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1945年3月6日《查普特佩克公约》与《美洲国家经济宪章》签署
Posted 国家
篇首语: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1945年3月6日《查普特佩克公约》与《美洲国家经济宪章》签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1945年3月6日《查普特佩克公约》与《美洲国家经济宪章》签署
1945年3月6日《查普特佩克公约》与《美洲国家经济宪章》签署
1945年3月6日,在墨西哥城附近的查普特佩克城堡举行的泛美会议通过了《查普特佩克公约》。公约重申了自1890年以来美洲国家间关系的某些基本原则。在序言中,以与会国政府的名义宣布了“互助和美洲团结”的原则。公约的主要条款,其第一部分也是主要部分包括如下内容:一切国家之间在法律上一律平等,每一国家有权使它的独立受到尊重;对于一个美洲国家的完整、领土主权或政治独立的任何侵犯,都应被认为是对签署本公约所有其他国家的侵略行为;一旦发生侵略威胁或侵略行动,本公约签署国即应采取防止或抵抗侵略的各种措施,包括召回外交代表断绝外交关系和领事关系等。公约还向美洲各共和国政府建议根据它们的宪法程序缔结一个条约,以确立对侵略威胁和攻击实行制裁的程序,以及说明关于西半球和平安全问题的区域性协定的原则。公约还决定成立由全体拉丁美洲国家参谋总部的代表组成的美洲国家常设参谋总部。这次会议还就经济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结果在墨西哥城签署了《美洲国家经济宪章》。该宪章包括3个主要条文,内容为:取消一切关税壁垒,规定美洲国家应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发展国际贸易的各种障碍;不允许实行经济歧视,规定必须消灭各种形式的经济上的民族主义;规定保障国外投资,建议保证平等公平地对待各国之间相互提供的资本。《查普特佩克公约》加强了美国在拉美的霸权地位,而《美洲国家经济宪章》则使美国得以更便利地对拉美国家实行经济扩张。
相关参考
历史百科 1948年5月2日《美洲和平解决争端条约》及《美洲国家组织宪章》通过
1948年5月2日《美洲和平解决争端条约》及《美洲国家组织宪章》通过1948年4月30日-5月2日,在第9届美洲国家国际会议(即波哥大会议)上通过。前者亦称《波哥大公约》。这一公约规定了解决美洲国家之
1940年7月30日《哈瓦那公约》签署《哈瓦那公约》,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美洲国家所签署的一项重要的地区性国际公约,全称为《美洲各国第二次外长会议关于美洲各国防御互助合作的宣言》。1940年7月30日,
历史百科 1936年12月《关于维持、保卫和恢复和平公约》签署
1936年12月《关于维持、保卫和恢复和平公约》签署《关于维持、保卫和恢复和平公约》,由美洲国家于1936年12月在美洲国家维持和平紧急会议上签署。1936年12月1日,美洲国家维持和平紧急会议在阿根
历史百科 1939年9月23日-10月3日《美洲国家中立宣言》
1939年9月23日-10月3日《美洲国家中立宣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后,为了保障和维护西半球的安全与中立,于1939年9月23日-10月3日,在巴拿马城举行了第一次美洲国家外长协商会议。所有的
1963年3月18日-20日《中美洲宣言》发表1963年3月18—20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和中美洲6个国家的总统在哥斯达黎加的圣约瑟举行了会议,会议通过了旨在反对古巴的《中美洲宣言》。在此之前,美国企图
1947年9月2日《西半球联防公约》签订《西半球联防公约》即《美洲国家间互助条约》。一译《泛美互助条约》、《泛美联防公约》,又称《里约热内卢公约》。1947年9月2日,泛美联盟中19个成员国(不包括尼
1922年2月6日《九国公约》签署1921年底至1922年初,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了华盛顿会议。此会的倡议者是美国。中国问题是此会的重要议题之一。经过长时间的争论,出席会议的9个国家(美、英、日、法、
1945年2—3月“克莱顿计划”提出“克莱顿计划”,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所提出的一项外交计划,主要涉及对拉丁美洲国家执行的经济政策。因其为美国助理国务卿克莱顿提出而得名。1945年2—3月,美洲国
1963年4月3日美国和中美洲内政部长会议召开1963年4月3日,在尼加拉瓜首都马那瓜举行美国与中美洲内政部长第一次会议。会议主要内容是:制定和立即执行限制各国国民进出古巴的措施,制止来自共产党国家的
历史百科 1954年3月28日-30日第十次美洲国家国际会议召开及《加拉加斯宣言》发表
1954年3月28日-30日第十次美洲国家国际会议召开及《加拉加斯宣言》发表1954年3月1日,第十次美洲国家国际会议在委内瑞拉加拉加斯举行。与会代表及顾问将近500人,其中代表美国的有80人。主要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