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徐楚生人物简介

Posted 茶叶

篇首语: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徐楚生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徐楚生人物简介

·徐楚生



徐楚生,茶树栽培专家。长期在安徽祁门茶叶研究所主持科研工作。对茶园持续丰产优质综合栽培技术和低产茶园改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卓著,对安徽省茶叶生产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徐楚生,1913年7月7日生于江苏省淮安县一个封建大家庭。由于父亲早亡(39岁),他在家庭中备受冷落,家人想让他经商,不愿让他读书。他为了多学知识,成为有用之才,长大后好报效社会,通过刻苦学习,从私塾学馆考上淮安中学,1932年又考上扬州高中,1935年考上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不久抗日战争爆发,中央大学被迫迁重庆。1939年,徐楚生大学毕业后去贵州遵义一家酒精厂工作。1945年秋抗战胜利,单位内迁,他又回到江苏省南京市,先后在酱制品厂、中学等单位工作。

1950年,徐楚生由母校介绍到安徽省祁门茶叶改良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前身)从事茶叶科研工作。当时,茶叶改良场在祁门县平里乡,没有公路,条件很差;祁门刚解放,治安状况很不好,土匪经常出没,下午四点多钟,各单位就关门闭户了……徐楚生不顾环境恶劣,安心工作。他学的是农化专业,对茶叶还是门外汉,他就一切从零开始。在前任场长吴觉农、胡浩川等爱茶敬业的思想感召下,他激励自己,刻苦钻研,很快就熟悉了茶叶科研工作。1952年,茶场迁至祁门县城,1955年又扩建为祁门茶叶试验站,成为专业研究机构,工作重点以科研为主,结合生产示范。1956年,徐楚生担任试验站副站长,主持全站的业务工作。1960年,茶叶试验站改名为安徽省茶叶科学研究所,1962年又改名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祁门茶叶研究所。随着专业科研体制的建立,祁门茶科所完成了茶叶科研课题70余项,其中1972年全国科学大会以来有19项获得部、省各级颁发的科研成果奖。

在从事科研工作中,党和人民给予徐楚生很大的荣誉。1958年,他出席安徽省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大会,并荣获奖章。1964年,他被授予安徽省农业劳动模范称号。1980年,省人民政府授予他安徽省劳动模范称号。1984年,他年逾古稀,中国茶叶学会仍聘他任荣誉理事和《茶叶科学》编委;安徽省茶叶学会聘他为该会顾问组组长。1992年10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6年9月26日,徐楚生因心脏病,逝世于合肥。



提出茶园持续丰产优质和低产茶园改造综合栽培技术



徐楚生自1950年到安徽省祁门县从事茶叶科研工作,主持了15项科研课题,其中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是“茶园持续丰产优质综合栽培技术研究”和“低产茶园改造综合栽培技术研究”。

“茶园持续丰产优质综合栽培技术研究”课题是根据1956年华东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在南京召开的农业科研规划会议,作为重点课题而立项的。由于茶树是多年生植物,必须保证持续丰产;又由于茶叶是商品,必须保持在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因此,该项研究旨在使产量持续丰产,品质也要持续优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经济效益。

1958年,根据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茶科所培养丰产茶园栽培技术,总结出祁门茶叶试验站丰产经验。此后,经过1958~1959年两年综合栽培技术研究,又获得了六年生茶树公顷鲜叶13000千克的高产记录,并总结了幼年茶园快速高产栽培技术。从20世纪的60年代至70年代又相继提出了青年期、壮年期茶园高产优质综合栽培技术及高产规律。

上述研究成果,在省内外推广,使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广大茶农因此而获得了经济实惠。《人民日报》1980年9月下旬头版和《光明日报》10月初曾刊登此项研究成果的报道。

“低产茶园改造综合栽培技术研究”课题的立项,主要针对安徽省老茶园多、产量低、品质差的状况,把改造低产茶园作为发展茶叶生产的重点。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先后进行试验和示范推广工作,并总结出“改树、改土、改园和改革茶园采摘和管理”的“四改”综合栽培技术。1974年,在歙县潜口公社潜口大队红旗生产队公顷产900千克的低产茶园中,开展了“四改”综合栽培技术示范。经过三年分期分批改造,完全改变了茶树生长势,到1983年产量增加了95.80%,产值增加了169.92%,人均产值由97.10元提高到269.93元,使广大茶农获得了经济实惠,突出地显示出改造低产茶园的经济效益。

徐楚生自1950年起直至1984年,一直分工主管安徽省茶叶研究所的业务工作,在他的领导与全体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使诞生于1915年的老所焕发出新春,科研成果累累,祁门茶科所闻名于国内外。他自己主持了15项科研课题,都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获得有关方面的表彰,其中低产茶园改造科研项目1980年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持续丰产优质综合栽培??术研究课题1987年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他在省级以上学报、专业期刊等各类报刊杂志发表论文著作、科研报告以及英、日、俄等译文80多篇,其中《祁门茶叶试验站丰产经验介绍》一文被前苏联的《苏联植物学农业和土壤文摘杂志》1959年第5期转载该文文摘,获得有关方面好评。

“学术上要经得起实践和时间考验”



徐楚生在中国共产党的培养教育下,觉悟不断提高,终于在古稀之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严于律己,一贯生活朴素。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几任领导到他家拜访,见他住房紧张,提出要为他增加房间,以改善生活条件,他总是以职工住房比他紧张为由而谢绝。

