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1910年7月4日《日俄协约》签署
Posted 历史
篇首语: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1910年7月4日《日俄协约》签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1910年7月4日《日俄协约》签署
1910年7月4日《日俄协约》签署
第一次《日俄协约》签订后,日俄之间的矛盾仍然没有完全解决。加上美国提出满洲铁路中立案,直接威胁到日俄两国利益,两国遂重开谈判,并于1910年7月4日由日本驻俄大使本野一郎与沙俄外交大臣伊兹沃尔斯基在彼得堡签订第二次《日俄协约》,即关于遇有破坏中国现状或双方在中国东北地区的特殊利益受到威胁时应采取的共同措施的协定。该文件分公开和秘密两部分。公开协定称缔约双方保证彼此友好合作以改进它们在满洲拥有的铁路线。在秘密协议中,日俄双方重申了第一次《日俄协约》的规定,保证互不侵犯各方在各自势力范围内的特殊利益,并同意,如果满洲或满洲铁路现状有遭到破坏的危险,双方将随时进行谈判。该协约使日俄关系化敌为友,为两国联手行动,大肆掠夺中国开了方便之门。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政府宣布废除该条约。
相关参考
1912年7月8日《日俄协约》签署中国辛亥革命之后,袁世凯篡夺了政权,成为帝国主义列强镇压和奴役中国人民的代理人。日俄两国为了借机瓜分中国满蒙,划分新的势力范围,于1912年7月8日由日本驻俄大使本野
1923年7月24日《洛桑条约》签署《洛桑条约》全称是《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土耳其和约》。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希腊、罗马尼亚、南斯拉夫7个协约国集团成员国与战败国土耳其于1923年7月24日在洛桑会
1915年4月26日《伦敦秘密条约》签署1915年4月26日英国、法国、俄国协约国与意大利在英国伦敦签署的秘密条约,是协约国在与同盟国争夺意大利的斗争中的外交胜利。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和初期,意大利就成
1908年9月15日俄奥《布何劳协定》签署1908年7月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使奥匈帝国害怕自己垂涎已久的波斯尼亚一黑塞哥维那受其影响,通过自由选举并入塞尔维亚。但奥匈帝国此时尚未作好战争准备,不
1904年4月8日《英法协约》英国和法国为协调两国殖民地利益而订立的条约,1904年4月8日在伦敦签署。该协约包括关于纽芬兰和西非的协定,关于暹罗和关于埃及、摩洛哥的两个宣言。在关于纽芬兰和西非的协定
1923年7月24日《关于海峡制度的公约》签署《关于海峡制度的公约》系1922年11月至1923年7月在洛桑会议上通过的一项重要国际公约。7月24日签署,基本上采纳了协约国的方案。公约全文共20条。其
1937年7月8日《萨阿德巴德公约》签署《萨阿德巴德公约》,一译《萨亚达巴德公约》,又称为《近东协约》。全称为《土耳其、阿富汗、伊拉克和伊朗互不侵犯条约》。此条约系英国为防御德国和意大利在近东的扩张而
1909年10月24日俄意《拉匡尼基协定》签署波斯尼亚危机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在巴尔干南部地区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奥匈帝国力量的增强使也想染指这个地区的意大利大为恐慌,而力量受到削弱的沙皇俄国也在寻找
1922年4月10日热那亚会议召开1920年1月,协约国最高委员会宣布取消对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封锁。1921年3月英苏两国签署了《英苏贸易协定》,同年5月德国也与苏俄签署了临时贸易协定。这些协定在资本主
1910年(清宣统二年)7月4日,日、俄两国签订了第二次《日俄协定》,进一步巩固其各自在东三省的既得利益,并共同抵御第三国染指东北地区。第二次日俄密约是由美国所引起的对抗反应的产物。日俄战争后,俄国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