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合之道_闲话三国

Posted 诸侯

篇首语: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分合之道_闲话三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分合之道_闲话三国

2、永远的三国_闲话三国

分合之道_闲话三国

>  《演义》这部书,一开头就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一分一合,学问实在是深奥,不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暂分有合,暂合有分,而且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所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或明合暗分,各怀鬼胎;或暗合明分,秋波频传;或边合边分,打打拉拉;或合合分分,狗扯羊皮。合时勾肩搭背,分时不共戴天,亲时如胶似漆,仇时食肉寝皮。友时同穿裤子,敌时挖祖刨坟,昨天拥抱,今朝翻脸,席上干杯,桌下踢脚。历史之所以好看,全在分合二字做尽了文章。>>  其实分合之道,国与国如此,人与人又何尝不如此。文学这圈子,也是不能例外的,我们读过的三十年代文学史上的那些派别,团契,不也忽而观点一致,忽而,忽而情同连理,忽而反目成仇嘛!我们见过的一些曾经密切过的文友,原来如何像穿一条裤子的亲近,后来龃龉了,见面时竟形同陌路之人,头都不点一下,真是令人匪夷所思的。>>  所以,任何一个政治的、军事的,乃至工商界、文化界的具有集团性质的联合体,不管打出来的是什么样子的神圣招牌,无论多么冠冕堂皇,振振有词,通常是为了应付一种对抗局面才形成的,实质无非合纵连横四字。当强敌压境,形势严峻,存亡危机,朝不保夕时,内部倒也能各自收敛,相安无事,共同御侮,精诚团结。一旦外部压力减弱,双方保持平衡,形成相安局面,或许略占优势,有一个小可的局面,中国人当中那些爱“闹”的人,便不消停了。这种“闹”,当然也不仅中国有,外国也难例外,不过咱们中国的“闹”,干这种内讧的勾当,要更为来劲一点。只要稍稍太平一点,便习惯性地要不安于位,要自我膨胀,要染指权力,要争夺利益,于是蠢蠢欲动,飞短流长,伸手攘拳,制造分裂。尤其那些无大作为,无大志向,入伙本为分红而来者,更善于在内部制造地震,煽起动乱。更有一些小卒子、小喽,添油加醋,起哄架秧,蛊惑煽动,更是不遗余力。所谓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就是这些惯于进行内部狗咬狗游戏者的形象描写。>>  东汉末年,被何进一纸公文,从西凉调来关中,这个杀人如麻的大军阀先行废立,把大权独揽在手里,实行恐怖统治,一下子改变了诸侯间相对平衡的局面,于是在的策划下,各路兵马实现了暂时的联合,歃血为盟,会师讨卓。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还未跟董卓正式交锋,为一块玉玺,会盟内部先钩心斗角起来,未合就先分了。因为内部有了、袁术这对难兄难弟,再加之逞匹夫之勇的孙坚,和其他野心家们,不窝里斗才怪呢!所谓联盟里,只要有了这些“闹”,互相攻讦,自相残杀的事情,便免不了要发生的。>>  结果,只有曹操单枪匹马与董卓战斗,荥阳一战,差点把曹操的小命送掉。所以,他也撂挑子回山东去了,这次联盟也就垮台了。他的“竖子不足与谋”的名言,表明了他内心的一种觉醒,是对这些“闹”们的绝望,与其勉强的合,还不如彻底的分。合是暂时的,相对的,某种程度上说,还是靠不住的;而分是长远的,绝对的。所以,这个以天下事为己任的枭雄,一生不跟谁结盟。有时也许喊几声精诚团结的口号,其实那也是策略上的需要罢了。他还把他的女儿,嫁给汉献帝呢。这该说是合成了一家人似的亲密了吧?其实,他防这个傀儡皇帝,比任何一个敌人都更警惕。>>  董卓面对虎视眈眈的山东诸侯,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战略转移,迁都长安,丢下一块骨头,放弃烧成焦土的洛阳,让他们去争夺厮杀。此时各路诸侯中,以袁绍雄踞冀、青、并三州,实力最强;曹操次之,占兖、豫二州,有急起直追之势;其余韩遂、马腾占凉州,袁术、孙策占扬州,刘表在荆州,刘璋在益州,公孙瓒在幽州,陶谦在徐州,则更次之;刘关张三兄弟这时候只是个小角色,连立足之地也没有,寄人篱下,势单力薄。但这些诸侯,哪一个也非安分之辈。这些大“闹”小“闹”们,由于政治野心的膨胀,军事力量的增强,没地盘的要找地盘,有地盘的要扩展地盘,必然要膨胀,这是没有办法的事。于是,袁绍、韩馥、公孙瓒、孙坚、刘表,就打了个不亦乐乎。>>  《三国演义》这部书,一开头就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一分一合,学问实在是深奥,不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暂分有合,暂合有分,而且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所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或明合暗分,各怀鬼胎;或暗合明分,秋波频传;或边合边分,打打拉拉;或合合分分,狗扯羊皮。合时勾肩搭背,分时不共戴天,亲时如胶似漆,仇时食肉寝皮。友时同穿裤子,敌时挖祖刨坟,昨天拥抱,今朝翻脸,席上干杯,桌下踢脚。历史之所以好看,全在分合二字做尽了文章。>>  《三国演义》这部书,一开头就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一分一合,学问实在是深奥,不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暂分有合,暂合有分,而且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所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或明合暗分,各怀鬼胎;或暗合明分,秋波频传;或边合边分,打打拉拉;或合合分分,狗扯羊皮。合时勾肩搭背,分时不共戴天,亲时如胶似漆,仇时食肉寝皮。友时同穿裤子,敌时挖祖刨坟,昨天拥抱,今朝翻脸,席上干杯,桌下踢脚。历史之所以好看,全在分合二字做尽了文章。>>  综观东汉末年的动乱,是很能说明这个分合之道的,一个统一政权的瓦解以后,必然是一个分封割据的,同时也是互斗厮杀的局面。原先本一体,现萁豆相燃,往往更残忍,更剧烈,更迁延时日。流血的创口,久久也不能愈合。前共产党苏联的分崩离析,前铁托的南斯拉夫的战乱频仍,就是最能说明这种合不易合,分更难分的一个持久的动荡不安的现实。>>  明白分合之道,那么文坛时下的热“闹”何来,也就略略知其端倪了。

