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李汝祺人物简介

Posted 遗传学

篇首语: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李汝祺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李汝祺人物简介

·李汝祺



李汝祺,遗传学家,教育家。我国现代遗传学的创始人之一。在黑腹果蝇发生遗传、动物染色体和胚胎发育等研究上做出了开创性的成果。毕生投身于祖国的教育事业,以 “教而不包”、“教学相长”和“求实创新”等教学思想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人才。积极筹划创办中国遗传学会,对推动我国遗传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李汝祺,1895年3月2日出生于天津市的一个小商人家庭,是四兄弟中最小的一个。由于经济原因他10岁才开始入小学。因聪颖勤奋,连续跳了三次班,5年中完成了7年的小学学业。离小学毕业还差1年时考入了当时的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18年毕业后进入美国普渡大学 (Purdue University) 农学系学习畜牧学。1923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动物学系的研究院,从师于世界著名遗传学家摩尔根教授,在他领导的实验室进行果蝇发生遗传学的研究工作,1926年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位论文,成为该实验室第一位获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

1926年李汝祺回国后在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系任副教授。翌年,转而应聘为北京燕京大学生物系教授。1935年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进修,从事细胞遗传学研究,1936年回国继续在燕京大学任教至1942年。

1942—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李汝祺任中国大学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1945年秋季,在北京医学院解剖科任教,两年后转北京大学理学院动物系任教授兼医预科主任。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北京大学生物系教授。1989年退休。

1950年中国动物学会恢复活动,在北京大学动物系召开第一次会议,会上李汝祺被推举为该会的理事长,任职至1956年。

1978年10月在南京成立了中国遗传学会,会上李汝祺教授被推选为理事长兼《遗传学报》主编,任职至1983年。在他任职的四年中,中国遗传学会得到很大的发展,全国各地纷纷成立分会,大力推动遗传学的学术交流和普及工作,并举办了若干次讲习班,提高了大、中学遗传学和生物学的教学质量。学报由季刊发展为双月刊。中国遗传学会于1982年加入了国际遗传学会的组织。

李汝祺曾任北京博物学会会长、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兼任研究员和中国大百科全书遗传学编委、主编等职务。

李汝祺于1953年加入民盟,1958年被推选为北京市民盟常委,1979年任民盟中央委员,1983年为民盟中央顾问委员会顾问。他还是北京市政协的常务委员。

李汝祺热爱祖国,忠诚于教育事业。1948年他在英国伦敦大学生物系进修时,完全了解当时在苏联所发生的对摩尔根学派不公正的待遇,但当他获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时,出于对国民党政府腐败的憎恨,他怀着庆幸国家得到新生的喜悦心情,于1949年夏返回祖国任教。当李森科的不正学风波及到中国后,李汝祺不苟同于当时国内对摩尔根学派所进行的错误做法,愤然中断了遗传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潜心学习马列主义著作,并改而从事动物生态学的研究和讲授畜牧学课程。1956年李汝祺应邀参加了在青岛召开的遗传学座谈会,会上他坦诚而有说服力地阐述了自己的学术观点,批判和澄清了许多混乱的思想,并赞扬了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957年4月29日《光明日报》刊登了他所写的 《从遗传学谈百家争鸣》的文章,毛主席看后非常赞赏,建议《人民日报》转载,并把标题改为《发展科学的必由之路》,将原来的标题作为副标题,还亲自为之写了按语,于当年

5月1日在《人民日报》发表。此文发表后对推动我国遗传学的健康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对科学地阐明百家争鸣方针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李汝祺知识渊博、学术造诣高深,在动物学、胚胎学、细胞学和遗传学等生物学领域均颇有建树。

