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郭英人物简介
Posted 知
篇首语: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郭英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郭英人物简介
·郭英
郭英,化纤机械专家,教育家。在化纤机械设计理论特别是合成纤维熔融纺丝机械设计理论及方法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在国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计划的攻关课题中取得了有价值的成果,为我国化纤机械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郭英,中共党员,1935年10月25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949年9月—1955年7月在北京市第三中学学习。1955年9月考入天津大学,1960年7月天津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分配至北京纺织工学院机械基础教研组任助教。1961年北京纺织工学院改为北京化纤工学院,他经常到化纤厂和化纤机械厂实习、劳动和参加技术改造等工作,为教学和科研积累知识和经验。文化大革命后期,我国化纤工业迅猛发展,学院从江西分宜“五七干校”返回北京。1970年受学校派遣,到纺织科学研究院机械厂设计科参与纺丝机、螺杆加工设备等的设计和加工。1972年,学院并入北京化工学院,郭英任化工机械基础教研组副组长。郭英带领学生到化纤厂和化纤机械厂实习,进一步受到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锻炼。1975年学院决定建立化纤机械专业,郭英任化纤机械专业教研室副主任,辅助主任王叔文筹建新专业。后升任讲师、教研室主任。1983年任副教授、系副主任。1986年10月,郭英以访问学者身份到美国,担任为期一年的合作研究。回国后晋升为教授并担任系主任。1997年退休以后,继续从事复合纺丝组件和纺丝实验机的研究开发。
郭英自20世纪80年代起,先后担任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主任委员,纺织高等院校纺织机械专业教育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委员,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纺织专业评委会评审委员,国家技术秘密审查委员会纺织专家组专家。获“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和“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研制实验纺丝机与丙纶长丝纺丝机
20世纪70年代,我国化纤工业蓬勃发展,大量的引进技术急需消化。1971年,以郭英为主的设计小组,开始设计研制两部位实验纺丝机。完成的全套图纸成为后来定型生产的VCS204型实验纺丝机设计的重要参考资料。丙纶长丝以其突出的性能价格比引起我国化纤企业的浓厚兴趣。但是无论生产工艺还是设备,国内都没有适用的成熟技术。因此国家在“六五”期间将研制丙纶长丝纺丝机列为重点攻关课题,北京化纤学院和北京化纤机械厂组织联合攻关。郭英担任学院方课题组长并承担主要研究工作。在纺丝机的总体方案设计、全机图纸设计审查、主要单元机——大长径比纺丝螺杆挤出机的关键技术方面作出贡献。该机定名为KP431型丙纶长丝纺丝机,成为我国自有品牌的定型纺丝机,由北京化纤机械厂批量生产后受到国内化纤企业的青睐并销往东南亚。这一项目获得纺织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郭英为主要获奖者之一。20世纪90年代,郭英又组织力量研制实验用小型单部位纺丝机系列产品,先后推出实验纺丝机、实验牵伸机、纺丝拉伸实验机、BCF实验纺丝机、熔喷纺丝机、复合实验纺丝机、色母粒挤出实验机等共几十台套,受到科研院所、纺织高校、生产企业的欢迎。
开创纺丝挤出螺杆新技术
纺丝用螺杆挤出机是从橡胶、塑料加工行业引入化纤纺丝生产的主机之一。由于纺丝工艺和纺丝用聚合物材料的特殊性,纺丝螺杆挤出机既具有橡塑机械的一般性,更具有化纤机械的特殊性。在我国化纤工业中,20世纪70年代以前螺杆挤出机的设计及螺杆挤出理论的研究处于空白状态。郭英等人在研究和掌握最新螺杆挤出理论的同时,建立了纺织行业第一台螺杆挤出实验台,之后又引进了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的螺杆挤出流变仪,这些实验手段的建立和完善为推动和提高我国自行设计和制造高质量的纺丝螺杆挤出机创造了条件。1983年,郭英主持完成了原纺织部下达的“新型纺丝螺杆”研究课题,研制出适用于熔融纺丝的圆销钉螺杆,成为我国自主设计生产新型纺丝螺杆的开端。1986年完成“六五”国家攻关项目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大直径大长径比丙纶螺杆的研制任务,为完成丙纶长丝纺丝机提供保证的同时,掌握了自主设计生产大长径比纺丝螺杆的方法。1990年主持完成“七五”国家攻关项目中的关键技术之一:高粘度聚酯纺丝专用螺杆的研制任务,取得自主设计高粘度聚酯纺丝螺杆的经验。1992年主持完成原纺织部下达的“高效节能螺杆”课题,研制成的犁钉分流混合型螺杆性能优良,为国内外首创,获得国家专利。一百多根新型犁钉纺丝螺杆应用于涤纶、锦纶、丙纶生产,效益明显,获得好评。郭英有关挤出螺杆的研究工作,对提高我国纺丝螺杆挤出机的设计水平和新型螺杆的推广应用发挥了积极作用。