永远的三国_闲话三国

>  现在,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文学颇有点不景气了。一位个体书商向我诉苦,他搞的几本书砸了。>>  于是,他感慨,不知道读者现在的胃口,到底想吃什么?武侠的书潮过去了,港台的书潮过去了,隐私内幕、社会热点、侃爷文学、情爱性恋的书潮过去了。他做过挂历生意,原来那些美女,只要穿得越少,就越好卖。现在,哪怕一丝不挂,哪怕买一送一、送二,也很滞销了。据此,他判断,不会很久,再把镜头瞄准裤裆的书潮大概也要过去了。>>  无论什么东西,多了,就倒胃口,这大概也是个规律。>>  其实,在文学生活中,要把这种不景气看作是正常,而把过去那种太景气看作是不正常,才是正常心态。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文学确实空前繁荣过的,但那是十年文革浩劫,造成一片文化沙漠,人们如饥似渴地反弹。如今国泰民安,海晏河清,大家一心投入市场经济以后,文学不是歌星,不是影星,回到它比较寂寞的位置上,似属理所当然。虽然,有“识”之士采取了种种强刺激,诸如文稿拍卖,竞相兜售,漫天要价,就地还钱;诸如加上方框和下删若干字之类,刺激读者的性冲动,希望从处于困境的文学中再榨出一点油水。其实,这都是饮鸩止渴,反而更使文学掉价。>>  文学总是要生存下去,大概只要有人在地球上活着,文学就会找到自己的读者,只不过是数量多寡的问题。因此,除了那些关在象牙之塔里自我欣赏的作家外,怎样使作品不是靠性器官,也不是靠吹牛皮,而是靠读者真正的喜闻乐见,促进文学的发展,便是作家努力以赴的事了。>>  我想,研究读者的消费心理,也许是作家和出版家的重要课题。除非他写东西不想给别人看,否则的话,作家写了书没人看,书店出了书没人买,恐怕是很糟糕的。>>  我问他:“那你总得做点生意,弄点书卖呀!”>>  “还不是《红楼梦》、《演义》这些,售得慢些,但总能卖得出去!”>>  我不禁感叹,幸亏我们有老祖宗留下兵马俑,留下金缕玉衣,留下马王堆,也给我们留下了饭辙,还得靠曹雪芹、罗贯中、施耐庵赏饭。>>  这些名着,我们的上代人读过,我们长大了又接着读,而我们的下代人,上学识字以后,还要读下去的。他们的文学生命力,是永恒的。所以,这些书是读者的常青树,也是出版社的摇钱树。我就听说过,有些出版社实在揭不开锅的时候,就把这些古典文学翻出来重新加印,以解燃眉之急。>>  虽然有人统计,书价已经涨得不像话了,在物价指数中,是涨幅最高的。但仍有读者,都是些普通的百姓,舍得十几元、数十元,去买一部《红楼梦》,或者《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说明这些书,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买了书,也不是去作学术研究,所以能够津津有味地看下去,主要是看热闹。前面提到的似水书潮,一浪一浪地流过,不是不热闹,但那种热闹,过了也就过了,升温快,降温也快。而这些名着的热闹,不论读书的人,何时何地何种心情,翻开书来,总是看不厌,而且每次读,都能找到新感觉。>>  这实在值得写作的人深思的。>>  对大多数看热闹的读者来说,并不怎么关心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只是被贯穿在书中的故事、情节、人物、语言所吸引,才看下去的。《三国演义》是一部写帝王将相的书,《红楼梦》是一部写世家贵族的书,书中的世界,和那些普通读者所生活的现实世界,相距甚远。但为什么能够让人呢?>>  应该说,读书是个奇怪的投入过程,在捧着《三国演义》、《红楼梦》的时候,读者就仿佛成了汉朝和清朝的臣民;一旦放下了书,他就退出角色,回到现实中来,但怪就怪在书中人物的影像,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会使读者从他个人的生活阅历,所经所见去寻求对应,不断印证的。于是有愤怒,有激动,有感慨,有快活,这就是文学的力量所在了。至此,无所谓历史,也无所谓现实,所有那些显赫威风的、冠冕堂皇的、甚至是不可一世的、令人诚惶诚恐的人物,平素里,老百姓都得仰起头来看,现在完全在读者的审视之下,变成了与老百姓相同的血肉之躯。而且他们的五脏六腑,还不见得比老百姓高明到哪里去。这就是读书的满足,或者叫作美学享受了。>>  所以像《三国演义》,像《红楼梦》,能够达到雅俗共赏、老少咸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的艺术高度,很大程度上是从老百姓的审视角度,是以老百姓的平民心理,反映老百姓的善恶仇爱观点,按老百姓的意愿来写那些帝王将相世家贵族的。>>  一个作家,按老百姓的欲望,写老百姓愿意读的作品,这就是古典文学给我们的启示了。看起来,曹雪芹也好,罗贯中也好,要比后人更懂得适应读者的消费心理。所以,他们的书,只有潮涨潮落,永远也不会过去的。>>  这才是真正的不朽。

