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周明牂人物简介

Posted 植物保护

篇首语: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周明牂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周明牂人物简介

·周明牂



周明牂,农业昆虫学家,农业教育家。我国近代农业昆虫学的先驱。对发展和完善我国农业昆虫学理论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倡导了农业害虫综合防治和农业防治理论; 奠定了我国植物抗虫性学科的基础。

周明牂,字盛继,1907年9月9日出生于江苏省泰县(今属海安县)。从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1920年考入江苏省第八中学,1924年毕业后,考入金陵大学农学院,先后受到昆虫学家博德 (美籍)和张巨伯教授的熏陶与器重,主修昆虫学,并选修沈宗瀚教授主持的生物遗传育种学。因学习成绩优异,于1929年2月提前半年毕业,获农学士学位。1930年8月赴美入康奈尔大学研究生院攻读昆虫学,先后于1931年和1933年获科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并被选为美国Sigma-Xi荣誉学会学员,获金钥匙奖。周明牂在美国学习期间,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珍藏图书,广泛搜集资料,结合国内有关文献,编写了《中国经济植物害虫·害螨初步名录》连载长文,这是我国第一部作物害虫名录,也是我国农业昆虫学早期的基础性文献,为中外昆虫学界所重视。

1933年周明牂学成回国,受聘于浙江大学农学院任教授兼植物病虫害系主任。在他的筹划下,该系新建的教学大楼、温室和实验室,当时均属国内一流,其中昆虫实验室的规模、设备与美国大学的不相上下,为该系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繁忙的教学和系务工作之余,他还密切联系生产开展科学研究; 曾与柳支英、马同伦合作,在浙江兰溪县设点从事油桐尺蠖防治的研究,并取得可喜成果。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浙江大学西迁,周明牂偕同事数人转辗广西,曾一度在广西省农业管理处担任技术管理工作。1939年受聘于广西大学农学院任教授,兼院长。当时经他聘请来该院任教的国内名流学者甚多,如农学系的肖辅、吴绍骙、翁德齐,林学系的汪振儒、马大浦,园艺系的程世抚,兽医系的郑庚等,还有黄瑞纶、孙仲逸、徐天锡、陆大京、黄亮等一批兼职专家,因而使广西大学农学院一时声誉大振。1941年春,周明牂受桂林科学实验馆馆长李四光之聘,任该馆昆虫学研究员,从事疟蚊的研究,并在很短时间内初步摸清了广西疟蚊的区系。1941年末,他应聘福建农学院任教授,兼病虫害系主任,亲自讲授农业昆虫学和昆虫分类学等课程。在教学之余,进行了水稻三化螟的越冬防治、仓虫米象防治等多项研究。1946年转任福建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与郑炳宗合作研究,解决了桔潜叶甲这一重要虫害问题。同年秋,应北京大学农学院俞大绂院长之邀,任该院昆虫学系教授兼系主任。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年12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北大学等农学院合并成立北京农业大学,周明牂任植物保护学系主任直到1983年春因年高而卸职。卸职后他继续任教,并承担国家科技攻关课题。

周明牂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当选为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四、五、六届委员。他是中国昆虫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顾问。曾担任过《应用昆虫学报》总编辑;《昆虫学报》副总编辑; 《植物保护学报》副主编、主编;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植保组主编;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农学组委员等。

中国近代农业昆虫学的先驱



周明牂致力于我国农业昆虫学的研究几十年,是为建立和发展我国农业昆虫学的先驱者。他一向认为,摸清我国农业害虫的种类是开展防治工作的基础。为此,1935年他凭借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在已发表的 《中国经济植物害虫·害螨初步名录》的基础上,不断积累资料加以补充,于1953年又主编了 《华北农业害虫记录》一书。这是一本较系统的农业害虫基础文献,具有重要参考价值。1954年苏联农业部派出的第一个植保植检代表团访华考察时,首先提出希望得到该书。70年代,周明牂又对已发表的著作进一步修订、补充,编写出《中国主要害虫名录》,作为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内部资料,并为该所1980年编著的《中国农业害虫名录》 提供了蓝本。

