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崔琦——河南出生的诺贝尔得主
Posted 诺贝尔
篇首语: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崔琦——河南出生的诺贝尔得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知名人物 崔琦——河南出生的诺贝尔得主
崔琦——河南出生的诺贝尔得主
崔琦——河南出生的诺贝尔得主
崔琦简介
诺贝尔得奖者小简介
姓名:崔琦(DanielTsui)
出生年代:1939年-
职称:大学教授
国家:美国
个人情况:因发现分数量子“霍尔效应”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崔琦,1939年生于中国河南省,50年代到香港接受教育,1957年在培正中学毕业,随后到美国继续深造,1967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此后到贝尔实验室工作,1982年至今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主要从事电子材料基本性质等领域的研究。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8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把1998年诺贝尔物理奖授予崔琦与德国科学家霍斯特·施特默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劳克林,主要表彰他们发现并解释了电子量子流体这一特殊现象。
2000年6月,崔琦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4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05年被聘为中科院荣誉教授。
崔琦的主要学术兴趣是研究金属和半导体中电子的性质。他的这些研究将可应用于研制功能更强大的计算机和更先进的通信设备。
崔琦成功故事——有所放弃
获得成功,要有一定的运气和时机,但勤奋是基础。
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
——崔琦
人有限的精力不可能方方面面顾及,放弃有时是必要的选择。
崔琦他出生在河南农村,10岁前从没读过书,就在家里放羊、养猪。10岁的时候有一个到香港读书的机会。他父亲对独子要远行是不大愿意的,因为男孩大了可以帮忙干农活,但他妈妈却非常坚定要送儿子去读书,这一走成了他与父母的永别,父母在后来的大饥荒里都活活饿死了。
后来有人问他:“如果那个时候妈妈没有送你出去读书,你如今会怎样?”“我宁愿当时妈妈没有送我出来,农村家里有一个儿子是很重要的,如果我当时留在农村,或许我一直不识字,但我父母或许不至于饿死。”
五十年代在香港接受中学教育、其后赴美留学的崔琦,很自然的说起从事物理研究的缘由:“当初在香港读完中学时,对甚麽都感兴趣,实际上什麽也不懂。”到了美国,本来要学医,却因为学费昂贵而放弃,后来考取理学院,“因为觉得有趣和有挑战性。”
崔琦是一个很具幽默感、很随和的人,他常视物理实验如玩游戏,他说,能随心所欲设计新模型,能制造一个个用钱都买不到的新产品,那种满足感难以形容。在研究中遇到困难时,他会说:外面天气很好,到外面玩玩再回来,不要压着自己钻进牛角尖,松弛一下,将会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崔琦对自己钟爱的物理学研究事业非常投入,他喜爱做物理实验,需要时常常是全身心地投入研究。以致他的研究工作非常出色、非常有效率。在发现了“分数量子霍尔效应”后两年,他便于1984年和另外两位应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赢得“美国科学院院士”荣誉头衔及巴克利物理大奖。
他在有些人眼里简直是“怪人”:从不抛头露面,远离政治,整日浸泡在书本中和实验室内,甚至在诺贝尔奖桂冠加顶的当天,他还如常地到实验室工作。更令人不敢置信的是,在美国高科技研究的前沿领域,崔琦居然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电脑盲”。他研究中的仪器设计、图表制作,全靠他一笔一划完成。而一旦要发电子邮件,也都请秘书代劳。他的理论是:“这世界变化太快了,我没有时间赶上!”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方方面面都能顾及得到,所以要学会放弃,因为放弃是一种必要的智能。崔琦放弃了世人眼里炫目的东西,为他赢得了大量宝贵的时间,也就为他赢得了至高无上的荣誉。
贪婪是大多数人的毛病,有时候只抓住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放,就会为自己带来压力、痛苦、焦虑和不安。往往什么都不愿放弃的人,结果却什么也没有得到。尽管你的精力过人,志向远大,但时间不容许你在一定时间内同时完成许多事情,正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就如把眼前的一大堆食物塞进嘴里,塞得太满,不仅肠胃消化不了,连嘴巴都要撑破了!
