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葛敬中人物简介

Posted 蚕种

篇首语:有上不去的天,没过不去的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葛敬中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葛敬中人物简介

·葛敬中



葛敬中,蚕业教育家,企业家。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后为东南大学、中央大学) 和第三中山大学 (后为浙江大学) 蚕桑系教授、系主任。此后又创办无锡女子蚕桑讲习所 (后迁镇江改为女子蚕桑学校) 等多所中等蚕业技术学校,培养了一大批蚕业科技人才。1926年创办镇江蚕种场,1939年创办云南蚕业新材公司,为振兴江浙和西南蚕业,作出重要贡献。

葛敬中,字运城,1892年1月8日生于浙江省嘉兴县钮家滩。他生在农村,从小就接触养蚕、栽桑。杭州安定中学毕业后入北京大学,1913年毕业,随即赴法国都鲁斯大学攻读园艺学兼学养蚕学。1916年回国,任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园艺系教授。

1919年南京临时政府任葛敬中为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监理、总技师。该会的宗旨是改良和发展苏浙皖三省蚕丝生产事业。葛敬中就任之初就认为我国蚕桑技术人才缺乏,生产技术落后,是蚕丝业衰落的重要原因。要复兴和发展蚕丝事业,首先要大力培养蚕桑技术人才。

1924年葛敬中应聘兼任东南大学教授、蚕桑系主任。他多次向学生阐述担任系主任的目的,就是要为复兴我国蚕丝事业培养人才,一再教育学生要“学蚕桑,忠本行”,献身蚕丝事业,矢志不渝。1928年第三中山大学农学院(后改为浙江大学农学院) 创办蚕桑系,聘葛敬中为教授、系主任。为提高教学质量,他提倡学习日本的先进科学技术,延聘小见益男、松田义雄和后藤辰五郎等三位日本教授讲授蚕丝业务课,并邀请日本著名蚕学家田中义麿博士来校设特别讲座,主讲蚕生理学、蚕解剖学、蚕遗传学等基础课。在葛的主持下,当时蚕桑系的师资和设备在农学院是比较好的,学生也比其他系多。东南大学 (后改为中央大学) 和第三中山大学是国内较早设立蚕桑系的两所高等学府。葛敬中出任两校的蚕桑系主任,为振兴我国蚕丝事业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奠定了基础。

葛敬中还重视培养中级蚕桑技术人才。1928年春,他会同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总技师何尚平创办女子蚕桑讲习所于江苏省无锡市。翌年迁至镇江蚕种场,改名为镇江女子蚕桑学校,学制三年。参照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办学方式,镇江女蚕校实行课堂学习与蚕桑生产实习并重的方针。从创办到抗日战争中被迫解散,历时10余年,先后培养出中级蚕桑技术人才300余人。

1934年全国经济委员会成立蚕丝改良委员会,葛敬中任常委兼技术室主任。在他的主持下,委托江苏省女子蚕业学校和镇江女子蚕桑学校开办蚕桑指导人员养成所,学制二年,共毕业学生200多人。这些技术人才散布在全国各地,为发展我国蚕丝事业发挥了促进作用。

创建蚕种生产基地加速繁育良种



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为提高我国蚕丝品质,增加产量,扩大出口,首先从繁育优良蚕种着手。葛敬中鉴于镇江、南京一带丘陵地区,土质疏松,容易排水,地面宽大,地价低廉,养蚕者少,感染蚕病机会少,适合栽桑养蚕,建立蚕种场。他在东南大学教栽桑学时说:“将来中国的新蚕业,要尽量向比较地广人少的地方去开展。所以以后的种桑区域,要尽量利用荒山、荒地和水利不便之地。种桑的地方,要与种高粱、玉蜀黍、豆、麦的地方去竞争,尽量地让出可耕地,栽水稻。那末解决民食与减低蚕桑成本,双方兼顾,同时新蚕业亦可??新面目。”他的主张,获得合众蚕桑改良会会长和董事会同意,委任他为场长,物色适当地点,筹建蚕种场。

