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仙背后隐藏着更大目的 秦始皇派徐福东渡

Posted 秦始皇 徐福

篇首语:听闻少年二字,当与平庸相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求仙背后隐藏着更大目的 秦始皇派徐福东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求仙背后隐藏着更大目的 秦始皇派徐福东渡

大家都知道,战国时期有个思想家叫邹衍,提出“阴阳五行说”,影响直至今日。秦始皇对他这一套就深信不疑,认为周朝是火德,那么秦朝就应该是水德,所以推崇黑色服饰。他崇尚刑法,刻薄而不讲仁爱,其实也受此影响,因为严苛的法律才符合五德中水主阴的命数。

但很少有人知道,邹衍在荀子“四海”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大九州”概念,就是把《禹贡》的九州推论出九九八十一州,以及大瀛海。他说:“如此者九(指九州),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也。”这是中国古代最早关于陆地和海洋关系的猜想。尽管这一猜想还是建立在“天圆地平”观念上,但打破了过去狭隘的世界观,是对华夷说和天朝中心论的第一次批判。

正是受他影响,出生在内陆地区的秦始皇,才会对浩瀚的海洋充满向往。我们都知道,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曾五次出巡,其中四次是巡海。以往总说他巡海是为了找海上神仙,求得长生不老之药。其实,《史记·秦始皇本纪》有三分之一篇幅(约5000字)在讲秦始皇巡海的事,但涉及求仙的只有几百个字而已。而且,寻找海神带着童男童女即可,为什么还要带着五谷种子和百工呢?这根本说不通。秦始皇之所以频繁大规模巡海,一是因为齐国、越国、燕国等濒海国家还没有完全平定,需要通过巡游加强中央权威;而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他想开发沿海地区、发展海岸港口、加强海上防御。否则,他不会从内地向沿海派出三万户移民,还用免征十二年赋税的措施鼓励内地民众定居沿海,并且扩建了琅琊港口,大力发展海运。

正因为如此,当徐福投其所好,提出那个携带三千童男童女出海的庞大计划时,秦始皇才会毫不犹豫的同意了。没想到,徐福这一走竟然杳无音讯,让秦始皇很是恼火。而就在此时,一帮儒生和方士在私底下攻击秦始皇,结果撞到了枪口上,被活埋了,也就是“焚书坑儒”。

最令人意外的是,当徐福重新站在秦始皇面前做出一番辩解后,秦始皇竟然谅解了他,并且同意了再度出海的计划。注意,这次计划里多带了两类人,那就是“善射”者和“百工”,因为徐福说在海上遇到了“大鲛鱼”。《史记》里曾这样记载:“始皇梦与海神战,如人状。问占梦博士,曰:‘水神不可见,以大鱼蛟龙为候。今上祷祠备谨,而有此恶神,当除去,而善神可致’。乃令入海者赍捕巨鱼具,而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自琅邪北至荣成山,弗见。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今天来推断,徐福遇到的袭击很有可能来自当地土著,之所以说得神神秘秘,是揣摩、迎合秦始皇心思呢。带着粮食种子,武装人员和技术人员,显然是为了开辟疆土。也就是说,秦始皇已经确立了以山东为基地向海外世界开拓的海洋政策,所谓寻求长生不老之药,很有可能是海洋资源的象征物。只不过,后人为了突出秦始皇的残暴,故意贬低他的智商和判断力,将徐福两次东渡简单说成是寻找神仙和仙药。

世间一切生命皆孕育自海洋,海洋辽阔又充满神秘,常常被看做一种超自然的存在,有关神仙和神话也就应运而生。因此,所谓海洋意识,除了物质层面外,还应当包括海洋信仰。在上古时代的人看来,水具有至高无上的神奇力量,于是就有了水神信仰,至战国时期大为流行,很多地方都供奉着水神庙。按理说,人的力量应在神之下。但是,秦始皇不是一般人,他觉得自己的力量已经超过了一般的水神,所以对他们表现出敬而不畏的态度。

