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中国”名称的由来

Posted 天下

篇首语:成功的人是跟别人学习经验,失败的人只跟自己学习经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中国”名称的由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中国”名称的由来

“中国”名称的由来

据《辞源》:“上古时代,我国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而把我国周围其他地区称为四方。后成为我国的专称。”华夏族人居于黄河流域,称其四境各民族为“南蛮,东夷,西戎,北狄”,黄河流域居中,故自称“中国”,此名所指的是地域。

中国台湾学者王尔敏在《“中国”名称及其近代溯源》中,对于秦汉统一之前的文献中关于“中国”的记载进行了考察,书中提到中国的地方有178处,意思大致可以分为五类:

龙形玉佩

其一,表示京师的意思有9处。

其二,表示国境之内的意思有17处。

其三,表示领土概念的意思有145处。

其四,表示中等国家的意思有6处。

其五,表示中央之国的意思有1处。

王尔敏认为,鉴于先秦并无政治统一的事实,所以最早的“中国”一词实际显示了当时中华族类全体的民族与文化统一的观念。

“中国”名称的由来,与这“中”字有很大关系。近代学者柳诒徵认为:“吾国之名为中国,始见于《禹贡》,后世遂沿用之。虽亦有专指京师,或专指畿甸者,要以全国之名为正义。且其以中为名,仅以地处中央,别于四裔也。文明之域,与无教化者殊风,此吾国国民所共含之观念也。唐虞之时,所以定国名为中者,盖其时哲王深察人类偏激之失,务以中道诏人御物。”(《中国文化史》)这种解释虽有很多比附的地方,但从文化观念上看,也很有启发。《周易》里有29处谈到“中”:“正中”、“中正”、“中道”、“中不自乱”等。可见执“中”、“中”和、“中”正(不“中”则不“正”)等观念,素为中国古代圣人所推崇。儒家经典《礼记·中庸》开宗明义指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北宋理学家二程也认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遗书》卷七)总之,不偏不倚叫作“中”,不改变常规叫作“庸”。“中”的意思是天下的正道,“庸”就是天下不易的法则,即定理。“中庸”,就是要求人们为人处世始终要保持不偏不倚,永远执中协同。中国这个“中”字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

我国古代,“国”字的含义是“城”或“邦”,“中国”即“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周代文献中,“中国”一词有5种含义:一指京师,即首都;二指天子直接统治的王国;三指中原地区;四指国内、内地;五指诸夏或汉族居住的地区和建立的国家。

汉代开始,人们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兄弟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称为“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自称为“中国”,把北朝叫作“魏虏”;北朝也自称为“中国”,把南朝叫作“岛夷”。辽与北宋,金与南宋,彼此都自称“中国”,都不承认对方为中国。其实,这体现了古代汉民族对自己文化优越的感受,认为自己是“中央之国”,故有“夫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石介《中国论》,《徂徕石先生文集》卷十)。又由于“中”者正也,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只有“允执阙中”(《尚书·大禹谟》),才可以“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韩非子·扬权》);“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也”(《荀子·大略》),才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礼记·中庸》)。

但我国古代各个王朝都没有把“中国”作为正式国名。汉朝的国号是“汉”,唐朝的国号是“唐”,以后建立的王朝国号分别有宋、辽、金、元、明等。清朝的正式国名为“大清国”。不过清初时来华的外国传教士已开始称我国为“中国”或“中华帝国”,而我国的一些与之交往的士大夫也以“中国”来自称。“中国”之名最先出现在外交文献上,是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当时我国以战败国的身份签约,怀着一种传统心态,以“中央,中心,天下之中的国家”的字面含义着眼。

“中国”正式作为国名始于辛亥革命,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国际上通称“Republicof China”,简称“中国”,英文为“China”。从此,“中国”一名才成为具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正式名称。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也把“中国”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现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赵海燕 干春松)

相关参考

高中历史 中国历代王朝名称的由来

 中国历代王朝名称的由来  夏:由于禹原为夏代部落首领,因此,禹的儿子启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定国名为“夏”。  商(殷):商汤灭夏后,由于他们的始祖曾住在商(今河南商丘)

新中国名称的由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国家名称的最初提出者是张奚若先生。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民主人士写文章、演讲,大多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来称呼将要建立的新国家。1949年6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

中国象棋名称的由来及其发展 中国象棋的起源

中国象棋的起源:中国象棋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棋戏,产生的年代不详。象棋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春秋战国时代文化名著的《楚辞.招魂》中就有:“蔽象棋,有六博兮。”的词句。说明在当时已经有了“象棋”这个名词

和氏璧的由来 和氏璧名称的由来及相关历史典故

  和氏璧的由来和氏璧名称的由来及相关历史典故  和氏璧的由来:  和氏璧,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一块玉璧,相传为战国时期楚国人卞和发现,因此称为和氏璧。历史上的和氏璧更是有着许多经典的故事,下面就一起来看

和氏璧名称的由来及相关历史典故 和氏璧的由来

和氏璧的由来:和氏璧,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一块玉璧,相传为战国时期楚国人卞和发现,因此称为和氏璧。历史上的和氏璧更是有着许多经典的故事,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据传和氏璧本身是纯白色的玉璧,但楚国地区以及可能

历史军事 二战历史上日本“关东军”名称的由来

"二战"中关东军是日本最精锐的部队.被苏军消灭了,从而加快了法西斯之一的日本在中国的失败,也加速了"二战"的进程.关东军的来历:日本关东军是日本陆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因侵驻中国东北的金县、大连地区

马日事变名称的由来 马日事变的历史意义

 马日事变发生于1927年5月21日,顾名思义,所谓的马日应该就是指21日,但这种说法究竟有没有历史根据呢?其实是有的,只是鲜少有人知道罢了。尽管学术界讨论不多,但马日事变依然是中国近代革命

历史百科 皇帝名称的由来

皇帝名称的由来按《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嬴政灭六国之后,告诉丞相、御史大夫、廷尉等:“寡人以眇眇之身,与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王府井”名称的由来

“王府井”名称的由来明朝时期,这里建造了十个王府和三个公主府,故称为王府大街。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重新厘定地名,因街上有一眼甘冽甜美的水井,遂定名为王府井大街,一直沿用至今。隋朝燕王府,北平王

历史百科 商人名称的由来

商人名称的由来“商人”一词与商朝密切相关,商人之“商”源于商朝、商族之商。商本是一个古老的部落,商朝正式建立于约公元前17世纪汤灭夏之时。商朝人“通川谷,达陵陆”,与周边各方国及边族人民的交通贸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