1926年,葛敬中由冷御秋协助,选定镇江四摆渡为场址,在沿铁路线南侧一带先后购得土地350亩,大部分是满目荆蓁、 荒塚累累的土阜。 葛敬中常驻四摆渡, 亲自筹划建场事宜。首先采用深耕法垦荒植桑。凡高阜地区,先开深83厘米、1米见方的深穴,将土掘起,使之风化;稍平坦地区则开成深0. 5米、宽67厘米的沟,栽密植桑。当年共栽植低刈和中刈桑苗约4万株。由于技术措施得当,栽种后桑苗肥芽怒放,发育繁茂。同年10月开始兴建蚕室附属室和宿舍等,至1927年3月建成。

推广秋蚕种,是创办镇江蚕种场的主要目的之一。为此,必须建立蚕种冷藏库,将春蚕种冷藏,然后进行人工孵化,繁育成秋蚕种。镇江场决定兴建当时较先进的氨冷藏库,其资金由无锡永泰和上海瑞纶两丝厂捐赠,但在技术上国内尚无经验可供借鉴。 为此, 葛敬中偕夫人胡絮 (苏州女子蚕桑学校早期毕业生,当时担任镇江蚕种场场务帮办) 前往日本考察。1927年2月回国后即订购设备,开始兴工,至同年5月建成。这是我国各蚕种场中第一座供冷藏蚕种用的氨冷藏库。

1927年镇江蚕种场聘请戴中寰、夏楚白、日本技师佐濑旭、译员赵烈等技术人员,同时购进新白、正白两种日本原种。除春秋两期培养少量原种供自用外,春期饲育蚁蚕312克,制成正白×新白正反交一代交杂种11000余张,全部入库冷藏作秋蚕种之用。以后大量生产人工孵化种,为江浙两省大规模饲养夏秋蚕奠定基础。

栽桑品种应该适合制种需要。镇江蚕种场除栽植大片湖桑和鲁桑供饲育壮蚕外,还栽植市平、鼠返、利桑等山桑系品种约万株,供饲育稚蚕之需。国内各蚕种场分别栽植稚、壮蚕用桑,以镇江蚕种场为开端。

当时社会上有人看到镇江蚕种场创办伊始,成绩显著,也想投资开办蚕种场。葛敬中认为,镇江蚕种场既为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所创办,负有改良蚕业的责任,对于正在兴办的蚕种场应当尽力给予协助。从1929年至1930年先后对裕民、益民、永泰、瑞昌、三益、均益、黄墟、明明等新办蚕种场,从垦荒植桑、供应原种、代检母蛾、代销蚕种等方面提供??术指导和服务,并逐步发展成合作蚕种场,调陆星垣为总??师。这个合作蚕种场的成员蚕种场从几个增加到10余个,桑田从200余亩扩大到4000余亩,机器冷藏库从1个增加到4个,投资从5万元增加到100万元,春秋两期蚕种产量从3万张提高到120万张,蚕种运销范围从江浙两省扩大到山东、四川、安徽、湖北、山西、广东,直至远销国外。

自从邻近蚕种场兴起后,原种需要量激增,国内供给不足。向日本求购,既不经济,而且日本原蚕种也并非尽善尽美。镇江蚕种场论人才设备,可以把繁育普通种的能力转为繁育原种,以满足需求。因而决定增加原原种蚕饲育蛾数。1929年春期饲育原原种250蛾,制成原蚕种1733张。秋蚕期又制成原蚕种2110张。嗣后年有增加,至1937年产原蚕种达2万张,一代杂交种6万张。

当时各地蚕品种庞杂,茧丝质量差,微粒子病猖獗,严重影响茧丝生产。因此葛敬中十分重视蚕品种改良工作。为了加快改良品种,他千方百计通过日本友人从日本引进体质强、丝量多、丝质优的新品种原种,经过试育,选择适合我国环境条件的优良品种,大量繁育原种,以供繁育普通种之用。这是改进蚕品种最容易见效的方法。为此,镇江蚕种场在原种部、普通种部之外,又增设试验部,进行品种比较试验。

