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刘恒琦人物简介
Posted 标准
篇首语: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刘恒琦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刘恒琦人物简介
·刘恒琦
刘恒琦,纺织科技和产品测试技术专家,圆盘式细纱落纱机主要发明人,涡流纺、喷气纺早期研究者之一。在纺织产品质量测试技术上,做过大量研究工作,取得多项成果。参加和组织制定过多项国家标准,为促进纺织产品测试技术的进步作出了贡献。
刘恒琦,1932年11月出生于江苏扬州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医生,又是当地知名的书画家,擅长山水画。耳濡目染,刘恒琦从小受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双重熏陶,爱读书,兴趣广泛,喜欢自己动手做各种模型、玩具等。五岁开始由母亲教识字,六岁进小学读书,学习认真,加之天资聪颖,常受到师长称赞。少年时在课余时间还学过篆刻,亦颇有心得,成年后仍作为业余爱好。
1953年毕业于华东纺织工学院纺织工程系,分配到上海第六棉纺织厂工作。1954年因天气多雨,棉花含水率高,纺织生产发生困难,急需烘棉设备。刘恒琦积极承担了专用设备的研制,从调研、设计、施工到投产,一次成功,解决了生产急需。后来又为解决布机纬缩疵点,设计研制成纬纱给湿设备,投产后效果好,受到生产车间的欢迎。1958年起,在厂领导支持下,组织细纱落纱和清洁自动化的研究,任专题组长,带领全组刻苦钻研,不断取得技术上的突破。1965年获细纱落纱机与插管机两项国家发明证书。在此期间,还挤出时间坚持学习,经三年努力,于1963年9月毕业于上海市业余无线电学院工业电子专业。1972年开始研究新型纺纱,先后研究了涡流纺与喷气纺,并取得技术上的进步。
1982年,调上海纺织标准计量研究所任所长兼总工程师,后兼任上海纺织工业局生产技术处副处长。到任后,积极开拓业务,承担了一批国家、专业标准制修订任务及部、市级科研项目,开展了国际技术交流。1982—1990年,刘恒琦曾多次赴欧洲参加技术交流和出席国际标准化会议。1984年应邀赴苏联进行贸易技术谈判。1989年赴香港与香港理工大学进行测试技术的交流,并考察了香港天祥公证行、瑞士SGS公司香港分公司等纺织产品质量检验单位。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上海纺织标准计量研究所建成了一个多功能、高水准的标准、计量、质量监测机构,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培养了一支技术力量。
1992年调上海纺织工业局任科研处长,为制定全局的科研计划、加强科研项目和科研院所的管理做了大量工作。1992年赴澳大利亚考察羊毛前加工技术,为澳毛加工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开展了工作。1992年12月,上海市科委组织赴新加坡举办“92上海科技成就展览会”。刘恒琦代表上海纺织系统率队赴会,展示了上海纺织新技术与新产品,取得圆满成功。
1994年退休后,转到上海纺织发展总公司,担任投资咨询工作,参加引进外资,开办了一批纺织工厂,发挥了自己的技术、业务能力,取得显著成效。
2002年以后,参加《棉纺手册》第三版的编写,担任副主编。从起草提纲、组织人员,到收集资料、参加编写、协调进度、审校复核等,为保证编写的进度与质量竭尽全力。全书共203万字,已于2004年10月由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发行。
刘恒琦195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1960—1961年作为先进集体代表出席了上海市先进生产者大会。1963年、1965年两次被评为上海市五好职工。1964年出席上海市科技大会。1977年被上海纺织工业局评为“在科研和双革中作出成绩的个人”。1978年被上海市棉纺工业公司评为“科研革新先进个人”。1978年被上海市科委任命为上海市纺织专业委员会委员。1984年,刘恒琦被上海市人民政府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人员”。1988年被上海市经委评为“质量管理积极分子”。1982年晋升为高级工程师,1989年晋升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刻苦钻研,实现细纱落纱操作自动化