比如,公元前 219年,秦始皇在巡游海疆返回京城的途中,向西南渡过淮河,前往衡山、南郡,乘船顺江而下,来到湘山祠。那时,湘君已经作为江神被祭祀,即具有“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的神力。没想到,秦始皇在横渡湘江时遇上了大风,几乎不能渡河。他对阻碍其渡河的水神湘君很不以为然,当他从博士官这里知道“湘君”仅仅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时,深感愤怒。在他看来,一般的水神是应该服从其命令,而不是他渡河的阻碍,于是派遣三千服刑役的刑徒,把湘山上的树全部砍光,将水神湘君所居的湘山变为光秃秃的赭红色的土山。

在秦始皇看来,水神地位有高低,而且也有善恶,自己只要干掉恶神,就能见到善神。前面记载他做的那个梦,就很能说明这一点。秦始皇喜欢大山,也同样喜欢大海。关于秦始皇陵的构造,有这样一段记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驽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最后这句话,把秦始皇对大海的向往刻画得淋漓尽致!

相关参考

但却不知目目的地 徐福东渡是个不争的事实

徐福东渡传说指的是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在统一六国之后,为了能长生不老,派遣徐福率领数千名童男童女和工匠东渡前往蓬莱求仙,之后再没有回来。达蓬山是徐福东渡的出发点,位于浙江慈溪,现在分属于三北镇

但却不知目目的地 徐福东渡是个不争的事实

徐福东渡传说指的是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在统一六国之后,为了能长生不老,派遣徐福率领数千名童男童女和工匠东渡前往蓬莱求仙,之后再没有回来。达蓬山是徐福东渡的出发点,位于浙江慈溪,现在分属于三北镇

徐福东渡传说是怎么一回事情

徐福东渡传说徐福东渡传说指的是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在统一六国之后,为了能长生不老,派遣徐福率领数千名童男童女和工匠东渡前往蓬莱求仙,之后再没有回来。徐福石像达蓬山是徐福东渡的出发点,位于浙江慈

秦始皇三次东巡与徐福入海求仙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曾三次大规模巡视山东沿海地区,三次均经过徐福故里——秦齐郡黄县(今山东省龙口市)。秦始皇东巡的目的,除向全国“以示强威,服海内”,宣扬他统一四海的功德,巩固中央集权外;主要是为了寻

秦始皇三次东巡与徐福入海求仙只为长生?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曾三次大规模巡视山东沿海地区,三次均经过徐福故里——秦齐郡黄县(今山东省龙口市)。秦始皇东巡的目的,除向全国“以示强威,服海内”,宣扬他统一四海的功德,巩固中央集权外;主要是为了寻

为将日本纳入中国版图

  徐福出海真相:秦始皇二十八年,始皇帝在第一次巡游海上时,曾派徐福出海远航。历史上都将这次远航看作是秦始皇派其出海寻仙,求长生不死之药。然而,徐福东渡的目的其实是一个流传了2000多年的误会。  徐

秦朝术士徐福墓在哪里 揭秘徐福的后代之谜

秦始皇在统一了六国之后,广求长生不老之术,为此他派了术士徐福东渡去求仙药。可惜徐福东渡出发后就没有再回来过。后人为了纪念徐福修建了墓地,如今徐福墓在哪里呢。徐福的后代又在何方,日本人是徐福的后代吗?>

秦始皇三次东巡与徐福入海求仙只为长生?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曾三次大规模巡视山东沿海地区,三次均经过徐福故里——秦齐郡黄县(今山东省龙口市)。秦始皇东巡的目的,除向全国“以示强威,服海内”,宣扬他统一四海的功德,巩固中央集权外;主要是为了寻找三...

徐福为什么要东渡 徐福东渡后成为了日本天皇吗

  徐福只是秦国的一个普通的方士,他是普通的秦国子民,却又做出了不凡的事。从修仙到求仙,他都像是笼罩在蓬勃仙山周围的迷雾,既朦胧又缥缈,像是秦国一个解不开的谜,略带神秘色彩的个人经历,也为秦国的这段历

一去不复返? 秦始皇安排徐福出海东渡寻不老药

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始皇帝派徐福出海远航,去蓬莱仙岛为他寻求长生不老丹。但令秦始皇没有想到的是,徐福一去不回,杳无信息,令他至死也未能探知这世上是否有不老药的真相。徐福出身贫民,是战国时期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