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王家楫人物简介
Posted 原生动物
篇首语: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王家楫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王家楫人物简介
·王家楫
王家楫,动物学家。我国原生动物学的开创人和轮虫学的奠基者。率先从事原生动物的研究,并为之奉献一生。担任研究所所长40余年,在推动中国水生生物学的发展和研究所的建设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王家楫,乳名德璋,号仲济,1898年5月5日出生于江苏省奉贤县的一个书香之家,居住地以海滨文墨区闻名。父亲王渭是清光绪五年举人,曾任奉贤县沙地局局长,兼任肇文书院校长和同善堂董事,同情同盟会,积极支持反清斗争,是个既严厉又和蔼的人。他深虑 “国势孱弱”,寄望读书人 “学以经士”,以报效国家造福桑梓。父亲的开拓精神、严谨作风和对新生事物持开明态度,对王家楫一生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
王家楫排行第五,上有三姐一兄,下有一弟。王家楫从三岁起就被管束在书房里读四书五经,六岁时同兄弟王家桢、王家棣一道在肇文书院接受启蒙教育。
1914年7月至1917年6月,他先后在上海江苏省立第一商业学校、江苏南通私立专门纺织学校预科和南京私立金陵大学高中部学习。
1917年7月,在父亲的支持下,王家楫进南京高等师范学院专攻农学。1921年6月毕业后任南京国立东南大学附属中学自然和生物学教员。1922年7月—1924年11月,被刚创立的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聘为助理员,师从我国当代生物学泰斗秉志教授门下潜心钻研和学习,与此同时,于1921年7月至1923年6月注册在东南大学生物系带职学习,补足大学本科毕业的学分,1923年6月获国立东南大学农学学士学位。
1925年1月,王家楫以优异成绩考取江苏省公费留学生,赴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动物系深造。经过三年刻苦努力,于192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时被授予优秀生物工作者金质奖章。在此期间,即1925年1月—1928年9月,相继被聘为美国韦斯特生物研究所访问学者和林穴海洋生物研究所客座研究员。1928年9月,应美国耶鲁大学邀请,被高薪聘为斯特林研究员。1929年7月放弃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毅然回到祖国。
回国后被聘为南京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动物学部研究教授兼任中央大学生物系教授,讲授普通动物学、无脊椎动物学、组织学及胚胎学。1934年7月国立中央研究院自然历史博物馆改名为国立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任命王家楫为所长。担任所长后,他立即创刊《Sinensia》,不仅为我国科学工作者发表科研成果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园地,结束了研究论文只有寄到国外才能发表的历史。同时,使研究所迅速地与世界29个国家的200多个研究机构、国内66个单位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往和业务联系。
1934年,在江西庐山同我国动物学家一道发起成立中国动物学会。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研究所被日军夷为瓦砾,他身为所长,将妻儿家小置于上海,率动植物研究所人员撤离南京西迁,先至湖南衡山,继至广西阳朔,后在四川北培。1944年5月动植物研究所分建为动物研究所和植物研究所,王家楫任动物研究所所长。八年抗战期间,无论环境多么危难,生活多么清贫,他始终团结大家克服各种困难,坚持研究工作。抗战胜利后,随研究所迁到上海。1948年,他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同年应英国文化委员会李约瑟教授邀请赴英国考察,先后参观剑桥、牛津、伦敦、利物浦等各大学及学术研究机构,历时三个多月。返国后,正值国民党当局命令各研究所迁台。王家楫和大多数研究所所长一道,展开护所斗争,不顾国民党的威逼利诱,毅然留在祖国大陆,从而保留了一批人才和科研设施,为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1949年5月上海解放。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军管会接管原国民党政府所属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在沪的各研究所。8月,上海军管会任命王家楫为中央研究院沪区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动物研究所所长。1949年7月,他应邀参加了在北平召开的中华全国第一次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筹备委员会。此后,他参加了改组中央研究院和筹备中国科学院的工作。1950年组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王家楫任所长。