1931年春期试验证明魁白 (即华五)的解舒和丝量颇为满意,秋蚕期立即繁育普通种。经发给蚕农饲养,成绩卓著,获利倍增,丝厂亦收购到品质优良的丝茧。为增加生产,镇江蚕种场和邻近各场大量繁育魁白的一代杂交种。嗣后各蚕区欢迎该品种系统的蚕种,不能不说是镇江蚕种场率先大力提倡的结果。

以后采用新的原蚕品种华六、西巧、化桂、沄真等等,都是为了更有利于蚕农丰产丰收,丝厂获得丝量更多、品质更优的原料茧。例如比魁白更优良的化桂品种,虽在秋蚕期联合各蚕种场共同迅速繁殖一代杂交种,而浙江吴兴、德清、嘉兴一带的蚕农在选购蚕种时,几乎达到非化桂不养的程度。由此可见,当时的蚕农亦已认识到新品种的优点。

为了迅速繁育比华六、化桂更加优良的新品种,1935年夏,镇江蚕种场特派技师赴日本,搜罗到洽桂、华七等新品种原种。回国后立即着手繁育,于晚秋即制成一代杂交种。连同附近几个蚕种场,共繁育了4万余张,供应第二年春蚕推广饲育。

江浙农村向来利用批芽叶饲育夏蚕,但其蚕种全是土种,不仅体质虚弱,茧丝质量差,还带有病菌。为改良夏蚕品种,镇江蚕种场选出广寒、广麻和华六的一代杂交种推广试育,获得成功,大受蚕农欢迎。各地需要数量竟达10万张以上。只因广麻原种数量少,仅繁育成6万多张,供应各地饲养夏蚕。

随着土种的淘汰,改良蚕种的需要量激增。供不应求,尤其是浙江省缺种的情况严重。为此,葛敬中在1933年向浙江省建设厅建议创办嘉兴分场蚕种场,亲自兼任场长。在南浔祝家㘰选定饲育原蚕的农户, 采下种茧运送嘉兴, 经检定合格者制蚕种,从而大量繁育出改良蚕种,解决了浙江省养蚕需种之急。这一方式,就是现今浙江蚕种场实行的原蚕饲育区的雏型。

由于葛敬中的倡导示范,苦心地经营,到抗日战争前夕,在镇江四摆渡、高资、桥头至南京一带,已经形成一个规模宏大,年产一代杂交种约60万张的改良蚕种生产基地。

1934年葛敬中兼任全国经济委员会蚕丝改良委员会常委和技术室主任。葛就任以后,先后在江苏金坛县、浙江萧山县、杭县设立了3个蚕桑模范区; 在安徽全椒县,山东临朐县,湖北天门县,四川潼南县、巴县、江北县、璧山县等地设立蚕桑指导所。在南京小行镇设立蚕丝研究所,并委托江苏省女子蚕业学校创办二年制制丝专修科和蚕业指导人员养成所,共招生200余人。在金坛、无锡、嘉兴、杭县、临朐等5县改进缫丝设备,装置新式烘茧机8台,同时改进收茧办法。此外,还设立江浙蚕种业指导委员会,指导各蚕种场提高蚕种品质。

葛敬中的上述工作,对促进和提高各地,特别是江浙两省蚕丝生产技术,提高品质,增加产量,起了重要作用。

开发振兴川滇蚕丝事业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大举入侵中国,葛敬中撤往四川,积极筹划发展大后方的蚕丝生产。当年镇江各蚕种场的大批技术人员以及女蚕校的毕业生和在校学生,连同10多万张蚕种后撤四川。葛竭尽全力为他们安排适当工作,使四川的蚕丝业增添了新生力量,对推动四川蚕丝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发展壮大起了一定作用。

1938年重庆国民政府特命葛敬中、何尚平、朱维榖、王恭芳组成代表团出席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国际蚕丝会议。

