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盘上的轶事:徐星友巧妙使诈下棋嬴得官位

Posted 清朝

篇首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棋盘上的轶事:徐星友巧妙使诈下棋嬴得官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棋盘上的轶事:徐星友巧妙使诈下棋嬴得官位

《清代轶闻》中记有这样一则传说:徐星友初入棋坛时,遇黄龙士。黄龙士看徐星友聪明,便与他连下了十局,即血泪十局,边下边指点,徐星友这才对棋道大彻大悟,成为国手。 但徐星友并不感恩黄龙士这位老师。

清乾隆年间,两人同时在宫廷里当围棋供奉,根据清朝的规定,凡是在宫里当供奉的,都有官衔,是五品或六品的中级官员。黄龙士为人诚朴,耿直不阿。而徐星友为人机敏,善于交际、“钻营”后门,结交了不少宫里的太监,所以宫里事,他经常会提前知道。

一天,黄龙士兵正在家中闲坐,徐星友突然前来拜访。很诚恳地说:“你的棋下得比我好,你已经赢了我很多次了,下次在皇上面前下棋时,能不能稍让一子,让我也风光风光。”黄龙士是个痛快人,而且耳根子软,徐星友这样一求他,他就痛快的答应了。 第二天,谁知乾隆就命人传来圣旨,命黄、徐二人去宫里下棋。二人来到宫里,乾隆指挥着一个红漆盒子对二人说:“这盒内有一宝贝,今天谁赢了这盘棋,这宝贝就赐给谁。”黄龙士听了,并没有在意,因为皇上每次召他下棋,都有会有赏赐,不过是什么金银珠宝之类的东西。

本来,黄龙士兵的棋艺比徐星友高,想赢他是很容易的。但在对局中,徐星友频频向他使眼色,求他手下留情。黄龙士不是那种出尔反尔的人,既然答应了徐星友这盘棋让他赢,就不会返回,所以对局时并没有尽全力,棋局结束恰好黄龙士输一子。乾隆看了,叹息道:“你的棋下得比徐星友好,我是知道的。可惜你的命不如他呀!”说着便命人把盒子打开。原来盒子里装的是一张知府委任状,黄龙士这才后悔莫及,知道自己上了个当。徐星友接过委任状,叩首谢恩,扬长而去。

原来,内监在前一天已经向徐星友透漏了这个消息,而黄龙士却被蒙在鼓里。

相关参考

棋盘上的轶事:大将军徐达和“胜棋楼”的故事

明朝的大将军徐达与明太祖朱元璋都是濠州人,他比朱元璋小四岁。他俩从小一起嬉戏,两人交情铁得很。青年时期,他俩一起共谋推翻元朝统治的大计。后来因为徐达有勇有谋,屡建奇功,加之又是朱元璋的“哥们”,很快从

棋盘上的轶事:刘仲甫突然顿悟成了围棋国手

刘仲甫,字甫之,江南人,北宋时著名的围棋国手,宋哲宗时入宫任棋待诏,自此之后雄霸弈林二十余年,少有敌手。据宋代成书的《春渚记闻》记载,一次,刘仲甫方向旅居钱塘,每日早出晚归,观看钱塘高手对局。几天后,

朱元璋邀徐达下棋,输赢两难之时,棋盘显现2字救他一命

朱元璋邀徐达下棋,输赢两难之时,棋盘显现2字救他一命话说「”对面不相见,用心如用匕”这话不假。明朝开国大臣徐达就切切实实的体会了一把心惊胆战的刀尖上行走的棋局。下盘棋就成了在刀尖上行走,不至于吧?那是

历史秘闻 朱元璋邀徐达下棋,输赢两难之时,棋盘显现2字救他一命

朱元璋邀徐达下棋,输赢两难之时,棋盘显现2字救他一命话说「”对面不相见,用心如用匕”这话不假。明朝开国大臣徐达就切切实实的体会了一把心惊胆战的刀尖上行走的棋局。下盘棋就成了在刀尖上行走,不至于吧?那是

围棋史上最强者谁的攻击力最强

中国历史上公认的力量最大的是清代黄龙士。吴清源称他为“力量十三段”,其攻击性可想而知。他的棋谱最有名的是让徐星友三子“血泪篇”十局,战斗力顾名思义,他也是历史上唯一被称为“棋圣”的国手。但他的棋谱质量

丁忧制度,设计巧妙的干部轮换制度

同治5年(1866年),时任军机大臣、礼部右侍郎,兼署户部右侍郎的李鸿藻母亲去世了,按照制度,他需要丁忧出缺,也就是离任守孝,除了品级待遇不变外,担任的官位职务都要辞去,所有工作都要交给别人。本来是个

彭德怀被罢官后只有哪一位元帅会去经常去看他

核心提示:从庐山回来,朱德常去玉泉山居住。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离彭德怀居住的吴家花园近。朱德闲居在家,经常去吴家花园和彭德怀下棋。他们几乎不谈政治话题,一尺见方的棋盘成了他们的用武之地,棋盘能为他们

上联:“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在古代,人们的娱乐活动不像现代社会这么丰富,唯一高雅又有趣的莫过于文学上的事了,尤其是在对对联方面古代各个文学家都有一手,对于古人来说这是一项有趣而不失文雅的活动,几个朋友一起喝酒、赏月、吟诗作对,在

苏联企图核打击中国前 尼克松巧妙透露机密

本文摘自《红墙知情录(三):共和国外交轶事及两岸风云》,尹家民著,当代中国出版社,2010.10由于苏联的插手,新疆方面的外交纠纷不断。进入6月份以来,有关苏军越境入侵的事显著增多。由广州军区副司令调

历史上的张廷玉是靠什么做到清朝最高官位的

重满轻汉,一直是清朝惯用的统治策略。但即便如此,在汉人中,也出现了一大批权高位重的佼佼者,比如,周培公、曾国藩、和李鸿章。这些人都曾在清朝官居高位,要说在清朝做官最大的,却另有其人。在清朝,官位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