1952年参加“九三”学社,任中央常务委员兼上海分社副主委,1954年兼任“九三”学社武汉分社主任委员。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59年起兼任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中南分院)副院长。1960年6月12日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12月—1961年2月,代表我国赴河内为越南人民共和国规划设立中央水产研究所。1962年代表我国赴苏联列宁格勒参加太平洋西部渔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他连续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第一、二、三届委员,武汉市政协副主席。他一直是《水生生物学集刊》、《海洋与湖沼》学报的主编、编委和《中国动物志》的编委。1976年12月19日凌晨因病在武汉不幸逝世。
王家楫为创建我国原生动物学、轮虫学研究事业奋斗一生。生前共完成论著39篇。其中中文9篇(包括2本专著),英文30篇。计有原生动物分类学论文24篇;原生动物生理、生态、形态学论文5篇; 轮虫生态学和分类学论文4篇; 啮齿动物生理学论文4篇。
王家楫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位具有组织才能的科学领导人。他忠于职守,热爱科学,严于律己。
1954年,为了我国淡水水生生物研究事业的发展,他积极支持科学院领导将所址由上海迁往武汉的正确决定。自1934年他担任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所长起至1976年生命最后一息,40多年来一直肩负所长重任,为我国淡水生物学研究事业辛勤操劳一生。如今,历史悠久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成果累累,人才辈出,兴旺发达,已建成为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的水生生物研究基地。他在动物学领域里锲而不舍地开拓和耕耘,对中国水生生物学的发展和研究所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原生动物学的开拓者
1920年,当王家楫在南京高等师范学院即将毕业之时,适逢秉志从美回国任教。“在他身上,每句话和每个动作都代表了一种尊严。”流露出王家楫对秉志的崇敬,并在他门下悉心探索。王家楫迷上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与进化,通过显微镜他认识了蛋白质小块和千奇百怪的微小生物,窥见了自然界生命的绚丽多姿。他如饥似渴地拼命汲取书本上和自然界展现在他面前的生命发展进化的知识,并很快地爱上了原生动物,因为在这个生物家族中,他看到了远古动物和植物分化的共同祖先的痕迹。从此,他广泛搜集有关原生动物的文献,尤其当他发现这个领域我国的研究完全空白时,就立志为此奉献一生。1925年首次在我国的刊物上发表了《南京原生动物之研究》,使他在学术界崭露头角,标志着我国原生动物学研究的开端。
1925年,他赴美留学,在美国,除了完成白化鼠、灰鼠视神经与性别退化方面的研究外,他利用每个假期自费到林穴海洋生物研究所采集海洋原生动物标本并开展研究。1928年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淡水池塘原生动物季节分布的生态学研究》。他曾谦虚地说:“我最早从事原生动物生态学调查,它的价值也许很小,但总是一个新的尝试。”
30年后,美国博士生Stuarts Bamforth在他研究过的池塘做了工作后,所得结果与他30年前的结果有着惊人的相似。维持30年原生动物群落结构相似的调控机理是什么?这个问题给生物学家以极大的启示和提出了新的方向,同时也使人们重新认识到他的这项开创性研究的重要价值。由于他勤奋努力,一篇篇有关原生动物分类、生理、生态的论文连续在美国权威性的学术刊物《Science》、《Morphol. and Physiol》、《Proc. Soc. Exp. Biol. andMed.》、《Physiol.Zool.》上发表,引起美国生物学界的高度重视,并奠定了他在原生动物学界的地位和赫赫声名。美国耶鲁大学动物系特邀他为斯特林研究员。
1929年,当获悉外国将派遣科学考察团赴华采集标本时,王家楫毅然放弃耶鲁大学的优厚待遇,立即回国开展生物科学考察。他说:“我们应当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自己的事应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中国的生物资源应该由中国人自己来开采。”经四年时间,考察足迹北到齐鲁、南抵闽粤、西迄川康、东濒海疆,对江浙、皖赣的调查尤为详尽,率先取得了我国原生动物学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并发现了许多海洋与淡水原生动物的新属种。在此期间,王家楫发表科学论文12篇,是他走上科学报国道路的开端,为深入开展我国原生动物区系调查奠定了基础。
1950年他发表的《壁累枝虫之纤维系统》论文,采用蛋白银染色法,最先发现缘毛类纤毛虫虽然虫体纤毛退化,但膜下纤维系统仍然存在,这对研究原生动物的系统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70年代初,王家楫不顾晚年患有严重的白内瘴和1200度近视的困难,仍然顽强地工作。相继完成了 《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原生动物》(1974)、《西藏高原部分地区的原生动物》(1977),共记述了该地区原生动物400多种,远远超过前人对该地区原生动物区系的报道,为完成珠穆朗玛峰地区科学考察作出了贡献。