1939年葛敬中转往云南,看到云南气候温和,土质肥沃,对发展蚕丝业十分有利。他当年在法国留学时曾受到巴黎公社及勤工俭学的启发,此后又曾看到邹韬奋在《生活周刊》上发表的访苏通讯报道,对苏联的集体农庄组织颇为向往。因此,他向云南经济委员会负责人缪云台建议,在蒙自草坝建设一个中国式的集体农庄——蚕业新村。他向缪云台宣传建立蚕业新村有三点好处: 一是可以充分利用社会游资; 二是可以使撤退至大后方的江浙蚕丝技术人员及本地劳动人民增加就业机会; 三是可以增产生丝外销,加强抗战国力。缪对葛的建议非常赞同,即聘葛为云南蚕业新村公司经理。许多中央大学、浙江大学蚕桑系毕业的学生,镇江各蚕种场的??术人员,镇江女蚕校的毕业学生,纷纷来到草坝、又从附近农村招来农家妇女养蚕,有的农民全家迁来蚕业新村落户。大家同心协力,在草坝开垦荒地8000亩,栽桑树,建蚕室,办丝厂,生产逐年发展,先后建成4个蚕村。又在蚕业新村内开办蚕桑技术训练班,从湖南招收流亡学生来校学习栽桑养蚕技术,为蚕业新村培养基本技术力量。原来草莽遍野的草坝,变成了桑树成片的新蚕村。抗日战争胜利后,江浙两省改良蚕种供不应求。云南蚕业新村公司加强繁育蚕种的工作,最多年份达20万张,除供云南本地推广所需外,绝大部分运往江浙,缓解了江浙蚕种不足的燃眉之急。

在云南期间,葛敬中还协助云南建设厅筹划发展云南蚕桑事业大计。与云南建设厅蚕桑改进所副所长常会宗共同协助云南大学农学院增设蚕桑专修科(后改为蚕桑系),培养高级蚕桑技术人才。推动蚕桑改进所在滇西楚雄、大姚、大理、弥度、永胜等县成立蚕桑推广区,筹办女子蚕桑培训班,培养当地妇女学习蚕桑技术,还动员镇江女子蚕桑学校未毕业学生来楚雄继续修完学业。贯彻了他的发展蚕丝事业要以教育为本的初衷。

抗战胜利后大力恢复蚕丝生产事业



抗日战争胜利后,葛敬中回到上海出任中国蚕丝公司总经理。鉴于沦陷期间江浙等省蚕丝业遭到敌伪严重摧残,桑园荒芜,丝厂倒闭,工人失业,蚕农无以为生,葛敬中提出以辅导民营和实验示范为主的业务方针。在辅导民营方面,首先向云南蚕业新村公司预订大批改良蚕种航运到江浙,为抗日战争胜利后推广饲养春蚕提供蚕种。同时又设立培育桑苗指导所,辅导农民大量增产嫁接桑苗,以满足补植新桑所需。策动丝厂、绸厂积极恢复生产,帮助解决各厂恢复生产中存在的困难。在实验示范方面,中国蚕丝公司筹办了示范桑苗圃,示范桑园,实验养蚕指导所,实验蚕种场,实验缫丝厂,实验丝绸厂,绢纺厂,以及蚕桑研究所等单位,并资助有关学校和科研单位开展蚕桑研究。这些措施对复苏抗日战争胜利后的蚕丝生产起了推动作用。

1948年底,葛敬中脱离中国蚕丝公司,全家迁居香港,不久,接受联合国粮农组织聘请前往阿富汗指导蚕丝生产事业。1964年葛敬中去巴西开发蚕桑生产。

葛敬中在海外期间,仍关心祖国的蚕丝事业,曾多次从国外向海峡两岸寄回不少优良蚕品种。1964年有一对品种就是由他从巴西寄给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工作的兄弟葛景贤的。葛景贤交给蚕业研究所繁育,并定名为华合东肥,经试养结果成绩特佳,成为近10余年来全国春蚕种的通用品种,体现了葛敬中萦怀祖国,献身蚕丝事业的赤子之心。

简 历



1892年1月8日 生于浙江省嘉兴县。

1913年 毕业于北京大学。

1913—1916年 在法国都鲁斯大学攻读园艺学和养蚕学。

1916—1919年 任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园艺系教授。

1919—1938年 任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监理、总技师; 创办镇江蚕种场、浙江省嘉兴分场蚕种场,任场长;创办女子蚕桑讲习所 (后改为镇江女子蚕桑学校)。

