。

陈宗懋,1933年10月1日生于上海市。1943年毕业于上海致行小学,1944~1947年就读于上海市清心中学初中部,1947~1949年在南京金陵大学附属中学就读(在南京解放前夕转学上海清心中学,于1950年7月毕业)。

1950年秋,陈宗懋考入复旦大学农艺系(病虫害专业),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批由国家统一招生录取的大学生。学习期间,秉志、张孟闻、徐凤早、严家显、谈家祯等的授课,使他打下了良好的生物学基础。1952年全国实行院系调整,复旦大学农学系除茶叶专修科迁往安徽外,其余系均迁至沈阳,成立沈阳农学院。1954年8月陈宗懋从沈阳农学院植保系毕业,被分配至黑龙江省呼兰特产试验场(现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

1954~1960年,陈宗懋在黑龙江省呼兰特产试验场期间,主要从事甜菜病害的研究。作为课题主持人,陈宗懋在6年中从病菌形态生理、寄主抗病性机制、品种褐斑病抗性鉴定,化学防治和流行规律等多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在中国植保学会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献礼的专著中,我国著名植病学家裘维蕃院士推荐陈宗懋的“中国甜菜褐斑病的流行规律”论文作为植保学会向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项目。

1960年2月,陈宗懋调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工作。

从研究到生产,提高我国茶树病虫治理水平



陈宗懋从1960年到茶叶所后,先后主持了“茶树地衣苔藓防治研究”、“茶树病虫种类调查”、“茶树病虫害大面积综合防治研究”、“茶云纹叶枯病流行规律和防治研究”、“新农药对茶树病虫害的药效鉴定”等课题的研究工作。他开展研究工作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先从查阅国内外文献开始,工作中既重视基础研究的内容,也重点考虑到如何结合生产,解决生产防治问题。如在茶树病虫害大面积综合防治研究中从长白蚧的生物习性上受启发,创造了“长白蚧玻管预测法”。此法简便正确,不需要设备,可以提前5~7天指导喷药时间,在茶叶生产上广为应用。

20世纪70年代,陈宗懋根据我国茶树病虫发生的特点,归纳提出了茶树害虫区系演替规律及导致演替的诱因以及蚧、螨猖獗发生与有机氯、有机磷农药不合理使用有关。根据这一观点写成的论文被当时在山西太原召开的“全国农业学术讨论会”上选为大会报告。在此理论指导下,他深入生产第一线,推广研究成果,对我国特别是浙江省的茶业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在浙江省农业厅的支持下,陈宗懋和全室同志一起组建了浙江省植保联系点,从1971年的10个县(市)13个点发展到1985年的74个省属联系点和415个县属联系点,并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及时将茶树病虫防治的基本知识推广到基层。在此期间,浙江省茶叶产量约增4倍,其中病虫防治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该成果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开创茶叶中农药残留研究



从20世纪60年代起,由于使用高残留农药而带来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问题,影响到我国茶叶出口。当时我国茶叶中农药残留分析还是空白。陈宗懋受命开展此项工作。40年来,他先后进行了40余种农药在茶树上残留、降解动态的研究,提出了20余种农药在茶树上的安全使用标准,其中18项作为国家标准颁布实施,另有5种作为部颁标准。茶叶成为全国各作物中最早提出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的作物。

通过大量研究数据,陈宗懋提出了农药的蒸气压是决定农药在田间和加工时挥发的主要因素,水溶解度是决定茶叶中农药饮用安全性的重要参数,并由此向联合国FAO(国际粮农组织)农药残留专家委员会建议,茶叶中的农药残留只根据成茶中残留水平来确定是不科学的,应同时考虑其在茶汤中的浸出率。这个建议后来被FAO所采纳。

陈宗懋还首次明确了茶叶中DDT和六六六残留水平徘徊不降的原因以及污染不是来自土壤或水源,而是空气漂移的论点,提出了按照农药常用参数和主要生态条件进行茶叶中农药残留水平的预测研究。这种采用简易参数和公式对一种作物预测不同类型农药在使用后的残留水平,在国际上未见文献报道。连续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3次、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次,以及专利1项。

