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三国演义》中被戏说的100个历史真相

Posted 演义

篇首语: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盘点《三国演义》中被戏说的100个历史真相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盘点《三国演义》中被戏说的100个历史真相

2、三国历史 解密三国演义99个虚构事迹背后真相

盘点《三国演义》中被戏说的100个历史真相

  《演义》是一部威武雄壮、有声有色、雅俗共赏、妇孺皆知的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的经典史诗,自中期问世以来,对人民的有着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毛泽东曾说:“《演义》是,《三国志》是史书,二者不可等同视之。若说生动形象,当然要推演义;若论真实性,就是说更接近真实,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就不如陈寿的《三国志》。”鲁迅在《史略》批评《三国演义》“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三国演义》的特点是:“七分实事,三分虚构”,即不少事情都属于张冠李戴,移花接木。>>  1、桃园三结义:正史并无写到三人有结拜,只提到情若兄弟。从年龄上说,关羽》刘备》。>  2、温酒斩华雄:华雄实死于江东猛虎刀下,《三国演义》反把写成是华雄的手下败将,这对孙坚太不公平了。>  3、三英战:实被孙坚击退。公孙瓒没有参加讨董联盟,所以刘、关、张三也未曾参加,也就不会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4、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只有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衮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广陵太守张超,长沙太守孙坚和这十三家。孔融当时正忙于对付黄巾贼,不可能分身去讨董;陶谦当时只有贡献一些金钱,并无参加战役;马腾当时尚未接受招安,怎可以参加讨董行列?当时公孙瓒正要对付鸟桓,亦不可能参加讨董行列;至于张杨当时和刘备一样,只是义勇军,而刘备当时亦只是跟随出征。>  5、斩颜良诛文丑:斩颜良确有其事,诛文丑的却是曹操的部下徐晃所为。>  6、张飞鞭督邮:其实真正的肇事者是刘备。让我们看看正史的描述:“先主(刘备)讨黄巾贼有功,除(授与官职)安喜尉。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两百,解绶﹝系印章的丝带﹞系其颈,着马柳(下民服装)弃官亡命。”(《三国志。先主传》)为什么刘备要杖打督邮,最后弃官潜逃?典略有记载这件事的原因:朝廷下诏书要州郡淘汰一些因军功而当官的小吏,刘备在黑名单里头。督邮到安喜县要遣散刘备,刘备知道了便前去求见。督邮称病不见,刘备大怒,把督邮捆绑于树上,鞭杖百余下,最后刘备逃亡。三国演义描写督邮求贿不成处处刁难刘备,惹得张飞怒鞭督邮。把官场的丑、张飞的鲁、刘备的正,描述得丝丝入扣。虽不符合史实,不过情节铺设相当精采,生动刻划了老实人在丑陋官场的为难和无奈。>  7、徐州诛车冑、古城斩蔡阳:此乃刘备所为。>  8、土山约三事:那次战役关羽是战败被擒,并非有“土山约三事”如此堂皇之事。>  9、曹操献刀杀董卓:曹操认为董卓终必败,不领董卓情,逃归乡里。曹操献刀,不见正史,是虚构的。>  10、连环计:载有之人,吕布与董卓争夺一婢女而起,但并无指出是有人用计。>  11、关羽降曹:无特别记载,应为自愿。在《三国演义》所编造的关羽投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保护二皇嫂”,但这是与史实不符的。根据史书记载:刘备到徐州后,屯兵小沛,命关羽守下邳。刘备的妻子应该随刘备住在小沛,而不是住在下邳。曹兵进攻小沛时,刘备战败逃走,妻子在小沛被俘,而不是随关羽在下邳投降的。也就是说,关羽在投降时,身边并没有什么“二皇嫂”。>  12、过五关斩六将: 此五关相距甚远,也无联系,虚构剧情。而且有几个关在三国时代根本不存在,至于名称,则是唐宋以后才有的。关羽离开曹操后,直接从许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刘备,并未发生过五关、斩六将之事。>>

  《演义》是一部威武雄壮、有声有色、雅俗共赏、妇孺皆知的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的经典史诗,自中期问世以来,对人民的有着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毛泽东曾说:“《演义》是,《三国志》是史书,二者不可等同视之。若说生动形象,当然要推演义;若论真实性,就是说更接近真实,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就不如陈寿的《三国志》。”鲁迅在《史略》批评《三国演义》“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三国演义》的特点是:“七分实事,三分虚构”,即不少事情都属于张冠李戴,移花接木。

  1、桃园三结义:正史并无写到三人有结拜,只提到情若兄弟。从年龄上说,关羽》刘备》。

  2、温酒斩华雄:华雄实死于江东猛虎刀下,《三国演义》反把写成是华雄的手下败将,这对孙坚太不公平了。

  3、三英战:实被孙坚击退。公孙瓒没有参加讨董联盟,所以刘、关、张三也未曾参加,也就不会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4、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只有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衮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广陵太守张超,长沙太守孙坚和这十三家。孔融当时正忙于对付黄巾贼,不可能分身去讨董;陶谦当时只有贡献一些金钱,并无参加战役;马腾当时尚未接受招安,怎可以参加讨董行列?当时公孙瓒正要对付鸟桓,亦不可能参加讨董行列;至于张杨当时和刘备一样,只是义勇军,而刘备当时亦只是跟随出征。

  5、斩颜良诛文丑:斩颜良确有其事,诛文丑的却是曹操的部下徐晃所为。

  6、张飞鞭督邮:其实真正的肇事者是刘备。让我们看看正史的描述:“先主(刘备)讨黄巾贼有功,除(授与官职)安喜尉。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两百,解绶﹝系印章的丝带﹞系其颈,着马柳(下民服装)弃官亡命。”(《三国志。先主传》)为什么刘备要杖打督邮,最后弃官潜逃?典略有记载这件事的原因:朝廷下诏书要州郡淘汰一些因军功而当官的小吏,刘备在黑名单里头。督邮到安喜县要遣散刘备,刘备知道了便前去求见。督邮称病不见,刘备大怒,把督邮捆绑于树上,鞭杖百余下,最后刘备逃亡。三国演义描写督邮求贿不成处处刁难刘备,惹得张飞怒鞭督邮。把官场的丑、张飞的鲁、刘备的正,描述得丝丝入扣。虽不符合史实,不过情节铺设相当精采,生动刻划了老实人在丑陋官场的为难和无奈。

  7、徐州诛车冑、古城斩蔡阳:此乃刘备所为。

  8、土山约三事:那次战役关羽是战败被擒,并非有“土山约三事”如此堂皇之事。

  9、曹操献刀杀董卓:曹操认为董卓终必败,不领董卓情,逃归乡里。曹操献刀,不见正史,是虚构的。

  10、连环计:载有之人,吕布与董卓争夺一婢女而起,但并无指出是有人用计。

  11、关羽降曹:无特别记载,应为自愿。在《三国演义》所编造的关羽投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保护二皇嫂”,但这是与史实不符的。根据史书记载:刘备到徐州后,屯兵小沛,命关羽守下邳。刘备的妻子应该随刘备住在小沛,而不是住在下邳。曹兵进攻小沛时,刘备战败逃走,妻子在小沛被俘,而不是随关羽在下邳投降的。也就是说,关羽在投降时,身边并没有什么“二皇嫂”。

  12、过五关斩六将: 此五关相距甚远,也无联系,虚构剧情。而且有几个关在三国时代根本不存在,至于名称,则是唐宋以后才有的。关羽离开曹操后,直接从许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刘备,并未发生过五关、斩六将之事。