王家楫在原生动物学研究领域成绩卓著,共发现原生动物3个新属、58个新种、4个新变种、8个新亚种。他的成就受到国际原生动物学界极高评价。1987年著名国际原生动物分类学家JohnO Corliss教授来华访问期间,特制王家楫头像幻灯在每次学术报告会上放映,以示怀念。然而,他最大的愿望是要完成 《中国原生动物志》,这是项极为浩繁而又需要长期积累的艰巨工作,为此他悉心研究一生,虽然生前未能实现这一宏愿,但他遗留下极为珍贵的大量手稿和资料,为这部科学巨著的编写打下坚实的基础,相信经过我国原生动物学工作者继续努力,他的遗愿一定会实现。
中国轮虫学的奠基人
王家楫在无脊椎动物学领域研究广泛,不仅开拓了我国原生动物学,而《中国淡水轮虫志》(1960)的发表,又表明他无愧是中国淡水轮虫学的开创人。轮虫是一种重要的水生无脊椎动物,是许多经济水生动物的优质食物和开口饵料。该专著首次对分布在我国沼泽、池塘、湖泊及水库内常见轮虫种类进行详细的分类和描述。内容包括已观察到的种类252种,分隶于79属,15科。其中有4个新种及2个新族,自 “目”到 “属” 的特征都扼要地加以叙述,并附有检索表,对种的描述特别详细。所有的252种都附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图像,共计533个,归纳成27幅图版。对轮虫的亲缘关系以及形态、生理、生态等问题,都作了深入的探讨。这项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和湖北省科学大会奖。
重视为国家建设服务
当新组建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面临迁出上海、所址待定的关键时刻,王家楫执意不肯建所于风景胜地太湖畔的无锡或苏州,坚决支持科学院领导的决定,把研究所迁到当时条件比较困难、调查地区交通不便的千湖之省——湖北。其目的就是便于结合渔业生产和资源利用的实际,能够更好地开展科学研究。实践表明,40年来,水生生物研究所立足湖北、面向全国,着重围绕淡水水域及水生生物做了多方面的研究工作,其中许多研究工作在国内是开拓性的,为在我国建立与发展淡水生物学、环境生物学和水产养殖学起了推动和先导作用。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大量的工业废水急待处理。《废水生物处理微型动物图志》应运问世,这是王家楫将原生动物学知识应用于我国环境治理研究的成功尝试。70年代,当他看到废水处理厂用来识别微型生物的挂图还是美国30年代的陈旧图件时,感到十分内疚,立即组织无脊椎动物分类研究组深入全国30多家有废水处理设备的具有代表各工业门类的工厂,进行现场调查及显微观察,分析废水中原生动物的种类、数量、生长情况,筛选出166个可作为指示废水类型和质量的种类。为了便于废水处理厂的工程技术人员掌握和运用,对这些种类做了详尽的分类描述和指示作用介绍,绘制详图,并附照片。该书出版后立即受到广泛欢迎,并被评为优秀书目参加国际书展。这项研究成果1978年获湖北省科学大会奖和1984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简历
1898年5月5日 出生于江苏省奉贤县。
1917—1921年 南京高等师范农业专修科毕业。
1921—1922年 南京国立东南大学附中教员。
1921—1923年 南京国立东南大学带职学习,获农学士学位。
1922—1924年 南京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助理员。
1925—1927年 美国韦斯特生物研究所访问学者。
1925—1928年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院研究生,获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美国林穴海洋生物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1928—1929年 美国耶鲁大学动物学系斯特林研究员。
1929—1934年 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研究教授兼任南京中央大学生物系教授。
1934—1944年 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兼所长。
1944—1949年 中央研究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兼所长。
1950—1976年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兼所长。
1959—1976年 兼任中国科学院中南分院、武汉分院副院长。
1976年12月19日 因病在武汉逝世。
主要论著
1 Chia-Chi Wang. Study of the Protozoa of Nanking. part Ⅰ. Cont Biol Lab Sci Soc China,1925. 1: 92—177.
2 Chia-Chi Wang. On the Postnatal growth in the area of the optic nerve in albino and in gray Norway rats Jour Comp Neur,1927,43: 201—220.