从20世纪70年代起,陈宗懋还多次向农业部、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和省农业厅提出在茶叶中禁用高残留和剧毒农药,选用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的建议,后被农业部采纳,并向全国茶区转发,对解决我国茶叶中农药残留起到积极推动作用。1996年和1999年他分别向农业部提出在茶叶生产中禁用高残留的农药品种三氯杀螨醇和氰戊菊酯的建议,得到了农业部、化工部、商业部、卫生部专家的认可和采纳,并于1997年6月和1999年11月颁布全国实施。

20世纪90年代,针对国际上大幅度提高进口茶药残留标准,陈宗懋与欧洲茶叶委员会联系,以科学数据为武器,经过长达数年的交涉,并提出数百页的实验资料,以理相争。他的建议终于被欧洲茶叶委员会接受。1998年,由欧洲议会通过包括11种农药修改后的第一批新标准正式颁布,比原标准放宽5~100倍,这对我国茶叶出口非常有利。

陈宗懋的系统研究和不懈努力,对解决我国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1992年农业部授予他全国农业环保先进工作者称号。

陈宗懋具有活跃的学术思想,因此在研究工作中经常能注入世界科技的新思想。如他根据病虫预测的实验,提出开展茶叶中农药残留预测的研究,并灵活运用农药的几个物理化学参数和生态环境参数,成功地建立了农药在茶树和茶叶中降解的预测模型和技术。这种对一种作物上多种农药的预测技术在国内外都属首创,因此199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0世纪90年代,他根据国际上化学生态学的新热点,开创了茶树害虫化学生态学的新研究领域。由于学术思想有新意,因而先后获得了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浙江省科学基金和1项中国农业科学院重点项目的支持。

陈宗懋曾被美国、日本、韩国、印度、斯里兰卡、中国台湾邀请参加过15次国际学术会议并在会上作有关茶叶宏观决策和茶与人体健康的报告和撰写论文。由于他在国内外茶叶科研、生产、贸易上作出的贡献,并于1995、1997、1999年3次被农业部派遣代表中国政府参加联合国FAO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和第十三届政府间茶叶会议。在第十二届大会上他还就英国提出的茶叶标记问题阐述我国的立场和意见,捍卫我国的利益。

科研管理改革卓有成效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陈宗懋不仅具有中国知识分子所具有的对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还具有敢于开拓务实的领导才能。1984年,他被任命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

陈宗懋上任之初,恰是我国开始进行科研体制改革之时。他深感责任重大,和领导班子的其他同志一起,在科研上,调整了全所的研究结构,加强了茶树综合利用的研究和开发,新成立了综合利用研究室,使茶叶研究工作由过去偏重“产中”而延伸到“产前、产中、产后”并举。在开发上,他发挥研究所的优势,进行了人员分流,使研究所的创收逐年上升。在他任所长的10年间,中国农业科学院两次评比中均被授予“优秀先进领导集体”称号,1993年和1994年所连续被财政部、农业部、国家科委授予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三等奖。

陈宗懋有着强烈的人才意识。他清楚地认识到要使科技和茶叶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必须后继有人。他不仅在自己日常的工作中注意培养新生力量,还从1983年起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并于1990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他先后培养了3名博士生,4名硕士生。他为人师表,对学生要求严格,无保留地进行指导和帮助,不遗余力培养科研后备力量。

陈宗懋在承担繁重的行政管理、科研任务的同时,还兼任大量社会工作,1984~1993年任全国第五、第六届人大代表。他1992年起至今任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在理事会和其他理事的共同努力下,开展了一系列学术研讨会和科技咨询活动。1995年和中国茶叶研究所联合举办了“茶—品质—人体健康”国际学术讨论会。2000年4月与台湾大学食品科学研究所和福建省茶叶公司联合举办海峡两岸茶叶科技研讨会。2001年11月与台湾中心大学联合,在台中市举办第二届海峡两岸茶叶科技学术研讨会。他还??创了《中茶杯》名茶评比和《中茶杯》茶叶包装评比,丰富了茶叶学会的活动。此外,他还兼任中华茶人联谊会常务理事,全国农药审定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杭州市政府专家咨询组成员,《茶叶科学》杂志编委会主任,中国生态学会化学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Tea Trade Journal”顾问,美国“International Tea Master Association”和“中国茶艺和茶叶科学大师”等多种职务。