果蝇发生遗传研究的先驱



李汝祺1923年在摩尔根的指导下进行染色体畸变对果蝇发育的影响的研究,经过3年的艰辛工作,通过了博士论文,并在1927年以题为《染色体畸变在黑腹果蝇发育的效应》的论文发表在第一期“Genetics”杂志上。这是最早的有关黑腹果蝇发生遗传的研究。他利用具有各种染色体畸变(如缺失、重复、异位等)的品系进行杂交,造成其子代中纯合子的死亡,然后仔细检查其致死效应在果蝇发育早、晚期不同阶段中的出现时间。结果证明缺失多在卵子期死亡,纯合的重复只是拖延了整个发育时间,不一定死亡,杂合的缺失却与纯合的重复相似。实验还证明Y染色体的存在与否并不影响当代的胚胎发育。在这篇论文发表8年后,美国的D. F. 普鲁逊(Poulson),才开始进行对黑腹果蝇发育致死胚胎学的研究。20年后 (1955年) 瑞士胚胎学家E. 哈同(Hadorn)的《发生遗传学与致死因子》德文版出版。又经过6年C. L. 马克尔特(Markert)和W. 乌尔斯普龙(Ursprun)二人合写的 《发生遗传学》出版后,才创立了这门学科体系,由此可见,李汝祺可以说是这一学术领域的先驱。

从国外回来后,他还以带回的黑腹果蝇和国内的瓢虫为材料,进行许多遗传学的研究工作,先后发表了10几篇学术论文。

动物染色体和胚胎发育的开拓性研究



李汝祺一贯认为细胞学、胚胎学和遗传学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细胞学是架在胚胎学和遗传学之间的桥梁。在这方面他通过研究北京西山樱桃沟的最大直翅目昆虫 “山老虎” (Callimenus OnosPallas)的精子形成及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的精子和卵子形成,以决定它们的性染色体。发现雌性有两个X,雄性则为X和Y,这是中国研究昆虫染色体的最早的论文。1933年他又首先报导了中国马蛔虫有3对染色体,不同于国外的两对或一对的物种。他还发现了三倍体蛔虫(9个染色体)的胚胎,并研究了形成三倍体的机理。发现三倍体是由于畸形的纺锤体所促成的,三倍体卵子是不能完成发育的。“文化大革命”后,他和助手们又开展了脊椎动物性染色体的研究。

在胚胎学方面,李汝祺研究了四川峨眉山的刺腹蛙、黑斑蛙和狭口蛙的胚胎发育和变态,并着重研究器官发育与环境的关系,把生态学和胚胎学结合起来,先后发表了10余篇论文。这些论文论证了刺腹蛙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性; 卵子大而且附着力大,神经系统与运动器官 (尾芽) 的早熟性、无吸盘等都是刺腹蛙适应峨眉山上瀑布下的水流急湍、浮游生物少、温度较低的环境条件而产生的。北方狭口蛙胚胎的系统研究证明了它的消化道、鳃和肺、血管系统及味觉器官的发育特征都是适应其生存在不流动而又易干的雨水积存水洼中形成的。通过这些研究工作,李汝祺建立起以下的概念,即 “如果从形态、生理和生态三位一体的角度去研究个体发育,任何器官的发生与变化都具有其适应的意义”。

在遗传学其他领域的研究工作



60年代初期,李汝祺领导一个小组开展放射遗传学研究,对象是纯系小鼠,目的是测量X射线的不同剂量对其卵巢破坏的程度。实验结果与国外的发现一致,证实了小鼠出生后若干时间内具有高度抗辐射能力,还发现用母体胎盘提取液注射到初生幼鼠体腔内具有抗辐射的功能。同时,他领导另一个小组进行果蝇和摇蚊唾腺染色体亚微结构的研究,特别描述了核仁及松散区的亚微结构,这些工作都具有很高的水平。可惜这部分工作由于“文革”未能继续下去,也未能发表。

1977年工作秩序逐渐恢复后,北京大学重建了遗传学专业。为了追赶现代遗传学的国际水平,他不顾年已80高龄,仍然领导科研组确定了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的研究方向,具体承担了国家科委的重点课题——非组蛋白对鸭珠蛋白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在这期间还进行了细胞的离体培养、脊椎动物的系统发育与其同工酶的演变等研究,为这些工作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全身心致力于教育事业