>  13、被斩的六将:三演说被斩的六将是孔秀、孟坦、韩福、卞喜、王植和秦琪,而这几个人都不见史书记载,连名字也是虚构的。他们的出场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挨关老爷一刀。>  14、孙坚之死:孙坚死于砚山,由于单骑轻出,只带几名随从,遭黄祖设伏以落马及被流矢射死。>  15、孙策之死:实乃遭刺客暗算伤重不治。在攻打陈登的途中亦是单骑轻出,不过更夸张,只有自己一个人去打猎。无巧不巧被许贡的三名家客给盯上(许贡死于孙策之手),即便孙策骁勇,但脸上一箭,受创极深,虽有黄盖等人后来极力抢救但仍回天乏术。>  16、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真有此事,原因是吕伯奢的儿子欲抢夺财物和报官领赏才死的,罗贯中为了污蔑曹操还编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话。>  17、徐庶进曹营:他本名叫单福,化名徐庶。徐庶的母亲在当阳被俘虏,于是徐庶指着心向刘备说:“我和将军共建霸业,全靠此方寸之地。而今娘亲失踪,方寸已乱(成语“方寸大乱”的由来),留在这里对你没有帮助,请就此别去。”于是投奔曹操。《三国演义》说徐庶因为曹操在南征之前就捉了徐庶的母亲,并且伪造书信,诱骗他到曹营,这和正史不合。刘备阵营似乎很体谅徐庶的离去,在益州时就公开称赞过徐庶。>  18、火烧博望坡:非诸葛实乃刘备之手笔也,发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诸葛亮才出山。>>  19、糜夫人伤重跳井自杀、推倒土墙盖井:正史记载,甘夫人和糜夫人在当阳皆安然无恙,故也没有推倒土墙盖井的事情。>  20、长板坡七进七出:赵云护送家小撤退,十分平淡,赵云实则战功平平。>  21、怒吼长板桥:《三国演义》写道曹军夏侯杰因此肝胆俱裂被吓死,这是典型的小说夸张手法。>  22、苦肉计:正史上确有黄盖诈降曹操一事,但是否用了苦肉计,未见记载。>  23、舌战群儒:无此事,诸葛面见而已。诸如舌战群儒、群英会、苦肉计、连环计等均为虚构。>>  24、孙夫人投江:孙夫人与刘备的婚事,本来只是历史上无数次政治性联姻之一。是孙夫人去荆州,并没有刘备跑到东吴去娶亲。这里并没有多少男欢女爱的色彩。二人成婚之时,刘备已年近半百,而孙夫人不过二十上下,年龄相差约三十多岁。一个是贪图皇位的枭雄,另一个是任性而为的骄女,彼此互不信任,何来欢爱?所以,刘备入益州不久,孙权就「大遣舟船迎妹」,而孙夫人也毫不犹豫地回了娘家,还差点带走了刘备的宝贝儿子阿斗。从此,她一去不返,杳无音信,与刘备恩断情绝。因此后来孙夫人投江自尽是假,绝无此事。而刘备呢?占据益州之后便娶了寡居的吴氏(吴懿之妹,刘璋之嫂),也看不出对孙夫人有什么留恋。正因为这样,在《三国志。蜀书。二主妃子传》中竟没有一句话提到孙夫人!史书上没有记载孙夫人的最后结局,但可以肯定,她是绝不会为了刘备而殉情自尽的。>>

  13、被斩的六将:三演说被斩的六将是孔秀、孟坦、韩福、卞喜、王植和秦琪,而这几个人都不见史书记载,连名字也是虚构的。他们的出场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挨关老爷一刀。

  14、孙坚之死:孙坚死于砚山,由于单骑轻出,只带几名随从,遭黄祖设伏以落马及被流矢射死。

  15、孙策之死:实乃遭刺客暗算伤重不治。在攻打陈登的途中亦是单骑轻出,不过更夸张,只有自己一个人去打猎。无巧不巧被许贡的三名家客给盯上(许贡死于孙策之手),即便孙策骁勇,但脸上一箭,受创极深,虽有黄盖等人后来极力抢救但仍回天乏术。

  16、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真有此事,原因是吕伯奢的儿子欲抢夺财物和报官领赏才死的,罗贯中为了污蔑曹操还编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话。

  17、徐庶进曹营:他本名叫单福,化名徐庶。徐庶的母亲在当阳被俘虏,于是徐庶指着心向刘备说:“我和将军共建霸业,全靠此方寸之地。而今娘亲失踪,方寸已乱(成语“方寸大乱”的由来),留在这里对你没有帮助,请就此别去。”于是投奔曹操。《三国演义》说徐庶因为曹操在南征之前就捉了徐庶的母亲,并且伪造书信,诱骗他到曹营,这和正史不合。刘备阵营似乎很体谅徐庶的离去,在益州时就公开称赞过徐庶。

  18、火烧博望坡:非诸葛实乃刘备之手笔也,发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诸葛亮才出山。

  19、糜夫人伤重跳井自杀、推倒土墙盖井:正史记载,甘夫人和糜夫人在当阳皆安然无恙,故也没有推倒土墙盖井的事情。

  20、长板坡七进七出:赵云护送家小撤退,十分平淡,赵云实则战功平平。

  21、怒吼长板桥:《三国演义》写道曹军夏侯杰因此肝胆俱裂被吓死,这是典型的小说夸张手法。

  22、苦肉计:正史上确有黄盖诈降曹操一事,但是否用了苦肉计,未见记载。

  23、舌战群儒:无此事,诸葛面见而已。诸如舌战群儒、群英会、苦肉计、连环计等均为虚构。

  24、孙夫人投江:孙夫人与刘备的婚事,本来只是历史上无数次政治性联姻之一。是孙夫人去荆州,并没有刘备跑到东吴去娶亲。这里并没有多少男欢女爱的色彩。二人成婚之时,刘备已年近半百,而孙夫人不过二十上下,年龄相差约三十多岁。一个是贪图皇位的枭雄,另一个是任性而为的骄女,彼此互不信任,何来欢爱?所以,刘备入益州不久,孙权就「大遣舟船迎妹」,而孙夫人也毫不犹豫地回了娘家,还差点带走了刘备的宝贝儿子阿斗。从此,她一去不返,杳无音信,与刘备恩断情绝。因此后来孙夫人投江自尽是假,绝无此事。而刘备呢?占据益州之后便娶了寡居的吴氏(吴懿之妹,刘璋之嫂),也看不出对孙夫人有什么留恋。正因为这样,在《三国志。蜀书。二主妃子传》中竟没有一句话提到孙夫人!史书上没有记载孙夫人的最后结局,但可以肯定,她是绝不会为了刘备而殉情自尽的。

>  25、曹操与二乔:二乔姐妹国色天香,人称“小霸王”的孙策和儒雅俊秀的在奋力攻破皖城,娶了二乔为妻。如果后来赤壁之战能够取胜,曹操揽“二乔”于铜雀台以供享乐,是有可能的,可惜战败了。>  26、周瑜智算蒋干:历史上的蒋干没有说服周瑜,就回来了,称赞周瑜雅量高致,并没有中计,而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几年以前。>  27、赤壁之战:太史慈并未参加赤壁之战,而是在战前已经去世; 庞统未曾参与过赤壁之战;曹操横槊赋诗的事情并非发生在赤壁之战前夜,而是在为迎接汉献帝迁往许都而举办的酒会上;张松见曹操是在赤壁之战前,并不是曹操击败马超之后;曹操建铜雀台以及曹植为之作赋,都发生于赤壁之战之后。>>  28、草船借箭:无此事。古代夜战时对船的箭头一般都会有火,试问有几人敢冒此险呢?历史上曾有次曹操进攻濡须,赶上孙权坐船来察看敌情。曹操命令放箭,结果孙权的船挨了很多箭,船身倾斜就要翻了。孙权急中生智,命令掉转方向,等另一侧也挨了很多箭,两边均衡后就撤回去了。这样的“借箭”,显然并非预谋,而是随机应变。>  29、黄忠之死:黄忠病死,并非在夷陵之役时战死,他也未参加此役。>  30、孔明借东风:纯属虚构,时日,多有东南风,此乃曹操之天灾,非人为。>  31、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这是罗贯中为丑化曹操,树立关羽的高大形象和孔明天才形象而虚构的。孔明根本没想到曹操会走华容道,是刘备想到的,刘备率军去追时曹操时,曹操已经跑了。>  32、战长沙:刘备南征荆南四郡,四郡守望风而降,黄忠便随长沙太守韩玄同降,并未发生战斗。>  33、刮骨疗伤:关羽刮骨疗伤时面不改色的事迹,在正史里头有记载。正史并未言明是谁帮他刮骨疗伤。如果依三国演义情节,关羽是在北伐攻打樊城时受伤,那肯定不是华佗帮他刮骨疗伤,因为那个时候华佗已经不在人世间。三国志正史记载:曹操的爱子曹冲病危时,曹操一直懊恼不该杀死华佗,使爱子无人可救。曹冲死于公元208年,所以华佗早在公元208年以前就不在人世间了。关羽是在公元219年北伐,华佗至少已死了十几年。同样的道理,曹于公元220年,三国演义说曹操在病危时杀了华佗。也不符合史实。同时,据史书记载庞德射中的并非是关羽左臂,而是前额。>  34、诸葛亮三气周瑜与周瑜之死:周瑜当时并未注意过诸葛亮,也极少碰面。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蜀国吊唁的代表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35、征汉中:征汉中时的前线总指挥是刘备,诸葛亮留守成都搞后勤工作。>  36、赔了夫人又折兵:单纯的政治婚姻,无他。>>

