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纪昌学射
Posted 历史
篇首语: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纪昌学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纪昌学射
纪昌学射
纪昌,古代传说中的善射人物。
纪昌生活在骑马、射箭盛行一时的中国古代。所谓盛行,就是说,不管是否上前线打仗,所有的男子,都要学会射箭的本领。
甘蝇是古代一个善于射箭的人,拉开弓,兽就倒下,鸟就落下,百发百中。他的一个弟子名叫飞卫,向甘蝇学习射箭,但他射箭的本领却超过了甘蝇。
纪昌是一个做事认真,上进心很强的少年。他一心想成为一名神箭手。终于有一天,他来到了射箭大师飞卫的门下,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和决心。飞卫见他诚心求教,便收下了他。
纪昌求学心切,没过几天,他就恳求飞卫说:“老师,您赶快把您拿手的绝招教给我吧!”飞卫说:“你先学会看东西不眨眼睛,然后我们再谈射箭。”
为了先练好眼力,纪昌回到家里之后,便整天趴在妻子的织布机旁,专心致志地看着织布的梭子,梭子一来一往,他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有时看得双眼流泪,还照样坚持。两年之后,当他注视一物的时候,既使有锥子刺到眼眶上,他都不会眨一眨眼了。
就这样苦练了两年,他觉得看物不眨眼的功夫已经学到手了,于是赶忙去找老师,要求快点教他射箭。
飞卫说:“这还不够啊,还要学会视物才行。要练到看小物体像看大东西一样清晰,看细微的东西像显著的物体一样容易,然后再来告诉我。”
纪昌虽然心里有些不耐烦,可是老师的话又不能不听。于是他抓了一只虱子,又用一根牛尾巴上的毛把虱子缚住,吊在阳光充足的窗口,自己站得远远的双眼注视着虱子,练习瞄准。十天之后,看虱子渐渐大了;三年之后,虱子在他眼里有车轮那么大。转过头来看其他东西,都像山丘一样大。就这样又练了整整三年之后,他不仅能分辨出虱子的头、尾,还能看清其他任何细小的东西。”
纪昌又去见老师,老师叫他用特别的小弓箭去射那挂着的虱子。
纪昌沉着冷静,张弓搭箭一射,不偏不倚,箭头直穿虱子正中,而悬虱之绳还没有断。
这时老师笑了:“现在,你的眼力练到家了,你的功夫也学到了,可以去射箭了。”
从此,纪昌认真学习其他射箭技术,终于成了一名举世皆知的神射手。
◆做学问,练本领,不能急于求成。在良师的引导下,自己也要刻苦学习,有恒心,有毅力,最终一定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相关参考
列子学射《列子学射》出自《列子?说符篇》,其原文是: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问:“子知子之所
第一名:后羿后羿,又称「夷羿」,相传是夏王朝东夷族有穷氏的首领,善于射箭。一说是中国第一个朝代“夏”的建立者,有“人王”之称。神话中后羿之箭连射天上九个太阳,这个第一名当之无愧。第二名:纪昌纪昌,战国
纪昌——纪昌者,又学箭于飞卫...<<列子.汤问>>纪信——今四川省西充县关文镇扶龙村人,刘邦起兵抗秦,为部将。汉王三年(公元前204年)夏四月,项羽率兵围攻河南荥阳月余,城内
北宋末年,有一位以善于箭术闻名,人称「陕西大侠铁臂膀」的传奇武师。历史上确有其人,在《宋史·列传》中有「()学射于周同(这里的周同就是周侗),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的明确记载。不
北宋末年,有一位以善于箭术闻名,人称「陕西大侠铁臂膀」的传奇武师。历史上确有其人,在《宋史·列传》中有「()学射于周同(这里的周同就是周侗),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的明确记载。不
北宋末年,有一位以善于箭术闻名,人称“陕西大侠铁臂膀周侗”的传奇武师。历史上确有周侗其人,在《宋史·岳飞列传》中有“(岳飞)学射于周同(这里的周同就是周侗),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的
北宋末年,有一位以善于箭术闻名,人称“陕西大侠铁臂膀周侗”的传奇武师。历史上确有周侗其人,在《宋史·岳飞列传》中有“(岳飞)学射于周同(这里的周同就是周侗),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的
海宁发现5000年良渚遗址,占地约10余亩,出土大量珍贵文物
中国汗青文化积厚流光,有着很多陈旧而有趣的神话和民风故事:“开天辟地”、“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纪昌学箭”等等,对于国人来说都已知晓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汗青,然而中华文明的泉源又在哪里呢?有的人说
海宁发现5000年良渚遗址,占地约10余亩,出土大量珍贵文物
中国汗青文化积厚流光,有着很多陈旧而有趣的神话和民风故事:“开天辟地”、“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纪昌学箭”等等,对于国人来说都已知晓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汗青,然而中华文明的泉源又在哪里呢?有的人说
正史记载历史上的周侗确有其人,《宋史·岳飞列传》有“(岳飞)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语。史书上对于周侗的记载不多,周侗的演义形象大部分是经过民间艺术加工的。至于先后收卢俊义