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贾深藏财若虚,君子盛德貌若愚
Posted 先帝
篇首语:荣誉和财富,若没有聪明才智,是很不牢靠的财产。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良贾深藏财若虚,君子盛德貌若愚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2、历史人物 金代文学家王若虚简介 他的人物结局 王若虚诗词代表
良贾深藏财若虚,君子盛德貌若愚
> 廖立 > 金玉良言: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太高明、太能耐,觉得凡事无己不行,有己便成,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过分自我膨胀,注定会失去很多。> > 谋略故事:廖立,字 公渊,武陵临沅人。其人极有才学,经天纬地无所不通,由于不善交往,了解他的人并不多。他性格极孤,凡遇知音便与其高谈阔论,与常人则缄口无言。兵取 荆州时,请他做了从事官,不到三十岁,又提拔他做了长沙太守。> > 孔明早知廖立之才。当初刘备兵伐西川,孔明镇守荆州时,曾遣使与孔明通好。孔明在与昊使论及荆土人才时说:“庞统廖立楚之良才也,当赞与世业者也。”廖立见孔明知其才学不凡,与庞统齐名,心中甚慰。> > 荆州失陷于吕蒙时,廖立脱身而走,奔西蜀归刘备。刘备惜其才,也未责怪他,安排他做了巴郡太守。及至刘备做了汉中王后,又召他做了侍中,后来继位后,又迁他做了长水校尉。> > 廖立觉得,凭才学他仅亚于孔明,可现在却在李严等人之下。虑此心中一直怏怏不快。一天,丞相传李邵、来到他府上闲议,廖立说:“军师屡出祁山,你们 在他府下宜设法阻劝才是。当初,先帝刘备不伐魏却与吴人争荆州,结果不仅荆州失就,且劳民伤财,徒劳无益而还;昔沽名恃勇,治军无法,一意孤行,导致 屡次丧军;如今在用人上,何朗,文恭只是一般俗吏,却用恭做了冶中,使朝中纲纪乱弱;何朗不过是侍奉马良的兄弟,却捧其为圣人让他做了长史;郭演长是个什 么大事也不能干的从人材料,却用他做了侍中、中朗将。在如今世弱之际,用这种人实在是不应该呀!”后来,李邵,蒋琬把这席话传给孔明,孔明上奏天子说: “长水校尉廖立,妄自尊大,贬否群臣,诋毁国家不用贤人而用俗吏,诽谤先帝,疵毁众臣。当有人说我国兵众简练部伍分明时,他却说:‘何足挂齿。诸如此类诋 毁国家之语举不胜数。羊之乱群,还能为害呢,更何况廖立居大位,中下层的人不识真伪,听了廖立之语人心岂能安定?’于是天子便废廖立为庶民,徙往汶山 郡。”> > 廖立被贬后,携家带眷自耕自种食于陇中,只望知其才的孔明再度起用他。谁知,孔明竞在六伐中原时逝于军中,廖立知此情后叹日: “知我之人无矣,看来我只好当一辈子庶民了。”此刻,他才认真总结了一下自己的教训,心想,国政不可随意妄加议论,牢骚不能随便去发。我正面议政,反却遭贬,看来此际为朝廷唱赞歌的人是宠臣啊!言之无谋也要毁却一生啊!> > 智慧点睛:良贾深藏财若虚,君子盛德貌若愚。商人总是隐藏其宝物,君子的品德高尚,而外貌却显得愚笨。聪明的人知道,为人处世中,如果真的拥有才华,踏踏实实地做就好了,不要趾高气扬地用嘴说出来。那些惹祸上身的人,往往都是太过张扬的人。历史人物 金代文学家王若虚简介 他的人物结局 王若虚诗词代表
大概相比于历史人物,大家还是对当代人物更为了解。当小编说起王若虚这个人的时候,身边的朋友们第一个想到的都是当代作家王若虚。就是那位,在《萌芽》杂志上发表了不少作品的朋友。
同样都叫王若虚,一位是当代小说作家,另一位也是金代历史上有名的文学家。两个人都是在文字方面取得一定成就的人物,也不知这里面到底是巧合,还是命运使然。相比于当代的王若虚,大家对金朝的那位王若虚可能知之甚少,小编今日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人物档案
姓名:王若虚
字:从之
号:慵夫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时代:金朝
出生地:河北藁城
出生时间:1174年
去世时间:1243年
职业:诗人,文学家
官职:国史院编修官、同知泗州军州事、著作佐郎
王若虚少年之时就表现出了非常聪明有悟性的一面,对于文字十分敏感,整日沉醉在文字之间,勤奋读书,后来拜舅舅周昂和古文家刘中为师,勤奋学习。
承安二年,王若虚进士及第,此后为州录事,历管城、门山二县令。任职期间,颇有政绩,当地百姓对其爱戴有加。当他任期满后调任,父老乡亲齐聚相送,整整送了好几天才转头回城。
后来受举荐入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不久又奉皇命初时西夏,使归后授同泗州军州事,留为著作佐郎。正大初年,因为编成《宣宗实录》,迁为凉府判官,不久左司谏,后转延州刺史,入为直学士。