  25、曹操与二乔:二乔姐妹国色天香,人称“小霸王”的孙策和儒雅俊秀的在奋力攻破皖城,娶了二乔为妻。如果后来赤壁之战能够取胜,曹操揽“二乔”于铜雀台以供享乐,是有可能的,可惜战败了。

  26、周瑜智算蒋干:历史上的蒋干没有说服周瑜,就回来了,称赞周瑜雅量高致,并没有中计,而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几年以前。

  27、赤壁之战:太史慈并未参加赤壁之战,而是在战前已经去世; 庞统未曾参与过赤壁之战;曹操横槊赋诗的事情并非发生在赤壁之战前夜,而是在为迎接汉献帝迁往许都而举办的酒会上;张松见曹操是在赤壁之战前,并不是曹操击败马超之后;曹操建铜雀台以及曹植为之作赋,都发生于赤壁之战之后。

  28、草船借箭:无此事。古代夜战时对船的箭头一般都会有火,试问有几人敢冒此险呢?历史上曾有次曹操进攻濡须,赶上孙权坐船来察看敌情。曹操命令放箭,结果孙权的船挨了很多箭,船身倾斜就要翻了。孙权急中生智,命令掉转方向,等另一侧也挨了很多箭,两边均衡后就撤回去了。这样的“借箭”,显然并非预谋,而是随机应变。

  29、黄忠之死:黄忠病死,并非在夷陵之役时战死,他也未参加此役。

  30、孔明借东风:纯属虚构,时日,多有东南风,此乃曹操之天灾,非人为。

  31、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这是罗贯中为丑化曹操,树立关羽的高大形象和孔明天才形象而虚构的。孔明根本没想到曹操会走华容道,是刘备想到的,刘备率军去追时曹操时,曹操已经跑了。

  32、战长沙:刘备南征荆南四郡,四郡守望风而降,黄忠便随长沙太守韩玄同降,并未发生战斗。

  33、刮骨疗伤:关羽刮骨疗伤时面不改色的事迹,在正史里头有记载。正史并未言明是谁帮他刮骨疗伤。如果依三国演义情节,关羽是在北伐攻打樊城时受伤,那肯定不是华佗帮他刮骨疗伤,因为那个时候华佗已经不在人世间。三国志正史记载:曹操的爱子曹冲病危时,曹操一直懊恼不该杀死华佗,使爱子无人可救。曹冲死于公元208年,所以华佗早在公元208年以前就不在人世间了。关羽是在公元219年北伐,华佗至少已死了十几年。同样的道理,曹于公元220年,三国演义说曹操在病危时杀了华佗。也不符合史实。同时,据史书记载庞德射中的并非是关羽左臂,而是前额。

  34、诸葛亮三气周瑜与周瑜之死:周瑜当时并未注意过诸葛亮,也极少碰面。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蜀国吊唁的代表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35、征汉中:征汉中时的前线总指挥是刘备,诸葛亮留守成都搞后勤工作。

  36、赔了夫人又折兵:单纯的政治婚姻,无他。

>>  37、诸葛亮一直是蜀汉的实权:其实刘备手下的集团分为三类,即原从集团、荆州集团以及蜀中集团。原从集团的代表为:关羽,张飞,赵云等。荆州集团代表人物有:诸葛亮,马良,马谡,伊籍,黄忠等。蜀中集团有:黄权,李严,法正等人。刘备最为重用的是“蜀中集团”,由以黄权、法正为甚。占领四川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荆州集团一直居于其下。刘备认人是很准的,想想他对诸葛亮说:“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就知道了(这是史实)。直到蜀中集团死光了,荆州集团才在诸葛亮的政治手腕下熬出头。后来刘备兵败,死于白帝城,诸葛亮也说: “如果法正不死,就一定会劝阻主公(刘备),即使劝阻不了,也不至如此失败。”明知谡“不可大用”,仍然非用不可,与其说是不智,不如说是政治使然。>  38、计借荆州:实乃鲁肃之计,以刘抵曹。>  39、马腾讨董卓:马腾和董卓等是一路人马,不但没有参加讨董联盟,而且还帮助董卓镇守长安。>  40、马超兴兵:实乃背父,叛乱。至于马腾之死,并非马腾谋诛曹操被杀,马超起兵报仇。而是马超不顾其父亲马腾在曹操手中,起兵反曹,所以马腾被杀。一老妇曾骂道:“天地岂久容汝,而不早死,敢以面目视人乎!”。英明的枭雄刘备只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下用了他一下,之后居束之高阁了。因为这种人,带兵多了危险,权力大了是个自己挖坟,马超在本质上和吕布差不多。>  41、取蜀攻略:由法正、庞统完成。>>  42、张松献地图:刘备入蜀后,拉拢法正与张松,并询问蜀中的兵马粮钱等情况,于是张松绘制了《西蜀地形图》。>  43、乔国老:应是“桥国老”。人们常常把桥国老与东汉太尉桥玄视为一人,有些传统戏曲干脆就把 他称作「乔玄」。其实,桥玄乃是睢阳(今河南商丘南)人,生于汉安帝永初三年(公元109年),卒于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曾任太尉;桥国老则是皖县(今安徽潜山)人,建安四年前后在世,其生年大约比桥玄晚40年。所以,无论是从籍贯还是年代来看,二人都不能混为一谈。桥玄也不是什幺“二乔”的父亲。>  44、貂蝉:存在置疑,但王允的确有个导致董卓与吕布反目的侍女。>  45、刘岱:正史有两个刘岱,反董卓联盟的刘岱和曹操手下的刘岱并不是同一人。>  46、韩遂的年龄:演义中,曹操问韩遂几岁,韩逐答四十。此处错误,此时韩遂已经七十多岁了。>  47、关羽单刀赴会:按照《三国志·鲁肃传》和韦曜《吴书》的记载,并不是关羽到鲁肃那里去赴会,而是鲁肃到关羽那里去赴会,“单刀赴会”的孤胆不是关羽,而是鲁肃,《三国演义》本末倒置。此外,“单刀”乃军士之兵器佩刀,而非大刀。>  48、关羽与同僚:关羽与同僚的关系很不和谐。>  (1)马超:听说马超归附,对其不服,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才能可与什么人相比?”(《三国志?马超传》)(2)黄忠:听说黄忠为后将军,愤怒地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三国志?费诗传》)(3)糜芳:“为南郡太守,与关羽共事,而私好携贰(私人关系不和),叛迎孙权。”(《三国志?麋竺传》)(4)傅士仁:“与羽有隙,叛迎孙权。”(《三国志?杨戏传》)(5)刘封、孟达:二人镇守上庸,关羽在襄樊之战中请二人发兵相救,二人坐视不救。(6)廖立:在丞相掾李邵、蒋琬面前评论关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凭恃英勇的名声,带兵没有章法,简直是主观蛮干。”)(《三国志?廖立传》)(7)潘浚:“亦与关羽不穆(不和)。”(《三国志?杨戏传》)>>

  37、诸葛亮一直是蜀汉的实权:其实刘备手下的集团分为三类,即原从集团、荆州集团以及蜀中集团。原从集团的代表为:关羽,张飞,赵云等。荆州集团代表人物有:诸葛亮,马良,马谡,伊籍,黄忠等。蜀中集团有:黄权,李严,法正等人。刘备最为重用的是“蜀中集团”,由以黄权、法正为甚。占领四川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荆州集团一直居于其下。刘备认人是很准的,想想他对诸葛亮说:“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就知道了(这是史实)。直到蜀中集团死光了,荆州集团才在诸葛亮的政治手腕下熬出头。后来刘备兵败,死于白帝城,诸葛亮也说: “如果法正不死,就一定会劝阻主公(刘备),即使劝阻不了,也不至如此失败。”明知谡“不可大用”,仍然非用不可,与其说是不智,不如说是政治使然。