细纱落纱工作过去全是手工操作。实现机械化自动落纱,可使落纱工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1958年,在厂领导的支持与组织下,刘恒琦担任专题组长,开始了细纱落纱与清洁自动化的研究。当时国外的报道还很少,国内尚在起步探索阶段。刘恒琦带领专题组进行了近两年的刻苦钻研,逐步攻克技术上的难关。如为解决呈锥形的细纱筒管能顺利快速的输送问题,先后试验了几十个方案,失败了数百次,最后在“机枪送子弹”的原理启发下突破了传送速度问题,试制成功能实际使用的自动落纱机。经过不断改进与完善,1960年在12000锭的车间扩大使用,经过半年多的生产考验和不断完善,将原来用机械手强制拔纱的方式改为圆盘式连续弹性拔纱,使效率提高,并减少了拔纱过程中可能对管纱表层的损伤;同时将装管方式由分格式管箱改为扇形管箱,简化了装管的操作和机械结构,也减少了故障发生的机会。在研究攻关过程中,刘恒琦从理论分析到各种方案的试验和零件加工,都亲自动手。所有设计图纸都是出于他的手笔,而且他善于调动集体的力量,发挥各自所长。在研究过程中,不管是工作日还是休息日,只要能想到的方案,就立即动手,一定要试出个结果来,终于突破一个个难题,研制成落纱插管自动联合机,1965年国家科委颁发了落纱机与插管机两项发明证书。这一发明技术合理,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特别是适合我国的具体生产条件,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迅速在全国推广使用至今,对减轻落纱工人的劳动强度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发挥了重要作用。1964年在上海纺织工程学会学术年会上,刘恒琦应邀发表了“圆盘式落纱机的设计与使用”论文。这是国内最早的有关落纱机的理论文章,推导的圆盘设计力学方程等被以后许多文章所引用。国家发行的1972年版伍角面值的人民币上的“纺纱车间”图案中,就有该落纱机,成了我国纺纱车间的特征性设备。因为落纱工一般同时兼做清洁工作,为此专题组同时进行了细纱自动清洁器的研究,也在生产中推广使用,1964年经上海市科委鉴定为上海市科技成果。
潜心研究,探索纺纱新技术
刘恒琦自1972年开始转向新型纺纱的研究。曾研究过搓捻纺,其后受波兰资料的启发研究涡流纺,并试制成多头样机,用于纺毛毯纱取得较好的效果。1982年在《纺织学报》发表了《涡流纺纱的实践与认识》论文,是国内最早研究涡流纺纱的理论文章。1978年,从一件考察日本带回来的用喷气纺纱织成的衬衫启发下,开展了对喷气纺纱的研究,纺出了质量良好的纱样,并在喷头设计、工艺参数、供气系统设置等方面取得了技术上的进步,从而试制成30多锭的样机,纺纱线速度比环锭纺提高5倍以上。1981年,在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的第二届全国新型纺纱学术研讨会上发表了《喷气纺纱工艺设计的研究》论文。与此同时,还组织了对电子清纱器的研制。
勤奋敬业,推动标准化与测试技术的进步
刘恒琦于1982年调上海纺织标准计量研究所任所长兼总工程师。当时该所仅有百余平方米旧建筑和十余位工作人员,测试仪器都是50年代的老设备。刘恒琦到任后,积极筹集资金开展基本建设,先后二期工程共新建300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与办公楼,并严格按标准实验室的要求配置了温湿度调控条件;添置了国际上一流的新仪器设备;同时抓技术力量的充实,吸收了一批有经验的专业科技人员和大学应届毕业生,使全所的人数增加到百余人,其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近50%。随着设备条件的改善与技术力量的充实,刘恒琦在开拓业务和扩大研究所功能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争取到各方面的支持,建立了纺织部棉纺织染产品标准、计量归口单位,上海市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纺织计量检定中心,上海纺织能源利用检测站,上海军工纺织品检验中心。经过努力,由国家技术监督局验收,建成国家棉印染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承担了全国棉印染产品的监督抽检任务。