3 Chia-Chi Wang. On the amount of the alcohol extract according to sex from the brain of the albino rat. Jour Comp Neur,1928,47: 67—73.
4 Chia-Chi Wang. The occurrence of Paramecium calkinsi. Science,1928,68: 270—271. (with Dr. Wenrich).
5 Chia-Chi Wang. Ecological studies of the seasonal distribution of Protozoa in a freshwater pond. Jour Morph & physiol,1928,46: 431—478.
6 Chia-Chi Wang. Notes on some new and rare species of Hypotrichous Infusoria. Cont Biol Lab Sci Soc China,1930,6: 9—18.
7 Chia-Chi Wang. On two new Ciliates (Holophya latericollaris sp. nov.and Choanostoma pingi gen. and sp. nov.). Cont Biol Lab Sci Soc China,1930,6: 105—111.
8 Chia-Chi Wang. The conductivity of Protozoan culture. Proc Soc Exp Biol & Med 1931,28: 176—178. (with Slifer,Herber,Sun and Blumen-thal).
9 Chia-Chi Wang. The Hydrogen-ion concentration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f normal albino rats. Physiol zool,1923,5: 191—197. (with Sun,Slifer,Blumenthal and Herber).
10 Chia-Chi Wang. Notes on Amoeba and its allies of Nanking. Cont Biol Lab Sci Soc China,1932,8: 113—136.
11 Chia-Chi Wang. A survey of the marine Protozoa of Amoy. Cont Biol Lab Sci Soc China,1932,8: 285—385. (with Nie).
12 Chia-Chi Wang. Studies of Sarcodina of Nanking Ⅰ. Cont Biol Lab Sci Soc China,1933,9: 341—387. (with Nie).
13 Chia-Chi Wang. Report on the rare and new species of fresh-water Infusoria,part Ⅰ. Cont Biol Lab Sci Soc China,1933,10: 1—100 (with Nie).
14 Chia-Chi Wang. Notes on Trachelomonas of Nanking. Sinensia,1934, 5: 122—146.
15 Chia-Chi Wang. Notes on Entamoeba muris (Grassi) and Trichomonas caviae Davaine. Proc. Fifth Pan-Pacif. Sci Congr ,1934,4: 2991—2993.(with Nie).
16 Chia-Chi Wang. On the marine Protozoa of Amoy. Proc. Fifth Pan-pacif. Sci Congr,1934,5: 4207—4211. (with Nie).
17 Chia-Chi Wang. Notes on the marine Infusoria of Amoy. Rep Mar Biol Ass China,1934,3: 50—70.
18 Chia-Chi Wang. Report on the rare and new species of fresh-water Infusoria,Part Ⅱ,Sinensia,1935,6:399—524. (with Nie).
19 Chia-Chi Wang. Volvox africanus West of Nanking. Chinese Jour Zool, 1935,1: 87—101. (with Nie).
20 Chia-Chi Wang. Dinofiagellata of the Gulf of Pehai. Sinensia,1936,7: 128—172.
21 Chia-Chi Wang. Notes on Tintinnoinea from the Gulf of Pehai. Sinensia, 1936,7: 353—370.
22 Chia-Chi Wang. Report on the oceanographical and biological survey of the Gulf of Pehai and along the coast of Shantung Penisula. Part Ⅰ,Introductory note. Sinensia,1937,8:1—10.
23 Chia-Chi Wang. Notes on some new fresh-water Infusoria. Sinensia, 1940,11: 11—32.
24 Chia-Chi Wang. Dinoflagellata of the Hainan Region Ⅲ. on Metadinophy sis sinensis,a new Genus and species of Dinophysidae. Sinensia,1941, 12: 217—226. (with Nie).
25 Chia-Chi Wang. Dinoflagellata of the Hainan Region V. on the Thecal morphology of the Genus Goniodoma with description of species of the region. Sinensia,1942,13: 61—68. (with Nie).
26 Chia-Chi Wang. Dinoflagellata of the Hainan Region Ⅷ. on the Sinophysia,microcephalus,a new Genus and species of Dinophysidae. Sinensia,1944,15: 145—152. (with Nie).