  38、计借荆州:实乃鲁肃之计,以刘抵曹。

  39、马腾讨董卓:马腾和董卓等是一路人马,不但没有参加讨董联盟,而且还帮助董卓镇守长安。

  40、马超兴兵:实乃背父,叛乱。至于马腾之死,并非马腾谋诛曹操被杀,马超起兵报仇。而是马超不顾其父亲马腾在曹操手中,起兵反曹,所以马腾被杀。一老妇曾骂道:“天地岂久容汝,而不早死,敢以面目视人乎!”。英明的枭雄刘备只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下用了他一下,之后居束之高阁了。因为这种人,带兵多了危险,权力大了是个自己挖坟,马超在本质上和吕布差不多。

  41、取蜀攻略:由法正、庞统完成。

  42、张松献地图:刘备入蜀后,拉拢法正与张松,并询问蜀中的兵马粮钱等情况,于是张松绘制了《西蜀地形图》。

  43、乔国老:应是“桥国老”。人们常常把桥国老与东汉太尉桥玄视为一人,有些传统戏曲干脆就把 他称作「乔玄」。其实,桥玄乃是睢阳(今河南商丘南)人,生于汉安帝永初三年(公元109年),卒于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曾任太尉;桥国老则是皖县(今安徽潜山)人,建安四年前后在世,其生年大约比桥玄晚40年。所以,无论是从籍贯还是年代来看,二人都不能混为一谈。桥玄也不是什幺“二乔”的父亲。

  44、貂蝉:存在置疑,但王允的确有个导致董卓与吕布反目的侍女。

  45、刘岱:正史有两个刘岱,反董卓联盟的刘岱和曹操手下的刘岱并不是同一人。

  46、韩遂的年龄:演义中,曹操问韩遂几岁,韩逐答四十。此处错误,此时韩遂已经七十多岁了。

  47、关羽单刀赴会:按照《三国志·鲁肃传》和韦曜《吴书》的记载,并不是关羽到鲁肃那里去赴会,而是鲁肃到关羽那里去赴会,“单刀赴会”的孤胆不是关羽,而是鲁肃,《三国演义》本末倒置。此外,“单刀”乃军士之兵器佩刀,而非大刀。

  48、关羽与同僚:关羽与同僚的关系很不和谐。

  (1)马超:听说马超归附,对其不服,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才能可与什么人相比?”(《三国志?马超传》)(2)黄忠:听说黄忠为后将军,愤怒地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三国志?费诗传》)(3)糜芳:“为南郡太守,与关羽共事,而私好携贰(私人关系不和),叛迎孙权。”(《三国志?麋竺传》)(4)傅士仁:“与羽有隙,叛迎孙权。”(《三国志?杨戏传》)(5)刘封、孟达:二人镇守上庸,关羽在襄樊之战中请二人发兵相救,二人坐视不救。(6)廖立:在丞相掾李邵、蒋琬面前评论关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凭恃英勇的名声,带兵没有章法,简直是主观蛮干。”)(《三国志?廖立传》)(7)潘浚:“亦与关羽不穆(不和)。”(《三国志?杨戏传》)

>>  49、关羽好女色: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与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公。公疑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如此看来,关圣大帝也有七情六欲﹔关于貂蝉,正史上没有记载。《三国演义》在吕布死了以后,也未对貂蝉作交代。关公月下斩貂蝉,大多史学家认为是虚构。>  50、关羽麦城凛然拒降:孙权使人劝降,关羽诈降,在城头虚插旌旗,从别门撤退,被吕蒙算到,半路截杀之。>  51、关羽为何亡命天涯:《三国志·关羽传》说关羽“亡命奔涿郡(郡治涿县,今河北涿州市)”那幺,他作为山西人,为什么亡命到了河北呢?史书并没有交待。《三国演义》中,关羽自述说:“因本处势豪仗势凌人,被吾杀了。”>  52、蜀汉五虎将:正史从未提到蜀汉有五虎将。刘备打败曹操,占有汉中后,封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各为前、右、左、后将军,魏延为汉中太守,赵云并未并列其中。三国演义说赵云也被任命为中将军,与关、张、马、黄合称为五虎将,并不符合史实。赵云的地位类似曹操的许褚,皆为君王的侍卫官和禁军的队长,这种职位当然是受到君王极端信赖的人才足以担任,不过也由于职位性质,统领大军出外打仗的机率自然大为减少,更不用谈立战功升官了。赵云少有统领大军的机会,所以也就难以评论他的领兵作战才能。不过从正史和来推断,赵云的政治思维相当不错,打仗有勇有谋,个性上又没有关、张二人令人不敢恭维的缺陷,刘备非常信赖他也是无庸置疑的 ,刘备临终时,赵云是极少数被扥孤的人选之一。这样一位好人才,难怪三国演义会极力美化他,还帮他升官,实际上赵云官位并不高,年纪也比刘备还大﹝和也有同样的情况。比老了几十岁,但是在戏剧中,项羽反而成为满脸胡子的老生,刘邦变成白面小生﹞,都无损中国人对他的敬仰。顺便一提:在正史记载中,曹操就真的有五虎将。诸位猜猜是哪五位?答案是:张辽、乐进、于禁、张合、徐晃。被列为五虎将之中,可说是武将至高的荣誉,曹操也藉此拢络这些人才的向心力。至于夏侯惇、夏侯渊、曹仁等人,才高功高官大,与前五位相比毫不逊色,不过他们皆是曹操族人,所以曹操用不着拿五虎将之名拢络他们。>>  53、《后出师表》:一直难辨是否是诸葛亮所作。陈寿《三国志》没有采用,《诸葛亮集》也没有收录,另外文中个别词句意思与历史事实不符。《后出师表》据云出自《张俨默记》,“默记”云者,是凭记忆默写出来的,就像郭靖黄蓉抄写的《九阴真经》,既可能有故意的删改,也可能有无意的疏漏,以讹传讹是难免的。所以《后出师表》的真假,很难说,司马光写《资治通鉴》,就把《后出师表》当真的用。>  54、追命吕蒙,玉泉显圣:不用说也知道是子虚乌有,不多说。>  55、气量狭小的周瑜:刘备评价周瑜“器量广大”,周瑜度量不下于笑口常开的弥勒佛,程普“数陵侮瑜”,而瑜从不计较,“折节容下,终不与校。”以致于程普发自内心地告人曰:“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陈寿评价周瑜“性度恢郭”,另外洪迈、等古人,在周瑜的人品方面,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56、七擒孟获:虚构,并无此事。历史上确有诸葛亮南征之事,也确有孟获其人。但七擒孟获《三国志》上没有记载,只是在裴松之引注《汉晋》时说了一句“七擒七纵”,但具体过程没有记载。孟获后在蜀国任御史中丞,是文官。>  57、三顾茅庐:大多都记载刘备的确是去过三次,但究竟是怎么去,因为什么去,说法还不统一。>  58、火烧上方谷:即是孔明差点烧死司马懿和魏延那回,纯属虚构。>  59、六出祁山:诸葛亮实际上伐魏五次,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到了祁山。>  60、木牛流马与八阵图:其实,木牛就是独轮车,流马就是今天很常见的四轮小拉车。一说木牛是四轮车,流马是一种头部比较尖的船。八阵图乃优异的行军布阵之法,绝非《三国演义》所描述的奇门遁甲之术。>>

  49、关羽好女色: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与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公。公疑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如此看来,关圣大帝也有七情六欲﹔关于貂蝉,正史上没有记载。《三国演义》在吕布死了以后,也未对貂蝉作交代。关公月下斩貂蝉,大多史学家认为是虚构。

  50、关羽麦城凛然拒降:孙权使人劝降,关羽诈降,在城头虚插旌旗,从别门撤退,被吕蒙算到,半路截杀之。

  51、关羽为何亡命天涯:《三国志·关羽传》说关羽“亡命奔涿郡(郡治涿县,今河北涿州市)”那幺,他作为山西人,为什么亡命到了河北呢?史书并没有交待。《三国演义》中,关羽自述说:“因本处势豪仗势凌人,被吾杀了。”