与此同时,承担了大量国家、专业标准的制修订任务和部、市级下达的科研项目,也是织物疵点标准样照、纺织品评定染色和沾色牢度的标准色卡、标准贴衬织物、标准洗涤剂等标准样品的全国唯一制作发行单位,为全国纺织品的质量检验提供了标准样品。曾在国际标准化会议上作过介绍,并有标准色卡销往国外。现在,上海标准计量研究所已经建成为一个具有科学性、公正性、权威性的标准、计量和质量监测机构。1987年刘恒琦被纺织工业部聘为棉纺、织、染产品标准审稿委员会主任和纺织品纱线和长丝基础标准、方法标准审稿委员会副主任。1988年、1991年被国家技术监督局连续聘为第一届、第二届全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委员。此外,1982年起还被聘为《纺织标准与检测》的编委。1983年起被上海市技术监督局聘为《上海标准化》编委。
刘恒琦直接参加和组织制定过多项国家标准。曾由他为主起草了国家标准《纱线疵点的分级及检验方法》;在纺织部组织下,上海与河北联合起草了涤棉精梳本色纱、布、染三项国家标准等。1984年、1990年二次出席在英国召开的国际标准化组织会议,担任过国际标准化组织第38技术委员会第15工作组召集人,还组织了有关国际标准的联合试验等工作。1994年科研项目“提高变色和沾色灰卡内在和外观质量的研究”获联合国TIPS“发明创新之星”奖,刘恒琦为第一获奖者。此外,还与复旦大学合作研制成“SK—1型标准光源箱”,1989年获上海纺织局科??进步二等奖;与有关军工单位合作研制过新型纱疵分级仪;与中国纺织大学合作研制新一代电子条干均匀度仪等。应用计算机进行管理的“纺织品标准与测试分类管理系统”也是获奖项目。
在1982年至1988年期间,刘恒琦作为中国纺织测试技术代表团成员,先后四次到瑞士乌斯特公司进行技术交流,发表了?纱疵与布面外观质量关系的研究》、《不同的单纱强力仪及不同拉伸速度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等研究报告,受到瑞士方面的重视和赞赏。回国后,曾多次主办跨地区的专题学习班,介绍乌斯特测试技术,并应邀到有关地区作讲座,对当时提高乌斯特仪器的使用水平和加强质量控制起了推动作用。
1984年,中苏刚恢复纺织品贸易,有一批价值4千万瑞士法郎的涤棉印花布因达不到贸易合同的技术条件而无法交货,面临索赔困境。应外贸总公司的邀请,刘恒琦与国家商检局代表一起赴苏谈判。刘恒琦作为工业方面的唯一代表,承担了技术主谈的重任。在谈判中,运用所掌握的国际标准和产品质量数据与苏方逐条磋商,据理力争,最终说服了苏方修改技术条件,非但避免了索赔,顺利达成交货协议,还续签了4千万瑞士法郎的新合同,对促进当时中苏纺织品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恒琦在该所任职10年期间,由于他的积极努力和引导,全所共制修订国家标准与专业标准45项,批准发布企业标准643项;制定了一批计量检定规程和配备规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纺织部或国家技术监督局的科技进步奖共19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5项,成果奖1项,新产品奖1项,以及一批局级科技进步奖。这些都注入了他的汗水和心血。
利用外资,开办合资企业
1994年退休后,刘恒琦转到上海纺织发展总公司担任投资咨询工作。他参加了上海纺织工业局青浦纺织开发区的建设。在与国外企业合资开办的一批棉纺、毛纺、染纱及装饰品工厂中,从合资谈判、申办立项、设备引进、厂房设计到建成投产全过程,积极承担了有关技术问题的处理。从工程项目的设计布局,到每台设备、每条管线的安排,都认真思考、仔细审查。曾两次赴日本考察引进设备。在施工过程中,深入工地现场解决技术问题,对项目的按期完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显著成效。在工作中也积累了投资??发的经验,1995年起被上海市投资咨询公司聘为咨询专家。
热心学术活动,关心人才培养
几十年来,刘恒琦热心各项学术活动。他认为学术交流能相互启发、共同进步,通过交流,对别人、对自己都是提高。所以每项学术活动,他总是认真准备,仔细安排,努力把活动搞好。1982年起,刘恒琦连任两届上海市纺织工程学会副秘书长,1992年任第七届理事会秘书长。1984年起任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纺织学报》编委会副主任,第20届理事会任标准与测试技术委员会及联络部副主任,第21届、第22届理事会理事。此外,1989年为中国标准化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2003年7月被推荐为上海市科协高级科技专家库专家。
