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并不打算当皇帝? 鸿门宴上项羽为何不杀刘邦

Posted 刘邦 项羽 鸿门宴

篇首语:水往下流,人争上游。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他并不打算当皇帝? 鸿门宴上项羽为何不杀刘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他并不打算当皇帝? 鸿门宴上项羽为何不杀刘邦

鸿门宴上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其实这个问题三观不正。

但千百年来,人们总是不断地这样追问。其隐含的意思是,杀才是正常合理的选择,不杀反而是很反常的。说项羽政治幼稚的有之,说他刚愎自用,妇人之仁的也有。总之,都认为项羽该杀刘邦。

为什么中国人会有这样的认识?因为暗算宾客,背信弃义,不择手段是家常便饭,在历史上反复出现,是历史之常态。人们以为理所应当。如春秋时公子光设宴刺杀他的堂兄吴王僚,当上国君,即后来的大名鼎鼎的吴王阖闾。而且杀了之后,非常坦然快意,不会有丝毫的负疚感。更不会受到大多数人的唾弃,反而会受到拥戴。

西方的文化传统中,有“宾客权利”一说,美剧《权力的游戏》中便有这个说法。即便是敌人,如受邀前来,也要以礼相待,绝不能加害。也不是说西方历史上没有这样的事例发生,但少得多。更重要的是,做了暗害宾客这种事的人,会产生严重的负罪感。也会受到大多数人的唾弃和反对,天下人,包括他的手下人都会纷纷背弃之。如莎士比亚的名剧《麦克白》,就描述了麦克白暗杀邓肯王后不得安宁的负罪感。我料到有人会说,不能将文学作品等同于历史,不能这样比较。但文学作品是人们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反映。就反映不同的价值取向而言,完全可以说明问题。

项羽到底为什么不杀刘邦?既不是因为政治幼稚或妇人之仁;也不是顾忌杀了刘邦后,会被天下人唾弃;更不可能是尊重“宾客权利”。而是他压根就不打算当皇帝。

秦汉之际,正是中国的政治制度由分封制转为郡县制的过渡期。这是“溥天之下,莫非王统”在技术发展后的必然趋势。秦因应时势,统一了中国,建立起郡县制。但秦很短命,郡县制还没得到巩固就灭亡了。秦灭亡后大家就面临一个选择,是采用郡县制还是秦统一前的分封制。

刘邦是主张郡县制的。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中就说,“项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可见,刘邦的野心已被人觉察。而项羽是主张分封制的,二人的政治图景不同。至少有两点证据可以证明项羽主张分封制,一是灭秦后,他主持分封了天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史记•项羽本纪》);二是,楚汉之争是刘邦主动挑起的,项羽是被动应战。刘邦虽弱但处于进攻态势,有长远筹划和准备;项羽虽强但处于守势,根本看不出他有主动出击取得天下的意图和准备。

相比之下,主张分封制的人是少数,主张郡县制的人是主流。历史上虽然没有详细的记载,但从零星的史料中可以看出,楚汉两大阵营的主要谋士基本上赞同郡县制,如汉之萧何,张良;楚之范曾,弃楚投汉的陈平等。

范曾说项羽,“竖子不可教也!”范曾要教项羽什么?就是给项羽灌输一统天下的郡县制思想,但项羽固执己见不听。所以范曾才出此言,最终心灰意冷而离去。他又不可能像陈平那样去投靠刘邦。陈平为什么弃楚投汉,还不是看见项羽满足于当个天下总盟主的霸王,没有取天下的野心,才投靠有取天下野心的刘邦。

根本上,正是因为项羽昧于大势,才导致他在与刘邦的斗争中,逐步失去大多数人的支持。所谓“失道者多助,得道者寡助”。此消彼长,项羽由强转弱,而刘邦则由弱转强。

还是因为项羽压根没有统一天下当皇帝的想法,才觉得没有必要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毕竟他需要刘邦封建一方。认为只要将刘邦安置在交通不便的汉中,封关中给秦朝降将章邯等人,扼住刘邦进入关中的通道,便可遏制出刘邦的野心,维持住以他为盟主的分封秩序。

