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1986年11月1日莱茵河河水污染事件
Posted 事件
篇首语: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1986年11月1日莱茵河河水污染事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1986年11月1日莱茵河河水污染事件
1986年11月1日莱茵河河水污染事件
战后莱茵河所遭受的最严重的河水污染事件之一。1986年11月1日夜,位于莱茵河畔的瑞士三大化工集团的桑多士公司所属的一座大型仓库起火,库存的500吨化学农药、300吨化工原料以及15吨化学添加剂被焚毁。大火持续燃烧了4个多小时。火灾之后,现场周围数十公里的空气中充满了对人体有害的硫、氮、亚磷酸及氯化物等气体分子。消防灭火过程中所喷射的水流与剧毒物质合成一体流入莱茵河,并随河水流走,污染了1000多公里的河段。河水的严重污染造成了大量鱼类及水生物的死亡,并使下游的西德、法国、荷兰等国莱茵河流域的居民及牲畜无法饮用河水。事件发生后,瑞士政府向有关受害各国公开表示道歉。11月11日,欧共体国家召开会议,专门对此事件进行讨论并制订各种方案以尽可能减轻损失。莱茵河流域的有关国家也相继采取了一些应急措施。但据有关机构和专家估计,此次事件排入莱茵河河水的有毒物质在短期内将无法被彻底清除。
相关参考
历史百科 1986年3月18—19日加美签署《共同治理酸雨污染的协议》
1986年3月18—19日加美签署《共同治理酸雨污染的协议》由于一些国家的工业污染,即矿物燃料的灰烬和分解出的酸性气体,长时间地停留在大气层中,并迅速散布在直径几百公里、甚至几千公里的广阔空间中,形成
1986年11月“伊朗门事件”美国向伊朗秘密出售武器,以换取被扣押的美国人质获释的秘密行动。此事使里根政府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因人们将其与导致尼克松下台的水门事件相提并论,故被称为伊“朗门事件”。19
加拿大 加拿大·1986年3月18日加美签署共同治理酸雨协议
1986年3月18日加美签署共同治理酸雨协议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酸雨就是因工业污染造成的令人担忧的问题之一。加拿大和美国深受其害。两国政府逐渐将治理酸雨问题提上了日程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1986年1月28日上午,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1点38分,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台发射升空74秒后突然爆炸。爆炸时出现两股巨大的白色烟云,
1986年1月1日西班牙、葡萄牙加入欧共体西班牙、葡萄牙加入欧共体,是80年代中期欧洲共同体的重要的成员扩大事件。早在1962年,西班牙就曾申请加入欧共体,但遭拒绝。70年代中期,西、葡两国陆续走上民
1986年12月17日阿拉木图事件1986年12月17日—18日发生在苏联哈萨克加盟共和国首都阿拉木图的一起重大民族抗议事件。有2人被打死,近200人受伤。事件的直接起因是,在此之前哈共中央全会决定解
1986年4月15日美国空袭利比亚事件美国于1986年3月在锡德拉湾重创利比亚军事目标之后,美-利关系空前紧张。1986年4月2日,美国环球航空公司班机在飞往雅典途中被炸,4名美国人丧生。4月5日,西
【导读】11月份,国外发生了两件大事:法国“黄背心”运动和俄乌刻赤海峡争端,国内也有件大事情:首届进博会在上海举行;美国前总统老布、中国核司令程开甲本月逝世;值得一提的是,台湾“九合一”大选民进党惨败
1986年7月23日藤尾文相事件藤尾文相事件是日右翼势力和军国主义思潮残余的产物。1986年7月23日就任日本文相的藤尾正行提出,南京大屠杀是一个“不明白的事件”,东京审判“是复仇,它不成其为审判”;
1986年12月11日乍得利比亚战争爆发1986年2月,乍得古库尼为首反政府力量在利比亚支持下向政府军进攻,受挫后一蹶不振,内部分化。1986年10月,古库尼改变以往立场,表示愿与哈布雷政府议和;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