  52、蜀汉五虎将:正史从未提到蜀汉有五虎将。刘备打败曹操,占有汉中后,封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各为前、右、左、后将军,魏延为汉中太守,赵云并未并列其中。三国演义说赵云也被任命为中将军,与关、张、马、黄合称为五虎将,并不符合史实。赵云的地位类似曹操的许褚,皆为君王的侍卫官和禁军的队长,这种职位当然是受到君王极端信赖的人才足以担任,不过也由于职位性质,统领大军出外打仗的机率自然大为减少,更不用谈立战功升官了。赵云少有统领大军的机会,所以也就难以评论他的领兵作战才能。不过从正史和来推断,赵云的政治思维相当不错,打仗有勇有谋,个性上又没有关、张二人令人不敢恭维的缺陷,刘备非常信赖他也是无庸置疑的 ,刘备临终时,赵云是极少数被扥孤的人选之一。这样一位好人才,难怪三国演义会极力美化他,还帮他升官,实际上赵云官位并不高,年纪也比刘备还大﹝和也有同样的情况。比老了几十岁,但是在戏剧中,项羽反而成为满脸胡子的老生,刘邦变成白面小生﹞,都无损中国人对他的敬仰。顺便一提:在正史记载中,曹操就真的有五虎将。诸位猜猜是哪五位?答案是:张辽、乐进、于禁、张合、徐晃。被列为五虎将之中,可说是武将至高的荣誉,曹操也藉此拢络这些人才的向心力。至于夏侯惇、夏侯渊、曹仁等人,才高功高官大,与前五位相比毫不逊色,不过他们皆是曹操族人,所以曹操用不着拿五虎将之名拢络他们。

  53、《后出师表》:一直难辨是否是诸葛亮所作。陈寿《三国志》没有采用,《诸葛亮集》也没有收录,另外文中个别词句意思与历史事实不符。《后出师表》据云出自《张俨默记》,“默记”云者,是凭记忆默写出来的,就像郭靖黄蓉抄写的《九阴真经》,既可能有故意的删改,也可能有无意的疏漏,以讹传讹是难免的。所以《后出师表》的真假,很难说,司马光写《资治通鉴》,就把《后出师表》当真的用。

  54、追命吕蒙,玉泉显圣:不用说也知道是子虚乌有,不多说。

  55、气量狭小的周瑜:刘备评价周瑜“器量广大”,周瑜度量不下于笑口常开的弥勒佛,程普“数陵侮瑜”,而瑜从不计较,“折节容下,终不与校。”以致于程普发自内心地告人曰:“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陈寿评价周瑜“性度恢郭”,另外洪迈、等古人,在周瑜的人品方面,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56、七擒孟获:虚构,并无此事。历史上确有诸葛亮南征之事,也确有孟获其人。但七擒孟获《三国志》上没有记载,只是在裴松之引注《汉晋》时说了一句“七擒七纵”,但具体过程没有记载。孟获后在蜀国任御史中丞,是文官。

  57、三顾茅庐:大多都记载刘备的确是去过三次,但究竟是怎么去,因为什么去,说法还不统一。

  58、火烧上方谷:即是孔明差点烧死司马懿和魏延那回,纯属虚构。

  59、六出祁山:诸葛亮实际上伐魏五次,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到了祁山。

  60、木牛流马与八阵图:其实,木牛就是独轮车,流马就是今天很常见的四轮小拉车。一说木牛是四轮车,流马是一种头部比较尖的船。八阵图乃优异的行军布阵之法,绝非《三国演义》所描述的奇门遁甲之术。

>>  61、诸葛亮何时掌权:刘备兵败东吴,驻扎永安的时候,“章武二年,先主征严诣永安宫,拜尚书令。”刘备专门把李严从外地招来,拜他做尚书令。李严以“中都护”的身份兼“尚书令”,应该是蜀国军事上的绝对实力派人物。而诸葛亮以丞相身份“录尚书事”,只是政务首脑。初即位至诸葛亮驻汉中这一时期,即使诸葛亮“录尚书事”未必见得是军国大事第一人。后来诸葛亮驻汉中,开始北伐以后,蜀举国上下以“北伐”为最高国策,所有军政、民政必须围绕“北伐”这一继承刘备遗志的大事来转,举着“兴复汉室”效忠刘备这杆大旗,如果反对,就是反对他老子,就是反对“兴复汉室”,那么诸葛亮可以名正言顺取而代之;如果刘禅不反对,那么举国上下必须围绕北伐转,也就是必须围绕身为北伐首脑的诸葛亮来转。诸葛亮名正言顺可以把持国家军政、民政包括人事大权。>  62、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确有此事,但并非诸葛亮遗计,而是司马懿心虚。“死诸葛走生仲达”的依据是《汉晋春秋》,但是作者又加了工。《汉晋春秋》的记载是:诸葛亮死后,蜀军秘不发丧悄然撤退,司马懿有所发觉,驱军追赶。两车相近时,蜀军长史杨仪命蜀军“反旗鸣鼓,欲向魏军”,司马懿“不敢逼”,只好退兵。当时在魏军中就传开了“死诸葛走生仲达”的笑话。蜀军“入谷然后发丧”。但是在《三国演义》中却成了蜀军推出一辆四轮车,车上端坐着诸葛亮木偶像,司马懿疑诸葛亮未死,故而退兵。>  63、曹军潼关战马超事:战斗确实很激烈,但是《三国演义》写曹操割须弃袍乃得脱则完全是为丑化他。实际上,潼关大战,曹操是赢家。>  64、曹真:还记得那个老是打败仗,而且看到孔明写的信就被气死的曹真吗?三国演义为了突显孔明和曹真的接班人司马懿的智能,把曹真写的一无长处。曹真果真那么没用吗?实际上刚好相反,正史的曹真不但??次北伐时,曹真的部将张合在街亭大败马谡,使情势逆转。曹真更精确算准了诸葛亮下次会攻陈仓,所以先派郝昭防守。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大军就是因为屡攻不下陈仓,只好撤兵。曹真还主动率大军想要大举攻蜀,结果因为连续大雨造成路断而班师。他最后是病死于洛阳,并非被诸葛亮写信骂死。曹真的长子曹爽就真的是无能,他因为专权,最后司马懿发动政变,曹爽兄弟慌张不知所措,他的谋士桓范因此大哭说:曹真乃一世英雄,没想到却生了一群蠢猪。>>  65、诸葛亮骂死王朗:王朗病死于公元228年,并未随军出战。王朗被骂死,完全虚构。>  66、马超战张飞:正史上,是马超私自写信给刘备,请求投降,并无二人大战李恢劝降。>  67、空城计:虚构,灵感应该来自赵云的空营计。诸葛亮只是在最后一次北伐时才与司马懿相持于渭。但作者写空城计又是有所本的,这个“本”就是《三国志》中的裴松之注所引“郭冲三事”,但它是假的。因为诸葛亮屯兵汉中阳平时,司马懿还是荆州都督,无缘与诸葛亮抗衡。当时诸葛亮驻今陕西安康县,司马懿屯今河南南阳,如此之遥远,何谈空城计?>  68、魏延反叛: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出人投地,人必毁之。魏延才是受害者。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倒是那个被诸葛亮委以重任伙同马岱诱杀魏延的杨仪,在权力欲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曾经言到:早知若此,当初丞相死时,吾若以全军投魏,何至有今日耶。>  69、落凤坡落凤:庞统进攻雒城时中箭死去,并非死于落凤坡。>>

  61、诸葛亮何时掌权:刘备兵败东吴,驻扎永安的时候,“章武二年,先主征严诣永安宫,拜尚书令。”刘备专门把李严从外地招来,拜他做尚书令。李严以“中都护”的身份兼“尚书令”,应该是蜀国军事上的绝对实力派人物。而诸葛亮以丞相身份“录尚书事”,只是政务首脑。初即位至诸葛亮驻汉中这一时期,即使诸葛亮“录尚书事”未必见得是军国大事第一人。后来诸葛亮驻汉中,开始北伐以后,蜀举国上下以“北伐”为最高国策,所有军政、民政必须围绕“北伐”这一继承刘备遗志的大事来转,举着“兴复汉室”效忠刘备这杆大旗,如果反对,就是反对他老子,就是反对“兴复汉室”,那么诸葛亮可以名正言顺取而代之;如果刘禅不反对,那么举国上下必须围绕北伐转,也就是必须围绕身为北伐首脑的诸葛亮来转。诸葛亮名正言顺可以把持国家军政、民政包括人事大权。

