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以少胜多,以弱制强的著名战例

Posted 战船

篇首语: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国时期以少胜多,以弱制强的著名战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三国时期以少胜多,以弱制强的著名战例

2、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有哪些(需要详细过程)

三国时期以少胜多,以弱制强的著名战例

  消灭了、刘表两大军事集团,统一北方后,于公元208年秋,率兵30万,号称80万,南下追赶,意在江东。> >   孙权、刘备迫于各自安危,经和孙权的谋士鲁肃联络,决定联合抗曹。孙权任命为大都督,率3万精兵沿江西上,到夏口与刘备的队伍会合。孙刘联军乘舟西上,驻扎赤壁,与长江北岸的曹军对峙。> >   曹操的士兵多来自北方,既不服南方水土,又不习惯乘船,有许多士兵病倒。曹操为此将水军的大小战船,每十几条用铁链和铁环锁成一排。再在每排船上铺上木板,无论人还是马在上面行走,如同在地面上活动一般。> >   孙刘联军见曹军把战船连在一起,就想用火攻。吴军大将黄盖主动要求去诈降,以接近曹军大船,实施火攻计划。周瑜以黄盖的名义派人给曹操送去一封表示投降的信。曹操误以为,这是东吴人在大兵压境之下,为保身家性命而采取的行动,便没有产生怀疑。> >   周瑜在江东将各路人马布置停当,只等东南风起,火攻曹营。> >   公元208年冬至夜里,刮起了猛烈的东南风,周瑜认为发动总攻的时机成熟,就令黄盖又给曹操去了一封信,约定当晚带着几十只粮船到北营投降。> >    当晚,黄盖率领20只战船,船上装满干草、芦苇,浇了膏油,上面蒙上油布,将战船严密遮盖。船头装上撞钉,每只大船后系着3只小船,小船里埋伏下弓箭 手。“降船”扯满风帆,直向北岸驶去。当黄盖的大船离北岸曹军水寨约二里水程时,黄盖大刀一挥,20只大船一齐点燃,火焰腾空而起,像狂舞的火龙,一齐撞 入曹操的水寨中。火趁风势,风助火威,瞬间,曹军水寨成了一片火海。因为水寨外围的船只都以铁钉和木板首尾相接,都无法脱逃,致使许多战船被烧毁。黄盖等 人跳上小船,驶近岸上曹军旱寨,发射火箭。于是,水旱两寨大火连成了一片。> >   刘备、周瑜见北岸火起,马上率水陆大军同时进兵,杀得曹军死伤惨重。曹操无奈将烧余之船自行销毁,率军退回许都。> >   赤壁之战是时期以少胜多,以弱制强的著名战例。在当时,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对后来,在军事史上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   【读史心得】> >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受到了沉重打击,短时期内再也不敢进攻江东。孙权则通过赤壁之战,巩固了他在江东的势力,并把地盘扩大到今天的广东、广西一带。刘备 设法占据了荆州的大部分地区。公元211年,刘备开始进军益州,三年后占据了益州全境,五年后,又从曹操手中夺取了汉中,从此取得了和曹操、孙权相抗衡的 地位。至此,中国出现了曹、刘、孙三个政权鼎立的政治局面。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有哪些(需要详细过程)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结果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先后建立了十余个小国。

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

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

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刘备、孙权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双方亦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参合陂之战是中国五胡十六国后期,北魏在参合陂(今中国内蒙古凉城东边的岱海)大败后燕的一场重大战役。

北魏登国十年(即后燕建兴十年,公元395年)5月至11月,后燕太子慕容宝率领8万后燕军进攻北魏。

北魏拓跋珪采取“敌进我退,诱敌深入,拖而不打”的战略,渡黄河南下,与后燕军队隔河对峙。

后燕军队长途跋涉,不能速战速决,加之天气渐冷,又误信慕容垂死亡,决定撤兵。

被拓跋珪率领的2万北魏军在参合陂(今内蒙古凉城东边的岱海)大败。

这场战役加速了后燕的灭亡,也奠定了北魏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还有卫青、霍去病的边关战争。

元朝、满清对汉族的入侵都是以少胜多。

相关参考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有哪些(需要详细过程)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结果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先后建立

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有哪些

牧野之战姜尚、周武王不足10万——17万,一说70万全军覆没柏举之战孙伍、伍员、磕闾3万——20万千里破楚,五战入郢阴晋之战吴起5万——50万大败秦军伊阙之战白起12万——24万全歼即墨之战田单不详将

官渡之战胜利者是谁曹操为何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战争结果:官渡之战胜利者是谁?官渡之战,经过一年多的对峙,至此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曹操以两万左右的兵力,出奇制胜,击破袁军十万。这个战例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曹操以其非凡的

以少胜多 奠定三国鼎立

赤壁之战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其结果“奠定了三国鼎立基础”。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这场战役双方兵力很悬殊,曹操一方投入的兵力有三四十万,有的甚至认为多达八十万,战役的过程也复杂跌荡,从

三国历史上以少胜多战役有哪些

三国时期是一个诸侯割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可以说是战火纷飞,大大小小的战役不知凡几,不论是以多胜少的还是以少胜多的,总之,战争除了给人们带来伤痛之外也就是在战士的功勋上在添加上一笔了。现在,小编就来为大

赤壁之战简介

  赤壁之战简介: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那么,赤壁之战为何

赤壁之战的故事

  赤壁之战的故事: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那么,赤壁之战为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有哪些?NO.1 牧野之战1:牧野之战统帅:周武王,姜子牙兵力:10余万VS17万战绩:使敌全军覆没!功绩:奠定周朝八百年天下!NO.2 长平之战长平之战统帅:白起兵力:35万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有哪些?NO.1 牧野之战1:牧野之战统帅:周武王,姜子牙兵力:10余万VS17万战绩:使敌全军覆没!功绩:奠定周朝八百年天下!NO.2 长平之战长平之战统帅:白起兵力:35万

中国古史上以少胜多的代表之作 井陉之战

公元前204年爆发的井陉之战,楚汉战争中汉军统帅韩信表现出了“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卓越智谋和用兵韬略,其战绩堪称军事史上的奇观,井陉之战则是他战例中的代表作。公元前206年,直极一时的秦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