1919—1932年 先后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园艺系教授、系主任,东南大学蚕桑系和第三中山大学农学院 (后改为浙江大学农学院)蚕桑系教授、系主任。

1939—1945年 任云南蚕业新村公司经理。

1945—1948年 任中国蚕丝公司总经理。

1948年 迁居香港。

1952—1961年 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派驻阿富汗,任农业顾问。

1964—1976年 在巴西圣保罗省开发蚕桑事业。

1980年12月22日 在美国洛杉矶遭车祸逝世。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南宋文学家、丞相葛简介,葛怎么死的

人物经历葛为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生,自小受家学熏陶,博学多闻,机敏干练,年轻时以祖荫而授建康上元(今南京江宁)县丞。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葛高中进士,当上了国子博士。在一次论州官受纳及鬻

历史人物 哈罗德·葛温森简介_哈罗德·葛温森事迹_哈罗德·葛温森黑斯廷斯战役_黑斯廷斯战役评价

本名:哈罗德·葛温森别称:哈罗德二世、哈罗德·哥德文所处时代:盎格鲁-撒克逊时期民族族群:撒克逊人出生时间:1022年去世时间:1066年10月14日主要成就:取得斯坦姆福德桥战役胜利父亲哥:德文伯爵

知名人物 葛正权人物简介

·葛正权葛正权,物理学家。在精确验证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方面取得国际公认的重大成就;是中国制氧工业先驱,为国内制氧工业奠定了基础;创建中国第一个雷达研究所,开拓了我国雷达的研究和应用;在物理学教学和应用

历史人物 北宋将领葛怀敏简介

宋朝人物中文名:葛怀敏逝世日期:1042年性别:男朝代:北宋葛怀敏人物生平北宋名将葛霸之子。以父荫授西头供奉官。历官雄、沧等州知县。庆历二年(1042年)闰九月,夏王李元昊大军攻镇戎军(今宁夏固原)。

历史人物 秦朝人物葛婴简介

秦代人物本名:葛婴出生地:符离作古时候:前209重要造诣:曾在攻取陈、蕲二县中立下丰功伟绩(历史lishixinzhi.com)葛婴人物葛婴(?-前209),符离(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符离镇)人,秦末

历史人物 北魏河北农民起义军首领葛荣简介

南北朝人物本名:葛荣所处时代:北魏民族族群:鲜卑族出生地: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西南)出生时间:未知去世时间:公元528年主要成就:六镇大起义葛荣人物生平葛荣原是怀朔镇将领。孝昌二年(526年)正月,原

历史人物 明末抗清人物葛嫩娘简介

明朝人物中文名:葛嫩娘国籍:中国民族:汉葛嫩娘概诉人物背景繁离乱的战争,使多少人家破亲亡,多少人流离失所,更有多少良家女子沦落风尘!葛嫩娘就是明末混战中,这样的一个牺牲品。幼年葛嫩娘原本有一个幸福温暖

历史人物 夏朝时葛国国君葛伯简介

夏代人物本名:葛伯所处时期:夏代身份:葛国国君出处:《史记·殷本纪》(历史lishixinzhi.com)葛伯出处葛伯见《史记.殷本纪》:汤征诸侯。葛伯不祀。汤使伐之。汤日:”予有言:人视水见形,视民

知名人物 张仲葛人物简介

·张仲葛张仲葛,畜牧学家,教育家,我国现代养猪学奠基人之一。最先系统挖掘整理我国优良畜禽品种资源和畜牧兽医科技史,并取得重要成果;为建立我国现代畜牧学,特别是养猪学教学体系,培养高水平畜牧科技人才作出

历史人物 国棒球好手葛林堡简介

职业:棒球运动员国籍:美国为什么出名:底特律老虎入选名人堂出生:1911年1月1日出生地:美国纽约市纽约市一代:最伟大的一代明星标志:摩羯座去世:1986年9月4日(75岁)结婚生活1946年02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