陈宗懋从1954年大学毕业至今,在46个春秋中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第5位,1990,茶叶,负责人),三等奖3次(一次第2位,1985;二次第1位,1997、1998),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主持者,1982),三等奖2次(第5位,1987;第3位,1998),浙江省科技成果奖和三等奖各1次(主持者,1977,1979)、专利1项(1990)。1991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7年中国科协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998年获中华农业科教贡献奖。

陈宗懋在数十年的科研工作生涯中,出版和发表了大量著作和论文。他主编的《中国茶经》(160万字),组织了全国茶叶界的专家编写,已重印12次,销售已超过4万册,1998年获国家科??进步三等奖。他主编的《中国茶叶大辞典》,历时7年,共200万字,包含辞条10000条,已于2001年出版。此外,他还出版专著2本(主笔,70万字),参加编写专著4本(15万字),在国外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论文集上发表论文30篇,国内学术刊物上80篇,国内中级刊物上120余篇,译文100万字以上。

简 历



1933年10月1日 出生于上海市

1943年 毕业于上海市致行小学

1947年 毕业于上海市清心中学初中部

1950年 毕业于上海市清心中学高中部

1950—1952年 上海复旦大学农艺系

1952—1954年 院系调整至沈阳农学院植保系,并在植保系毕业

1954年8月—1960年2月 黑龙江省呼兰特产试验场(即今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任技术员

1960年2月—1978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植保室

1979—1985年 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

1986—至今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

1979—1983年 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植保室副主任

1983—1984年 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

1984—1994年 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

1978—至今 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常务理事,第五、第六届(1992~至今)理事长

1986—至今 全国农药审定会委员

1986—1994年 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1985—1997年 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兼职教授

1990—至今 博士生导师、中国茶人联谊会理事

1995—1998年 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

1993—至今 《茶叶科学》编委会主任

1995—至今 杭州市政府专家咨询组成员

1997—至今 美国Tea Trade Journal顾问

1998—至今 世界银行贷款中央技术咨询专家组成员

主 要 论 著



1 陈宗懋.从残留量问题论茶叶生产中的农药使用.茶叶科学,1965,2(1),42~53

2 陈宗懋.茶园病虫区系的构成与演替.中国茶叶,1979(1),1~8

3 陈宗懋.生命表在茶树害虫防治中的应用.中国茶叶,1980,2(6):3~6

4 陈宗懋等.溴氰菊酯在茶叶中的残留降解.昆虫学报,1983,26(2):146~153

5 陈宗懋等.化学农药在茶叶中的残留降解规律及茶园用药安全性指标的设计.中国农业科学,1983(1):62~70

6 陈宗懋等.Tea disease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英文).Plant Disease(美国),1982,66(10):961~966

7 陈宗懋等.Comparative study of Thin Film photodegradative rates in 36pesticides(英文).I.& EC Product Res.& Develop(美国)1984,23(5):5~11

8 陈宗懋.茶园适用农药安全性指标的设计.茶叶科学,1984,4(1):9~18

9 陈宗懋等.Factors affecting residue of pesticides in tea(英文),Pecti.Sci.(英国),1988,23(2):109~118

10 陈宗懋.An analysis on the tea pest fauna,(英文).茶叶科学,1989,9(1):13~22

11 陈宗懋.Tea production in China and the theurapeutic effect of tea (英文).Food Sci.and Technol.,(韩国),1989,22(3):28~43

12 陈宗懋等.我国茶叶科技四十年.中国茶叶,1989,11(4):1~4,11(5):1~3

13 陈宗懋.茶—微量元素—人体健康.茶叶文摘,1990,4(1),1~10

14 陈宗懋等.茶树病害的诊断与防治(275页).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0

15 陈宗懋.Contribution of tea in human health.日本Internat.Symp.On Tea Sci.国际会议特邀主题报告,1991:12~20

16 陈宗懋.茶叶中的农药残留最高允许限量(MRL).农药科学与管理,1992(4):1~5

17 陈宗懋主编.中国茶经(786页),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

18 陈宗懋.茶叶对人体健康的贡献.台湾《中国饮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1993(9):7~9