70年代以前,国外的农业昆虫学专著,一般内容均仅按作物列举重要害虫分别阐述,缺乏系统概括的理论探讨。周明牂认为,农业昆虫学虽属一门应用科学,但有其本身的系统理论基础。1961年,在他主编的第一本高等农业院校试用教材《农业昆虫学》 中,对该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做了概括阐述,使农业昆虫学科从内容到体系上更臻于完善。特别是在区分“害虫”与“虫害”的概念; 分析虫害产生的条件及控制虫害的基本途径和比较分析各类防治法特点的基础上,他制定出害虫防治的要求、策略、途径和方法,从而纠正了过去长期存在的防治“以消灭害虫的种为目标”和单纯依赖单一防治措施的偏向。他这一学术思想,已经孕育了80年代为国际植物保护科技工作者所广泛接受的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的基本原理。

积极倡导害虫综合防治和农业防治



周明牂自1933年回国后,从大量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害虫防治研究不能仅局限于研究害虫本身,而应联系有关害虫生存发展的多方面生态环境因素的作用。30年代,周明牂在浙江对油桐尺蠖产卵场所的发现后,提出避免油桐与松树混栽的控制为害的措施,因该虫集中在松杆表面缝隙中产卵。50年代后期,他在内蒙古自治区西设点研究春小麦主要害虫麦秆蝇,发现该虫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是成虫喜光,对产卵麦株有严格的选择性,尤以拔节期麦株最适产卵。经过进一步研究,明确凡有利于促进春麦前期生长快,麦株生长健壮茂密的栽培措施均有助于控制麦秆蝇的为害。为此他总结出适期早播、精细整地,合理密植和正确施足水肥等以丰产控制虫害的系统农业防治措施。1960年秋,他应安徽省农业厅之邀,率领部分师生前往调查该省因连年大面积推行单季稻改为双季稻后,有的地方稻螟不仅危害不严重,相反还显著减轻,(即所谓无螟害区的情况),并探讨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他协同地方同志先后深入到3个专区13个市县进行田间实际调查,与老农及地方同志座谈,初步得出: 稻田经过冬季适当处理,消灭了大量越冬螟虫,压低了翌年发生基数,在抢收早稻、抢插晚稻期间将稻茬深翻入土,又连续杀伤二代三化螟幼虫和蛹,从而降低了后期为害的稻螟虫源。这说明栽培技术措施的作用可能是主要原因。接着,他于1961 —1964年先后在安徽、湖南设点,创用大面积轻重虫区,对比分析种植制度及不同栽培技术与稻螟种群数量消长关系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论证了双季稻区结合适当栽培管理措施,分阶段压低稻螟虫源的防治策略原理,从而明确提出了 “害虫防治应采用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结合必要的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的建议。1962年周明牂在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成立大会上,作了 《我国害虫农业防治研究现状和展望》的学术报告,1963年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结合耕作防治害虫》??文。1964年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的国际科学讨论会上,宣读了《中国水稻三化螟研究的进展》论文,引起与会学者重视。1975年在河南新乡召开的全国植物保护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物保护工作方针,其中就吸收了周明牂的观点。

1983年,周明牂参与“六五”国家科技重点课题“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的攻关课题。他在冀南主产棉区设立综合防治基点深入研究,提出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关键技术的协调组配方案及重视三代棉铃虫的防治策略新见解,用于生产后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七五”期间,他又进一步完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为提高我国综合防治技术水平,推动农业防治与其他防治技术协调应用的发展做出了优异成绩。

周明牂对综合防治和农业防治方面的倡导、推动和发展所作的贡献,得到了国家的表彰。先后于1980年、1986年、1988年获农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国植物抗虫性学科的奠基人



植物抗虫性的研究和利用,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国际上发展很快,受到了广泛重视,且已形成了自身的科学体系。50年代末,周明牂在内蒙古自治区进行春小麦麦秆蝇的防治研究时,发现麦秆蝇的发生过程与品种关系密切。因此,他决定在我国开创和发展植物抗虫性学科的工作。1960年,周明牂设想出多抗育种一举多得的指导思想,带领所在教研室的教师再次来到内蒙古自治区,针对当地春小麦的麦秆蝇、锈病、土壤盐渍化、地力瘠簿等主要问题,选配杂交组合。于1964年育成了 “6410”、“6407”等多抗性丰产良种。这一项工作和想法,当时在国内开展最早,多抗育种在国际上也是较早的。例如,在多抗性育种取得显著成绩的国际水稻研究所 (IRRI) 也始于1960年成立; 美国Bird到1974年才育出多元抗逆棉花品种,1979年发表多元抗逆性的理论。

