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张平国人物简介
Posted 织机
篇首语:一个人必须学习与自己不同类型的人相处,不然生活何其孤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张平国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张平国人物简介
·张平国
张平国,织造技术专家,教育家。长期在高等学校从事教育和科研工作,对喷气织机的工作原理和织造工艺有深入的研究。他主持开发研制的喷气织机减磨、节能、提速功能性系列辅助喷嘴,为我国喷气织机的发展和老机型改造作出了贡献。
张平国,1930年2月14日出生于河南省沁阳县(现沁阳市)大葛村。父亲张熙良经商,对子女的教育要求十分严格。1938年春,日本侵略者占领了豫北大地,张平国随家人逃难至兰州,辗转在兰州、西宁完成小学、初中学业,高中三年级因病在家自学。1952年,他以同等学力考入西北工学院纺织系机织专业。
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急需各类人才,张平国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他学习刻苦,锲而不舍。1956年7月,他以优异成绩完成了大学学业,留校任教。
1956年9月,学校选送张平国到上海华东纺织工学院进修。通过一年进修,开阔了眼界,特别是对新型无梭织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探索新型织机的原理,改进新型织机的工艺,成为他??生研究的方向。
随着纺织系隶属关系的变迁,张平国先后在西北工学院、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工业大学、西北轻工业学院、西北纺织工学院(现更名为西安工程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1986年晋升为教授。
在近40年的从教生涯中,张平国不仅关爱学生,教书育人,而且在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大纲制定、教材建设等诸多方面亦颇有建树,多次受到学校的表彰。他特别注重生产实践,每次都编写详细的实习大纲,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在全面研究分析了小锥角筒管的缺陷后,他主持设计制造了大锥角筒管,使用这种筒管可以减少纡管纬纱的浪费并提高产品质量。他主持研制的喷气织机功能性系列辅助喷嘴,具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和创新,可以替代各种进口辅助喷嘴。
张平国曾担任原纺织工业部机织专业教育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纺织工程学会毛纺织分会副主任等职务。198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10月起,获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颁发的专家证书,同年入选中国高等教育专家名典及世界名人录。
1995年退休。
研制出大锥角经纬纱筒管
我国纺织企业多年来使用的都是小锥角筒管。小锥角经纱筒管纺纱时张力不均匀,络纱时张力波动大,脱圈断头多;小锥角纬纱筒管(纡管)在梭子的梭腔中退解至三分之二后,纬纱张力变化显著,易产生断纬及纬管痕。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张平国和他的课题组在1985—1986年研究了纬管退解时气圈形状和张力波动的关系以及经纱筒管形状对纺纱和络纱的影响。
以前,纺织企业为克服纬管痕疵布问题,一般的办法是将纬管纱用去三分之二时就另换纬管,或在梭腔内粘毛皮或栽尼龙丝以破坏气圈来调节张力。但前者浪费严重,后者改善纬疵和断头不甚奏效。张平国课题组采用在梭腔内不同位置贴毛皮的办法测出纬纱退解张力的变化情况,找出毛皮粘贴的最佳位置,以调平管顶和管底的退解张力、减少断头。在这基础上,他们又仔细分析了经纱筒管在纺纱中的成形过程、纱层分布、经纱张力、管纱容量、络纱退绕张力等和脱圈断头的关系,得出了只有改变筒管的形状才能解决脱圈断头的结论。为此,他们大胆设计了大锥角经纱纬纱筒管。这种形状的筒管能使管纱的形状呈圆柱形加圆锥形,而不是纺锤形,从而保证了纱层自始至终平行排列,管顶管底处退解张力差异最小,管纱容量增大。对经纱管和纬纱管,他们还给出了钢领板升降运动规律与筒管结构参数及卷装参数之间的关系式。
大锥角经纱纬纱筒管曾在西安纺织厂、西安色织二厂推广应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张平国的这项科研成果已写进《毛织学》教材(纺织工业出版社,1987年)。
对喷气织机引纬原理有较深入的研究