19 陈宗懋.茶对人体的生理调节机能.茶叶文摘,1994,8(1):1~8,8(2):1~8

20 陈宗懋.2000年茶业展望.茶叶科学,1994,14(2):81~88

21 陈宗懋.Tea,美国农业百科全书·第4卷,281~289,1994

22 陈宗懋.Development of new consumption pattern and advance in tea processing technology(英文).In“Proceedings of advance in tea sci.& techno.and world tea economy”会议上的特邀报告,1996,FAO,28~34

23 陈宗懋等.Chromatographic method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pyrethrin and pyrethroids pesticide residues in crops,foods and Enviromental samples (英文),J.of Chromatography(荷兰),A,1996,754,367~395

24 陈宗懋.Degradation of pesticide on plant surfaces and its prediction -A case study on tea plant(英文).Environ.Monit,& Assess(荷兰),1997(44):301~313

25 陈宗懋.茶叶科技之世纪回顾与前瞻.茶叶科学,1998,18(2):1~6

26 陈宗懋等.在茶树—茶尺蠖—绒茧蜂三重营养系统中茶树抗茶尺蠖间接抗性的生化机制.茶叶科学,1998,18(1):10

27 陈宗懋等.茶树释放的挥发性互利素是一种间接抗虫机制,化学生态学1998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59~164

28 陈宗懋等.Pharmacologicarl function of tea(英文),Global Adv.in Tea Sci.,(印度).第6章,333~358,1999

29 甄永苏、陈宗懋等主编.“Tea—bioactivity and theurapeutic poratial”书中的四章,荷兰Harwood Acad.Press.2000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放开我北鼻噗噗陈宗鋈俗柿,放开我北鼻噗噗陈宗鋈俗柿

  放开我北鼻第一期开播啦,想知道小胖胖叫什么名字呢。噗噗一出场就让人感觉到圆嘟嘟的挺可爱的,想知道噗噗的真实姓名吗,下面带来放开我北鼻噗噗陈宗「鋈俗柿!  放开我北鼻噗噗陈宗「鋈俗柿  姓名:噗噗(

历史人物 近代人物陈宗兴简介

近代人物中文名:陈宗兴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河南正阳出生日期:1943年6月毕业院校:北京师范大学陈宗兴履历1962—1967年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学习1967—1968年留校待分配1968—19

历史人物 陈数个人资料,陈数个人资料

 陈数个人资料  原名:陈澍  家庭成员  父亲:陈宗善  母亲:李克立  哥哥:陈丹  婚姻状况:已婚(赵胤胤)  籍贯:湖北黄石  身高:1.68米  生日:1977年3月9日  星座:

历史人物 陈数个人资料,陈数个人资料

 陈数个人资料  原名:陈澍  家庭成员  父亲:陈宗善  母亲:李克立  哥哥:陈丹  婚姻状况:已婚(赵胤胤)  籍贯:湖北黄石  身高:1.68米  生日:1977年3月9日  星座:

入侵者最后的哀鸣

入侵者最后的哀鸣国家二级文物:1945年陈宗煊缴获日本军士签名的太阳旗规格:纵70厘米,横80厘米1985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之际,一位60多岁的漳平县(1990年12月撤县建市)永福镇佳山

为什么太平天国的西王萧朝贵早早就先牺牲?

秋官又正丞相陈宗扬和妻子私会,二人都被斩决。镇国候卢贤拔和妻子也犯了此罪将被处决,但因为是东王九千岁杨秀清的亲戚而且还是杨秀清的党羽,杨秀清想将其轻判。但是众人不服,杨秀清不得已说是天父下凡附身,要求

为什么太平天国的西王萧朝贵早早就先牺牲?

秋官又正丞相陈宗扬和妻子私会,二人都被斩决。镇国候卢贤拔和妻子也犯了此罪将被处决,但因为是东王九千岁杨秀清的亲戚而且还是杨秀清的党羽,杨秀清想将其轻判。但是众人不服,杨秀清不得已说是天父下凡附身,要求

历史人物 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1984年1月30日-),内地女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2007年,王珞丹因在赵宝刚导演的青春励志剧《奋斗》中出演“米莱”而走红。2008年,再次在赵宝刚的电视剧《

历史人物 王琼的人物简介 王琼的人物评价

王琼是明朝的军事人物,他经历了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从六品官做到了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王琼生平有三大功绩为人所称赞,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宸濠叛乱;三是,总制西北边防。人物简介>

历史人物 葛洪的人物简介 葛洪的人物生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