周明牂深知任何学科领域的开创和发展是与相应的科??交流活动和研究力量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因此,1978年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开始恢复活动,在山西太原召开的大会上,他就作了 《国外抗虫性研究的进展》的学术报告,以期促进国内这方面研究的开展。为了使植物抗虫性的研究在国内从??开始就能避免受到概念上的束缚,他在报告中还对国际植物抗虫性奠基人R. H. Painter(1951,58)将植物品种物候抗虫性归属假抗虫性而排除在植物抗虫性范畴之外的论断,提出有说服力的异议。1979年,他在安徽黄山主持召开首届全国抗虫性学术讨论会,组织交流了我国植物抗虫性工作的情况,并作了 《我国植物抗虫性研究的现状和发展》的学术报告,强调开展这一领域研究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1982年又在陕西武功主持召开了第二次学术讨论会。两次会议对推动我国植物抗虫性的工作起了重要作用。1981年秋,他率领中国代表团赴美考察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工作,参观访问了7个州中有代表性的大学和农业科研机构,尤其对植物抗虫性的研究和利用作了重点考察。回国后提出了这一领域在我国发展的建议。1985年,他在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于长沙举办的“2000年中国植物保护科学技术发展预测及对策”的会议上,又作了《植物抗虫性研究利用的动向和展望》的学术报告,从战略高度对今后的方向、内容、规划提出了建议。

与此同时,他还组织力量,指导和带领青年教师以小麦、谷子、棉花等作物的主要害虫为对象,从基础的品种抗性筛选鉴定工作做起,逐步深入到鉴定技术方法、抗性机制以及品种抗虫性的本质因素分析和品种资源的抗性评定、利用等主要内容开展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他又在为利用生物技术进行抗性遗传育种准备条件。在我国恢复和建立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制度后,他第一批被评选为博士研究生导师,立即以植物抗虫性和害虫综合治理为研究方向招收研究生,有的还送出国外,如今已培养了一批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1982年在我国首次开出“植物抗虫性原理”的研究生课。当前,他承担了农业部教材建设中“作物抗虫性原理和应用”??书,已完成付印。

半个多世纪以来,周明牂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植物保护事业,绝大部分时间在高等农业院校任教,治学谨严、言传身教,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较高的威望,他除长期担任中国昆虫学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的领导工作,多次参加了国际学术会议。如1954年在北京召开第一次社会主义国家植物保护会议时,他是虫害组召集人之一;1957年参加了在东柏林召开的国际植物检疫工作会议;1960年参加了在莫斯科召??的中苏植物检疫双边协定修正会议;1964年参加了中国访问西非、北非五国科学友好代表团; 同年,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国际科学讨论会;1981年率领中国代表团赴美考察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工作。

周明牂一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精神。他认为教学、科研、生产之结合,能够更好地培养人才,提高教学质量,并一直为此身体力行。他在科学研究上,既重视??拓进取,又坚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为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简 历



1907年9月9日 出生于江苏省泰县 (今属海安县)。

1929年 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获农学士学位。

1930—1933年 于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院学习,先后获科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

1933—1938年 任浙江大学农学院教授兼植物病虫害系主任。

1939—1941年 任广西大学农学院教授兼院长。

1942—1945年 任福建省农学院教授,兼植物病虫害系主任。

1946—1949年 任福建省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昆虫学研究员;北京大学农学院教授,兼昆虫学系主任。

1949—1983年 任北京农业大学教授,(1956年我国开始教师职称评级,被评为一级教授)兼植物保护系主任。1983年春因年老卸任系主任,仍继续任教,培养博士研究生。

1958—1966年 兼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

主 要 论 著



1 Cheo Ming Tsang. Supplements to the Catalogue of Chinese Gyrinidae.Peking Nat.Hist. Ball.,1932 (7): 315 —321.

2 Cheo Ming Tsang.The Gyrinidae of China.Peking Nat.Hist.Bull.,1933,8 (3): 205 —237.

3 Cheo Ming Tsang. A Preliminary List of the Insects and Arachnids injurious to Economic Plants in China. 1935—1937,Vol. 10,11.

