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树典型? 揭秘为何朱元璋一手限娱令
Posted 朱元璋
篇首语: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一手树典型? 揭秘为何朱元璋一手限娱令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手树典型? 揭秘为何朱元璋一手限娱令
永乐九年(1411年)七月初一,英明神武的明成祖朱棣不知哪根神经受了刺激,颁布了一项基本国策:“今后人民倡优装扮杂剧,除依律神仙道扮、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及欢乐太平者不禁外,但有亵读帝王圣贤之词曲、驾头杂剧,非律所该载者,敢有收藏、传诵、印卖,一时拿送法司究治。”但凡查出违规者,杀他全家。
在电视、互联网、报纸、手机等先进玩意儿未发明的时代,老百姓最普遍的娱乐方式就是听戏。朱棣颁布此限娱令,摆明了就是要对老百姓的精神生活进行摧残。其实也不必奇怪,早在朱元璋开创大明帝国之初,《大明律》中就有类似规定:“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不许装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烈士、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令装扮者同罪。”
朱元璋是个除了皇权对其他都无所谓的人,但却对一出戏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这出戏叫《琵琶记》。其实这出戏历史悠久,自宋代开始便在民间广为传唱,但遗憾的是,一直以来都为官府所不容,因为主人公蔡二郎就是个陈世美。毫无疑问,这出戏戳了那些为了富贵而背弃良心的文人的伤疤。
明朝刚建立之时,《琵琶记》作者高则诚就很合时宜地对该剧进行了改造加工。蔡二郎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屹立于知识分子心目中的伟大形象。父母叫他去考科举,他以无法在家照料双亲为由,“辞试不从”;宰相强迫他入赘相府,他“辞婚不从”;被钦点为状元之后,他又以父母年迈,需回家尽孝为由,“辞官不从”。重新“装修”的这出戏遇到朱元璋这个知音,遂完成了由奴隶向将军的华丽转身。
为何朱元璋一手限娱令,一手树典型?
抛开完备的《大明律》,自洪武十八年(1385年)颁布《大诰》之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朱元璋亲自操刀,就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方面面,建立了一套系统的行为规范。不仅如此,他对老百姓的“关怀”更是无微不至,比如该住在哪儿,该用什么器皿,该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该戴什么样的首饰,更有甚者,怎样婚丧嫁娶,长辈晚辈该怎么称呼,他都给规范好了。朱元璋对《大诰》的要求是,所有臣民,至少一家收藏一本,没事只管背,处理事务时,这就是行为指南。
从朱元璋近乎变态的规范中,我们不难理解,限娱令和树典型其实都只是他诸多规范中的一个方面,其实质还是树立封建道德标杆。对老百姓而言,限娱令也好,树典型也罢,都不过是做做表面文章,目的在于建立道德统治。朱元璋依靠强权,让老百姓奉《大诰》为圣经,但遗憾的是,他死后没多久,《大诰》就被他的臣民“飘散在风中”。老百姓喜欢什么样的娱乐,整个社会需要什么样的道德规范,并非是简单的行政手段就能从根本上解决的。古今皆然。
相关参考
揭秘:大太监李莲英为何能在清王朝一手遮天?李莲英,清末“九千岁”。原名李进喜,因得慈禧的宠爱,赐名连英。是清朝历史上最有权威的宦官。此人圆滑,懂主子喜好,善察言观色。是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他拥有一手遮
俗话说人有善始难有善终,大概做事虎头蛇尾是人的一种天性吧。遥想当年,春秋首霸齐桓公,为了成就一番伟业,接受了鲍叔牙的意见,召见了有一箭之仇的管仲,齐桓公对管仲的才干十分钦佩,拜管仲为相,并尊为仲父。有
要想在后宫里混出点天地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得宠,而得宠的条件不外乎这几样,要不就是有能够让雍正沉迷的美色,要不就是有显赫的家世。这两样,祺嫔都有,可惜她却将这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祺嫔条件显赫都说自古英雄难
【李莲英传奇】李莲英为何能在清王朝一手遮天? 清末大太监李莲英(又作:李连英),原名李进喜,慈禧太后赐名连英,俗作莲英。是清王朝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被人们呼为“九千岁”,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 说
古來皇帝最忌功高蓋主,大多會幹出一些卸磨殺驢的事情,宋朝的趙匡胤、趙構,明朝的朱元璋皆是如此。然而歷史長河中,也有李世民這種另類。在玄武門事變之後,李世民登基上位,不僅沒有下手對付功臣,還接連重賞,並
古來皇帝最忌功高蓋主,大多會幹出一些卸磨殺驢的事情,宋朝的趙匡胤、趙構,明朝的朱元璋皆是如此。然而歷史長河中,也有李世民這種另類。在玄武門事變之後,李世民登基上位,不僅沒有下手對付功臣,還接連重賞,並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源和基石,如果沒有了它,那麼這個民族就等於不復存在。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孝文帝就是這麼一個典型,他做了自己民族的掘墓人,而且是沒有動刀兵,不用一槍一炮,葬送了自己民族的近乎一切。衆所
在清朝灭亡以后,很多人都觉得清朝灭亡原因是因为慈禧太后,可是纵观慈禧太后的整个人生,发现这个人可谓是相当的幸运。她进宫的那一年是1851年,不久就得到了皇帝的宠爱,然后几年后,皇帝去世,同治帝登上皇位
清末大太监(又作:李连英),原名李进喜,慈禧太后赐名连英,俗作莲英。是清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被人们呼为「九千岁」,是清末最有权势的宦官。> 说起慈禧,很多人都会想到还有一个人物,就是。这个时期非
知道一点明朝历史的人应该都知道大宦官汪直,但是由于同期还有一个倭寇汪直所以很多人都有疑惑汪直到底是不是太监?明朝成化年间的汪直真是太监,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被迫净身进宫了,所以他是一个真正的太监,他不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