李汝祺对教学是有深厚感情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深知一生最幸运的一点是我从1905年开始上学起,一生未脱离过学校”。在教学方面,他是第一位把细胞遗传学介绍到中国的学者,1926—

1948年他讲授生物学和遗传学,编写了遗传学教材并创建了细胞遗传学实验室。通过教学和科研工作,他培养了一大批后来成为我国遗传学界和生物学界的骨干人才,如谈家祯、刘承钊等著名科学家。在60年的教学生涯中,李汝祺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主张用 “教而不包” 的教学方式,他告诫年轻教师和学生们不要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遇到问题一定要通过参阅文献中的间接经验,并根据自己的实验工作进行思考和分析再得出结论,万不可人云亦云,随风漂流。在工作中他着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还经常对年轻教师讲在大学工作比在科研机关有其优越之处,因每年都有新生入学,代谢速度极高,这对教师永远是一种冲击力量,如不加紧学习,必将落在新鲜事物之后。他一贯认为师生关系好比一个战壕中的战友,同呼吸、共命运,相互间可以志同道合地建立起终生难忘、牢不可破的友谊。他常说当我们想到“教学相长”时,多少会偏重“教”,但若没有不断学习的热诚,是教不好书的。“学”与“教”是矛盾统一的两个方面,在任何时期,任何事物上 “学” 比 “教”更为重要。所以做为一个教师,首先要向老师学习,其次向同辈学习,而更加重要的是向他所教的对象学习。他在学生面前从不以师长自尊。他认真收集学生的意见,将其中合理的意见融汇到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中去,不断充实和改进教学。他曾说:“我从学生身上所学到的东西要比我教给他们的东西多得多”。这是他出自肺腑之言。

李汝祺备课十分认真,尽管许多内容已讲过十几遍,但在讲课之前至少要备三次课,第一次是写讲稿,他从不满足于现用的教材,每次都要加点新的实验和见解; 第二次是默记讲稿内容和检查语言的表达; 第三次是讲课前一小时再打一次腹稿。课后都要做小结。所以他讲的每节课都是严谨而风趣的,博得学生的好评。他累积了几十年的教学卡片足有一大箱,看到使人肃然起敬。他认为给学生讲课是教师生活中的一项中心任务,如果对讲课不重视,说到底,是对教育事业的不尊重。他的教学原则是 “忠于人”和“勤于事”,即对同事和学生要诚恳互助,在教学上要勤勤恳恳,自强不息。他虽已年逾古稀,仍不断搜集新材料,新进展。他说: “宁愿一生默默无闻地工作,但事无巨细永远要兢兢业业,做一名永不知足的小学生。”

李汝祺在几十年的教学和科研生涯中,出版过多种著作,并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后经科学出版社汇集于1985年出版了《实验动物学论文选集》。出版的专著有《人类生物学》、《普通细胞学》、《卵子发生》、《受精》以及曾作为大学教材的《细胞遗传学基本原理》等。1982年以后又出版了《细胞遗传学若干问题的探讨》和《发生遗传学》,后者是他几十年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总结,这部著作集细胞学、胚胎学及遗传学知识为一体,体现了他一贯认为的细胞学、胚胎学和遗传学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的思想原则。出版后得到广大读者很高的评价,并受到国家教委的奖励。他在晚年曾致力于从历史和哲理角度编写一部批判在生物学研究中形而上学的著作,可惜因久病卧床而未能如愿,不幸于1991年4月4日在北京逝世。

李汝祺治学严谨,诲人不倦,生活俭朴,为人正直豁达,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勤勤恳恳,默默耕耘,把毕生精力完全献给了祖国的遗传学事业。1983年全国第二届遗传学会代表大会后,为了推动我国遗传学的发展和鼓励青年科学工作者,以其多年的积蓄设立了 “李汝祺动物遗传学优秀论文奖金”。

李汝祺教授是中国遗传学界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治学和为人风范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简历



