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智难上大夫的故事
Posted 孔子
篇首语:积累知识,胜于积累金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孔融智难上大夫的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孔融智难上大夫的故事
孔融(153—208),字文举,是东汉末期的著名学士,曾经在北海做官,又称“孔北海”,和之子曹植等人并称“建安七子”。> > 智难上大夫> > 孔融是的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的儿子。孔融从小聪明过人,尤其长于辞令,小小年纪,已在社会上享有盛名。孔融同时还是一个懂礼貌、讲谦让的人,“孔融让梨”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被作为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世人代代传颂。> > 孔融小时候,都城洛阳的行政长官李元礼是一位十分有名的学者。日常拜访他的人很多,如果来访者是无名之辈,守门的人照例是不通报的。> > 年仅十岁的孔融很想见见这位大学者。一天,他来到李元礼的官府门前,请守门人通报李元礼。但守门人见只是一个孩子,就打算随便把孔融打发走。孔融灵机一动,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先生的亲戚,他一定会见我的。”> > 守门人一听说是李元礼的亲戚,不敢怠慢,马上通报主人。谁知李元礼听到守门人的通报后,却倍感奇怪,因为自己并没有这样一位亲戚。不过还是决定见见他。> > 李元礼见到孔融,就好奇地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 > 孔融不紧不慢地回答道:“我是孔子的后代,你是的后代。天下的人都知道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礼节的问题,他们是师生关系,所以说我和你也是世交呀!”> > 孔融所说的,在中国历史上确有其事。与孔子同时代的哲学家老子本名叫李聃,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当年碰到自己不懂的问题,就自称学生,谦虚地向李聃请教。> > 李元礼的家里当时有很多宾客在座,大家对年仅十岁的孔融竟能如此博学和随机应变感到惊奇,李元礼更是为能结交这样一位神童做亲戚感到十分骄傲。> > 正在这时,一个叫陈韪的人来拜访李元礼。陈韪是一位颇有些名气的学者,官拜上大夫,平时十分高傲,自以为是,目中无人。在座的宾客将孔融刚才的表现告诉他。谁知陈韪却不以为然,当着孔融的面随口说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说,小时候虽然很聪明,长大了却未必能够成才。聪明的孔融立即反驳道:“我想陈先生小的时候,一定是很聪明的。”言下之意是说陈韪现在是一个庸才。陈韪被孔融这句话噎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涨得一脸通红。> > 孔融长大后,东汉已经衰落,国家出现分裂,历史上的“时期”即将开始。孔融秉承了祖先孔子“兼济天下”的抱负,在言行及写作中常常流露出对时局的担忧和不满,引起了当权者的不满,最终被曹操所杀害。> > 一言心语> > 孔融对陈韪的傲慢,巧妙回击,成功地运用了逆推法,利用对方的原话反过去再说给对方。虽是针锋相对,但是又不直接说破,棉里藏针反映出了敏捷的思辩能力。三国著名才子孔融和祢衡忘年之交的故事
《后汉书·祢衡传》:“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南史·何逊传》:“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云见其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喜欢为学,博览群书。建安年间,献帝在许昌建都,孔融在许昌为官,累次迁升到“将作大匠”(官名,相当于大良造,到汉朝时已无实权)。
是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孔融见曹操野心越来越大,到了不能忍的地步,因此总是写奏章讽刺曹操。曹操忌惮孔融的名声,也不能拿他怎么样。山阳郡守郗虑,见风使舵,以一点小错误上奏请求免去孔融的官;曹操趁机罗织罪名,构陷孔融,说:孔融曾经与祢衡大放厥词,互相吹捧,祢衡说孔融是“仲尼不死”。孔融说祢衡是“颜回复生”。犯了大不敬之罪,于是竟然被害。孔融和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璃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公干,并称建安七子。其余六子皆与曹操儿子曹丕曹植很有交情,都被曹操辟为掾属,只有孔融为汉尽命。
平原祢衡(173年-198年),字正平,平原郡(今山东德州临邑德平镇)人。也很有文采,但不在七子之列。自以为有文才善言辩,(典故大全)桀骜不驯,喜欢讽刺时事,诋毁权贵,只和孔融惺惺相惜,孔融也很喜爱他的才华。祢衡刚刚二十岁,而孔融已经四十岁,于是结为好友。孔融著有《荐祢衡表》,向曹操称赞他。曹操也想见他,但祢衡一向看不起、厌恶曹操,就自称狂病,不肯前往,而且对曹操还多有狂言。
曹操因此怀恨,但因为祢衡的才气和名声,又不想杀他。曹操听说祢衡擅长击鼓,就召他为鼓史,于是就大宴宾客,检阅鼓史们的鼓曲。各位鼓史经过时都让脱掉原来的衣服,换上鼓史的专门服装。轮到祢衡上场,他正演奏《渔阳》鼓曲,容貌姿态与众不同,鼓曲声音节奏悲壮,听到的人无不感慨。祢衡上场径直来到曹操面前停下,下吏呵斥说“你这鼓史为何不换衣服,就胆敢轻率进见吗?”祢衡说“好!”