  62、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确有此事,但并非诸葛亮遗计,而是司马懿心虚。“死诸葛走生仲达”的依据是《汉晋春秋》,但是作者又加了工。《汉晋春秋》的记载是:诸葛亮死后,蜀军秘不发丧悄然撤退,司马懿有所发觉,驱军追赶。两车相近时,蜀军长史杨仪命蜀军“反旗鸣鼓,欲向魏军”,司马懿“不敢逼”,只好退兵。当时在魏军中就传开了“死诸葛走生仲达”的笑话。蜀军“入谷然后发丧”。但是在《三国演义》中却成了蜀军推出一辆四轮车,车上端坐着诸葛亮木偶像,司马懿疑诸葛亮未死,故而退兵。

  63、曹军潼关战马超事:战斗确实很激烈,但是《三国演义》写曹操割须弃袍乃得脱则完全是为丑化他。实际上,潼关大战,曹操是赢家。

  64、曹真:还记得那个老是打败仗,而且看到孔明写的信就被气死的曹真吗?三国演义为了突显孔明和曹真的接班人司马懿的智能,把曹真写的一无长处。曹真果真那么没用吗?实际上刚好相反,正史的曹真不但??次北伐时,曹真的部将张合在街亭大败马谡,使情势逆转。曹真更精确算准了诸葛亮下次会攻陈仓,所以先派郝昭防守。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大军就是因为屡攻不下陈仓,只好撤兵。曹真还主动率大军想要大举攻蜀,结果因为连续大雨造成路断而班师。他最后是病死于洛阳,并非被诸葛亮写信骂死。曹真的长子曹爽就真的是无能,他因为专权,最后司马懿发动政变,曹爽兄弟慌张不知所措,他的谋士桓范因此大哭说:曹真乃一世英雄,没想到却生了一群蠢猪。

  65、诸葛亮骂死王朗:王朗病死于公元228年,并未随军出战。王朗被骂死,完全虚构。

  66、马超战张飞:正史上,是马超私自写信给刘备,请求投降,并无二人大战李恢劝降。

  67、空城计:虚构,灵感应该来自赵云的空营计。诸葛亮只是在最后一次北伐时才与司马懿相持于渭。但作者写空城计又是有所本的,这个“本”就是《三国志》中的裴松之注所引“郭冲三事”,但它是假的。因为诸葛亮屯兵汉中阳平时,司马懿还是荆州都督,无缘与诸葛亮抗衡。当时诸葛亮驻今陕西安康县,司马懿屯今河南南阳,如此之遥远,何谈空城计?

  68、魏延反叛: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出人投地,人必毁之。魏延才是受害者。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倒是那个被诸葛亮委以重任伙同马岱诱杀魏延的杨仪,在权力欲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曾经言到:早知若此,当初丞相死时,吾若以全军投魏,何至有今日耶。

  69、落凤坡落凤:庞统进攻雒城时中箭死去,并非死于落凤坡。

>  70、黄忠战关羽:纯虚构,并无关羽义释黄忠的故事。正史中关羽嫌弃黄忠老,听说黄忠为后将军,愤怒地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三国志·费诗传》),又怎会有“义释”。>>

  70、黄忠战关羽:纯虚构,并无关羽义释黄忠的故事。正史中关羽嫌弃黄忠老,听说黄忠为后将军,愤怒地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三国志·费诗传》),又怎会有“义释”。

三国历史 解密三国演义99个虚构事迹背后真相

 解密三国演义99个虚构事迹背后真相

  三国演义是中国人最熟悉的历史小说之一,然而真正的三国历史与其却有不少有出入,我们在此挑选了这99个例子,目的是让网友们花最少的时间去了解一个最真实的三国!

  解密三国演义99个虚构事迹背后真相

  1。桃源结义:正史并无写到三人有结拜只提到情若兄弟(年龄:关羽>刘备>张飞)

  2。温酒斩华雄:实华雄死于江东猛虎孙坚刀下,三演反把孙坚写成是华雄的手下败将,这对孙坚太不公平了。

  3。三英战吕布∶吕布实被孙坚击退(公孙瓒没有参加讨董联盟,所以刘关张三也未曾参加,也就不会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4。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只有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邮,衮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广陵太守张超,长沙太守孙坚和曹操,只有这十三家。孔融当时正忙于对付黄巾贼,不可能分身去讨董,陶谦当时只有贡献一些金钱,并无参加战役,马腾当时尚未接受招安,怎可以参加讨董行列,当时公孙瓒正要对付乌桓,亦不可能参加讨董行列,至于张杨当时和刘备一样,只是义勇军,而刘备当时亦只是跟随出征。

  5。关公斩颜良,诛文丑:斩颜良确有其事,诛文丑的却是曹操的部下所为。

  6。张飞鞭督邮∶实乃刘备所为

  7。徐州诛车胄 古城斩蔡阳:此乃刘备所为。

  8。土山约三事:那次战役关羽是战败被擒,并非有“土山约三事”如此堂皇之事。

  9。曹操献刀杀董卓:曹操认为卓终必败,不领董卓情——逃归乡里……曹操献刀,不见正史虚构的

  10。连环计∶载有貂蝉之人吕布与董卓争夺一婢女而起并无指出是有人用计

  11。关羽降曹∶无特别记载应为自愿(在三演所编造的关羽投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保护二皇嫂”,但这是与史实不符的。根据史书记载∶刘备到徐州后,屯兵小沛,命关羽守下邳。刘备的夫人应该随刘备住在小沛,而不是住在下邳。曹兵进攻小沛时,刘备战败逃走,夫人在小沛被俘,而不是随关羽在下邳投降的。也就是说,关羽在投降时,身边并没有什么“二皇嫂”。)

  12。过五关斩六将∶此五关相距甚远也无联系虚构剧情(关羽离开曹操后,直接从许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刘备,并未发生过五关斩六将之事。)

  13。被斩的六将∶三演说被斩的六将是孔秀 孟坦 韩福卞喜王植和秦琪,而这几个人都不见史书记载,连名字也是虚构的。他们的出场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挨关老爷一刀。

  14。孙坚之死∶孙坚死于砚山……由于单骑轻出,只带几名随从遭黄祖设伏以落死及流矢射死

  15。孙策之死∶实乃遭刺客暗算伤重不治(在攻打陈登的途中亦是单骑轻出,不过更夸张…只有自己一个人去打猎……无巧不巧被许贡的三名家客给盯上(许贡死于孙策之手)即使孙策骁勇,但脸上一箭,受创极深虽有黄盖等人后来极力抢救但仍回天乏术)

  16。徐庶之智∶徐庶在正史上记载太少……无名过客而已

  17。徐庶进曹营:曹操南征,刘备和诸葛亮徐庶等南逃,乱军中,徐母被俘,于是徐庶告别刘备,进曹营

  18。火烧博望坡:非诸葛实乃刘备手笔。发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诸葛亮才出山。

  19。糜夫人伤重跳井自杀超云推倒土墙盖井∶正史记载……甘夫人和糜夫人在当阳皆安然无恙……故也没有超云推倒土墙盖井的事情啦^^

  20。长板坡七进七出∶赵云护送家小撤退十分平淡(赵云只是三义写成实则战功平平五虎将?苦果苦吧^)

  21。怒吼长板桥∶曹军夏侯杰因此肝胆俱裂被吓死==||是小说的夸张手法……

  23。舌战群儒∶无此事诸葛面见孙权而已……诸如舌战群儒 群英会苦肉计连环计等均为虚构。

  24。孙夫人投江∶孙夫人与刘备的婚事,本来只是历史上无数次政治性联姻之一。是孙夫人去荆州……并没有刘备跑到东吴去娶亲。这里并没有多少男欢女爱的色彩。

  二人成婚之时,刘备已年近半百,而孙夫人不过二十上下,年龄相差约三十多岁……一个是贪图皇位的枭雄,另一个是任性而为的骄女,彼此互不信任,何来欢爱?所以,刘备入益州不久,孙权就“大遣舟船迎妹”,而孙夫人也毫不犹豫地回了娘家,还差点带走了刘备的宝贝儿子阿斗。从此,她一去不返,杳无音信,与刘备恩断情绝。