元兴元年,为避元军,金哀宗逃亡归德。不久崔立叛变,附和者众多,当时王若虚被召命为文。就是逼迫王若虚给这些叛变这人,写碑文以歌功颂德。王若虚深知自己此行有难,言:“今召我作碑,不从则死。作之则名节扫地,不若死之为愈。虽然,我姑以理谕之。”
后来这碑文到底没有作成,不过王若虚也没有因此丧命,也算是幸运了。金朝灭亡之后,王若虚回到镇阳,与浑源刘郁东游泰山,至黄岘峰,憩萃美亭,顾谓同游曰:“汩没尘土中一生,不意晚年乃造仙府,诚得终老此山,志愿毕矣。”
王若虚让刘郁东等人先回去,他自己留下来。后来刘郁东回去后不放心,让人来看,发现王若虚坐在大石上已经瞑目而逝,享年七十岁。
王若虚去世之后,留有《慵夫集》若干卷、《滹南遗老》若干卷、传于世。
《论诗》
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
已觉祖师逊一筹,纷纷法嗣复何人。
《慵夫自号》
身世飘然一瞬间,更将辛苦送朱颜。
时人莫笑慵夫拙,差比时人得少闲。
《还家》
日日天涯恨不归,归来老泪更沾衣。伤心何啻辽东鹤,不但人非物亦非。
荒坡依约认田园,松菊存亡不足论。我自无心更怀土,不妨犹有未招魂。
山杏溪桃化棘榛,舞台歌榭堕灰尘。春来底事堪行处,门外流莺枉唤人。
回思梦里繁华事,幸及当年乐此身。闲立斜阳看儿戏,怜渠虚做太平人。
艰危尝尽鬓成丝,转觉欢华不可期。几度哀歌仰天问,何如还我未生时。
相关参考
大概相比于历史人物,大家还是对当代人物更为了解。当小编说起王若虚这个人的时候,身边的朋友们第一个想到的都是当代作家王若虚。就是那位,在《萌芽》杂志上发表了不少作品的朋友。 同样都叫王若虚,一位是
历史人物 金代文学家王若虚简介 他的人物结局 王若虚诗词代表
大概相比于历史人物,大家还是对当代人物更为了解。当小编说起王若虚这个人的时候,身边的朋友们第一个想到的都是当代作家王若虚。就是那位,在《萌芽》杂志上发表了不少作品的朋友。 同样都叫王若虚,一位是
张若虚人物生平简介 张若虚,初唐时期的诗人。出生在江苏扬州,他最有名的一首诗便是《春江花月夜,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成为“吴中四士”。他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
张若虚(约647年-约730年),字、号均不详,主要活动于公元七世纪中期至公元八世纪前期,扬州(今属江苏扬州)人。初唐诗人,以《春江花月夜》著名。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人物生平>张若
五代十国人物本名:若虚所处时代:南唐主要作品:乐仙观性别:男若虚(历史lishixinzhi.com)若虚,南唐僧。隐庐山石室,李主累征不就。若虚代表作第825卷035首〖乐仙观〗>书名:《全唐诗》作
五代十国人物本名:若虚所处时代:南唐主要作品:乐仙观性别:男若虚(历史lishixinzhi.com)若虚,南唐僧。隐庐山石室,李主累征不就。若虚代表作第825卷035首〖乐仙观〗>书名:《全唐诗》作
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背过一本书,它就是《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 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唐朝国祚二百八十九年,这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
历史人物 唐代诗人张若虚的简介 张若虚的成名代表作是什么历史名人
张若虚人物生平简介 张若虚,初唐时期的诗人。出生在江苏扬州,他最有名的一首诗便是《春江花月夜,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成为“吴中四士”。他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
(生卒年不详,但有些典籍推算约660—约720),诗人。汉族,扬州(今属江苏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唐朝是开放程度比较高的朝代,国富民强,唐朝的诗人尤其多,唐诗也十分著名,对全世界的历史文化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提到唐朝的诗人,我们脱口而出的大都是炙手可热的那几位,不外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