相关参考

戏文三国_闲话三国

>  旧时的京剧舞台上,着名的老生,言菊朋老板有一出脍炙人口的戏,叫做《让徐州》。看过他戏的人,如今大概不是很多了。但由于当时有一家叫“百代”的公司,做过这张唱片,造福后代戏迷,所以现在还能够听到。>

三国周郎赤壁_闲话三国

>  赤壁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一次有名的战役。>>  但赤壁到底在哪里,其说不一。那首脍炙人口的“人道是周郎赤壁”的黄州,据考古家说,倒不是进行那场大战的场所。无论是真是假,这首词说出了一个无可辩驳的

永远的三国_闲话三国

>  现在,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文学颇有点不景气了。一位个体书商向我诉苦,他搞的几本书砸了。>>  于是,他感慨,不知道读者现在的胃口,到底想吃什么?武侠的书潮过去了,港台的书潮过去了,隐私内幕、社会

权谋三国(1)_闲话三国

>  拜把子,是国货。很少见外国人有什么结义兄弟的,除非勾肩搭背的同性恋,两个男人有点像契兄契弟那样亲热。正经的西方男人很忌讳同性之间过分亲昵,友情可以很深厚,但无结拜这一说。即或是基佬,他们也宁愿是

争议关羽_闲话三国

>  在中,是个有争议的人物。>>  他的一生,过五关也好,走麦城也好,单刀赴会也好,水淹七军也好,后来人的看法,大致能取得共识。独有降操、释操这两件事,众说纷纭,评价不一。有赞美者,如李卓吾先生,“

和亲考_闲话三国

>  “和亲”政策,是历史上的中国皇帝们,对周边强邻比较喜欢采用的一种笼络手段。>>  因为对实行者来说,是一个不算很痛苦,而且成本较低的办法。其实,用婚姻手段巩固和发展两个家庭的联系者,老百姓也干得

刘备的突围_闲话三国

>  魏、蜀、吴三分天下,以最为步履艰难,一直是在颠沛流离中求生存,并逐步拓展。>>  魏得天时(挟天子以令诸侯)、地利(中原腹地悉归于曹)、人和(谋臣良将、贤俊鸿儒均集中在许都);吴守江东,天堑可赖

豺狼董卓_闲话三国

>  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从野蛮向文明逐渐过渡的过程。>>  野蛮渐渐少下去,文明渐渐多起来,这是个总趋势。但也保不齐,野蛮又猖獗起来,实行灭绝文明的大倒退。在我们中国历史上,这种短暂的,或相当长时期的野

宫廷的血腥_闲话三国

>  在《演义》中,公元200年因衣带诏杀董承、王子服,诛董妃;公元254年司马师仍因衣带诏杀夏侯玄、张缉,诛张皇后,故事情节一样,人物身份一样,场景地点也一样,只不过时间相差半个世纪罢了。>>  这

大江东去_闲话三国

>  清赵翼《论诗》曰:“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说明了人世更迭,新陈代谢,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的历史趋势。>>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别人当然很想了解这位老将军的实际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