  后孙夫人投江自尽是假,没有此事……刘备呢?占据益州之后便娶了寡居的吴氏(吴懿之妹,刘璋之嫂),也看不出对孙夫人有什么留恋。正因为这样,在《三国志。蜀书。二主妃子传》中竟没有一句话提到孙夫人!史书上没有记载孙夫人的最后结局,但可以肯定,她是绝不会为了刘备而殉情自尽的。

  25。此诗(索二乔)出于曹植之手……当时还未出现

  26。周瑜智算蒋干∶实蒋干赤壁后游说周瑜不成(历史上的蒋干没有说服周瑜,就回来了,称赞周瑜雅量高致,并没有中计,而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几年以前。)

  27。庞统连环∶记载连环是曹操之决策,庞统未曾参与过赤壁之战。

  28。草"船"借箭∶无此事,此乃孙坚孙权父子所为,分别发生在跨江击刘表和濡须之战。(三国演义之祖【三国志平话】中借箭的是公瑾。)

  29。草"船借箭∶在唐代时张巡在安史之乱中。曾在夜间用草人垂下城墙赚了令狐潮几十万只箭←(这是补充……^^)综合(20)(21)就变成草船借箭哩一▽一

  30。孔明借东风∶纯属虚构(借东风——冬至时日,多有东南风,此乃曹操之天灾,非人为;)

  31。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这是作者为丑化曹操,树立关羽的高大形象而虚构的。在华容道拦截曹操的是刘备,但是他去晚了,所以被曹操跑掉了。

  32。战长沙:刘备南征荆南四郡,四郡守望风而降,黄忠便随长沙太守韩玄同降,并未发生战斗。

  33。刮骨疗伤:此时华佗已经死了两年,因此并非华佗所为,似乎只是一般的军医所为。

  34。诸葛三气周瑜∶周瑜当时并未注意过诸葛亮……极少碰面…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蜀国吊唁的代表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35。征汉中:征汉中时的前线总指挥是刘备,诸葛亮留守成都搞后勤工作。

  36。赔了夫人又折兵∶单纯的政治婚姻……无他

  37。周瑜之死∶周瑜死于巴丘操劳过度

  38。计借荆州∶实乃鲁肃之计以刘抵曹

  39。马腾讨董卓∶马腾和董卓等是一路人马,不但没有参加讨董联盟,而且还帮助董卓镇守长安。

  40。马超兴兵∶实乃背父叛乱(至于马腾之死,并非马腾谋诛曹操被杀,马超起兵报仇,而是马超起兵反曹,所以马腾被杀。)

  41。取蜀攻略∶由法正庞统完成

  42。张松献地图∶刘备入蜀后,拉拢法正与张松,并询问蜀中的兵马粮钱等情况,于是张松绘制了《西蜀地形图》。

  43。乔国老应是"桥国老",还有和乔玄并不是同一人

  44。貂蝉∶存在置疑…但王允的确有个导致董卓与吕布反目的侍女

  45。刘岱∶正史有两个刘岱,反董卓联盟的刘岱和曹操手下的刘岱并不是同一人

  46。韩遂几岁∶演义中,曹操问韩遂几岁,韩逐答四十,此处错误,此时韩遂已经七十多岁了

  47。关羽单刀会∶按照《三国志?鲁肃传》和韦曜《吴书》的记载,并不是关羽到鲁肃那里去赴会,而是鲁肃到关羽那里去赴会,“单刀赴会”的孤胆英雄不是关羽,而是鲁肃。而三演本末倒置,“单刀”乃军士之兵器佩刀,而非大刀。

  48。关羽与同僚∶关羽与同僚的关系很不和谐

  (1)马超∶听说马超归附,对其不服,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才能可与什么人相比?”(《三国志·马超传》)

  (2)黄忠∶听说黄忠为后将军,愤怒地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三国志·费诗传》)

  (3)糜芳∶“为南郡太守,与关羽共事,而私好携贰(私人关系不和),叛迎孙权。”(《三国志·麋竺传》)

  (4)傅士仁∶“与羽有隙,叛迎孙权。”(《三国志·杨戏传》)

  (5)刘封孟达∶二人镇守上庸,关羽在襄樊之战中请二人发兵相救,二人坐视不救。

  (6)廖立∶在丞相掾李邵蒋琬面前评论关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凭恃英勇的名声,带兵没有章法,简直是主观蛮干。”)(《三国志·廖立传》)

  (7)潘∶“亦与关羽不穆(不和)。”(《三国志·杨戏传》)

  49。关公好女色: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与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公。公疑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如此看来,关圣大帝也有七情六欲;关于貂蝉,正史上没有记载。

  《三国演义》在吕布死了以后,也未对貂蝉作交代。关公月下斩貂蝉,大多史学家认为是虚构。如果是真事,关羽也太不配做男人了。

  50。关羽麦城凛然拒降:孙权使人劝降,关羽诈降,在城头虚插旌旗,从别门撤退,被吕蒙算到,半路截杀之。

  51。关羽亡命:《三国志?关羽传》说关羽“亡命奔涿郡(郡治涿县,今河北涿州市)”那么,他作为山西人,为什么亡命到了河北呢?史书并没有交待。三演中,关羽自述说∶“因本处势豪仗势凌人,被吾杀了。”

  52。五虎将:刘备并没封什么【五虎大将】,只不过上面五人的军职是最高的,关羽(前将军),张飞(车骑),马超(骠骑),黄忠(后将军),赵云(翊军将军,最低),而且自从关羽伐魏,建安二十四年到章武二年短短四年间,关张马黄都死了……

  53。《后出师表》:乃后人伪托,并非诸葛亮所作;

  54。追命吕蒙,玉泉显圣:不用说也知道是子虚乌有,不多说。

  55。八阵图石伏陆逊∶置疑

  56。七擒孟获∶虚构并无此事(历史上确有诸葛亮南征之事,也确有孟获其人。但七擒孟获《三国志》上没有记载,只是在裴松之引注《汉晋春秋》时说了一句“七擒七纵”,但具体过程没有记载。孟获后在蜀国任御史中丞,是文官。

  57。孔明伐魏∶并无七次实伍次输的没演义那么漂亮

  58。火烧上方谷∶即是孔明差点烧死司马懿和魏延那回,纯熟虚构

  59。六出祁山:诸葛亮伐魏五次,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到了祁山。

  60。木牛流马:其实,木牛就是独轮车,流马就是今天很常见的四轮小拉车。一说木牛是四轮车,流马是一种头部比较尖的船。

  61。诸葛亮用兵如神:诸葛亮擅长内政治理,用兵并不是强项。

  62。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确有此事,但并非诸葛亮遗计,而是司马懿心虚。“死诸葛走生仲达”的依据是《汉晋春秋》,但是作者又加了工。《汉晋春秋》的记载是:诸葛亮死后,蜀军秘不发丧悄然撤退,司马懿有所发觉,驱军追赶。两车相近时,蜀军长史杨仪命蜀军“反旗鸣鼓,欲向魏军”,司马懿“不敢逼”,只好退兵。

  当时在魏军中就传开了“死诸葛走生仲达”的笑话。蜀军“入谷然后发丧”。但是在《三国演义》中却成了蜀军推出一辆四轮车,车上端坐着诸葛亮木偶像,司马懿疑诸葛亮未死,故而退兵。

  63。曹军潼关战马超事∶战斗确实很激烈,但是《三国演义》写曹操割须弃袍乃得脱则完全是为丑化他。实际上,潼关大战,曹操是赢家。

  64。曹真∶病死于洛阳,并非被诸葛亮写信骂死。

  65。诸葛亮骂死王朗∶王朗病死于228年,并未随军出战……王朗被骂死,完全虚构。

  66。马超战张飞∶正史上,是马超私自写信给刘备——请求投降,并无二人大战——李恢劝降。

  67。空城计∶虚构灵感应该来自赵云的空营计(诸葛亮只是在最后一次北伐时才与司马懿相持于渭水。但作者写空城计又是有所本的,这个“本”就是《三国志》中的裴松之注所引“郭冲三事”,但它是假的。因为诸葛亮屯兵汉中阳平时,司马懿还是荆州都督,无缘与诸葛亮抗衡。当时诸葛亮驻今陕西安康县,司马懿屯今河南南阳,如此之遥远,何谈空城计?)