1895年3月2日 出生于天津市。

1911—1919年 清华留美预备班学习。

1919—1923年 美国普渡大学农学系学习。

1923—1926年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动物学研究院学习,获博士学位。

1926年 任复旦大学生物系副教授。

1927—1935年 任燕京大学生物系教授。

1935—1936年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进修。

1936—1942年 任燕京大学生物系教授。

1942—1945年 任中国大学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

1945—1947年 任北京大学医学院解剖科教授。

1947—1948年 任北京大学动物系教授兼医预科主任。

1948—1949年 英国伦敦大学生物系进修。

1949—1952年 任北京大学动物系教授兼医预科主任。

1952—1989年 任北京大学生物系教授兼遗传学教研室主任。

1989年 退休。

1991年4月4日 在北京逝世。

主要论著



1 Ju-chi Li. The effect of Chromosome aberrations on development in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Genetics,1927,12: 1—58.

2 Ju-chi Li,C B Bridges. Deficient regions of notches in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Carnegie Institution of Washington,1929,399: 91—99.

3 Ju-chi Li. Spermatogenesis and chromosomes of Callimenus onos pallas. Peking Natural History Bulletin,1930—1931,5 (2): 1.

4 Ju-chi Li. A new food for laboratory cultures of Drosophila. Peking Natural History Bulletin,1930—1931,5 (4) : 29.

5 Chia-chen Tan,Ju-chi Li. Variations in the color patterns in the lady-bird beetles (Ptychanatis axyridis pall). Peking Natural History Bul-letin,1932—1933,7: 175.

6 C B Bridges,Ju-chi Li. A gas-operated incubator for Drosophila cultures. Peking Natural History Bulletin,1933—1934,8 (3): 269.

7 Ju-chi Li. A study of autosomal white-eye and double nucleated mosaics in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Peking Natural History Bulletin,1933—1934,8 (4): 391.

8 Chia-chen Tan Ju-chi Li. Inheritance of the elytral color patterns of the lady-bird beetle (Harmonia axyridis pallas. The American Naturalist,1934,68.

9 Ju-chi Li. A six-chromosome Ascaris found in Chinese horses. Peking Natural History Bulletin,1934—1935,9 (2): 131.

10 Ju-chi Li. Studies of the “rain frog” Kaloula borealis The adaptive features of the early embryo. Peking Natural History Bulletin. 1934—1935,9 (1): 57.

11 C B Bridges,Eleanor Nichols Skoog,Ju-chi Li. Genetical and cytological studies of a deficiency (Notopleural) in the second chromosome of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Genetics,1936,21: 788—795.

12 Ju-chi Li,Yu-lin Tsui. The development of vestigial wings under high temperature in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Genetics,1936,21: 248—259.

13 Ju-chi Li. Studies of the chromosomes of Ascaris megalocephala trivalens. Ⅰ. The occurrence and possible origin of nine-chromosome forms. Peking Natural History Bulletin. 1936—1937,2 (4): 373.

14 Ju-chi Li. Genetic studies of the notopleural deficiency in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Peking Natural History Bulletin,1936—1937,11 (1) : 39.

15 Calvin B Bridges,Ju-Chi Li. Semi-homologous inversions in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Genetics,1937,22 (1): 186—187.

16 Ju-chi Li. A six chromosome Ascaris in Chinese horses. Science,1937, 86 (2): 222.

17 Chin-Yi Wang,Ju-chi Li. Studies of the “rain frog” Kaloula borealis The developmental changes of the limb buds during metamorphosis. Peking Natural History Bulletin,1938—1939,13 (4): 247—259.

18 Chin-yun Hsu,Ju-chi Li. Genetic studies of the elytral patterns of the lady-bird beetle (Harmonia axyridis pallas). Peking Natural History Bulletin,1939—1940,14 (3): 177.

19 Ju-chi Li,Chin-yun Hsu.The inheritance of the elytral characters of the lady-bird beetle (Harmonla axyridis pallas). Peking Natural History Bulletin,1939—1940,14 (3): 207.

20 Ju-chi Li. The chromosomes of the lady-bird beetle (Harmonia axyridis pallas). Peking Natural History Bulletin. 1940—1941,15 (2): 157.