27 Chia-Chi Wang. The variation of Nyctotherus ovalis Leidy,and its fibrillar system. Sinensia,1948,18: 43—58. (with Kuo-Tung Pai).
28 王家楫. 中国淡水轮虫的生态分布,水生生物学集刊,1958 (1): 26—40.
29 王家楫. 中国淡水轮虫志. 北京:科学出版社,1961,288页,27图版.
30 王家楫.中国淡水轮虫的地理分布.湖北省暨武汉市动物学会1964年学
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1964: 8—9.
31 王家楫,伍焯田,戈敏生. 武昌东湖轮虫种类与数量季节变动的初步观
察. 水生生物学集刊,1965,5 (2): 183—201.
32 王家楫. 珠穆朗玛峰地区轮虫的初步调查.珠穆朗玛峰地区科学考察报
告,生物与高山生理,1974,137—144.
33 王家楫.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原生动物.珠穆朗玛峰地区科学考察报告,生物与高山生理,1974: 145—172.
34 王家楫. 沈韫芬,龚循矩 (湖北省水生生物研究所,第四研究室无脊椎动物区系组).废水生物处理微型动物图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6.
35 王家楫.西藏高原部分地区的原生动物.动物学报,1977,23 (2): 131—160.
相关参考
明清以来,有几位大臣以朝廷使节、皇帝特使的身份赴琉球,为当地新继任的统治者册封王号,也就是表示朝廷的认可。这是宗主国对附属地区的一件大事。这些使节中,有一位扬州人,名叫汪楫。汪楫(1636-1699)
知名人物 王家襄生平故事简介,王家襄历史评价,王家襄怎么死的?
王家襄,字幼山,浙江会稽(今绍兴)人。1872年10月27日(清同治十一年九月二十六日)生。其父王官亮,举人出身,曾署河南怀庆知府。王家襄幼失怙恃,由伯叔抚养成人。少时有志于学,用功甚勤,但屡试均未考
王家屏是明朝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出生于嘉靖年间,隆庆年间中进士,万历年间受到重用,入内阁,在阁臣先后离职之后,升任内阁首辅的位置。 王家屏是山阴县河阳堡人,家中算是书香之家,五岁的时候开始跟随父亲
王家屏是明朝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出生于嘉靖年间,隆庆年间中进士,万历年间受到重用,入内阁,在阁臣先后离职之后,升任内阁首辅的位置。 王家屏是山阴县河阳堡人,家中算是书香之家,五岁的时候开始跟随父亲
王家屏万历十九年(1591),内阁大臣王锡爵、申时行、许国相继离去。王家屏成为内阁首辅。虽然官至首辅,但他依然保持着自己固有的那种憨直。为了尽快地册立太子以稳定民心,他竟敢同皇上吵了起来。皇上的御批,
王家彦是明朝末年官员,生于公元1588年,去世于公元1644年,为福建莆田人氏,是奎山王氏后裔,字开美,号尊五。 王家彦少时即聪明好学,为人刚正,少有大志,读书十分勤奋。天启元年,乡试中举,天启
·王家斌王家斌,茶学家。长期在浙江省从事茶叶生产技术推广工作。在建设专业茶园、发展无性系良种,创建植保联系点,恢复创新名优茶和推广机械制茶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浙江茶业的恢复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晚年
贵州军阀王家烈之所以出名,源于中共党史上重要的“遵义会议”,源于中央红军长征在贵州与王家烈的“双枪”黔军作战的史实。然而,“遵义会议”后王家烈的人生际遇却鲜为人知。笔者在走访王家烈的孙女王良慧女士和众
贵州军阀王家烈,原本是个心直口快的职业军人,在老婆的教唆下夺得贵州军政大权。但是其本人并无智谋,被蒋介石等人耍得团团转,不但莫名其妙丢了省主席的位置,还被张学良骗去坐飞机,把25军军长也给坐丢了。下面
王家屏是明朝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嘉靖十四年的时候,在山西出生,字忠伯,号对南。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之家,其父有文名,王家屏五岁的时候开始跟随父亲学习。天资聪颖而勤学不辍,让他十三岁中秀才,二十九岁中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