但项羽错估了形势,也高估了自己。他既缺乏正统性和德望,也缺乏足够的实力来维持住他制定的国际秩序。分封不到半年,齐国贵族后裔田荣因不满分封,就赶走齐王取而代之。打乱了项羽制定的国际秩序。随后,刘邦派韩信乘机出击,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取得了关中,拉开楚汉相争的序幕。历时五年的楚汉之争,最终以项羽自刎于乌江而告终。

刘邦胜后继承了秦国的政治遗产,恢复了郡县制。由于汉初朝廷的控制力尚不足,兼辅以分封制。但郡县制的趋势不断加强。刘邦在世时基本上铲除了异姓王。到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就取消了宗亲诸侯王的治理权,算是完全采用了郡县制。

相关参考

揭秘鸿门宴上项羽为何不杀刘邦

 揭秘鸿门宴上项羽为何不杀刘邦?  西楚霸王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一首霸王别姬,唱得山河为之动摇,世人不禁为霸王

楚汉争霸中为何说项羽鸿门宴上不杀刘邦很高明?

《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故事之一。《鸿门宴》是《史记?项羽本纪》中的名篇,也是多年来中学语文教材必选的名篇。然而,因为大多数学生并不会去看原文和相关的刘邦、张良、樊哙等人的纪传,所以大家

汉朝历史 为何说项羽鸿门宴上不杀刘邦比范增高明

  项羽杀了一辈子人,只鸿门宴一次正确地选择了忍住不杀,还被后人讥笑为“妇人之仁”,人做到这份儿上,真是太失败了——当然,也有范增这样“智者

汉朝历史 为何说项羽鸿门宴上不杀刘邦比范增高明

  项羽杀了一辈子人,只鸿门宴一次正确地选择了忍住不杀,还被后人讥笑为“妇人之仁”,人做到这份儿上,真是太失败了——当然,也有范增这样“智者

为何说项羽鸿门宴上不杀刘邦比范增高明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一首霸王别姬,唱得山河为之动摇,世人不禁为霸王项羽的凄凉结局而悲恸。很多人更是认为,霸王项羽自刎乌江边的结局是他在鸿门宴上的心慈手软

为何说项羽鸿门宴上不杀刘邦比范增高明

...恸。很多人更是认为,霸王项羽自刎乌江边的结局是他在鸿门宴上的心慈手软造成的。如若当初鸿门宴上,霸王采纳亚父范增的建议,于宴上取下刘邦首级,也许历史将会改写。其实不然,霸王项羽并非只是有勇无谋的莽夫。若...

历史人物 项羽摆了鸿门宴,那他为什么又不杀刘邦

本站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项羽摆了鸿门宴,却又为何不杀刘邦?是妇人之仁还是君人之度?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鸿门宴》中,司马迁绘声绘色地描述了范增和项羽是如何摆了一出鸿门宴,刘

为什么说项羽鸿门宴上不杀刘邦比范增高明

项羽此前杀宋义,有范增与全军将士的支持;坑秦卒,有诸侯军队襄助.现在要杀刘邦,但是诸侯会帮助他吗?不会.因为那时候项、刘都是怀王手下的将军,都是楚军,而且矛盾没有公开化——受阻函谷关,曹无伤告密,令项

项羽不杀刘邦只是“妇人之仁”

项羽杀了一辈子人,只鸿门宴一次正确地选择了忍住不杀,还被后人讥笑为“妇人之仁”,人做到这份儿上,真是太失败了——当然,也有范增这样“智者”的误导因素在其中。>《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故事

历史军事 项羽为何不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的五大原因

揭秘:项羽为何不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的五大原因  中国人请客吃饭有时当不得真,历史上的鸿门宴就是这样的饭局,吃饭的想杀死被吃的,可见吃饭有风险,入座需谨慎。不过鸿门宴上项羽并没有杀掉刘邦,多少叫人有些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