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黄巢起义
Posted 起义军
篇首语: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黄巢起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黄巢起义
黄巢起义
国力强盛的唐王朝在皇帝荒淫无度的统治下,逐渐开始走向下坡路。而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则给了唐末王朝有力的打击。
到公元874年,唐僖宗登基称帝的时候,唐皇朝已经到了日薄西山、奄奄一息的地步。当时,全国有一半农民已经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成为四处觅食的游民。兼并了绝大多数田地的贵族豪门,占有了无数的财产。有一个叫边咸的大地主,因为是当朝宰相的亲戚,他仓库里粮食堆积如山,算一算,足够供全国士兵吃上两年。至于唐僖宗,他靠征收赋税得来大量财物,更是任意挥霍。他嫁女儿的时候,陪嫁的药臼、簸箕,甚至护井的栏杆,都是金银制成的。贫富如此悬殊,早隐伏下动荡的种子。
连年不断的灾荒,更把贫苦的百姓逼上了绝路。百姓们没了收成,靠吃树叶、草根度日,可是朝廷的种种赋税,还要年年增加。有一年,陕州旱情严重,颗粒无收的农民要观察使崔荛向朝廷报灾免税。崔荛却把双眼一瞪,指着官衙庭院里的槐树说:“树上还长着叶子,谁说发生了旱灾?”让差役一顿棍棒把灾民打了出去。灾民们忍无可忍,大闹公堂,把崔荛赶出了陕州。眼见星星之火即将燎原,垂死的唐王朝恐怕挨不过几日了。
终于,在唐僖宗登位的那一年,濮州私盐贩子王仙芝和尚君长、尚让兄弟一起,率领几千农民,在河南长垣举起了义旗。王仙芝自称“天补均平大将军”、“海内诸豪都统”,发布文告,斥责朝廷赋税繁重,天下太不公平,深得灾民欢迎。没过多久,义军就攻下山东的曹州。山东人黄巢,也带领八兄弟和几千灾民加入了王仙芝的起义队伍。
黄巢是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人,自小跟着人贩过私盐,他喜欢读书,还参加过好几次科举考试。走南闯北的生涯使他看到社会贫富的不均,立志要改变这种不平等现象。有一年他到长安考进士落榜了,在长安题了一首诗《不第后赋菊》,诗中写道:“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些诗句透露了有朝一日他要带兵造反、杀进长安的愿望。果然,当王仙芝攻进山东时,他立刻起兵响应,成为农民起义军里的重要将领。
王仙芝带着好几万起义军,从山东打到河南,又从河南打到湖北蕲州,势力越来越大。唐朝廷见无法镇压这支起义军,便使出招降的手段,答应封王仙芝一个“左神策军押兼监察御史”的空衔,要王仙芝归附朝廷。
王仙芝得到封赏,十分高兴,把部将召集起来,准备接受官职,投降朝廷。黄巢大怒,反对王仙芝的决定,说:“当初大家发誓起义,要横行天下,现在你却去当唐朝的官,让弟兄们怎么办?”他当场扭住王仙芝,打伤了王仙芝的脑袋。起义军从此因为意见不合,分裂成两支。
这以后,王仙芝一心想当官,七次派人去唐营求降。唐军统帅欺他软弱,改变了态度,诱杀了他派去的使者,包围了他的军营,一场恶战之后,起义军大败,死了几万人,王仙芝也当场被杀。这支起义军队伍因为首领的不坚定,终于失败了。王仙芝死后,他的部将尚让带领残兵投奔黄巢,拥戴黄巢为“黄王”。
黄巢采取流动作战的方法,率领起义军打过了长江,横扫江西、浙江,所到之处,起义军所向披靡。接着,他又带领部下硬是在浙江福建之间的崇山峻岭中,打通了七百里山道,攻进到福建。义军一路南下,终于占领了广州。
到了广州,黄巢已把围追堵截的唐军远远地抛在了身后。历年来,唐军活动地区主要在中原一带,广州的朝廷势力比较薄弱。黄巢想在这里扎下根来,先据一方之地,再求发展。他主动向唐王朝提出要求,要朝廷封他当两广节度使。而他的要求被朝廷拒绝了。
朝廷答应不答应封官,本来对黄巢毫无影响。但是,黄巢所率起义军官兵都是北方农民,在广州不但思念家乡,而且水土不服,士兵中多有疫疾发生。于是,黄巢做出决定,带部队再次北上,矛头直指唐王朝的政治中心长安。
黄巢的起义军由广州打进湖南、湖北,再转向东,攻打江西、安徽、浙江。尽管唐军处处堵截,但无法挡住起义军的攻势。起义军在渡过淮河之后,再转向西北,六十万大军很快攻下了东都洛阳,唐军只得退守潼关。
一路上,黄巢的起义军纪律严明,进洛阳时还对市民进行慰问,沿途只没收官商富户的财产做军需,所以很受百姓的欢迎。而在长安,却是截然相反的景象,唐僖宗下令禁军出发到潼关守卫,那些禁军官兵都由当地富户子弟充当,他们平日只知享受丰厚待遇,仗势欺人,现在真的要到前线打仗去了,便纷纷出钱雇佣集市的穷汉小贩冒充战士,有的甚至到处抓丁送进军营。仗还没打,结果早已分明。
漫山遍野的起义军涌到了潼关下,轮番地向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关隘发动猛攻。守军苦苦熬了两天,发现起义军已经绕道来到潼关西边。黄巢派人沿着一条叫“禁谷”的小路抄了潼关的后路。那条小路平日禁止通行,防止商人逃税,谷中长满荆棘葛藤,起义军从这里通过,彻底击溃了潼关的守军。