张平国对无梭织机,特别是喷气织机的原理和工艺也有深入的研究。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他就和陕西纺织器材研究所共同研制成功SX—1型喷气织机气流测试仪,并通过了省级鉴定。当时对喷气织机引纬气流分布情况知之甚少,张平国用SX—1型喷气织机气流测试仪测出了主喷嘴、辅助喷嘴的射流速度分布,也测出了主辅喷嘴合成气流的速度分布,分析了喷气织机的射流性质,为改进喷气织机织造工艺和将有梭织机改造成管道片式喷气织机提供了实验依据。当时他和他的课题组为3511厂??批1511型有梭织机改造为喷气织机,曾使织机的转速每分钟由180—200转提高至300—350转,大幅度提高了织机单位产量,并为西北、西南地区多家纺织企业采用。
张平国在机电一体化方面也有其独到的想法。80年代他带领课题组为重庆渝都纺织机械厂完成了剑杆织机的电子送经、电子卷取、电子多臂的设计,使该厂的剑杆织机受到用户的青睐。
1986年,张平国出版了《喷气织机引纬原理》专著。这是他多年来对国内外喷气织机工作原理及织造工艺研究的科学总结。喷气引纬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但论述喷气引纬原理方面的著作还很少见。该书从雷诺数较大的气体射流性质出发,阐述纬纱在气流作用下的动力特性,从而揭示喷气引纬的原理。书中载有当时盛行的管道片式喷气织机各机构性能的大量测试数据,对喷气织机的制造与应用具有指导意义。为了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他独具匠心地设计了许多测试装置和测试方法。如学术界长期认为管道气流只有单一的扩散。他从理论分析得知喷射气流在缝隙管道内流动时对管道周围的静态空气应该既有卷吸现象又有扩散现象;而且在管道的入口端以卷吸为主,在出口端以扩散为主。为验证自己的理论,他设计了烟雾显示照相术,拍出了可直观显示气流状况的照片,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在《喷气织机引纬原理》中,张平国对引纬参数的调整有详尽的描述。众所周知,织造工艺参数应按织物的工艺要求和织机机构的性能进行调整,才能达到所需的最佳技术条件,获得高产优质低耗的经济效益。如纬纱名义飞行角是引纬的重要参数,它的调整以往都是凭经验及感觉进行的,难以达到最佳状态。张平国找出了纬纱名义飞行角与实际飞行角及临界飞行角之间的关系以及名义飞行角对引纬工艺的影响。他指出确定合理的名义飞行角,关键在于准确地找出临界飞行角。他利用频闪灯准确测出了引纬临界飞行角的大小。为了确保引纬可靠,便于开口、引纬和打纬等参数的调节,他认为名义飞行角=临界飞行角+5°??为合适。
张平国在普及新型织机科技知识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在他主持下,80年代先后在西安、青岛举办了多期无梭织机培训班、喷气织机高级研讨班,参加者有各地纺织、纺机企业的总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以及纺织院校的教师。他还多次参加有关无梭织机的性能测定、样机鉴定、生产线验收及帮助企业解决新型织机设计制造中的技术难题,为促进我国新型织机的开发、推广及技术改造作出了贡献。
老骥伏枥 壮心不已
张平国研究了国内外各种新型织机的发展趋势。1996年,他提出了我国织机的发展要根据国情,在高效、节能、低成本上下工夫,不求全能但求优质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符合国情,贴近实际。
辅助喷嘴是喷气织机的关键部件,被喻为喷气织机的“心脏”。它的耗气量占整机耗气量的大部分,在高效节能方面最有潜力可挖。喷气织机的辅助喷嘴是易耗品,国内现在使用的辅助喷嘴有相当一部分需要依赖进口。张平国课题组深入调研分析现有各种辅助喷嘴的功能和缺陷,在优化设计上狠下工夫。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在1998—2004年先后研制开发出了互换性强、可适用于国内外各种喷气织机的减磨型、节能型和提速型三类辅助喷嘴,若再经技术组合可形成或具有个性或具有复合性的七类辅助喷嘴系列。喷气织机功能性系列辅助喷嘴的研制项目2004年11月26日通过了陕西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并获得2005年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2005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喷气织机减磨辅助喷嘴、喷气织机节能辅助喷嘴、喷气织机提速辅助喷嘴、变密度筘、节能阀嘴连体装置等5项取得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喷气织机功能性系列辅助喷嘴现已成为江阴市欧亚织机专件有限公司的主导产品,又和西安宏盛机械加工厂、陕西纺织器材厂签订了合作生产协议。西安半边天科技有限公司是该产品的北方市场和国际市场的代理商。该产品目前已在陕西、河北、江苏、山东等地60余家纺织企业中推广使用。
张平国虽已年逾古稀,但他对工作的激情和对科学技术的探索依然不减当年。他是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和老教授协会??积极的成员,经常外出讲学、查资料、找课题、推广科研成果、帮助企业解决生产难题。2003年,他获得陕西省老教授协会先进个人称号。2005年又新出版了专著《喷气引纬原理与工艺》,系统反映他与课题组同仁们近几年的科研成就。