4 周明牂,柳支英,马同伦. 油桐尺蠖之研究. 浙江大学农学季刊,1937,1 (2): 137 —205.

5 周明牂. 水稻螟虫越冬调查及冬期治螟方法的商榷. 新农季刊,1942,2(2):404—408.

6 周明牂,张蕴华. 米象防治法之研究. 新农季刊1943,3 (3—4):178 —216.

7 周明牂.鸡脚棉对棉大卷叶虫抗性试验. 新农季刊,1943,3 (1—2): 62—69.

8 周明牂,郑炳宗. 桔潜䗄生活习性观察及防治试验初报. 福建省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汇刊,1946 (2): 37—60.

9 Cheo Ming Tsang,Chang,Y H.Effectiveness of Sun Exposure in the Control of Stored Grain Insects. Chinese Joural of Agriculture,1949,1(1): 105—120.

10 周明牂,张蕴华.盖沙贮藏对仓库害虫防治效力的研究. 昆虫学报,1951,1(1):60—67.

11 周明牂,钟启谦,魏鸿钧.华北农业害虫记录.北京:中华书局,1953:274.

12 黄可训,吴维均,周明牂等. 桃小食心虫研究报告. 应用昆虫学报,1958,1 (1): 31 —66.

13 周明牂,谢以铨. 麦秆蝇研究概况. 昆虫学集刊,北京: 科学出版社,1959: 222 —223.

14 周明牂,郑炳宗,杨奇华.内蒙麦秆蝇研究工作简报及防治建议.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59,5 (1): 20—26.

15 周明牂主编. 农业昆虫学(高等农业院校试用教材). 北京:农业出版社,1961.

16 周明牂.我国害虫农业防治研究现状和展望.植物保护学报,1962,1 (4): 365 —374.

17 周明牂,杨奇华,李绍石. 农作制及农业技术与螟害程度的关系及稻螟农业防治的初步研究. 植物保护学报,1962,1 (2): 1—16.

18 周明牂,谢以铨.麦秆蝇的研究(一)发生规律.植物保护学报,1962,1 (3): 273 —284.

19 周明牂. 结合耕作防治害虫(人民日报农业科学论文选,第一辑).1963:99—112.

20 周明牂,杨奇华,李绍石. 稻区种植物制与三化螟种群数量变动和为害程度的关系及稻螟防治策略的探讨.植物保护学报,1964,3(3): 287 —298.

21 周明牂,林郁,蔡邦华等. 中国水稻三化螟研究的进展. 植物保护学报,1964,3 (4): 325—332.

22 周明牂,谢以铨,余振球. 抗麦秆蝇春小麦品种的选育及其抗性的研究. 昆虫学报,1976,19 (3): 253—262.

23 周明牂,谢以铨. 春小麦品种对麦秆蝇抗性筛选调查. 植物保护学报,1979,6 (2): 1—10.

24 周明牂,谢以铨.春小麦对麦秆蝇抗性机制的研究.植物保护学报,1979,6 (3): 25 —32.

25 周明牂. 农业防治·中国主要害虫综合防治.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79: 22 —40.

26 周明牂,谢以铨. 麦秆蝇的综合防治·中国主要害虫综合防治.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79: 337 —348.

27 周明牂. 麦秆蝇·中国农作物病虫害,(上册).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 375 —378.

28 周明牂,杨奇华. 农业昆虫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试用教材,华南农学院主编). 北京: 农业出版社,1981.

29 Cheo Ming Tsang. Reprot on the Present Status of Research on Plant Resistance to Insects in China.Annual plant Resistance to Insects Newsletter,Purdue Univ. U. S. A.,1982,vol. 8: 64 —69.

30 周明牂(副主编).英汉农业昆虫学词汇.北京:农业出版社,1983.

31 周明牂.植物抗虫性研究利用的动向和展望. 世界农业,1985 (6):31 —34.

32 周明牂,杨奇华,谢以铨等. 冀南棉麦混作区棉花害虫综合防治??术的研究. 植物保护学报,1986,13 (4): 251 —258.

33 Cheo Ming Tsang. Integrated Control of the Major Cotton Insects in North China. Annual Plant Resistance to Insects Newsletter,Purdue Univ.,U.S.A.,1986,vol.12:41—43.