失了潼关的唐军撤回长安,一路上烧杀抢掠,吓得唐僖宗连夜从长安出逃,一路奔跑进了四川。从洛阳出发,起义军只花了半个月时间,便攻下了长安。
黄巢手执武器,乘坐用黄金装饰的轿子,率领大军,浩浩荡荡进了长安。几天后,黄巢正式登位,改国号为大齐,称金统元年,分封了宰相、将军,著名的诗人皮日休也当了大齐政权的翰林学士。起义军如日中天,势力达到了最高峰。
由于黄巢从广州一直打到长安,一直没有建立地方政权,平日筹集军需,只要把当地富豪的财产没收便行,到了长安,没有后方,无法筹粮,起义军立即陷入了困境。再加上尚让率兵攻打凤翔,由于轻敌,损兵折将,大伤元气,他本人也因此性情大变,开始杀害小有嫌隙的人,起义军既失了士气,又丧了民心。
这时候的唐朝将领却施出了当年平定安史之乱的老手段,一方面调动边界上少数民族的部队,让沙陀人李克用率领,围攻长安;另一方面拉拢起义军将领,让他们归顺朝廷,反过来攻击黄巢。黄巢称帝之后的第二年,他的大将朱温投降了唐朝,被赐名朱全忠。长安的形势一天比一天危急,黄巢只得在金统三年,带18万部队撤出长安,回到当年起义的地方,在淮河中下游跟唐军周旋。他坚持了两年,终因兵败,在泰山地区自杀身亡。
相关参考
黄巢起义也可以称为黄巢之乱,是指乾符五年到中和四年由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也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黄巢起义是唐末民变中,历经时间最长,分布的面积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黄巢起义导致了大唐末年的实力
黄巢起义,指的是乾符五年(878年)至中和四年(884年)由黄巢领导的民变,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也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黄巢之乱转战近半唐朝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
黄巢起义,指的是乾符五年(878年)至中和四年(884年)由黄巢领导的民变,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也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黄巢之乱转战近半唐朝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
黄巢起义是怎么回事?是在哪里开始的?什么时间?谢谢!黄巢所领导的唐末农民大起义。公元875年,黄巢发动起义,起义军提出“均平”的政治口号。公元881年,起义军攻下唐都长安,建立了农民革命政权,国号“大
黄巢起义,指的是乾符五年(878年)至中和四年(884年)由黄巢领导的民变,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也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黄巢之乱转战近半唐朝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
黄巢起义时皇帝是谁黄巢起义时期在位的皇帝是唐僖宗李儇。广明元年(880)十一月,由于唐军士气低落,所以高骈的镇压很不力,黄巢起义军攻克洛阳,十二月,轻易拿下潼关逼近长安。唐僖宗君臣束手无策,相对哭泣,
黄巢起义对哪个皇帝黄巢起义对的是唐僖宗唐朝最后一个皇帝是谁,唐朝怎么灭亡的唐哀帝李拀(892年-908年),原名祚。唐昭宗第九子,唐朝末代皇帝(第二十代,去武则天以外,904年—907年在位),在位3
黄巢起义黄巢起义也可以称为黄巢之乱,是指乾符五年到中和四年由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也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黄巢起义是唐末民变中,历经时间最长,分布的面积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黄巢起义导致了大唐末
黄巢起义指的是唐朝中晚期由黄巢领导的民变。也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黄巢之乱转战近半唐朝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民间传说中关于黄巢起义的故事充满了玄幻诡异的色彩:黄
唐朝末年的统治腐朽,宦官专权,繁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使百姓苦不堪言。黄巢起义是公元878年至公元884年由黄巢领导的民变。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