刘恒琦不仅自己勤奋好学、谦虚认真,而且对别人真诚热情,乐于助人。在上棉六厂工作期间,凡是有技术问题的,他无不热情相助。细纱落纱机研究成功后,全国各地都来取经。高峰时期,刘恒琦与专题组人员都是白天接待,晚上再继续自己的研究。几十年来不分日夜地工作,已成了他的习惯。在上海纺织标准计量研究所工作期间,对青年技术人员,他总是循循诱导,帮助他们建立课题,争取列入上级计划,而且在每个阶段提出指导意见,逐字逐句审阅、修改技术报告,指导青年技术人员写好论文,使一批年轻人迅速成长。他严谨的治学态度、认真的工作精神、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专业知识,深得人们的敬重。
刘恒琦还曾多次应邀担任高等学校的硕士生、博士生论文答辩或论文评审。每次都是认真阅卷,积极参加,把培养青年视为己任。
至今,刘恒琦仍活跃在纺织科技战线上,积极参加各项学术活动,常应邀到有关地区或单位作讲座,参加技术交流,为纺织??术的进步继续贡献力量。
简历
1932年11月24日 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
1953年8月 毕业于华东纺织工学院纺织工程系
1953—1982年 上海第六棉纺织厂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科研室主任
1982—1992年 上海纺织标准计量研究所所长兼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86—1990年 兼任上海市纺织工业局生产技术处副处长
1992—1994年 上海市纺织工业局科研处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4年 退休
1994—2002年 上海纺织发展总公司投资咨询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主要论著
1.刘恒琦.布机开口踏盘设计的研讨.中国纺织,1954(16)
2.刘恒琦.圆盘式落纱机的设计与使用.上海市纺织工程学会学术年会,1964
3.刘恒琦.细纱清洁器的研究报告.国家科委,1964.12
4.刘恒琦.空气涡流在新型纺纱中的应用.全国第一届新型纺纱学术研讨会,1979.11
5.刘恒琦.喷气纺纱工艺设计的研究.全国第二届新型纺纱学术研讨会,1981.9
6.刘恒琦.涡流纺纱的实践与认识.纺织学报,1982(3)
7.刘恒琦.Discussion of test error of CLASSIMAT and the appearance of yarnfaults on fabric.瑞士乌斯特公司技术交流,1983.11
8.刘恒琦.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yarn strength tester and extension speed on theresults of testing.瑞士乌斯特公司技术交流,1985.10
9.刘恒琦.A study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yarn faults and fabric appearancequality.瑞士乌斯特公司技术交流,1988.9
10.刘恒琦.PROBAN阻燃剂.印染,1985
11.刘恒琦.涤棉产品新标准的试套工作对促进技术进步的体会.纺织学报,1986(7)
12.刘恒琦.不同纤维的纱线断裂时间与断裂强力关系的研究.上海市纺织工程学会提高产品质量学术研讨会,1986.10
13.刘恒琦.纺织工业中推行贸易型标准问题.上海标准化,1988(1)
14.刘恒琦.科学应用乌斯特统计值控制纱线质量.中国纺织质量技术论坛论文集.2004.6
15.刘恒琦等合译.乌斯特条干均匀度仪使用手册.纺织部研究院标准化研究所,1984.8
16.郑觉民,刘恒琦等合译.纺织经纱上浆.上海市纺织工程学会,198517.胡树衡,刘恒琦等合著.纱疵分析与防治.中国纺织出版社,1997
18.刘恒琦主编.第十届上海国际纺织工业展览会技术分析报告.上海纺织技术服务展览中心,上海市纺织工程学会,上海纺织机械与器材行业协会,2004.6
19.丁力主编,刘恒琦等副主编.棉纺手册(第三版).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相关参考
知名人物 孙宝琦生平故事简介,孙宝琦历史评价,孙宝琦怎么死的?