简历
1930年2月14日 出生于河南省沁阳县大葛村
1952—1956年 西北工学院纺织系学习
1956—1957年 西北工学院纺织系见习助教
1957—1978年 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工业大学、西北轻工业学院纺织系助教
1978—1995年 西北纺织工学院纺织系讲师、副教授、教授
1995年 退休
主要论著
1.张平国,于新安,马俊业.喷气织机缝隙管道流向的分析.纺织学报,1982,3(6):2—6
2.张平国,于新安,马俊业.间接纬纱成形理论的研究.纺织学报,1984,5(8):5—8
3.张平国,于新安,马俊业,纬纱退解时气圈形状和张力调节.纺织学报,1985,6(5):12—15
4.张平国,于新安,马俊业.间接纬纱筒管的设计.纺织学报,1985,6(8):12—14
5.段俊瑞,李辛凯,张平国.最佳梭速的探讨及梭速测试仪的研制.纺织学报,1985,6(11):20—23
6.张平国.喷气织机引纬原理.纺织工业出版社,1986
7.徐步高,李辛凯,张平国.织机新型节电器的研制及应用.纺织学报,1986,7(7):23—27
8.徐步高,李辛凯,张平国.1511型织机投梭系统弹性动力学分析及设计.纺织学报,1986,7(8):9—11
9.张平国,于新安,马俊业.经纱筒管形状对纺纱和络纱生产的影响.纺织学报,1986,7(12):26—30
10.张平国等(以毛纺织染整工艺简明手册编写组名义).毛纺织染整工艺简明手册.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7
11.张平国,邱学文.喷气织机用减磨辅助喷嘴的研制.棉纺织技术,2003,31(8):48—49
12.张平国,何安民,王贯超.喷气织机的省气节能机型与措施.陕西纺织,2004(2):5—7
13.张平国,王贯超,何安民等.三种功能型辅助喷嘴的研制及应用效果分析.棉纺织技术,2004,32(增刊):66—68
14.张平国主编.喷气引纬原理与工艺.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相关参考
张平洋张平洋张平洋,字希江,男,汉族。1909年出生于河北省遵化县城关。1933年在冀热辽边区参加革命。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以遵化县"道德会"会员的身分作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40年春,
没想到王猛的眼光不错,吕光是个很有能力的将领,从美阳令,后迁为鹰扬将军。让吕光一战成名的是征张平一战,在这场战役中,吕光跟随苻坚亲征并州的张平,苻坚命诸将生擒张蚝,吕光匹马赶到,刺落张蚝,邓羌冲上前去
没想到王猛的眼光不错,吕光是个很有能力的将领,从美阳令,后迁为鹰扬将军。让吕光一战成名的是征张平一战,在这场战役中,吕光跟随苻坚亲征并州的张平,苻坚命诸将生擒张蚝,吕光匹马赶到,刺落张蚝,邓羌冲上前去
张华(232~300年),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县)人。西晋文学家、政治家。父亲张平,曹魏时任渔阳太守。张华幼年丧父,亲自牧羊。家贫勤学,“学业优博,图纬方伎之书,莫不详览”。曹魏末期,因愤世嫉
汉代人物中文名:张衡别号:张平子国籍:中国(东汉)民族:汉族出生地: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出生日期:公元78年死日期:公元139年职业:从政,科学研讨,著书立说信奉:老庄、孔孟重要造诣:首创中
春秋战国人物本名:张开地所处时期:战国时期出生地:韩国(战国七雄之一)重要造诣:与儿子张平“五世相韩”(历史lishixinzhi.com)张开地人物平生张开地曾在韩国担负官职,前后帮手韩昭侯、韩宣惠
导读:是楚汉时期著名的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帮助刘邦取得天下,又及时功成身退,因此安享晚年。那么,的老婆是谁?儿子是谁?> 的家庭:> 父亲:张平> 妻子:淑子> 儿子:张不疑、张辟疆>
(232-300),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中国时期政治人物、文学家,官至司空。晋惠帝执政时期,八王之乱暴发,被赵王司马伦杀害。> 张华是西汉留侯张良十六世孙。父亲张平,曹魏时任渔阳太
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汉初三杰之张良的故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张良的故事:张良先人是韩国人,其祖父张开地是韩昭侯、韩宣惠王、韩襄哀王时期的相国,其父张平是韩厘王、韩悼惠王时期的相国。当秦灭
中文名:张衡 别名:张平子 国籍:中国(东汉) 民族:汉 出生地: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 职业:从政,科学研究,著书立说 代表作:《灵宪》《归田赋》《二京赋》《张河间集》等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