他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每当同事生病和生活遇到困难,他都抽空探望,宁可自己节衣缩食,也要解囊资助。他勤奋好学,在20世纪50年代,他自学俄语,并学有所成。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他虽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仍坚持科研工作,当时他已年过半百,仍自学日语,背读单词

徐楚生对科研数据,如稍有怀疑之处,立即再去实验田间,亲自观察测量。他写论文都要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他的著作和学术观点,能经得起实践和时间的考验。在“大跃进”年代,对当时茶叶界一些激进口号和提法深表疑虑,坚持科学态度指导茶叶生产、科研,坚决抵制当时茶叶界一些违背科学规律的做法,使该所示范茶园取得了平均单产干茶从1957年近750千克提高到1965年的1500千克的效果。

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作风是他取得科研成果的保证。徐楚生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科学家的良好学风于一身,是我国优秀的茶叶专家。

简 历



1913年7月7日 出生于江苏省淮安县

1934—1939年 在中央大学农学院农化系学习,并毕业

1940—1945年 在贵州遵义一家酒精厂任厂长

1946—1949年 在江苏省南京市酱制品厂、中学工作

1950—1955年 在安徽省祁门茶叶改良场任技师

1956—1959年 任安徽省祁门茶叶试验站副站长

1960—1984年 任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副所长

1986—1995年 在安徽省农科院任副研究员和研究员

1996年9月26日 病逝于合肥

主 要 论 著



1 徐楚生.祁门茶叶试验站丰产经验介绍.茶叶,1958(2):30~32

2 徐楚生.祁红十年.茶叶,1959(4):16~17

3 徐楚生.茶园稳产丰产优质的形成规律和技术运用问题.茶叶科学,1964(2):1~9

4 徐楚生等.祁红.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74

5 徐楚生.培养高产稳产优质茶园综合技术措施.茶叶,1976(1):23~33

6 徐楚生.茶园高产稳产优质演变的过程及其与栽培技术的相关性.安徽农业科学,1979(2):49~59

7 王泽农,徐楚生等.茶树营养和施肥.见,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叶卷.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

8 徐楚生.茶叶生产二百题.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

9 徐楚生,徐莹.预测名优茶开采期的研究.茶业通报,1995(3):5~9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蔡楚生简介 蔡楚生两个妻子 蔡楚生的后代

蔡楚生  才出生出生上海,被誉为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奠基人、中国最杰出的导演、中国进步电影的先驱者等,代表作有渔光曲、一江春水向东流等。  蔡楚生简介  蔡楚生(19061968),潮阳人,世界上最知名

历史人物 蔡楚生阮玲玉 蔡楚生故居

蔡楚生蔡楚生是近代中国著名导演,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而阮玲玉则是当时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两人长期合作擦出火花,但一个有家室,另一个有爱人,注定没有结果。  蔡楚生阮玲玉1931年,蔡楚生在上海联华公司

知名人物 蔡楚生生平故事简介,对蔡楚生的评价

蔡楚生,广东潮阳人。1906年1月12日(清光绪三十一年十二月十八日)出生于上海,后随家人返至原籍,就读于私塾,并从事田间劳动。蔡楚生十二岁时到汕头一小商店当学徒,虽十分劳累,仍勤奋好学。1925年五

书画印大家来楚生草书《千字文》

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写一手好字,爱上书法书画印人人来楚生简介来楚生(1903―1975),原名稷,号然犀。别号很多,有负翁、一技、木人、非叶、楚凫、怀旦等,晚处易字初生,亦作初升。书斋名有然犀室、安处楼。

书画印大家来楚生草书《千字文》

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写一手好字,爱上书法书画印人人来楚生简介来楚生(1903―1975),原名稷,号然犀。别号很多,有负翁、一技、木人、非叶、楚凫、怀旦等,晚处易字初生,亦作初升。书斋名有然犀室、安处楼。

历史人物 来楚生有着怎样的艺术成就

和所有书画兼擅的艺术家一样,吴昌硕的得意弟子来楚生对于毛笔的掌控可谓炉火纯青。他具有十分出色的造型能力和内敛、蕴藉丰富的笔墨处理,看似简单的线条富于韧性,而大片的墨色晕化自然,变化出意料之外的韵味,这

历史秘闻 书画印大家来楚生草书《千字文》

让每一个中国人都写一手好字,爱上书法书画印人人来楚生简介来楚生(1903―1975),原名稷,号然犀。别号很多,有负翁、一技、木人、非叶、楚凫、怀旦等,晚处易字初生,亦作初升。书斋名有然犀室、安处楼。

历史人物 来楚生有着怎样的篆刻艺术

“初升”>是他晚年常用不着字,尤其喜欢将“升”字写成“门”字上边加二短横。“初升”他曾多次刻印,朱白大小兼备,各有千秋。此印最在的特点是用刀流走自然,似乎漫不经心,信手拈来。“初”字改左右结构为上下结

国民党史 叶楚生

叶楚生女,福建省人,1914年2月27日生。北平燕京大学毕业,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抗战初期任江西省妇女指导处科长。1944年在新运妇女指导委员会任职。1949年去台湾,任大学教授。1956年冬任台湾

人物志 许德珩的人生经历,历史资料

许德珩,字楚生。1890年生于江西省德化县(今属江西省九江市)。许德珩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和讨袁(世凯)运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广大学生极为愤慨。正在北京大学读书的许德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