孙宝琦,字慕韩,晚署孟晋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世居湖墅。生于清同治六年(1867)三月,曾祖讳嘉谨,妣闻氏;祖讳人凤,妣邵氏;父讳诒经,子子绶,谥号文靖,妣朱氏。孙诒经是清咸丰十年(1860)进
知名人物 杨士琦生平故事简介,杨士琦历史评价,杨士琦怎么死的?
杨士琦,字杏城,安徽泗州人。生于1862年(清同治元年)。因在六兄弟中排第五,故人称杨五爷。十三岁时失去双亲,追随诸兄长读书,刻苦自励。十六岁为诸生,1882年中举人,后屡试不中,遂替人充当幕僚。后捐
知名人物 谢奉琦生平故事简介,谢奉琦历史评价,谢奉琦怎么死的?
谢奉琦,字能久,号玮頫。四川荣县贡井乡(今自贡市贡井区)人。1882年(清光绪八年)生。谢家祖籍湖北,先世于明代洪武年间迁往四川,定居在荣县贡井乡。父名坚,字固之,1887年授江苏铜山县利国分司巡检,
中文名付柔美琦微博名付柔美琦国籍中国出生地黑龙江出生日期1994.05.25职业演员主要成就《神雕侠侣》小龙女替身 简介: 付柔美琦,因出演2015年内地版《神雕侠侣》小龙女的
韩琦韩琦,字稚圭,相州(今河南安阳)人。韩琦相貌清秀,未满20岁便中了进士第二名。由朝廷派出任淄州通判。任右司谏时,上疏抨击宰相王随、陈尧佐、韩亿、石中立,使4人同日罢相。宝元三年(1040),出任陕
1个人挡案 姓名:杜斯琦 艺名:思琦 出生:1978年4月23日 身高:162cm 血型:B型 星座:金牛座 婚姻:未婚 所属经纪公司:蓝巨星国际传媒 爱好:唱歌、跳舞、逛街、英
第五琦安史之乱严重地破坏了中原的社会经济,黄河中下游的人民,遭到一场空前的浩劫。洛阳城内的宫室,十不存一;周围数百里的州县,一片废墟。唐政府的库藏日趋枯竭,百官及军队的供应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急需
1演艺经历 罗琦,13岁就出道唱歌。1991年,16岁的罗琦偶然听到邦.乔维的歌,迷上摇滚乐,并于当年只身闯荡北京与王晓京签约,成为指南针乐队的主唱。1993年,罗琦在一个女伴的生日聚会上与人发
鲍天琦个人资料: 鲍天琦(TianQiBao)1992年8月17日出生于北京,现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2010级本科班,中国内地新生女演员。 2010年,因在李少红版《红楼梦》饰演“丰
鲍天琦个人资料: 鲍天琦(TianQiBao)1992年8月17日出生于北京,现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2010级本科班,中国内地新生女演员。 2010年,因在李少红版《红楼梦》饰演“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