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1938年4月16日《英意协定》签订
Posted 协定
篇首语: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1938年4月16日《英意协定》签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1938年4月16日《英意协定》签订
1938年4月16日《英意协定》签订
《英意协定》,亦称《罗马协定》,英国和意大利两国政府于1938年4月16日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签订。同年11月16日生效。其主要内容为:两国重新确认维护地中海西部原状;两国将互相交换军事情报;英国承认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占领;意大利表示西班牙内战结束后将全部撤走其在西的“志愿军”;双方将以友好精神促进彼此在中东地区的关系,共同维持红海现状。英国通过协定对意大利作了重大的让步,期望以此换取与意大利关系的缓和。但30年代末期,意大利早已下定决心与法西斯德国勾结在一起,英国的让步并未能够扭转这一趋势。
相关参考
德国 1939年3月4日《德捷协定》签署与捷克斯洛伐克被德国吞并
1939年3月4日《德捷协定》签署与捷克斯洛伐克被德国吞并1938年9月,英、法、德、意4国签署了《慕尼黑协定》,规定将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在1938年9—10月波
1922年4月16日《拉巴洛条约》签订1922年4月10日-5月19日,热那亚国际经济会议召开。会议期间,帝国主义国家与苏俄在商讨战争赔款、苏俄对外国企业没收及对外贸易专营制度等方面的问题上陷入僵局。
1946年7月《菲美贸易协定》签订1946年7月,菲律宾政府与美国签订了《菲美贸易协定》,也称“贝尔贸易协定”。1954年7月4日修订为《劳雷尔-兰利协定》。该协定规定,美国人在开发菲律宾自然资源,占
《拉巴洛条约》苏维埃俄国和德国政府于1922年4月16日签订的双边协定,全称《德国和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协定》。因在意大利热那亚近郊拉巴洛签订,故名。在热那亚会议期间,苏俄代表团遵照列宁指示
1938年9月30日《慕尼黑协定》签署1938年9月29日至30日,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四国政府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德国南部的城市慕尼黑举行首脑会议,史称“慕尼黑会议”。9月29
1973年7月4日查瓜拉马斯条约签订巴巴多斯、圭亚那、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四国根据《乔治敦协定》的有关决定于1973年7月4日,在特立尼达岛的查瓜拉马斯签订条约,规定将前加勒比自由贸易协会改为“加
1931年3月5日《甘地一欧文协定》签订《甘地一欧文协定》,亦称《德里协定》。1931年3月5日由英印总督欧文勋爵(哈里法克斯伯爵)与甘地在印度德里签订。协定的主要内容是:甘地同意完全停止不合作运动,
1971年9月3日苏美英法签订西柏林协定西柏林协定,全称为《苏、美、英、法四国关于西柏林问题的协定及其附件》,或称《四方协定》、《四大国协定》。苏、美、英、法于1971年9月3日在西柏林签订,1972
1975年2月28日《洛美协定》签订非洲、加勒比、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家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签订的贸易和经济协定,全名为《欧洲经济共同体-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国家)洛美协定》。1975年2月28日,在多哥
1938年9月30日《英德宣言》签署《英德宣言》,1938年9月英国首相与德国总理发表的一项联合宣言。1938年9月29—30日,英、法、德、意4国首脑聚会德国慕尼黑,于30日凌晨签署了《慕尼黑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