人的一生很短暂,有限的精力不可能方方面面都顾及,而世界上又有那么多炫目的精彩,这时候,放弃就成了一种大智能。放弃其实是为了得到,只要能得到你想得到的,放弃一些对你而言并不必需的“精彩”,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在现实生活中,;而愚者往往是一条胡同走下去,不管前面是墙壁还是泥坑,他都义无反顾,给人一种“坚忍不拔”的英雄气概。但到头来,不是撞在南墙上,便是陷进淤泥中,累了自己也苦了自己。因此,聪明的你且记住:牛角尖有时钻不得。
教育启迪
从崔奇教授身上,我们深刻的体会到:放弃,是一种睿智,是一种豁达,它不盲目,不狭隘。有些事情我们没必要去投入那么大时间和精力去应付它,因为那样做,你可能得不偿失。所以,智者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懂得选择与放弃,这样做使智者既显得能潇洒大度地愉快生活,又使自己事业有成。
人生总要面临许多选择,也就要做出一些放弃,要学会选择,首先要学会放弃。放弃是为了更好的调整自我,准备良好的心态向目标靠近。所以,在众多的目标中,我们必须依据现实,有所放弃,有所选择。这样我们才能选出适合自己的营养食品,然后慢慢咀嚼,细细品味,直到完全吸收。
相关参考
米歇尔——最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之一米歇尔——最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之一米歇尔简介诺贝尔得奖者小简介姓名:哈特穆特·米歇尔(HartmanMichel)出生年代:1948年-职称:德国化学家国家:德国个人
最近,只要打开电脑搜索诺贝尔奖这几个只一定会出现屠呦呦三个大字。这又让我想起今年前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莫言,当我看到「莫言,中国诺贝尔奖第一人」我震惊了,我在想中国如此之大难道那么多年就只有莫言这一个获
苏联90万科学家,是美国的2倍;诺贝尔奖得主,却只有美国的7%
【苏联1982:石油美元时代的落幕】在美国称霸这个地球以来,真正具备科技和经济实力,挑战美国的国家只有2个,一个是当年的苏联,一个是现在的中国。这个数量,在20年后,或许还会增加一个印度(千万不要低估
贝尔奖自1901年颁发以来,共有六位华人获诺贝尔科学奖,他们分别是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和崔琦。1957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因“发现宇称原理的破坏”而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1976年丁肇
好习惯使人终身受益1、一九八八年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聚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回答道“是幼儿园”“在幼儿园
...无愧地与他们共同分享诺贝尔奖。(198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史坦伯格评)吴健雄为世界顶尖的女性实验物理学家,她的意志力和对工作的投身,使人联想到居里夫人,但是她更加的入世、优雅和聪慧”(诺贝尔奖得主赛格瑞评)她...
中东和平的功臣——萨达特和贝京分享诺贝尔和平奖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贝京和代萨达特领奖者马莱在交谈中东问题曾是历史上多年来悬而未决的问题,长时期的阿以对峙一直不能得到实质性解决,严重地影响着世界的和平进程。
历史上的8月27日发生了那些事1901年8月27日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里萨嬷嬷出生1998年8月27日中国举办首届网上“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1980年8月27日全斗焕出任韩国总统1979年8月27日英国
赵忠尧尽管赵忠尧与诺贝尔奖、两弹一星都没能结缘,但他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生,其中就有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李政道,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朱光亚等人,也算是以另一种方式圆了他对诺贝尔和两弹一星的遗憾。赵忠尧的
年龄最大和最小的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得主杰西卡·坦迪出生于1909年,1990年3月29日,凭借着在《为戴茜小姐开车》中的出色表演,她荣获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那个时候,她已经是80岁零295天的高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