  68。魏延反叛∶其实魏延才是受害者

  69。落凤坡落凤∶庞统进攻雒城时中箭死去,并非死于落凤坡。

  70。黄忠战关羽∶纯虚构……并无关羽义释黄忠的故事……正史中——关羽嫌弃黄忠老…又怎会有“义释”。

  71。关于年龄:几个主要人物的年龄,从大到小的排列是,曹操→吕布→赵云→关羽→刘备→张飞→鲁肃→周瑜→诸葛亮→孙权→陆逊。一些资料表明,赵云至少比刘备大二岁,赤壁之战那一年,赵云已经五十上下了;张昭比孙坚小一岁;关羽比刘备还要大一岁。

  72。七星灯续命∶无需解释了……

  73。周仓∶历史上没周仓之人…似乎是个虚构的人物。

  74。刘琮:献出荆州后,被曹操任命为青州刺史,封列侯,并未被杀。后曹操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迁为谏议大夫

  75。彝陵之战:刘备仅带了四万多人,而孙权给了陆逊五万人。之所以能够取胜,不仅仅靠的是优良的战术。

  76。青龙。蛇矛∶关羽不是用刀的…历史上关羽的兵刃是长矛…其实吕布的兵刃也是长矛,张飞的兵刃并非丈八蛇矛,而是一般的矛(青龙偃月刀和丈八蛇矛方天画戟这样有个性的兵器对于塑造人物来说是很有好处的)

  77。赤兔马∶:赤兔马确为吕布所骑,但吕布战败后,不知去向…(关羽跨下无赤兔,为表达勇武形象);更虚构赤兔马为了关羽的死……绝食亡(要是要绝食……吕布死时就该绝食哩;而且吕布死时和关羽死时相差很多年马不绝食也老死了)

  78。刘皇叔刘备∶实为无稽之谈……虚构刘备被献帝称“刘皇叔”……来表达刘备是“捍卫汉室”…和曹操是“国贼”的假象==要是刘傋是刘皇叔……那刘表刘璋哩?

  79。孙尚香∶历史上并未提到名只知姓孙

  80。张翼德∶真名张益德

  81。粗人张飞∶其实张飞一手好书法精通美工画文武全才高硕书生形象吧(所以火凰燎原修改他为桃园画家也不为过)

  82。关兴∶一介文官…年轻的时候就死了……

  83。关兴复仇∶据《演义》所写,关羽死后,在刘备伐吴的夷陵之战中,关羽之子关兴和张飞之子张苞,都为其父复了仇,与史实并不相符。在《三国志》以及裴注所引诸书中,都没有关兴参加夷陵之战和擒获,处死仇人的记载。(另据《三国志?潘璋传》∶潘璋在夷陵之战中为孙权立了战功,拜官平北将军襄阳太守,死于吴嘉禾三年(公元234年),在夷陵之战后还活了十多年。马忠是小人物,他的下落史书绝载。

  至于士仁麋芳二人,以后也不见史书记载。他们本是一些平庸之辈,投吴后没有什么建树,默默无闻,史书也就没有记载他们的必要了。另据《蜀记》∶魏将庞德之子庞会,随钟会邓艾伐蜀(在公元263年),因为庞德被关羽杀害,庞会为了复仇,诛灭了关氏全家,所以关羽没有留下后人。)

  84。张苞∶早夭

  85。关索∶只出现下民间传说野史中……乃虚构人物

  86。关平,关羽的亲生儿子,在里名字只出现两次的人:关羽还有一女,相传叫银屏,嫁与李恢之子。到了演义里,成了义子,还那么厉害?

  87。刘备用牛血破张宝妖法:封建迷信

  88。陈宫捉曹操:陈宫本来就一直在曹操手下,捉放曹的事发生于中平六年(189年)…陈宫开始跟随曹操在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故陈宫捉放曹是虚构滴

  89。陶谦的为人和让位与史实不附。

  90。文丑中曹操之计被杀

  91。无左慈戏曹操

  92。无赵颜延寿

  93。托孤∶刘备临终是扥孤与孔明和李严二人

  94。张合∶张合先后败于赵云马超等人之手,这在高手动辄大战数十回合平手的演义中实在是少见的。只能说,罗贯中好像颇不喜欢张合…(猜想跟三国志里那句蜀军自孔明以下都惧怕他(张合)脱不了关系)而正史中——张合也不是中伏,而是追击孔明时膝盖被流箭射中,跟庞统一样死的满衰的。

  95。史实无老黄忠计夺天荡山

  96。水淹七军:此事件虽有所本,但与史实相差很远。此乃天灾人祸,非人谋。虚构庞德抬榇死战,大战关羽,对于禁纯属污蔑《三国志》中的《关羽传》和《于禁传》都写得很清楚:时值秋天,大雨连绵,汉水暴涨,平地水高五六丈,关羽所带的荆州水军适应这种天气,而于禁庞德带的是北方军,不适应水战,被洪水冲没,于禁投降,庞德被杀。

  97。七十二疑冢:曹操葬在高陵,没有七十二疑冢这一说。

  98。关于身材∶刘备172CM,张飞184CM,关羽203CM,曹操161CM,张松110CM,诸葛亮184CM;

 

  99。气量狭小的周瑜∶刘备评价周瑜“器量广大”,程普评价周瑜说:“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陈寿评价周瑜“性度恢郭”,另外洪迈苏东坡等古人,在周瑜的人品方面,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相关参考

解密三国演义99个虚构事迹背后真相

 解密三国演义99个虚构事迹背后真相  三国演义是中国人最熟悉的历史小说之一,然而真正的三国历史与其却有不少有出入,我们在此挑选了这99个例子,目的是让网友们花最少的时间去了解一个最真实的三

三国中的50个惊人真相

三国演义,中国四大名着之一,一部人类历史上的辉煌巨着,然而书中的有些虚构却与历史格格不入,致使多少人错视历史......1、桃园结义:正史并无写到三人有结拜只提到情若兄弟(年龄:>刘备>张

三国英雄中被历史埋没的超一流悍将高顺

三国是一个谋臣如雨,猛将如云的时代,刘备的五虎上将让人心驰神往,而三国志中也将《张乐于张徐》列为一传,并称为曹操的五大良将,而吕布是三国时期一等一的高手,都说是强将手下无弱兵。吕布手下的人物都很有分量...

曾国藩一生为何只信任李鸿章一人真相盘点

导读:对于曾国藩而言,如果是别人的建议,他可能就不理不睬了,但是李鸿章的建议,他是一定要听的。要知道,曾国藩一生位极人臣,那真是桃李满天下,以至于到了最后,但凡是一个官员,就敢称曾国藩为老师,并且以其

盘点三国时期的奇葩名字 曹魏有个叛臣叫做魏讽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三国名字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名字,虽然说只是一个人的代号,但是却是一个伴随一生的,最常见的代号,任何人称呼他的时候都会叫他的名字,所以名字对一个人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三国时

盘点三国时期的五个奸臣,看看他们做过哪些恶心事

三国名将的事迹流传已久,今天和小编来看一下三国五大奸臣。第一个,司马懿。司马懿才是三国里面最奸的一个人了。他的奸诈还是到了一定程度的奸诈,表面上看上去是忠于曹操。实际上去发展自己的势力,以求得到更大的

盘点三国里最长寿的六个名人,他们分别是谁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三国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而三国里,有几个人居然超过了九十岁,甚至有人活了近百岁,可以说,比现在的人还长寿。这几个人都是谁呢?

卢旺达种族大屠杀真相,得到官方支持/两个月杀死100万人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卢旺达种族大屠杀真相,得到官方支持/两个月杀死100万人”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在二十三年前,发生了一场惨烈的卢旺达内战,当然,用卢旺达种族大屠杀来形容更为准确。在这

萧美娘真的先后服侍六个皇上?为什么?看完你就知道历史真相了

萧美娘真的先后服侍六个皇上?为什么?看完你就知道历史真相了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萧美娘是小说《隋唐演义》中的人物,因为在演义中服侍过六位皇帝,所以也被网友戏称"六位帝皇玩"。演义中的萧美

盘点三国骏马中的“明星大腕”

 盘点三国骏马中的“明星大腕”  “新三国”热播,有关“三国”的话题也热了起来,我也凑个热闹,这次咱不聊演员,不聊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