21 Ju-chi Li. A study of the atypical polocytes in Ascaris megalocephala trivalens and its bearing on the theory of polar body formation. National Peking University Semi-Centennial Papers,1948,(12): 206—216.

22 李汝祺,李秀贞.刺腹蛙早期胚胎发育的适应性.北京大学学报,1955, (1): 111—112.

23 江先群,李汝祺. 北京狭口蛙个体发育的研究Ⅰ鳃和肺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动物学报,1958,10 (1): 35—52.

24 江先群,李汝祺.无尾两栖类蝌蚪味觉器的研究. 北京大学学报,1958, (2): 235—249.

25 林志春,李汝祺.北方狭口蛙个体发育的研究Ⅱ食物对消化系统发育的影响. 北京大学学报,1959,(1): 75—98.

26 李汝祺. 细胞遗传学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生物学通报,1962,(2): 32—37.

27 李汝祺. 细胞遗传学的现况与展望. 细胞学进展,1962,261—274.

28 吴鹤龄,李汝祺. 北方狭口蛙个体发育的研究Ⅲ几种重要血管的发生与变化. 动物学报,1964,16 (4): 520—531.

29 吴鹤龄,李汝祺.摇蚊唾腺多线染色体的研究Ⅰ第Ⅳ染色体的组织化学分析. 遗传学报,1985,12 (1): 61—66.

30 吴鹤龄,李汝祺.摇蚊唾腺多线染色体的研究Ⅱ第Ⅰ和第Ⅱ染色体在幼虫到成虫期间的可逆性变化. 遗传学报,1985,12 (2): 132—136.

31 李汝祺. 发生遗传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5.

32 李汝祺. 实验生物学论文选集.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5.

相关参考

姓黎的历史人物

1.历史上的李姓名人李耳春秋李悝魏李广汉代李白唐李靖唐李膺汉代李贺唐李泌唐李邕唐李清照南宋李之孝北宋李开先明李中南唐李尤东汉李日华明李公佐唐李文蔚元李玉明末李东阳明李先芳明李华唐李行道元李充东晋李汝珍

历史人物 虎踞辽东三十载的明末辽东总兵李成梁简介

明朝人物本名:李成梁别称:李汝契,李引城字号:字汝契,号引城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铁岭卫(辽宁铁岭市)出生时间:1526年去世时间:1615年主要成就:反击蒙古、镇守辽东(历史lishi

知名人物 刘师培生平故事简介,刘师培历史评价,刘师培怎么死的?

刘师培,字申叔,号左盦,江苏仪征人。1884年6月24日(农历闰五月初二)生于扬州,小字闰郎。曾祖父刘文淇、祖父刘毓崧、伯父刘寿曾三世共疏《春秋左氏传》,并入《清史儒林传》。刘师培幼年由母亲李汝谖授《

历史典故 强人所难成语故事_成语“强人所难”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强人所难成语故事_成语“强人所难”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拼音】qiǎngrénsuǒnán  【释义】勉强人家去做他不能做或不愿做的事情。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百花仙子道:

历史人物 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1984年1月30日-),内地女演员,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2007年,王珞丹因在赵宝刚导演的青春励志剧《奋斗》中出演“米莱”而走红。2008年,再次在赵宝刚的电视剧《

历史人物 王琼的人物简介 王琼的人物评价

王琼是明朝的军事人物,他经历了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从六品官做到了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一品大员,王琼生平有三大功绩为人所称赞,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宸濠叛乱;三是,总制西北边防。人物简介>

历史人物 葛洪的人物简介 葛洪的人物生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葛洪的人物简介 葛洪的人物生平

葛洪,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博物学家和制药化学家,炼丹术家,著名的道教人士,人称葛仙翁,他在中国哲学史、医药学史以及科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人物简介>葛洪是中国东晋时期有名的医生,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  

历史人物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王珞丹个人资料_王珞丹人物简介  中文名:王珞丹  英文名:May  国家或地区:中国内地  生日:1984-01-30  出生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职业:演员  星座:水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