于是先脱掉近身的衣服,接着脱掉剩下的衣服,赤身裸体站在那里,又慢慢取过鼓史专门的衣服穿上,完了,又去击鼓之后离开,脸色一点都不惭愧。曹操笑着说:“本想羞辱祢衡,没想祢衡反而羞辱了我。
孔融回来后就数落祢衡,顺便说了曹操对他的诚意。祢衡答应去给曹操赔罪。孔融再次拜见曹操,说祢衡得有狂病,如今祢衡请求亲自来谢罪。曹操大喜,命令守门的有客人来就通报,且等待祢衡很晚。祢衡却穿着普通单衣、缠着普通头巾,手里拿这三尺长的大杖,坐在大营门口,用大杖捶着地大骂曹操。曹操很生气,对孔融说:“祢衡这小子,我杀他就像杀死鸟雀、老鼠罢了。但这个人一向有虚名,远近的人会认为我不能容他,现在把他送给刘表,你认为怎么样。”于是派人把他送给荆州刘表,祢衡对刘表也很轻慢,刘表又把他送去给江夏太守黄祖,最后因为和黄祖言语冲突而被杀,时年二十六岁。黄祖对杀害祢衡一事感到十分后悔,便将其加以厚葬。
相关参考
汉代人物中文名:孔臧外文名:KongZang国籍:中国-汉代民族:汉族出生日期:约公元前201年死日期:约公元前123年职业:御史大夫代表作品:谏虎赋家属:孔子的第10世孙(历史lishixinzhi
《后汉书·祢衡传》:“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南史·何逊传》:“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云见其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喜欢为学,博览群书。建安年间,献
《后汉书·祢衡传》:“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与为交友。”《南史·何逊传》:“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云见其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喜欢为学,博览群书。建安年间,献
孔愉孔愉出身官宦之家,是东晋时期名臣,与张茂、丁潭并称“会稽三康”。他历仕三朝,见证了王敦之乱、苏峻之乱等事件,始终不改初心,保持气节和操守。时人和后世对他赞颂有加,温峤就曾经称赞他“能持古人之节,唯
大家好,这里是本站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孔子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孔老二,是个比较诙谐幽默的叫法,非常接地气,这么一叫,圣人与凡人的距离就拉近了,仿佛孔子就是隔壁炸油条的老孔似的。>“孔老二,来两根油条
一到陕西境内,就会看到秦川原野上那一座座小山似的帝王陵寝。这些大都是汉唐帝王后妃的坟墓。可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元代帝王的陵墓却很难寻找。原来,这与当时蒙古族下葬的习惯有关。 据史料记载,古代蒙古人
一到陕西境内,就会看到秦川原野上那一座座小山似的帝王陵寝。这些大都是汉唐帝王后妃的坟墓。可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元代帝王的陵墓却很难寻找。原来,这与当时蒙古族下葬的习惯有关。 据史料记载,古代蒙古人
靖难忠臣羊侃羊侃本来是北魏人,少年时就有奇才,喜欢读书,尤其爱好《左氏春秋》和《孙吴兵法》。刚成年就跟随父亲到梁州讨伐氐族,立下功劳。后来担任别将,当时秦州羌人莫折念生造反称帝,派弟弟莫折天生攻破岐州
雍正皇帝从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算起,清朝296年历史、12位帝王中,雍正皇帝是最重要的。创业难,守业更难,雍正火耗归公、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纳粮三策延续了清王朝统治,真正让爱新觉罗家族坐稳了天
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知音难寻(钟子期死后伯牙终生不再弹琴)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知音难寻(钟子期死后伯牙终生不再弹琴)”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说起知音许多人就会想到俞伯牙和钟子期,他们可以说是知音的典范,两人的故事流传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