34 周明牂,谢永寿,杨奇华等. 棉花品种对棉蚜抗性筛选及鉴定技术研究.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7,13 (3): 277—284.

35 周明牂,谢以铨,张青文等. 棉花对棉铃虫为害的补偿能力及防治策略的探讨. 植物保护学报,1988,15 (1): 7—13.

36 周明牂,张青文,杨奇华等. 棉铃虫经济危害水平和经济阈值. 植物保护学报,1988,15 (4): 247—254.

37 周明牂,张青文,杨奇华等.关于害虫的经济阈值与经济为害水平.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8,14 (4): 408—413.

38 赵建周,杨奇华,周明牂. 棉田综合种植油菜与高粱诱集带控制棉花害虫的效果. 植物保护,1989,15 (6): 13—14.

39 毕成鹏,杨奇华,周明牂. 模拟二代棉铃虫为害及密度·果枝数对棉花产量影响的综合模型.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0,16 (2): 209—213.

40 张青文,杨奇华,周明牂等. 细格孢氮杂酸防治蚜虫、红蜘蛛研究初报. 植物保护,1990,16 (2): 34 —35.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绍兴革命家周明简介

近代人物本名:周明别称:朱嘉铭出生时间:1938年1月周明人物介绍(历史lishixinzhi.com)周明,(1919—)原名朱嘉铭,诸暨人。抗战爆发后,在家乡参加党领导的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1

靠装疯逃过惩罚的日本甲级战犯究竟是谁?

日本甲级战犯大川周明是日本法西斯主义在思想界的代表人物,被称为“日本法西斯主义之父”,在追随者中以“人格硬朗”、“雄辩”著称。时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代表法官的梅汝璈曾写道:“大川周明系日本种族主义理

历史人物 汉朝人物谢暹简介

汉朝人物本名:谢暹所处时期:西汉、新、东汉民族族群:汉人诞生地:陈郡宁平(今郸城县)诞生时候:公元前22作古时候:公元36年(历史lishixinzhi.com)主要造诣:开辟贵州谢暹政界阅历西汉牂牁

广西那坡历史

1.那坡给中国带来什么供献那坡县历史悠久,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这里活动。古为百粤地。秦地属象郡,未有建置。那坡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地属益州刺史南部牂牁郡句町县地(治今云南省广南县)。尚无建

荔波县历史

1.黔南州的历史文化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辖地历史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先民居住的区域,《贵州古代史》考定,早在殷、周时期,境内就已有了许多部族活动,并分属于牂牁、夜郎等方国,在现黔南州福泉市还

请问历代尹氏有哪些名人

尹珍(79-162),字道真,东汉牂牁郡毋敛(今贵州省正安县)人,是贵州最早见诸文字,最先走出大山、叩问中原文化的著名儒学者、文学家、教育家和书法家,曾任尚书承郎、荆州刺史等职。尹纬:字景亮。祖籍陇右

二战还是以步兵为主吗

文|周明波兰战役,波军阵亡6.63万人,受伤13.37万人,被俘69.4万人,而德军仅仅付出阵亡10600人,受伤30300人,失踪3400人的代价,损失交换比达到令人瞠目的20:1,绝对是辉煌的胜利

历史秘闻 二战还是以步兵为主吗

文|周明波兰战役,波军阵亡6.63万人,受伤13.37万人,被俘69.4万人,而德军仅仅付出阵亡10600人,受伤30300人,失踪3400人的代价,损失交换比达到令人瞠目的20:1,绝对是辉煌的胜利

德国在大战开始前的热身

文|周明波兰战役是德军第一次将闪击战理论大规模应用在实战中,幸好打击的是比英军、法军落后很多的波兰军队,不然,很可能吃亏。虽然波军总兵力多达80万,与德国比较,装备差距也不大,甚至大部分的坦克性能超过

历史人物 北周文帝宇文泰第五子宇文宪人物生平简介,最后是怎么死的

宇文宪(545年—578年8月16日),北周齐炀王,字毗贺突,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族,北周文帝宇文泰第五子(《独孤藏墓志》作第七子,可能有两兄早夭),母为宇文泰妃达步干氏。周孝闵帝、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