成功探索纺丝组件及喷丝板设计方法
纺丝用喷丝板及组件是纺丝生产的核心元件,对纺丝新品种的开发和纤维质量关系极大。由于纺丝聚合物熔体(溶液)在喷丝孔内和组件内流道中的流动,特别是复合纺丝组件内的流动,过程十分复杂,且很难直接观察,因此掌握其流动规律,以设计出所要求的喷丝孔和分配流道,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在这??领域,随着新型合成纤维的不断涌现,技术进步很快。纺丝用喷丝板和组件的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是郭英的另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同时,其中亦涉及纺丝聚合物在过滤介质内的流动和在静态及动态混合器内的流动。郭英在“六五”攻关课题中主持完成了聚丙烯纺丝用喷丝板设计参数的研究任务,在“七五”攻关课题中主持完成了高粘度聚酯纺丝流变性和喷丝板设计参数的研究任务,在“八五”攻关课题中主持完成了异径异形和复杂异形孔纺制新型合成纤维喷丝板设计参数和设计方法的研究任务,在“九五”课题中进行了细旦丝复合纺丝组件及喷丝板的研究工作和中国石化总公司下达的超细复合长丝组件及喷丝板的研究工作,并相应制成复合纺丝组件模拟实验台,为复合纺丝组件设计提供有力工具。结合以上研究工作,先后发表十多篇论文。其研究成果为推动和提高我国的纺丝技术作出了一定贡献。
勤恳耕耘,完善化纤机械设计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以计算机技术为先导的大量新??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化纤生产中采用了大量的现代技术,远远超出传统纺织机械的范畴,深入地研究化纤机械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郭英重点研究以流体力学、聚合物流变学和传热学为基础的聚合物加工原理,深入讨论了熔融纺丝加工原理,其中有螺杆挤出机理、计量泵工作机理、喷丝板及组件工作机理、纺丝箱和吹风窗设计原理,重点研究以纤维力学、机械运动学和动力学为基础的纤维加工原理,深入讨论了纤维拉伸和卷取成形机理以及高速卷绕机设计原理。
上述理论研究与科研任务相结合,指导和促进了科研任务的顺利完成。同时,汇总了教研室内各项研究结果,由郭英及其同事赵式英、王悌义、叶润德、赵亮等编写了《合成纤维机械原理与设计》,纺织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后,在培养专业人才和供化纤行业工程技术人员使用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在大量理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郭英作为主要设计人和发明人,获得了“犁钉分流混合型挤出螺杆”、“新型容积式静态混合喂料器”、“球窝型动态混合器”等三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50余篇学术论文。
辛勤的园丁,敬业的教师
郭英一贯勤勤恳恳,认认真真,爱岗敬业。他曾承担过机械设计基础、化纤机械原理与设计、聚合物加工设备原理、机械设计新方法等多门课程的教学授课工作,指导9名研究生取得硕士学位。他在担任教研室主任和系主任期间,完成了新、老专业的??创和建设的教学行政组织工作,为化纤机械工业培养了有用的工程技术人才。他还结合多年的教学和工业实践,主编了高等纺织院校教材《合成纤维机械原理与设计》。该教材自1990年出版以来,不仅满足了教学需要,而且由于其内容丰富,实用性强,亦深受化纤行业工程技术人员的欢迎。几十年来,郭英无论是哪??项任务,他都能够踏实、认真、耐心、细致地去完成,受到广大师生的信任和尊崇。
简历
1935年10月 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955—1960年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系机床、刀具及机制工艺专业学习
1960—1986年 北京化纤工学院机电系助教、讲师、教研室主任、机电系副主任、副教授
1986—1987年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USA) Materials EngineeringDepartment访问学者
1988—1997年 北京化纤工学院教授、机电系主任1997年 退休
主要论著
1.郭英,相迁移理论及其在螺杆设计中的应用.合成纤维,1979
2.郭英,应用流变原理设计喷丝板微孔.合成纤维,1979
3.郭英,长丝卷绕规律及其在槽筒设计中的应用.合成纤维,1979
4.郭英,应用流变学原理改进纺丝计量泵的设计.合成纤维,1980
5.郭英,常规纺丝螺杆设计方法.合成纤维工业,1981
6.郭英,赵式英,邵申玲,高辉.丙纶纺丝螺杆实验研究.北京化纤工学院学报,1981
7.郭英.熔体过滤器.合成纤维,1982
8.郭英.纺丝螺杆挤压机的节能问题.北京化纤工学院学报,1982
9.郭英.高速纺丝用销钉螺杆的混合功能.纺织学报,1984
10.郭英.纺丝螺杆挤压机中机头压力与螺杆轴向力关系.合成纤维工业,1984
11. 郭英.国外化纤机械新进展.合成纤维工业,1984
12. 郭英.螺杆挤压机与静态混合器的混合性能,北京化纤工学院学报,1986
13. Guo Ying,Optimization of spinning Screw Extruder for PP Fiber,Ⅳ-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an-made Fibers,USSR,1986(5)
14. 郭英.螺杆挤出机.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86
15. Ying Guo,C. I. Chung,Dependence of Melt Temperature on Screw Speedand Size in Extrusion,Polymer Engineering and Science,1988(3)
16. 郭英.柔性加工系统在熔纺生产中的应用前景.合成纤维工业,1989
17. 郭英,赵式英,高辉.高粘度聚酯纺丝用螺杆挤出机的选择和设计.北京服装学院学报,1990
18.Guo Ying,The Conception of Flexibility Leaded into the Man-made Fiber Pro-cessing,V-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an-made Fibers,USSR,1990(5)
19. 郭英主编.合成纤维机械原理与设计.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90
20. 郭英,魏向华.高粘度聚酯熔体出喷丝孔口膨化行为.合成纤维,1992
21. 郭英,赵小康,高辉,赵式英.纺丝熔体在异形喷丝孔中的流动阻力计算.合成纤维工业,1992
22. 郭英,赵式英,高辉.犁钉螺杆的研究及应用.塑料,1992
23. 郭英.聚合物熔体在销钉混合型螺杆中的分流数计算.北京服装学院学报,1993
24. 赵小康,郭英.复杂孔形的喷丝板设计方法.合成纤维工业,1993
25. 郭英.异形喷丝孔不对称孔形设计.合成纤维工业,1994
26. 郭英.纺丝吹风窗的阻力计算. 合成纤维,1996
27. 郭英. 拉伸工艺参数与纤维拉伸张力和不匀率关系的研究. 合成纤维工业,1997
28. 郭英. 裂片型复合超细纤维截面形状与剥离性. 合成纤维工业,1999
29. 郭英.复合纺丝组件薄型分配板及其制造工艺要求.合成纤维工业,2002
30. 郭英.电路模拟法计算异孔喷丝板孔流量.合成纤维工业,2002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明朝开国将领、武定侯郭英简介,郭英为什么能得以善终
人物生平投奔元璋郭英是郭兴的弟弟,兄弟二人一同投奔朱元璋,成为朱元璋的卫士。《三世家典》载郭英身长七尺,长得和别人不一样,有勇有谋,擅长骑射。南征北战至正十三年(1353年)到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
公元1363年7月,朱元璋率水军战舰由江西松门(今江西新建北130公里)赶到湖口,发现他的老对头陈友谅已将全部水军撤到鄱阳湖里,湖口空无一人。他不觉暗暗高兴,对身边的军师刘基说:“这呆头鹅又失算了
郭氏郭姓10、郭登(?―1472年),字元登,明朝靖边名将,明建国名将郭英的孙子。郭登仪表雄壮,美髯过腹。他智勇双全,规律严明,展望敌情,相机而动,克敌制胜。正统十四年,他因功任都督同知、大同总兵,瓦
郭氏郭姓10、郭登(?―1472年),字元登,明朝靖边名将,明建国名将郭英的孙子。郭登仪表雄壮,美髯过腹。他智勇双全,规律严明,展望敌情,相机而动,克敌制胜。正统十四年,他因功任都督同知、大同总兵,瓦
恭肃皇贵妃郭氏是明仁宗朱高炽的妃子,也是他最宠爱的女人。郭氏出身高贵是明朝开国功臣郭英的孙女,为明仁宗生了三个儿子,后宫地位仅次于皇后张氏。然而,明仁宗死后,郭氏被逼殉葬,不少人认为应该是被张皇后所迫
郭氏郭姓10、郭登(?―1472年),字元登,明朝靖边名将,明建国名将郭英的孙子。郭登仪表雄壮,美髯过腹。他智勇双全,规律严明,展望敌情,相机而动,克敌制胜。正统十四年,他因功任都督同知、大同总兵,瓦
众所周知,建立明朝之后,朱元璋通过“胡惟庸案”、“蓝玉案”等等朝廷大案大肆屠戮开国功臣。明朝的开国功臣几乎是一扫而空,只有徐达、常遇春、汤和、郭兴、郭英、耿炳文等少数功臣逃过一劫,没有死在朱元璋的屠刀
朱元璋的二十四功臣?一、朱元璋的二十四功臣: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汤和、沫英、李善长、汪广洋、郭兴、薛显、吴祯、顾时、华高、张赫、胡海、吴复、张龙、仇成、韩政、华云龙、郭英、耿炳文、丁德兴、康茂
朱元璋的二十四功臣?一、朱元璋的二十四功臣: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汤和、沫英、李善长、汪广洋、郭兴、薛显、吴祯、顾时、华高、张赫、胡海、吴复、张龙、仇成、韩政、华云龙、郭英、耿炳文、丁德兴、康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